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4期


争民主争人权斗争中的朱镕基

作者:郭道晖

他申请加入共产党,我当时是电机系党支部副书记,很高兴地作了他的入党介绍人,我们又成为同一个党支部的战友。在新党员宣誓仪式上,朱镕基被指定为新党员的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表示坚定地忠诚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1949年12月,我调到清华大学党总支任宣传委员(总支书记是彭珮云同志),后来又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没有再在班上工作,但仍和镕基一起学习和保持亲密交往。1950年下半年,抗美援朝开始时,据当时的电机系党支部书记李叔平同志说,支部里是朱镕基第一个自愿报名参军的。当时在群众中存在恐美情绪。他作为班长,代表本班同学在全校大会上发言,还援引苏联小说《恐惧与无畏》,说明勇敢是锻炼出来的,为了保卫祖国,革命青年应当不怕牺牲,无所畏惧,抵抗美国的侵略。后来党组织考虑到工作需要,没有批准他参军。但我们班还是有6位同学被批准参加了海军,后来成为海军中的技术骨干和海军学校的教授,有的现已成为工程院院士。
  1951年1月,党组织又推荐朱镕基担任学生会主席候选人。我们班同学都动员起来帮他竞选。(清华学生会换届,解放前后一直采取竞选方式。解放前还是一场同国民党、三青团争夺学生会领导权的斗争。)他当选后,正值抗美援朝运动高潮,学生会的工作是紧密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朱镕基在清华党委的领导下,依靠青年团组织,动员和组织同学开展了各项活动。如组织全校同学参加“五一”大游行,声援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动员同学踊跃参加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组织同学分赴长辛店、丰台等地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还同校委会与青年团联合制订了“全校爱国公约”,等等。
  那时,学校党委尚属机关党委性质,对学校工作起保证作用而不是在体制上起领导作用。党委工作的重心是学生工作。朱镕基作为学生会主席,还代表学生成为学校行政领导机构——校务委员会的成员,沟通校方与学生的关系。当时的政治活动很多,学生会都要作出迅速的反应。作为学生会主席,他不但要指挥、开动庞大的学生会机器(其“内阁”包括学生会主席团和秘书处,学习、生活、体育、文娱以及中苏友好部等5部1处),还要随时在大礼堂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发表鼓动性的演讲,动员和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活动。他的演讲出口成章,条理清晰,富有感情,又具有理性、逻辑力量,感染性很强,总是能够成功地征服群众,使各种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这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30周年之际,朱镕基满怀激情,在《人民清华》周报上,发表了题为《离开了党的思想领导就将一事无成》的文章,以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谢党的教育和培养,表示要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人民“贡献我的全部智慧和精力”,认为这是他“最大的光荣和骄傲”。
  195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奉党委之命,带领全校300余名毕业生奔赴当时我国工业重地——东北,开始走上了新的征途。
  
  首先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80年代末,朱镕基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时,我登门拜访,谈及他的组织能力与口才时,他对我说,这是在清华当学生会主席时锻炼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清华80周年校庆时,他写下了这样的题词:
  水木清华,春风化雨,
  教我育我,终身难忘。
  在清华电机系建系60周年之际,他在祝辞中,又以“为学与为人”为题,写道:
  四十多年前,母校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在一次会上对我们讲过这样一段话:
  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这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哲人已逝,言犹在耳。清华就是教我们“为学”,又教我们“为人”的地方。它以严谨的学风和革命的传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献身革命和建设的‘有骨气的中国人’。饮水思源,终生难忘。
  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出高徒。
  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
  清华电机系行年六十,弟子六千,为人为学,人才辈出。值此建系六十周年大庆,敬录章师名言,愿与同学共勉。这一题辞,也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作者声明:本文只供《百年潮》独家发表,其他报刊图书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摘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