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
珠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分析】:
  此首通体写景,但于景中见情。上片写出游时郊外之景,下片写归来后院落之景。心绪不宁,故出入都无兴致。起句,写郊景红稀绿遍,已是春事阑珊光景。「春风」句,似怨似嘲,将物做人看,最空灵有味。「翠叶」三句,写院落之寂寞。「炉香」句,写物态淡极静极。「一场」两句,写到酒醒以后景象,浑如梦寐,妙在不着实字,而闲愁可思。

【备注】: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濛濛」、「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在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

  前人评此词写景流丽。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说:「结『深深』妙,着不得实字。」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进一步指出结句「更自神到」,道出了晏殊词写景的特点,即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