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

作者:郑立平 马爱娥




  4.合作大于独行。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课堂氛围和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没有老教师的引领,我们经常失去方向;没有青年同伴的帮助,我们往往会多费很多时间和气力,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永远小于团体的群力。一个和谐合作的优良环境,促成了一个合作共进的优秀团体,在团体力量的推动和影响下,走出了一位又一位名师。这是许多名校成功的法宝。
  5.关键大于整体。任何事情都有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青年教师来说,在教学上关键是要抓好课堂,在素质提高上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能力发展上关键是要多读书,积极参与教学科研。要善于捕捉发展机会,抓住某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或是某一个科研课题,做好做精,自我加压,促使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快速成长。
  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都有关键的时段,关键的人物,关键的事件。关键的地方,一般也是产生机遇,获得成功的地方。努力抓住关键的一点,很可能你就抓住了一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每一个青年教师须牢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寻求突破。
  6.行动大于思想。思想的花很美,行动之果更甜。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思想是行动前的思考和规划,行动就是“实践”,是思想的尝试、检验、创新和升华的外显过程。思想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完善;思想再美好,如果没有去行动,也只能是空想、幻想,永远都不会成功。作为教师,传承着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思想绝对不可以贫乏,但行动更不能缺少,“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卖豆腐”,只有思想而不去付诸行动的人,永远都只能沉浸在梦里。其实,许多看似困难重重的事情,我们敢于去做,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复杂;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就好像是一层“窗户纸”,奥秘一捅就开,关键是我们没有想到去做或没敢去做。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伴随着尝试、困难、挫折和失败;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思想,没有行动,可怕的是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无法行动。做,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做,什么都不会有。每一个青年教师初上教坛,都充满了激情与梦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也都曾不甘平庸,要在教学上有所作为,要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但是,很多人却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渐倦怠,思想变得消极和麻木,行动变得迟缓和敷衍;而那些名师从不这样,他们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始终处于“行动”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追求,坚守着对事业和学生的真爱,始终如一地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迈进。所以说,名师的成功之路,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坚守自己梦想的长期征程。
  思想与行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多数时候,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往往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教师自身的“思想者”特征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态过程性特点,使得教师的成长更多地依靠“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展开具体实践活动,更多地表现为“做”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实际行动。比如,当你从观摩课或报告中深受启发,想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如果“思想”占主导,停留在对名师、专家的感叹、羡慕或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抱怨中,这样的思想碰撞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处在意识层面的“思想火花”,思想一放松,就会熄灭,又归于“无所谓”的平庸状态;但如果“行动”占主导,你必定会开始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研究教学案例,观看教学实录,深入同事课堂,尝试新的构思……在这些扎实的学习行动中,“思想”也必会跟着“行动”逐步发展、成熟和升华,从而使自己逐渐变得优秀。比如,读着别人在报刊上的精彩故事,你也想写教育日记。既然想,那么就要开始写,不管写多写少,你必须先使自己坐下来进入写的状态,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有效地促进专业化发展。
  很多人总抱怨自己没有机遇,其实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事实往往是自己不去寻找机遇,自己不去创造机遇;即使有了机遇,自己也不去立即行动抓住机遇。什么是行动?对青年教师而言,行动就是学习,就是读书,就是反思,就是写作,就是尝试课堂改革,就是进行课题实验,就是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缺点,就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隨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让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把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记在心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做一个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成长者!脚踩大地,仰望星空,带着理想上路,深入课堂向名师看齐,捧着书本向名师走去!
  

[1]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