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回家

作者:刘乐喜




  
  八入狱蒙冤
  
  领头的人正是桂嫂和憨蛋。罗良双腿跪下:“桂嫂,我对不起你娘俩儿,没照看好富贵啊!”桂嫂正眼都没看罗良一眼,径直扑向躺在地上的罗富贵身上痛哭不已。桂嫂一边哭,一边拉过憨蛋:“憨儿,你快跪下,给你爹磕头啊!”憨蛋跪下,捣头不止,尔后又去拉罗富贵的尸体:“爹,憨儿好想你啊,你又喝醉了吗?快起来带我去捏泥人啊!”接着,桂嫂突然站起身来,抹干了眼泪,如发怒的母狮一般扑向罗良,双手死死抓住罗良的前襟拼命地撕扯起来:“你这没良心的,你为什么害死我家富贵?为什么,为什么?”罗良面无表情,任凭桂嫂怎样撕扯,却没有半点抗拒的意思。心力交瘁的桂嫂终于无力地垂下身去,她连站起身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她抓住罗良的双手仍不肯松开。这时,罗良的老婆凤英走过来,一边安慰桂嫂,一边轻轻地拨开了桂嫂的双手,心疼得拉起罗良:“孩他爹,站起来,咱们回家吧!”回家!三年了,罗良朝思暮想的就是回家啊!但此刻他却拉开凤英的手说:“孩他娘,你先回去吧,富贵人死了,但他的工钱还没讨回来。我答应过富贵兄弟,拼了这把老命也要把他的工钱讨回的,我说话可要算数啊!要是不讨回工钱,我罗良无脸再回这个家啊!”说完,罗良转身欲走。“慢着!”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从人群里响起,话未落音,两个男人已冲上前来,一把将罗良按倒在地,掏出手铐,“咔嚓”一声铐住了罗良的双手。铐住罗良的人是乡派出所的干警,而报案人却是阿牛。罗富贵死后的那天晚上,除了医生和罗良,阿牛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老乡。看到输氧管已拔离罗富贵的鼻孔,阿牛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尔后,善于观言察色的阿牛又从医生的眼神上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下午回家的途中,阿牛借口说有事,其实却是暗地里跑到乡派出所报了案。一个干警问罗良:“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抓你吗?”罗良表情平静,丝毫没有责怪阿牛的意思:“我知道,是我害死了富贵兄弟。他快要死了,我拔了他的管子,医生说这是违法的。”“还有呢?”“没了!”“没了?你不老实!”干警厉声喝道。这时,阿牛站了出来说:“罗良老哥,把那15000元还给桂嫂吧!那些工钱和丧葬费可是人家用命换来的啊!一个人做事总要讲点良心啊!”阿牛一语惊天,人群顿时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什么?15000元?天地良心,我见都没过那么多钱,别说拿了。我只从李老板那里拿了4500元,都用在富贵兄弟的治疗费上了!”罗良大声辩解道。“你害死了富贵老哥,是我亲眼所见,你从李冬旺手里拿了15000元,也是我亲眼所见,而且富贵老哥没死的时候,你也当着大伙儿的面亲口承认的。怎么?现在你还想耍赖,非要我当着乡亲们的面把你的丑事都抖出来?”阿牛道。“算了,看来你还是不老实,有什么事你还是跟我们到所里去交代吧!”说罢,干警强行带走了罗良。罗良拼命地挣扎着,冲着村民们大声叫道:“天地良心,我罗良没有拿那笔钱啊!没有拿富贵兄弟的卖命钱啊!没有啊……”接着,他挣扎着又蹦又跳:“李铁牛,我干你娘,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害我!为什么害我啊……”
  
