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铁凝小说集《夜路》出版琐忆

作者:顾传菁




  二月里的一天,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办小韩给我上海家里打来长途,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百花社在2007年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评奖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出版单位。她约我为中国编辑杂志社撰写一篇有关编辑业务方面的文章。百花社总编辑薛炎文出题,希望我写写铁凝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夜路》编辑出版的有关情况,我欣然应允。
  
  《夜路》历时两年结集出版
  
  时间过得好快,已经有整整三十年了。当《夜路》书稿档案复印件寄来,我一页一页地翻看时,往事如电影闪回,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那时,“四人帮”倒台不久,“文革”中被砸烂的“百花”牌子在习习春风中重又挂了出来。饱受“文革”苦难和摧残的百花编辑们陆陆续续地从下放的工厂农村归来,他们重又焕发青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中长篇小说,如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贤亮的《灵与肉》、蒋子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柳溪的《功与罪》,等等。同时,又将目光投向那些刚刚出土的、有苗头的、有潜质的新作者。出版他们的第一个集子,如王安忆的《雨,沙沙沙……》、陈建功的《迷乱的星空》、张一弓的《张铁匠的罗曼史》……铁凝的《夜路》,就是其中的一部。
  1978年7月,我们收到了铁凝的第一个短篇集(原名:《不受欢迎的礼物》)和河北省作家韩映山的推荐信。信中写道:
  她是一位女知识青年,今年刚刚二十岁。这些作品是她在下乡锻炼的业余时间里写成的。……我不想过多地去评赞她的作品的优点,这些,凭着你们丰富的编辑经验会从中发现。我觉得最可喜的是,她一开始写作就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路,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按说,她有多一半年龄是在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下度过的,可是,她却没有沾染上那种帮八股的气味,没有被四面八方的烟尘所蒙蔽。她选择了一条继承前辈优秀作家创作的路……
  对这位新作者的书稿,我们很重视。编辑部有邢凤藻、李克明和我共同审读。责任编辑邢凤藻在审稿意见上写道:“一个二十岁女青年,能写出这些作品很不简单,作者是有创作才能的……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女作者,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李克明写道:“我觉得其中最好的是《会飞的镰刀》,取材新颖,手法别致,不落俗套,不是亲身感受和做了精心提炼是写不出来的。”同样,我也给书稿以充分的肯定,“集子突出的优点是,从生活出发,注重人物刻画,不少篇散文发出一种新鲜的泥土味”。我最喜欢的是《夜路》。它塑造了一个正直、泼辣、敢说实话的农村姑娘荣巧形象,“多么鲜活!她好像就站在你的面前”。
  然而,从出版质量的要求来看,我们三人的意见相同。认为这十个短篇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过于简单,有的类似习作,有待提高。“我们希望她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争取早日编成集子出版。”
  九个月过去了。1979年4月,铁凝将新写的五个短篇寄来。我们三人又及时地审读,还是觉得“集子的分量轻了些”。
  当时,有三个方案:(1)作为对一个年轻的女作者的鼓励,就目前的状况,也给予出版;(2)等一等,请作者再写出几篇类似《夜路》那样水平的作品后再结集出版;(3)转交河北出版。那时,河北省文联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拟出版礼花丛书,已向铁凝组稿。
  我们三人商量,希望说服铁凝,力争采用第二方案。
  那年春天,铁凝已从农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我们去信,请她来津谈书稿出版的事。铁凝来了,她是那样年轻。积极的、向上的、充满青春热情的铁凝给我们留下了好印象。善解人意的她很能理解我们出版人的心情,她同意了我们的第二方案。记得那天下午,由李克明陪同她,去拜访了老作家孙犁。从此,开始了这两位作家之间的亲切交往。
  铁凝回保定后,给我们三位编辑来了一封信,信中说:
  这次来津,认识了邢老师和顾老师,并得到了你们的直接帮助和指教,我感到非常高兴。老师们在百忙之中,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为我看稿子、提意见,更使我深受感动。……在我学习写作的道路上,有这么多老师、前辈关怀着我,鼓励着我,这是我引以为骄傲的,同时也感到压力更大了。不过人没了压力。也就不会有什么出息了,对自己放松要求,将一事无成……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1980年三四月间,铁凝寄来了新写的几个短篇。我们三人读后都觉得作品的质量有所提高,尤其对其中的一个短篇《灶火的故事》很为欣赏,认为是“一部生动深刻的作品”。
  从1978年7月来稿,到1980年7月发稿,历时两年之多。几经补稿,几经修改,集子终于达到了满意的程度,可以出版了。书名改为《夜路》,封面铁凝提出请她父亲铁扬设计。6月19日,我与李克明去孙犁家,孙犁同意以他给铁凝两封谈创作的信,作为《夜路》的序。一本薄薄的、分量却不轻的短篇小说集子终于面世了。
  
  《灶火的故事》之外的故事
  
  《夜路》的出版,铁凝与我们三位编辑成了朋友;《灶火的故事》之外还有故事,铁凝与我成为了好朋友。
  1980年3月,铁凝寄来《灶火的故事》并附信说:
  这种题材和人物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从构思到写成花了几个月时间,费了些力气。现在还未给其他刊物,就先给你们寄去吧。盼望得到老师们的指教。
  初读这将近一万五千字的《灶火的故事》,可以用“欣喜”两字概括我当时的感觉,我在审稿意见中写道:“这是有一定深度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潜力,有希望的,也是我们所以想出她集子的依据……灶火,这一形象,是活生生的,真实可信,在她其他作品中也很少见,可以说是个创新……”
  《灶火的故事》大大加重了《夜路》集子的分量。可以说,由于它的到来,我们才及时作出决定,不再等待,不再延缓,立即发稿。
  《灶火的故事》的题材和人物,确实与铁凝以往的作品大不一样。在《夜路》集子中,收有《小路伸向果园》《不用装扮的朋友》《啊,阳光》《排戏》《收获》《丧事》《不受欢迎的礼物》《会飞的镰刀》等等。仅从篇名就可看出,她写的多是在农村中所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物,表现了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切身体验。集子中写得较好的是一些和作者年龄相仿的年轻的姑娘们,如泼辣的荣巧、爽朗的江晓天和那思想稍稍有点复杂的朵儿。她们性格虽异,向往追求光明却是一致的。
  《灶火的故事》却是个例外。主角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六十多岁外号名叫“灶火”的老农。苍老的脸庞,失去了生气的眼神,笨拙的言词和一双变形了的粗大的手。他没有妻室儿女,是个孤独、怪僻的老人。他也曾有过光荣的过去,三十多年前是一名抗日战士,出色的炊事员,中共党员。可是,今天,在改革开放新形势面前,他却茫然了。他认为,“眼下,这大集越赶越热闹,就不能算有党的原则”。他的这种赶不上趟的思想和行动,招来了群众的哄笑。铁凝以她敏锐的观察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