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随父亲陈昌浩去苏联

作者:陈祖涛




  完成两项任务后,我于1950年5月被该校机械系党组织批准为联共预备党员,预备期一年。1951年3月大学毕业回到祖国后,中共中央组织部正式将我转为正式党员,由两名联共正式党员刘允斌和郭志诚(郭亮之子)证明。
  
  成立苏联中国留学生会
  
  1947年,罗荣桓和王稼祥一起来苏联治病,我们汇报了中国留苏学生的现状:离开儿童院以后,我们几十个人分散在各个大学里,生活艰苦,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有人开始谈恋爱,有人准备毕业后在苏联成家。由于得不到国内的信息,也不关心国内的情况,有些人就是在苏联出生的,对祖国一点也不了解,在思想行为上把自己看成了苏联公民。
  听了我们的汇报,罗荣桓表示,为了解决我们的生活困难,东北野战军马上支援我们一批物资,但我们不能是一盘散沙,要组织起来,加强学习,特别是政治思想学习,要了解国内的形势发展,努力学好专业技术,争取早日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很快成立了“苏联中国留学生会”,经过所有留学生的民主选举,决定由刘允斌、我和张芝明三人负责。因为毛岸英回国时将他在柳克斯旅馆的房子交给我使用,所以苏联中国留学生会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苏联中国留学生会成立的宗旨是:1. 团结教育全体同学,为将来回国参加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2. 学习中共的文件(当时来苏联出差的中央领导同志经常给我们带些文件,后来东北解放区也给我们送一些文件),了解和关注国内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在政治上提高自己;3. 组织各种活动如节日聚会,观看各种戏剧、音乐、画展,活跃大家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水平。
  1948年8月,苏联红十字会通知我们,说中国又有21名学生要来苏联学习,其中包括李鹏、邹家华、叶正大和林汉雄等人。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清楚他们到达的时间后,我、刘允斌和张芝明三个人早早来到莫斯科火车站迎接。大家见面后都很兴奋,又是握手,又是问候。交谈中我们才知道,他们中间有不少人就是我们在延安保小时的同学,如谢绍明就是我在保小的同班同学。我们互相留下了通讯地址,他们便由苏联红十字会直接送到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交由院长玛卡洛夫管理。
  但4个月后,我们得知他们的情况很不好,有好几个人都生病了。于是我急忙赶到伊万诺沃,了解到玛卡洛夫把他们安排在当地一个很小的旅馆里,生活居住条件都很差,他们中有好几个人都是因水土不服和不适应苏联的生活习惯而病倒了。玛卡洛夫对他们的生活困难不闻不问,还对他们的学习蓄意刁难。原来我就知道玛卡洛夫歧视中国人,对我们很不友好,现在又听说他这样对待我们的中国同学,很是气愤。我马上赶回莫斯科,按过去的经验,和刘允斌、张芝明三人联名给苏共中央书记马林科夫写信,反映中国留学生在伊万诺沃的遭遇。我们在信中说,他们21个人受中共中央的派遣,肩负着将来新中国建设的重任来苏联学习,但现在遇到了许多问题,请您给予关注和解决。为了表明问题的重要性,我们还将这21名同学的父母在中共的职务列了一张清单。
  很快这封信就有了回音,马林科夫派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科洛马瘳夫来处理此事。联络部中国科科长尼可来耶夫找我们了解相关情况后,直接去了伊万诺沃,事情解决得很顺利。1949年元旦左右,在他们的干预和安排下,这21名中国留学生全部来到莫斯科,并全部免试进入大学学习。因为我是中国留学生会的负责人,负责和苏联红十字会联系,帮助这些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了相应的大学学习。除此之外,苏联政府还发给他们每人每月500卢布的生活津贴,这在当时的苏联是很高的生活水平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欣喜若狂,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高喊“乌拉”,其他的外国留学生也纷纷向我们表示祝贺。新中国第一任驻苏大使王稼祥到莫斯科来的那一天,所有中国留苏学生全都到车站迎接,那心情就像是去迎接自己久别的亲人。
  从后来的情况看,我们苏联中国留学生会实现了成立时的目标,大家团结向上,热爱祖国。新中国成立后,全部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每个人都学有专长,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我是中国第一代汽车专家,刘允斌是中国第一代核技术专家,罗西北(罗章龙之子)是中国第一代水利专家,黄健(黄平之子)是中国第一任国家田径队总教练,蔡转(蔡和森之女)成为中国著名的神经科专家。
  
  受到毛主席接见
  
  1949年12月,毛主席到莫斯科庆祝斯大林七十大寿,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在隆重的庆祝会上,毛主席的位子很显赫,坐在斯大林的右边,这让我们中国留学生很是得意。
  毛主席在苏联停留的时间很长,除了祝寿之外,主要是和斯大林商谈苏联援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因为援建项目太多,所以直到1950年2月,双方才把大的原则定下来。后来,周总理率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来莫斯科进行分项谈判。在周总理的谈判过程中,我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临时聘用的翻译,参与了一些与机械工业相关内容的谈判。
  毛主席接受了斯大林在中国建设汽车厂的建议,同意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我从大学三年级起每年都有一个月的实习期,利用这段学习时间,我到苏联的各家汽车厂实习,基本了解了汽车生产的全过程。知道了我的经历之后,代表团很高兴,他们让我参加了汽车厂援建谈判。因此,我真正参加新中国汽车工业建设的时间应该是1950年。
  为答谢斯大林,毛主席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宴会,邀请斯大林参加。因为我是代表团的临时翻译,所以也参加了这次宴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种国与国之间最高级别的宴会,实在难得。
  1950年2月,毛主席回国之前,在大使馆接见了我们全体留学生。虽然小时候见过毛主席,但那时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而现在的毛主席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威望极高,所以见到他时,我非常激动。毛主席用很浓重的湖南口音给我们讲话,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将来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我们30多名留学生把毛主席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拿出笔记本要毛主席签字。毛主席在给我签字时问:“你学的什么专业?”我告诉他,学的是机械。毛主席在我的本子上写下了“机械学很重要,学好了有用处”和“光明在前,同志们奋斗”两句话。这个签字我一直保存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
  为了早日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51年2月我提前从鲍曼最高技术学院毕业,办好各项手续并和父亲话别后,我和赵施格(赵世炎之子)直接从莫斯科飞回了北京。飞机降落在西郊机场,走下飞机后,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带有祖国气息的新鲜空气。1939年离开祖国时,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而现在,我已经长成了一个有专业知识、充满朝气、一心想报效祖国的有志青年。这期间,我在苏联度过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为后来我奋斗一生的汽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乔 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