首页 -> 2008年第6期

谁领风骚

作者:孙钥洋



在亦纳勒术的强烈请求下,摩诃末也意识到讹答剌城将成为蒙古军队进攻的首要目标,于是他派自己的亲信哈只卜哈剌察率领着一万精锐骑兵去协助亦纳勒术加强讹答刺城的防御。
  亦纳勒术得到支援,心里顿时有了底。于是把全城的老百姓发动起来,搞起了战争总动员。强大的防御工事在几十万军民的挥汗如雨中,终于建立起来了。从城墙到内堡都得到了加固,所有的防御武器也一应俱全地摆上了城头。此刻亦纳勒术和讹答剌城的居民都骄傲地认为,如果成吉思汗真的兵临城下,那么这里将会成为蒙古军队的坟墓。
  
  调兵遣将
  
  蒙古铁骑跨过亚历山大山与合剌套山之间的阿卢里耶阿塔河谷,终于望到了讹答剌城那灰色的城墙。如果是其他军队,面对着如此神秘而陌生的城堡,心里一定会感到恐惧和惶惑,而蒙古士兵此刻却热血沸腾,一种狼性的冲动召唤着他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新鲜的、不可预测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对于挑战,他们从不畏惧,他们的天性就是征服,他们要用行动来告诉世人什么是狼性本恶。
  几十万蒙古将士发出了挑战者的呐喊,风驰电掣般直冲过去。天空乌云滚滚,大地暗藏杀机,一场事关两国命运的恶战就要开始了!
  亦纳勒术原以为蒙古军经过长途跋涉,经历了一路上的风霜雨雪、荆棘坎坷,到达讹答剌城下之时必然疲惫不堪,甚至已伤亡过半。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时的蒙古军比出征之前更加士气高昂,也许他们天生就不知道疲倦为何物。另外蒙古军途中经过的许多地区,如统治“七河之地”的领主阿儿思兰得知蒙古军出兵的消息后,立刻也起兵响应,在合牙里黑(今勒普辛斯克市与科帕尔市之间)与蒙古军队会合。在他之后另两支附庸国_的人马也相继赶到,加入到成吉思汗的西征队伍当中。只有不识时务的西夏国王,始终按兵不动,这也为后来西夏被蒙古军队灭国灭种埋下了伏笔。
  当这群噬血的精灵突然出现在讹答剌城下的时候,便有了开篇时的那一幕。亦纳勒术虽然有些魂不附体的感觉,但他却很快冷静了下来。因为在他脚下毕竟有坚固的城墙和身后的三万勇士。亦纳勒术当即下令,三万守城士兵作好战斗准备,随时防备蒙古军队的进攻,并誓与讹答剌城共存亡。
  而成吉思汗却似乎并没有把讹答剌城和亦纳勒术放在眼里,他的真正意图也不仅仅是为了复仇。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蓝天之下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希望蒙古人的后裔能放牧到天涯海角。
  成吉思汗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稍作停留,然后兵分四路朝不同方向杀奔花剌子模的纵深。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第一路由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留下来强攻讹答剌城;第二路由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率领沿锡尔河左岸进发,兵锋直指锡尔河沿岸的两座重要城市——毡的和养吉干;第三路由阿剌黑、速格秃扯儿必和塔孩这三位年轻武将率领,虽然只有5000人,但却承担着扫清花剌子模边界的任务;第四路是蒙古军队的主力,由成吉思汗亲自指挥,采用中路进攻的策略,直逼花剌子模重镇不花剌,并寻找机会与摩诃末决一死战。
  蒙古军队城前的异常行动,没能逃脱亦纳勒术那双警惕的眼睛。当他得知成吉思汗分兵出征的消息,几乎是欣喜若狂。此时亦纳勒术似乎看到了一丝逃脱劫难的希望,也是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凭借坚不可摧的城墙和三万将士的合生忘死,将蒙古军队拖住,然后等摩诃末打败了成吉思汗后派援兵来一举将城下之敌歼灭。(未完待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