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初荷华西拜师记

作者:李 迪




  还清楚地记得我带“刺麻苔”班的经历。当时,我为了改变学生生物钟紊乱的状况,制定了一条非常强硬的班规——上课时一个人睡觉,全班受罚跑步。当初,我们这条班规是全班学生都举手通过了的,但真正执行的时候,大家却牢骚满腹。有一个插班生夏沫竟然骂了我一句“神经病”,并拒绝跑步。我装作没听见,不理她。等学生跑完回来,我暗自琢磨:夏沫既然没有跑步,想必早已冷静了下来,我总不能对她的骂置之不理吧!便冷着脸问她刚才说了什么话。不料她竟口齿清楚、毫不犹豫地重复说:“我骂你是一个神经病。”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泪水瞬间蓄满眼眶,大颗大颗滚落下来。全班同学本来对我有怨气,但一听此言,纷纷谴责夏沫:“夏沫你说的什么话?老师在执行班规呢!你跑跑步、减减肥有什么不好?你看你胖得,还好意思穿裙子吗?”……夏沫也愣了——她刚进我们班,没想到学生们虽然对我执行班规有意见,彼此感情却依然深厚。我不说话,只用泪眼望着她,任大颗泪珠滚滚而落,片刻后,才低着头,侧过身子,从又高又壮的夏沫身边挤出了教室。
  班里的舆论本来对我不利,但我的泪水及时冲走了大家的怨气,学生们的矛头立即指向骂我的夏沫。中午我到寝室去看望学生,她们竟不约而同安慰我。这些故事,在我的班级日记《我班有女初长成》里都有详细记录。两天后,我因为感觉到有人在钻班规的空子,临时决定改变班规,同时自己受罚跑步。结果全班同学——包括骂我的夏沫都自愿陪我跑步,让我非常感动。很难想像,倘若我当时被骂以后,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会是怎样的局面?全班学生肯定不会如此快就转变态度,班规也不会执行得如此顺利。我也见过身边的女教师和学生生气,把自己的水杯、手机都摔碎在地上,心率增快、歇斯底里、全无风度,却因自己也言辞过激,和学生闹僵,下不来台。这样的场景,我是绝对不愿意上演的。我一直认为,女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去装腔作势吓唬学生。既然眉宇间不会像男人一样充满杀气,我们的声色俱厉便只能给人“纸老虎”的感觉。据说,一个女人曾经对伏尔泰透露同性的秘密:“女人在用软弱武装自己时最强大。”这种软弱并非假装,而是与生俱来的。
  面对学生的过分言辞,我哭了,我软弱吗?
  不!我感觉自己的泪水,具备了比高八度声音训斥还大的力量。再说了,那泪水要狂奔的时候,谁能阻止?
  在音乐里,有“板眼”之说。比如我们在夸奖某人唱歌好听时,会说:“他唱得真是有板有眼。”这里“板”为强,“眼”为弱。好听的旋律,比如华尔兹节奏就是“强弱弱”,一般抒情歌曲快四、慢四都是“强弱强弱”。世人有男女之别,性格有强弱之分,班级管理自然也不例外,应该一板一眼、有强有弱。当学生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若强不起来,弱一下又如何?所以,女教师想流泪的时候就流吧!这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我们只要记得擦干眼泪后,坚持下去就行了。
  
  徒弟的责任
  
  我终于相信了历代文人的感叹:幸福的时光不是“过”,而是“飞”。一转眼,时间就从2007年12月14日溜到了12月16日。
  12月16日,我要正式向李镇西老师行拜师礼了。
  眼见得师兄弟、姐妹们都拿着稿子,我却什么也没准备,不禁惭愧,便只简略谈了谈对“真教育”的理解。有两个师姐叙说着、感叹着,竟然哽咽难言、泪流满面,不带丝毫矫情。我对自己的冷静表现很惊奇:“一向多情敏感的我,今天怎么没有丝毫要流泪的冲动?”
  我想到了唐云增老师在我们发言前的话:“如果说子女要传承父母的血脉,徒弟就该传承师父的理想和信念。”就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重量,激动反被淡化,只一遍遍问自己:我该怎样传承师父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曾有朋友和我开玩笑:“李迪,以后我该怎样叫你?女李镇西?还是振兴中原的李镇西?”我毫不犹豫回答:“李镇西只有一个,李迪永远都只是李迪。”我实在难以忘记师父在讲座中的话:“不要叫我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我只做中国的李镇西。”
  是的,李镇西只有一个,百、千、万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应该怎样学习他——我的师父李镇西?
  谚语云:“师傅领进门,学好在自身。”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是老师,还是亲人、朋友,都只是为我们加油的拉拉队。路,还需要自己一步步走;书,还需要自己一本本读;心灵上的诗,还需要自己一篇篇写。不同的是:我们找到了组织。在师父李镇西老师的带领下,李迪愿意和老师们携手同行,一路上虽然会有浓雾弥漫、风刀霜剑,却也不乏明月清风、花香鸟语。
  
  李迪,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音乐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第二届“名师”,郑州市师德标兵,郑州市教育教研先进个人,曾多次获得“郑州市优秀辅导教师”称号,所上公开课曾获得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参加郑州市师德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主要作品有《李迪文集》,包括《我班有女初长成——“刺麻苔”班成长日记》(一、二集),《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集》、《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四个“问题学生”的成长日记及反思》,由新蕾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2007年12月16日,正式拜著名班主任李镇西为师,成为李镇西老师的首批弟子之一,并获得“全国班主任心灵写诗金笔奖”。同时师从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