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布什第一任期的对台政策

作者:陶文钊




  面对陈水扁当局新一波的推动公投和“公投立法”的攻势,国亲两党深感需要改变被动局面。10月23日,国亲两党“立院”党团提出国亲版公投法草案,规定有关国号、国旗、领土的变更等项应排除在公投范围之外,宪政层次问题也不宜以公投解决。
  大陆方面严密注视着事态的发展。11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就陈水扁当局通过“公投立法”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发表措辞严厉的谈话,指出,陈水扁的所作所为彻底暴露了其分裂国家的真面目,正在一步步地把台湾同胞拖向危险的深渊。祖国大陆方面坚决反对陈水扁当局通过“公投立法”和“台独公投”进行分裂活动。一旦台湾通过不设限“公投法”,大陆将作出强烈反应。“台独就意味着战争”。
  11月27日,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国亲版“公投法草案”,民进党与“行政院”版草案被否决。在“有关改宪和重大政策方面”,“适用范围”的条文删除了“变更中华民国的领土范围、国名和国旗”等内容,泛绿则在“防御性公投”上扳回一层,明定:台湾遭受外力威胁、主权有变更之虞时,总统得直接经行政院会决议,将国安事项交付公民投票。即所谓17条。
  “公投法”的出台和台湾几个月来的事态发展显然引起美国政府的严密关注。11月下旬,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发言人和高官频繁表态,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11月18、19、20、22、25日,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副发言人厄尔立等一再表示,美国反对任何一方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继续敦促两岸不要做出或者说出会增加台海紧张,或者使得对话更加困难的举动或者言辞。19日,在记者追问下,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说,台湾为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举办公投是不必要的。12月1日,鲍彻又说,美国反对台湾举办任何会改变台湾地位或走向台湾“独立”的公民投票。12月4日,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重申美国反对两岸任何一方改变台海现状,这个说法包括反对大陆动武和台湾独立。
  为了加强美国表态的力量,11月底12月初,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东亚事务的资深主任莫健奉布什之命三次秘密访台,并带去布什亲笔信,要求陈水扁帮他“个人一个忙”,停止可能会危及台海安全的行动,如公投。但陈水扁已把选举和公投绑在了一起,无法下台阶了。12月5日,陈水扁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再次为他搞所谓“防御性公投”进行辩护,并称“我们不接受将公投和台湾独立划上等号”。12月7日陈水扁参加台中造势大会,称公投题目就是“台湾2300万人民坚决要求中国撤除针对台湾的飞弹,公开宣布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反飞弹、反战争的防卫性公投。至此,美台在台湾公投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
  12月上旬,应布什总统的邀请,温家宝总理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台湾问题显然是两位领导人会谈的中心议题。12月9日华盛顿时间中午12时许,在白宫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布什表示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地区现状的决定,严厉批评陈水扁说:“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作出决定单方面改变现状,对此我们是反对的。”稍后,12月20日,布什在与胡锦涛主席通电话时又再次重申,美国不希望海峡两岸的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
  