  九以死示清白
  
  虽然罗良拒不交待工钱的问题,但非法剥夺他人生存权利的事实清楚。当地警方很快与广东警方取得联系,李铁牛别有用心收存的那根带有罗良指纹的输氧管成为最有力的罪证。罗良很快被转入看守所看押。被关在看守所里的罗良又气又急,度日如年。气得是被栽赃冤枉,急的是罗富贵的工钱还未被讨回,时间一长恐怕就会成为万年账。而在村子里,凤英母子俩受尽了村民的白眼,各种流言蜚语不断,走到哪里都有人指脊背:“你看,有些人真是知人之面不知心啊,丈夫都要坐牢了,那钱还舍不得拿出来!”“不过也难怪,一万多块啊,坐几年牢算什么,就是真拿命换也值啊,何况是条老命!只是人不要脸鬼都怕啦……”听得凤英泪流不止。最难接受的责难来自桂嫂。她每天站在家门口撕破了喉咙不停地叫骂,口口声声地要还他男人,还他男人的卖命钱!而憨蛋则拿大块的石头狠狠地砸罗良家的门窗,吓得凤英母子终日不敢出家门。这些情况传到罗良耳朵里,罗良愈加寝食难安,日渐消瘦,不成人形。由于罗良不肯交代,案件的侦破一直没有进展,被搁置在那里,无人问津。日子一长,罗良盼望翻案的心情日渐灰冷,最后变成了绝望。终于有一天,绝望透顶的罗良一头撞在看守所墙壁上……一名警察将一张死亡通知书和一纸遗书送达到凤英手里。遗书显然是死者咬破手指后用鲜血写的:“我没拿富贵兄弟的卖命钱!!!”寥寥几字,却足以令桂嫂撕心裂肺。村口停着送尸的警车,警察将尸体抬下,要求死者家属领回,临走扔下一句话:“罗良虽死了,但这个案子还有待于进一步查证!”村里没一个人出来帮忙抬尸,罗良虽然死了,但村民们依然将信将疑:罗良很可能是用心良苦,用自己的老命换得了15000元钱,为的是能让他儿子上大学,光宗耀祖。凤英的眼泪已经哭干,她对同样泪水涟涟的儿子罗强说:“儿啊,咱娘俩儿把你爹抬回去吧!”于是,阿强抬着头部,凤英抬着脚部,娘俩儿抬着罗良的尸体一步一晃地向家中走去。凤英边走边抹泪:“孩他爹,咱们回家!回家!你几年没回家了,我们回家好好歇息吧,以后再不要在外面吃苦受累了!”罗良死后,罗家族人在祠堂召开大会,罗良被认定有辱族规,败坏族风,不准葬入罗家大坟山,且罗姓人家不得参与丧事,罗良的丧事因此冷清凄凉无比。
  
