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新中国第一代便衣警卫亲历记

作者:孙有光




  我们学习的方法是:上午教员讲课,学员仔细听,边听边作好笔记;下午分组讨论,以达到进一步理解、掌握。学员在讨论教员讲的课程或集体学习文件时,采取边学习、边议论的方法。如有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等下次上课时,提出来请教员再作进一步讲解。
  给我们讲课的教员有方志纯、罗青长、胥群、沈平等。高富有队长除每天早晨带队爬山出早操以外,也带过实习课,如钢笔枪、拐棍枪、马鞭子枪的识别和射击。陈家康等从国民党统治区回来的同志,也给我们作过上海等国统区城市我党地下工作情况的报告。大家都想多学点隐蔽斗争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将来在无形的战场上打胜仗。大家的学习情绪很高,普遍感到学习的内容多、时间短。同志们纷纷在学习会上表示决心:决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对我们的信任与期望,一定要抓紧这三个月的宝贵时间,努力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学习任务。
  1月31日,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李克农赴北平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选择驻地。他提前赴北平,使大家预感到党中央、毛主席可能很快就要迁往北平了,我们原计划三个月的学习时间可能要缩短。因此,大家星期天也不休息了,挤出一切时间埋头学习。不出我们所料,学习的科目刚过一半,学习时间才一个半月,高富有队长就接到李克农的命令,要便衣警卫队赶快结束学习,开赴北平接受任务。
  3月7日,队部宣布每个学员写一篇《从西黄泥村到东黄泥村(中央社会部驻地)沿途警卫布岗位置》的短文,作为学习小结,并通知大家互相帮助,连夜收拾行装,准备第二天开赴北平。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欢呼拥抱,因为我们也要提前赴北平去为党中央、毛主席进北平打前站了。但是大家也有点惋惜应该学习的科目没有学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学到了不少隐蔽斗争的理论和实际斗争的技能。这些理论和技能,我们进北平后在保卫中共中央进北平,保卫开国大典及破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间谍案件中都用上了。
  
  开赴北平
  
  3月8日早晨,便衣保卫队150名(开学时160多名,由于女生分队部分队员提前分配及在学习期间经过进一步政审退回去几名)成员,分乘四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盟员开来的美式六轮大卡车,离开了西黄泥村,经过石家庄、保定、涿州,向北平驶去。
  路上出了一个小事故,耽误了不少时间。这是快到石家庄市的时候,在通过滹沱河上的一座用树干、树枝、秸秆和黄土搭成的草桥时,由于桥上冻土融化松动,桥面泥土已成海绵状态,桥身不稳,第一辆卡车摇摇晃晃地勉强开了过去,第二辆卡车刚上桥面摇晃了几下,右侧车轮下陷,车身倾斜,车上有几个同志被甩到了河里。幸亏桥身比较低,河水也不深,落水的同志没有受重伤,汽车也未损坏。
  3月10日中午时分,汽车开到了北平东城区弓弦胡同15号院——原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故居门前停车了。这个院子当时挂的牌子是“劳动大学筹备处”(“劳动大学”,中共中央机关的代号,简称“劳大”——笔者注)。
  李克农已先期到达这里。我们下车后,李克农迎出门来与高富有、焦万有、沈平等先下车的同志们亲切地一一握手,并询问了路上的情况。他接着又说:“你们早来就好,现在是非常时期,这里用人相当紧张,不是以一当十,而是以一当百。你们一定要抓紧时间进入阵地,开展工作。”
  李克农说罢,又把高富有叫到一边,交代了三项任务:第一,便衣队暂时住在西郊颐和园附近,用三天时间休息和熟悉附近周边环境,然后安排警卫工作;第二,便衣队主要负责从西直门、海淀、颐和园、青龙桥至香山,和复兴门、新北京(现万寿路附近)、八大处至香山这两条路线沿途的便衣警卫工作;第三,根据便衣警卫工作的性质、任务,准备化装的衣服、换发小号的自卫手枪。
  李克农交代完任务,便把高富有、焦万有、沈平介绍给“劳动大学收发处”负责人王凡(原中共热河省委社会部部长),让他给便衣队安排具体驻地。王凡说:“这样吧,你们暂时先住在颐和园万寿山后边青龙桥镇。”于是,我们又上车,在王凡派的向导带领下,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到达青龙桥镇,开过青龙桥向西南方向大约有一华里,在路右侧的65号院门前停下了。这里是一座古庙。
  我们下了车,看到庙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圆通庵”三个金字。有人问副指导员沈平:“圆通庵”是什么意思?沈平忍俊不禁地说:“圆通庵,就是姑子庙,这座庙里原来住着尼姑,今天我们这些‘和尚’也来这里住了!”逗得大家一阵哄笑。进到院里一看,这是一个很宽敞的院子,古柏参天,房子虽然陈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便衣队队部和队长、指导员住在西房,我们二区队第一、二分队住在东房,其他分队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家里。在这个院子的西边,还有一个后院,后院里确实还住着几个五六十岁的老尼姑。
  我们连续坐了两天汽车,没有好好睡一觉,大家都很累了。那天晚上队部没有给我们分队派站岗放哨的任务,我们吃过晚饭就睡下了,大家都有到达目的地的感觉,因此睡得很踏实,连夜间队长、指导员去查铺也没有听见。
  