  夏馨辞职
  
  在布什12月9日表态前后,国际社会纷纷表态关注台湾海峡地区局势,批评陈水扁执意搞公投,搅乱东亚的和平和稳定。12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俄罗斯“反对台湾以任何形式独立”。12月29日,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所长内田胜久,直接对“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表示日本政府对台湾公投以及“制宪”等问题的忧虑,希望在举行公民投票或起草新宪法的问题上要特别谨慎。这是日本政府自1972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来第一次就两岸关系问题向台湾施加压力。同日,日本政府还公开表示,希望陈水扁遵守“四不一没有”的承诺。欧盟也通过非官方途径要求陈水扁重新考虑其公投计划,说公投可能会是未来冲突的根源。
  台湾当局原拟在1月10日向日本、美国、欧洲派出所谓“宣达团”,向它们沟通关于公投的问题,但美国、日本均明确表示拒绝接受“宣达团”。无奈,陈水扁决定修改公投的议题。1月12日,陈水扁发表三点声明,表示他会审慎沉稳处理公投问题,国际社会可以放心。1月16日,他发表了为时5分钟的电视讲话,宣布“3·20公投”内容:第一、如果中共不撤除瞄准台湾的飞弹,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您是否赞成增加购置反飞弹的装备,以强化台湾自我防卫能力?第二、您是否同意政府与中共展开协商,推动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以谋求两岸的共识与人民的福祉?为了讨好美国,台湾的“国防部长”汤曜明又在18日宣称,即使公投未过,台湾还是要执行既定军购政策。既然如此,这个公投还有什么意义?
  尽管陈水扁修改了公投的内容,国际社会对他的批评并没有减少。2004年1月26日,法国希拉克总统对来访的胡锦涛主席明确表示,台湾“公投是重大错误”,“改变现状将推进分裂。这将是重大错误,台湾将要对地区稳定负重要责任”。1月30日,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在结束对中国访问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就我的了解,公投通常是用来解决非常分歧、非常困难或者非常重大的议题,就我所看到的公投的文字,似乎既不重大、也不困难,所以我想这会引发一些有关公投推动者的动机的问题”。2月4日,日本外务省报道官再度对台海局势紧张表示忧虑,说,日本政府的基本立场是关切“台海进行公投”这件事,要求台湾再度慎重考虑公投。2月11日,鲍威尔在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作证时说,“看不出台湾有需要举行公投,不过台湾是一个民主社会,如果他们选择要举办公投,他们可以公投。只是我们已清楚地告诉他们,美国不愿看到因为公投的举行,而导致改变两岸现状”。他还说,美国对台湾公布的两个公投题目都不支持。陈水扁对国际社会的表态恼羞成怒,把怨恨集中发泄在希拉克身上。1月29日,他在接见国际青商会世界主席时表示,对希拉克的指控感到非常痛心和遗憾。并说,法国自1791年就有公民投票的民主制度,至今已有213年,“我真的无法了解,这样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竟然会干涉另一个国家的内政”。
  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陈水扁继续玩弄花招,民进党继续为公投和选举造势。2月28日,民进党举行“手护台湾”活动,从北部基隆到南部屏东贯穿18个县市的省道上连成一条长达500公里人链,参加者逾200万人,继续挑动族群对立,激化矛盾。同日,国亲在台北、台中和台南举办路跑、“千万人心连心”的献血等大型造势活动,连战还发表了“你血中有我,我血中有你——停止蓝绿仇恨”的演讲,希望抚平伤口,防止民进党利用“228事件”撕裂族群。但事后有民调显示,民进党支持率上升至37.8%,而泛蓝的支持率为36.1%。
  就在台湾选举前一天,3月19日,发生了神秘的“枪击案”,陈水扁、吕秀莲在台南扫街拜票时双双“中弹”,这给本来就白热化的选战更增添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第二天,陈、吕仅以0.2%的微弱多数获胜,泛蓝自然不服,进行了持久的抗争,并要求重新验票,台湾的选举进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司法诉讼。而陈水扁执意要搞的公投却马上有了结果:两个议题的投票率分别为45.17%和45.12%,均未过半,公投无效。在3月20日当天选举初步结果公布后,美国各主流媒体的报道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无一例外地突出陈水扁是以极其微弱多数获胜,二是无一例外地突出报道了公投的失败。选举后,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恭喜台湾人民完成选举程序”,但却没有提陈、吕的名字,同时希望选举争议能利用既有法律机制妥善解决。
  3月26日,台湾“选举委员会”不顾国亲的强烈抗议,发布公告,宣布陈水扁当选。白宫随即发表声明,其中说,“我们与美国人民一起祝贺台湾人民成功完成3月20日总统选举。台湾中选会在3月26日正式公告陈水扁先生赢得连任,我们恭喜陈先生胜利”。但声明也指出,选举结果正面临法律诉讼,所以悬而未决。声明还重申了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并称,“为了建立台海和平与安定的坚实基础,台湾和北京有责任透过一切可能途径进行对话,并避免片面采取可能改变台湾地位的行动”。这个声明从字面上说是不偏不倚的。
  就在白宫发表声明之前,夏馨先向台湾在美代表程建人打了电话表示祝贺。正迫不及待地等待美国贺电的程建人把夏馨的电话记录了下来,又拿给夏馨签字。夏馨打电话是国务院同意的,但国务院没有让她以书面方式发出贺电。不知深浅的夏馨不知道口头与书面的区别,不知道她授权有限,居然签了字。程建人如获至宝,立即发回台湾。台湾当局好不容易盼来了这份电报,立即把它公诸于众。夏馨事先既未请示国务院,又抢了白宫的先,而且与白宫的谨慎调子很不一样,国务院和白宫对她这一目无纪律的行为十分不满。夏馨被迫在4月辞职,成为任职时间最短的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据有的美国学者说,当夏馨被迫辞职时,布什说,我想我已经把她解职三次了。
  
