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朱理治与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

作者:吴殿尧 宋 霖




  
  李富春带来胜利的欢乐
  
  1948年夏,国内解放战争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车轮已势不可挡。就在这时,东北局主管后勤与财经的领导李富春来到驻朝鲜办事处。这年1月,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为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李富春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他正在筹划东北战场战略决战的军事物资。仅1947年9月至1948年7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东北解放军的新兵就增加了20倍,部队的急速壮大对后勤保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转入战略决战要打大仗,打阵地攻坚战,要夺取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需要大炮、炮弹这些重型武器军火。李富春到朝鲜是为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同时,他还肩负一个任务,即代表党中央,迎接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从香港出发借道朝鲜到解放区准备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著名民主人士。
  和李富春一起到来的蔡畅,是中共党内妇女界的领袖人物,48岁,魅力依旧,立刻成了办事处女同志中的核心。那时办事处女同志除了苏菲,还有在平壤从事侨联工作的丁雪松、从东北解放区来的著名作家丁玲、从香港来治病的龚澎,以及住在办事处招待所的陈云夫人于若木,多是高挑个头,漂漂亮亮,光彩照人。她们凑在一起,有说有笑,唱歌跳舞,其乐融融。苏菲爱开玩笑,当着办事处里最高首长李富春的面,对蔡畅说:“大姐,你长得这么漂亮,怎么愿意嫁给个又矮又瘦的小老头?”大家一听,都哈哈大笑。
   “这是我的福分啊!”李富春不仅不在意,还挺自豪。
   “人家大姐爱才啊!”
   “小人本事大,必有降人之物!”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继续拿李富春和蔡畅取乐,实际是对老领导、老大姐的亲近和拥戴。
  蔡畅非常喜欢跳舞,她来之后,每周至少办两次舞会。每逢舞会,朱理治必让办事处的人给安排好乐队,然后和大家打打招呼,就躲到一边工作去了。这时苏菲、丁雪松、丁玲、龚澎等都成了场上的活跃人物。
  丁玲是带着她13岁的女儿来平壤的。女儿叫蒋祖慧,活泼可爱。丁玲带她到平壤来,是为了让她跟著名的朝鲜舞蹈家崔承喜学习舞蹈,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崔承喜有时也到办事处来,来了有时也跳舞,大家都争相一睹舞蹈大师的风采。蒋祖慧得到舞蹈大师的真传,1956年,又被国家派往苏联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学习芭蕾舞的编导,成了中国第一代芭蕾舞编导,后来参加创作家喻户晓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丁雪松后来回忆说:“我回平壤后见到了朱理治同志和他的夫人苏菲同志,并在利民公司小住了几日。朱理治气宇轩昂,风度儒雅,是党内知识分子型的高级干部,资历相当老。他1927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加入了共产党,三十年代曾历任江苏省团省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代理书记、陕甘晋省委书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陕甘省委书记。后来在陕甘宁边区任银行行长。聊起来,朱理治对律成(即郑律成,丁雪松的丈夫——编者注)熟悉并十分喜爱。他也很爱护知识分子,我们后来调到平壤,常进出利民公司,有什么苦恼的事情也爱向他倾诉。他很关心我们,并能理解和同情律成的处境。我调到平壤后由于受朱理治同志领导,并参与了利民公司的部分工作,耳闻目睹朱理治领导的平壤办事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了东北局交给的任务。”
  8月下旬,由香港出发的民主人士沈钧儒、郭沫若、何香凝、章伯钧、柳亚子等一行十人经过多日海上航行到达南浦,朱理治早已安排好两节专列在车站等候。他陪同李富春到南浦码头迎接沈钧儒等下船,再换小汽车直奔火车站上了专列,李富春告别朱理治,陪这些香港来客连夜坐火车去哈尔滨,朱理治派杨希富随行做服务工作,车上一切用品、食品早已备好,足够几天所用。这样,李富春结束了这次朝鲜之行。
  
  1948年9月,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办事处存在的两年三个月的时间里,由于新中国还没有诞生,中朝双方还不可能建立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但是,办事处执行的任务实际上涉及广泛的属于国家之间的外交事务。这样的机构和使命,在中共历史上既没有先例,也没有经验,而国内当时忙于打仗,也不可能制订一套系统的外交政策和原则。所以,办事处的活动是边工作,边总结经验,是在摸索中前进的。
  1948年10月,在完成了东北局所交付的任务后,朱理治奉命带领部分人员回国。留驻朝鲜的人员,也奉命于1948年10月在原办事处的基础上,组建了东北行政委员会驻朝鲜商业代表团。195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成立,商业代表团随即撤销,大多数人员调回国内,少数人员包括翻译留在了大使馆工作。
  (摘自吴殿尧、宋霖:《朱理治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 陈小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