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

作者:王 君

局限了的视野和逼仄的生活体验让这一代孩子心胸畸形狭隘,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谁之过?
  罗素说得好,不管是道德教育还是学科教育,都首先应该是一种范本教育——先有了道德行为再有道德条款的教育。空洞的说教和画饼充饥似的规划只能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缺乏智慧和活力。
  罗素说,在一个伪善的社会里,诚实确实有些不利。但是襟怀坦白、无所畏惧的益处要多于这种不利,否则,就无人会成为正人君子了。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正直、诚恳、坦率和自重,就我个人而言,宁可看到他们坚持这种品质而失败,也不愿看到他们用奴隶的小手段取胜。
  感悟:当一个社会在呼唤诚信的时候,这个社会肯定就多多少少患了“诚信缺乏症”了。我个人认为,当今教育最紧迫的问题还不是学生分数和能力的脱节,而是学校教育所受到的社会意识形态庸俗化、功利化的冲击。作为教师,我可以容忍学生的很多缺点,但是学生群体中很难制止的大规模的作弊却让我痛苦甚至备感绝望。当才读初二的学习优等生在日记中劝慰我:老师,你何必那样较真的时候,我真的感到了教育的末日和教师的悲哀。这是教育尊严的缺失,也是社会道德的沦陷。
  罗素的话给了我勇气,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还是应该有一点儿明知不可为而必要为的勇气。我们要坚信襟怀坦白的价值,要坚守襟怀坦白的信念。这是教育不可动摇的价值取向,也是教育道德尊严的底线。
  罗素说,由于战胜困难、取得成绩而受到夸奖,不失为青少年时期最令人愉快的经验之一。对于这种愉快的向往,完全有理由成为次要的动机,但不宜成为主要的动机。主要的动机应当永远是对于事物本身的兴趣,不管那件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
  感悟:这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设置。教育最根本的指向在哪里,教育到底要带给学生什么?罗素的话真是非常深刻啊!不仅仅是荣誉,不仅仅是夸奖,不仅仅是喜爱,更为重要的是兴趣:对生活本身的兴趣,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只有超越了功利的兴趣才能把人引领进云蒸霞蔚的自由天地。
  我这才明白了居里夫人的名言的内涵所在。她说,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位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中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身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我这也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了外人并不理解的事业而甘愿献出自己全部的生命。这种热情超越了喜爱本身,它更是一种深入了本质的生命冲动。因为无欲而刚,所以它才有能力支撑人们超越人生的诸多苦难而进入生命的至高境界。
  教育如果能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这种“本身的兴趣”,便有了“以一当十”的风帆,被教育者也就获得了所向披靡的武器。
  最后,我仍然想借用罗素的话作为结束语:所有伟人的艺术和伟大的科学都是源于起初那种需虚无缥缈的幻想——那种向人们召唤,诱使人们舍弃安全与舒适去忍受悲壮痛苦的奇美。凡怀有这种情感的人,绝不会受名缰利锁的束缚,因为人之变得伟大,全归功于这种热情。
  
  (联系地址:重庆外国语学校40003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