  凯利作证警告台湾
  
  4月21日,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举行纪念《与台湾关系法》25周年听证会,助理国务卿凯利出席作证。证词总的调子仍然是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地区现状。但证词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第一,证词强调台海地区的现状要由美国来定义,这是要垄断定义权的霸权主义的说法。但这话也是针对台湾说的。因为陈水扁对现状的解释是“一边一国”。第二,证词说,中国政府领导人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在台湾宣布独立时将采取军事行动。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这一立场持有强烈异议,“但我们和台湾领导人如果把这些声明看作是虚声恫吓那是不负责任的”,“我们敦促台湾人民也同样严肃地看待这些声明”。他还进一步说:“在我们看来,任何单方面走向独立不会使台湾得到比它现在已经享有的自由、自治、繁荣和安全更多的东西”,而大陆方面的反应“将可能摧毁许多台湾已经建立起来的东西”。证词并要求陈水扁“实施负责任的、民主的和克制的领导,这是保证台湾的和平和繁荣的未来所必须的”。这段话十分重要。二十多年来,还没有一位美国高官这样警告过台湾领导人。第三,证词几处强调了美国的“安全利益”,美国将“明确地和直白地表示意见,如果我们感觉这种努力将对美国的安全利益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或者可能破坏台湾自身的安全利益。如果要美国支持,那么台湾的修改宪法就应该是有限度的。如果我们不知道限度何在,那么我们将不会予以支持。总统关于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表态将在与台湾关于政治演进的对话中予以加强”。这段话是明显地针对陈水扁关于2006年制宪(后改为修宪)的时间表说的。他明白地告诉台湾当局,不要乱来,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第四,证言比较积极地鼓励两岸进行对话,并且明白告诫台湾,美国没有给台湾“抗拒这种对话的空白支票”。
  如果布什总统关于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讲话和凯利的证词为美国政府切实实行,那是有利于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在未来若干年中保持海峡的稳定的。但遗憾的是,布什政府常常在向台湾发出不一致的信息。台湾选举刚刚结束,泛蓝的抗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国国防部就迫不及待地将两台远程铺路爪雷达卖给台湾,价值14亿美元。6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又通过法案,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布什在14日签字使之成为法律。2001年4月美国答应卖给台湾的大宗武器由于款额过于庞大,台湾立法院一直没有落实。美国军方故意夸大大陆针对台湾的军事集结,好让台湾购买美国武器。6月立法院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国防部高官努力劝诱台湾购买武器。23日,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对代表团说,美国会严肃看待台海问题,但是,台湾必须要有自我防卫决心,而购买武器就是表现自卫能力,展现防卫决心的方式之一。
  5月20日,陈水扁发表了他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说。美国方面派出了三个代表团去台湾:国会议员代表团、历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团、学者代表团。陈水扁在接见学者时面对着摄像机说,他过去一个时候与美国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以后他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得更好。这显然是向布什政府买好。在5月20日之前,他派邱义仁、蔡英文到美国,与美国官员逐字逐句地商量了他就职演说的讲稿,并在演说中保证,他四年前作出的承诺不会改变;还说:“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大多数的共识,所以个人明确地建议这些议题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之内。”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