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陈平的戏子人生
作者:段战江
陈平是乱世造就的草根英雄,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戏子。
好学黄老之术的陈平,脑瓜太过聪明,性格也太过玲珑,所以,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物,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他都能游刃有余,从容面对,全情投入,以一个天生戏子的“才华”,演绎出精彩的人生。也许他演绎得太过生动,内容又是如此丰富,于是,千百年来,我们讲起陈平,津津乐道的只是他的传奇故事、智慧之画和表演风度,至于脱下面具的他,有什么样的真实情感和想法,我们则不得而知。
陈平的独家“青春剧”
陈平命好。
他是阳武县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人。年少时虽然家贫,可有一位很宠爱他的兄长。家里30亩田地全由兄长陈伯·人辛苦侍弄,他自己却打着“游学”的旗号四处闲逛。不事生产劳作,不受田间苦累,陈平自然是长得高高大大,养得白白胖胖。有人因此故意问他:“你小子家里那么穷,吃什么能长得这么肥?” 陈平的嫂子早就看不惯这个吊儿郎当的小叔子,便替他回答:“也不过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本是一句情理之中的“埋怨”罢了,厚脸皮的陈平估计也无所谓,可疼爱他的兄长却受不了,竟因此“逐其妇而弃之”。也许在陈伯朴素的思维中,他那“好读书”的兄弟,一定会有出息。而有出息的人,自然不能像个“农民”。
当然,这只是陈伯一人的看法,在四邻八乡的乡亲眼里,陈平纯粹就是一个笑料,史书上说“一县中尽笑其所为”,可见年少时他是很小得人心的。等到要娶媳妇的年纪,陈平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尴尬。这佗高大帅气、心高气傲的“美丈夫”,本想借“美色”钓个“金龟媳”,可乡罩富贵人家都不肯把闺女嫁给他;而穷人家的姑娘,陈平又看不上。也许在他看来,娶个“糟糠之妻”,那就糟践了兄长辛辛苫苫养出他这“一副好皮囊”,是对他的羞辱。就这样干耗了很长时间,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户牖乡有个叫张负的“大款”,家里有个孙女,天生一副“硬”命,下嫁五次,五任丈夫都被“克”掉小命,吓得没人敢娶。可陈平不怕,或者说他急疯了,只想把这位“钻石级”的千金小姐娶回家。
“侬有情,卿有意。”就在陈平琢磨张家小姐的同时,身为女方家长的张负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无论如何,张负还是决定先细细考察一番,看孙女未来的幸福是否值得放在陈平这个大名鼎鼎的“活宝”身上。说来有趣,张负对陈平的第一次考察,竞锁定在一次丧事上。陈平虽然不从事田间的重体力劳动,但迫于家贫的惨淡事实,也自有他的一套生计之道。那就是帮助人家料理丧事,靠早去晚归的积极表现,赚点“劳务费”以贴补家用。张负在丧家看到陈平第一眼时,就情不自禁地相中了这个高大伟岸、办事勤快的小伙子。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未来孙女婿的生活状况,张负又悄悄尾随陈平,到陈家实地观察。陈平虽说长得体面,可他家却实在寒碜,不但地理位置太差一 位于外城城墙边上的一条偏僻小巷子里,而且家徒四壁,一张破席就当门了。如果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门外有很多贵人留下的车辙印迹。这就说明陈平交游广,活动量大,感召力强,贫寒卑贱只是一时,富贵成名则是迟早的事。很有眼光的张负认准了这支“潜力股”,当即拍板:这孙女还就嫁定陈平了。
虽说也有家庭阻力,虽说也有舆论压力,张负还是认定陈平这只“草鸡中的战斗机”,并努力做通了家里人的思想工作,终是把孙女嫁给了陈平。在这件事上,张负的胳膊肘是使足了劲往孙女婿这边拐。陈平没钱下聘礼,张负痛快地借给他;没钱办娶亲酒宴,张负又赶紧送来“酒肉之资”。连陪带送,终是替孙女婿圆满了这桩婚事。为了端正孙女的思想,为孙女婿减轻心理压力,“贴心”的张负还特地告诫孙女道:“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陈平娶了张氏女子之后,“赍用益饶,游道日广”,小日子不但越过越滋润,也渐渐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当地社庙里的社宰。社宰是当时行政系统的基层干部,主要工作是主持民间祭祀事宜。社宰一来是向神灵和先祖汇报工作,所以要求德高望重之人,否则对不起先人。二来祭祀完毕后,供奉的牲肉需要社宰主持公平分割,否则对不起乡民。
要把这肉分得公平,绝非一件易事。想想看,这猪头猪身猪蹄猪尾巴,怎么分才叫公平?好在是,陈平自有他的一套办法。如今我们虽然无法探知他当初的具体分法,不过,根据合理的想像,他肯定是建立在“洞悉人性,公平合理”的“按需分肉”基础上的。譬如张三爱喝酒,那就割些猪头肉以佐酒。李四家有孕妇,那就多给几个猪蹄以熬汤;王二老两口,那就多些排骨好滋养,杨入有孩子,那就多点精肉易长个;王二麻子是光棍,那就给些猪下水多凑合几顿,还不满意?得,再添一条猪尾巴!如此这般,终是人人知足,个个满意,并受到乡人的一致夸赞:“陈平你小子当社宰,真是干得不错呀!”陈平当然有理由,也有资本骄傲,他说:“瞎,要是让我陈平当宰相,管理天下,也能和这割肉一样恰当、称职!”
陈平的政治“重头戏”
能讲出这番有水平、有高度的豪言壮语,这个人自然是野心茂盛,志向远大。司马迁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夸赞道:“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班固在《汉书·张陈王周传》中持同样的意见:“陈平之志,见于社下。”
好读书、爱交游的陈平,积蓄的是爆发的力量,等待的是脱颖的时机。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并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同有“鸿鹊之志”的陈平自然是狂喜不已。陈胜造反的基星之火,很快就呈燎原之势,燃到陈平的家乡,那里以前属魏国地区,陈胜派人打了过去,并立魏咎为魏王。当陈胜的部队还与秦军在临济(今山东高青)苦战未定胜负之时,耐不住性子的陈平已经早早辞别兄长和娇妻,随着一群年轻人跑到战火正炽的临济,投奔魏王,他期望觅得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魏王很痛快地给了他一个太仆的官职,负责马政。可陈平觉得自己满脑子的智慧不能仅向马倾诉,于是便积极向魏王进言,显摆他的韬略。可魏王是个糊涂蛋,不识货,加上有人看陈平不顺眼,说他坏话,陈平只好狼狈逃去。
天下大乱之时,总是不缺勇者和智者的拼搏机会。当勇武的项羽攻域略地、打到黄河边上时,陈平立马屁颠屁颠地从老家赶过去,投奔项羽帐下,寻找新的“出头”机会。坦率地讲,项羽对他还是不错的,曾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并先后封他为信武君和都尉,鼓励他好好干。不过这个西楚霸王脾气太过暴躁,又太过小气。当陈平为他击败殷王司马门、收复殷地(今河南淇县一带)后,他只小气地赏给陈平20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合20两,一说24两)黄金。等到汉王刘邦以绝对优势兵力攻下殷地后,项羽又不问是非,只是迁怒镇守殷地的将领官吏,要通通杀掉。陈平自然不愿意等着别人把自己的大好头颅白白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