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培育独立精神 促进精神成长
作者:刘 建
3.自治。这里讲的自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个体自治,即个体对自我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调控;二是指群体自治,这是更高层次的个体自治,即学生群体(班级)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个体自治与群体自治应当相辅相成。个体自治应当以“价值观”和“毅力”为核心,群体自治应当以“民主”和“规则”为核心。
4.自育。教育是塑造人的过程,最好的塑造是自我塑造。自我塑造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自育的内容涵盖教育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是“成人”与“成才”的协调发展。自我教育并非闭门造车,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同时必须广泛参与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谈谈培养独立精神与建设班集体的关系。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个人”与“集体”,谁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发展个性,将培养独立精神视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职责,根本着眼点在于单个的“人”,这与传统的重“集体”的教育观是不同的。长期以来,人们常常把建成“班集体”作为班级管理追求的目标,用有没有形成“集体”来评价班级管理是否成功。应该说,对班级共同的目标、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的强调是必要的,是有意义的,但过分强调“班集体”,将班集体作为班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说到底是一种目中无“人”的行为。事实上,从学生的角度看,班级并不是为某个特定的“集体目标”而存在的。学生来到一个班级,其基本目标是获得个人发展。班级的目标在于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个体目标的实现,班级目标只有服务于学生的个体目标才是有价值的。
2.独立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能否统一?强调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为根本,绝不是说“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不重要,也不是说两者相互矛盾。马克思主义在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提出了“真集体”的概念。马克思认为的“真集体”就是独立个人的联合体。(这个问题的充分讨论超出了本文的论题,但作为结论是重要的)可见,没有独立就没有真正的团队和集体,而脱离团队的独立只是一种“孤立”。正确的态度是两者并重,以“独”为本,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联系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方塔北路319号2016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