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抓住人们的敏感话题做下去,穷小子也能变富翁
作者:朱荣章
1966年,出身于湖南省湘潭市石鼓镇一个贫瘠小山村的田建国,在红薯煮粗米糠的清贫日子里苦苦挣扎到了16岁,初中也只上了一年就被迫退学了。一开始她学木工活,跟着师傅在农村替人做家具。有一次,一个出过远门的人带回一个消息,说是广东那边钱好挣。于是,学了2年木工的田建国于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跟着他们周边100多人的打工队伍,静悄悄地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地方——石鼓镇。
田建国以自己18岁的身躯,带着赚钱摆脱贫困的希翼,随着火车“咔嚓”声,一路南下到广东清远,又从清远往回折,到了英德还不行,再从英德往南到达广州,折了一个来回后,才在一家家具厂谋到了一份400元报酬的工作。1986年,田建国又辗转到了长安镇。长安镇地处东莞跟深圳交界处,吸引了大批台商到此投资建厂。成千上万的打工仔们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淘金。田建国在长安家具厂做工,每月有700元到1000元的收入。家具厂的生意很好,工人们加班加点要工作20个小时。有一次,田建国实在累得忍受不住,疲惫的双眼怎么也挣不开,就在打盹的一刹那,他还在刨着木板的右手触到了电刨,食指“嗖”地飞了出去,鲜血四溅。他痛地昏倒在地上。工友将他扶到医院包好手指,才休息了半天,他带着受伤的手指又开始了工作。
头脑活泛,让他一步步走向自己事业的蓝天
谁都知道,对于没有足够知识和足够能力的打工仔来说,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贫困,出苦力、卖命便是最好的资本。为此,田建国常常告诫自己;头脑活泛一点吧,不然,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难那!正好在这个时候,一个本地人买了一套新房要装修,田建国便主动找上门去想揽下装修房子的木工活。对方看他小小的年纪和一脸的真诚,于是将房子装修的木工活承揽给了他。一个月后,房子装修完毕,房主非常满意地拍拍田建国的肩膀笑着说:“小伙子,小小的年纪挺有出息,以后就这么干吧!”房主如数付了工资,还答应借给他5000元钱作为自己单干的本钱,给别人装修房屋。
人们常说“一句话不值钱”,实际上,那位房主的话不仅值了钱,还给田建国鼓足了心劲,为改变田建国的一生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了房主借给他的5000元钱,田建国开始独挑一面旗帜,承揽房屋装修业务。凭着他田建国一腔的真诚和精湛的技术,当地人很快就接纳了他,业务不用他去承揽,仅用各装修房的口碑就做不完。除此之外,装修房主还把购买装修材料等等其他活儿一块儿交给他去做。俗话说“人心换人心”,人家房主把装修房屋的事全委托他,他田建国更是丝毫马虎不得,什么料,多大尺寸的,哪儿生产的,什么牌子,单价多少,总共花了多少钱,他一笔一笔记的清清楚楚。两个月后,田建国就赚取了好几万元。有了这好几万元的滚动,两年以后,雪球滚到了几十万。1992年,田建国怀揣着几十万元,衣锦还乡,花了10万元,按照广东最新房屋装修设计,盖起了最好的三层楼房。1994年,他又在湘潭市买下了四个门面。1997年,他又在广东长安镇买下了住房,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家。
在家乡盖了房,在湘潭买了门面,在广东长安买了屋,娶了妻子有了家,作为田建国来说,这仅仅是自己事业的起步。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是男子汉所为。所以,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巧,田建国的一个湖南老乡给他介绍了模具行业。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了解到了一些这个行业的情况。当时有很多合资企业和一些电子厂家在广东东莞办厂,模具的需求特别大,而长安这个地方只有几家小规模的厂家,因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不大的市场供给出现了一个不小的空缺。于是,田建国决定给这个湖南老乡合作。田建国出资22万元,对方出3万,购买了一台二手机机器,就此“三鑫精密模具加工厂”成立,一切由他的那个湖南老乡经营和管理。利润双方五五分成。
按道理讲,选择的项目不错,产品有市场一般的经营管理水平也会有钱可赚的。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按“道理”画出的杠杠去走。因为难则的“人心”硬让“道理”的天平倾斜。模具加工厂正常运营后,很快也赚了钱,他们又增加了~台机器。看到模具行业赚钱快,田建田以同另外6个人合资,共同出资100万元,开办了一家“恒运五金模具加工厂”。一年以后,这个厂被一个精明的台湾人接手收购,田建国只拿回了40万元股本。2001年底“三鑫模具厂”的合作伙伴突然提出:因为效益不好要退出。田建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但他心中有数,就凭模具行业火爆势头,两年下来,少说也得净赚100万现在老乡提出退出,田建国心里也明白,这哪是退出,是想携款光明正大地走人,达到他独吞的目的。无奈,田建国出资12万买下了对方的股份后,自己直接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工厂。为了做出过硬的产品,田建国购进了一台价值90万元的日本原装进口的“沙迪克AQ-550L型机器。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高薪聘请技术工人,亲自跑业务订单。两个月后,田建国的模具业务趋于稳定,一年下来,他赚取了上百万利润。
2003年春节,孝子田建国回家看望父母。虽然当年的穷山村在祖国大时代的带动下,有了一些变化,但变化不大。作为他自己家里,虽然盖起三层楼,给父母买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除此之此,他还每年给父母几万块钱作为零花钱,但一生节俭惯了的父母别说是开冰箱了,连照明灯也舍不得用。父亲对他说:“建国,现在农村用一度电要接近1块钱,老百姓用不起呀。你为别人做那么多产品,如果你能生产一种省电的产品,咱老百姓就高兴了。”父亲说的有意,儿子田建国听得更有意。因为他的起步到现在都是从别人的敏感话题中得到的商机,一笔一笔把财富聚到自己手里的。回到广东长安镇后,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开始按集节电产品的信息。其实,在我们国家,不但有强烈的欲望就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节电也是人们的自觉行动。可我们国家一说节电,就是拉闸断电,充分使用自然光,在节电设备上研制的还少。尤其是产品生产商,拉闸断电就意味着停摆不能运转,谈不上什么节电。假如能有理想的节电设备,那么,产品成本一定能降不少,甚至能降30%。所以,研制节电设备绝对的商机多多,利润多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田建国经朋友介绍,他有幸结识了深圳张嘉义总工程师。张总是何等人也?张总是国际节能委员会委员,长期对电力节能进行研究,独创了强弱互克,多层互克的节电理想和节电实践,拥有多项专利权,开发了系列家用,商用电子节能电器。田建国哪见过这等高人?可“高人”向来都是大智若愚,平易近人,从不半瓶子醋乱晃荡“。经过商谈,田建国与张嘉义总工程师达成了合作意向,巨人与小辈共同拓展居家,商用安全电子节电器市场。
2003年7月,节电器小批量生产出来了。为了真真切切地验证节电产品的节电效果,人们将产品分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