  十真相大白
  
  案情在罗良死后一个月真相大白。一天,广东警方突然接到一个神秘电话,说是有人要自首,且要举报东营县大型采石场的老板。警方很快受理了这个案件,至此,一桩冤案才真相大白。自首举报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型采石场的工头李冬旺,而他要举报的却是采石场的老板廖运发。原来,那一次李冬旺陪罗良去讨工钱,廖老板说好让罗良过几天来拿余下的钱。李冬旺那阵子沉迷于赌博,输了不少钱,正缺钱用,于是便打起了工钱的主意。第二天,他便找到廖运发说,那个瘸子,你不用打发那么多的。你给我10000块,我保证将这件事情给你摆平,不留一点麻烦。李冬旺又说,如果罗良再来找你,你就说钱已经都给了我,让他来找我。哼,他算什么?又不是瘸子的什么亲人!李老板见他说得信誓旦旦,便答应了,要他明天来取钱。其实对于能不能摆平这件事,李冬旺没一点底,但他赌迷心窍,求钱心切,一心只想把钱拿到手,至于其它的,管它呢?就这样,当罗良再次来讨工钱时,廖运发便将皮球踢向李冬旺。第二天,李冬旺依约来到廖运发处领钱,但廖老板说现钱不够,只给他5000元,说余下的钱过几天再给。李冬旺拿了这些钱,又跑到赌场上,没过多久便又输掉了。李铁牛和李冬旺一个村又是亲堂兄弟,罗富贵死的那天晚上,他刚好在场。回到工地后,他无意间向李冬旺透露了罗良拔了氧气管的事。听者有意,李冬旺正在为输掉的钱发愁,他知道罗良迟早会找上门,躲了一时,躲不了一辈子,这个窟窿早晚还得由自己来补。他决定栽赃!罗良不是拔了氧气管吗?完全可以借此发挥,让他再背上侵吞工钱的黑锅!于是,他要堂弟李铁牛配合自己来演这出戏。李铁牛起初不肯,但当李冬旺许诺他:等东山那个新矿山开工后,他便向廖老板推荐让他做包工头。原本心术就不正的李铁牛便动了心。于是,后来便出现了李铁牛作假证栽赃的一出戏。过了一段时间,李冬旺经济窘迫,又找到廖运发,要求支付余下的5000元钱。谁知,廖运发得知罗良已回家,心想事情大概已被“摆平”,便有过河拆桥的意思。李冬旺问他要钱,他便只扔给他1000元,再不肯多给一分钱。李冬旺见廖运发反悔,心想,我背了黑锅,给你省了钱,你却过河拆桥,拿我当叫化子。顿时来了气,和廖运发争辩开了。廖运发财大气粗,心想,你一个打工仔,凭什么和我斗!争到脸红处,扬手就扇了李冬旺一个耳光!冬旺捂着脸,咬牙切齿道:“好,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了!你等着,大不了咱俩一起玩完儿,我顶多坐两年牢,而你呢,这辈子就算完了,哈哈哈……”李冬旺很快便向警方自了首,交待了栽赃的事实,并举报了廖运发的这个非法采石场的许多黑幕……至此,一桩冤案方才告白。且说,这天桂嫂清理罗富贵的遗物,无意间从罗富贵生前的棉大衣夹层里发现两封信。夹层是罗富贵生前用来藏钱的地方,除了桂嫂,外人一般不知道。桂嫂不识字,便拿去给本族的堂弟罗家富看。罗家富展开第一封信,信上写着:“孩他爹,憨儿病重,请快寄钱回来吧!”看完,罗家富便笑了:“这不就是前阵子憨儿发病厉害时,你托我给富贵兄写的嘛!”罗家富又看第二封,这封信没封口,也没贴邮票,里面只有一张纸条,罗家富抽出一看,脸色突变,赶紧将桂嫂拉到一边,悄声说:“这信看完就烧!再不能给其他人看,否则对你很不利!”桂嫂心里一紧,忙要罗家富念。罗家富将桂嫂拉到里屋轻声地念起来,信是罗富贵生前所写:“憨儿他娘,我知道憨儿不是病重厉害,你不会给我写信。但工地老板心黑,我又没讨到工钱,看来他们是存心赖账。也许只有我死了,他们才会把钱给我。我这条老命已不值钱了,我三年的工钱有一万多块呢,我这辈恐怕再也挣不到这么多了,只要你和憨儿过得好,我死也瞑目了。我死后,良哥会帮我讨回工钱,往后憨儿就全靠你照顾了!”以下便是罗富贵的落款。罗家富还未念完,桂嫂大叫一声:“孩他爹啊!”便一头昏倒在地。原来,那次矿山事故并非意外事故,而是罗富贵有意制造的。制造这个“意外事故”的想法,罗富贵早在一年前就有了。工钱一次又一次地被推诿,使罗富贵逐渐冷了心。但他又不能走,一走,这几年的活算是白干了,他这辈子恐怕无法再挣这么多钱。但不走又没有办法,工钱永远遥遥无期。就在这时,家里来了信,告知憨儿病重,情急而又万般无奈之下的罗富贵终于下定决心……那天放炮,罗富贵有意将在山脚下的导线截断,尔后又装作检查,将其接上……没过多久,廖运发的矿山被变卖,桂嫂领到了罗富贵余下的工钱和丧葬费,共计15000元。但出乎意料地是,桂嫂从中抽出了5000元,还给了发钱的干部:“我家富贵是自杀,不是因工而死,我只要讨回孩他爹的工钱,这丧葬费我一分钱不要!”字字朴实而掷地有声,令在场人无比震动。案情大白后,村民们这才发现愧对罗良。他们,包括桂嫂在内,自发地组成送葬队伍,敲锣打鼓,将罗良的棺木重新移入罗家大坟山。这样,漂泊在外几年的罗良才真正得以寿终正寝。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