  熟悉环境
  
  原计划让便衣队的同志休息三天洗洗衣服,整理整理鞋袜。但3月11日早晨,西郊警卫工作的总负责人王凡,给高
  富有队长来电话让便衣队尽快地熟悉西直门至香山警卫区域内的环境。吃过早饭,高富有就带上区、分队长及部分队员,从青龙桥镇出发,沿公路向西步行,边走边检查公路上有无妨碍行车安全的障碍物,及公路两侧可隐蔽敌人的地形地物,凡是需要设岗哨的地方,都一一记下。
  我们到达香山,在原香山管理处找了一个向导,请他给我们带路上山。他边走边给我们介绍香山的历史沿革。他谈到香山有多少景点、多少建筑、多少树木(当时他说有70万株)。我们一直爬上海拔557米的香山主峰。在峰顶,可观看香山全景,东望玉泉山、万寿山和昆明湖历历在目。我们在地图上标出这个制高点的准确位置和高度,并记在笔记本上。
  我们下了香山,又徒步走向玉泉山。我们发现玉泉山围墙比较矮,易藏身隐蔽的地方较多。我们爬上玉泉山主峰,在玉峰塔里,还发现了一些反动标语和反动诗。
  我们在玉泉山从山底到山顶,都仔仔细细地查看了一遍,摸清了情况。哪些地方容易隐蔽敌人,哪些地方应设岗哨,都作了详细记录。我们整整奔波了一天,完成了熟悉香山、玉泉山及沿途地形地物的任务,还在公路上拣到几个特制的、扎汽车轮胎的三角钉。傍晚我们回到青龙桥驻地,才发现鞋子磨破了,有的同志脚上还磨出了血泡。
  3月12日上午,又有四辆大卡车,停在了圆通庵门前。高富有队长命令全体队员上车,进城去熟悉城里的主要街道情况。我们乘上卡车开到城里,把车停在西华门外,下车后集体步行进入故宫。因为我们不是去参观文物,而是去熟悉地形,所以先由向导带领走马观花地在故宫转了一圈,然后就按分队分组到各主要街道、繁华市区、景点、商场去熟悉情况。我们分队走出天安门,先到中山公园和前门,并上到前门箭楼(当时箭楼上还有入城部队的岗哨),观看了前门火车站和正阳门大街的周边环境;然后又到东单市场、王府井大街、东安商场等处查看。我们去这些地方观察,注意的不是哪个景点好玩、哪个商场商品的贵贱,而注意的是街名、地名、胡同名和其环境特点及风土民情。什么地方秩序混乱、什么地方情况复杂、什么地方容易隐藏敌特分子,我们脑子里总是在想着这些,努力把在西黄泥村训练班学习时教员讲的隐蔽工作的理论和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