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能在胸中存读众 孜孜矻矻味弥甘

作者:方厚枢




  据人民出版社担任马列著作编辑工作的张光璐回忆说:“叶老退回的清样,用毛笔改了许多,确是给译文增色不少。记得叶老还说过这样的意思,译文不仅应当流畅通顺,还应当符合原文的体裁、风格,比如一篇演讲,译文就不宜用书面语,而应当多用口语,读起来就像听讲话一样,因为讲话的时候是不会满嘴之乎者也的。又如革命时期的传单一类东西,多半带有鼓动性质,译文就应当体现出来,叫人读起来铿锵有声。这些见解对于翻译、编辑无疑很有教益,他们修改过的清样当时也被保存起来,作为我们学习的教材。”[7]
  1948年年底,开明书店收到魏建功等几位先生从北平寄来的编字典的计划,叶圣陶认为这个计划很好,复信说开明书店可以接受出版。这就是后来由附设在出版总署内、编审局直接领导的新华辞书社编纂的《新华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后,新华辞书社即归属人教社,由魏建功负责。叶圣陶对编好这本小字典的工作十分重视,他从1950年7月27日《新华字典》编纂工作开始启动,一直到1953年12月4日编纂工作完成即将付印时止,不仅与吕叔湘、魏建功等语言学专家和辞书社同人一起商讨字典的编写体例等事项,还参加了对字典释义的讨论、审稿、修改。在叶圣陶1950—1954年的日记中,与字典有关记事即有五十处。如:“上午,与辞书社同人会谈,商讨小字典之编法……逐项讨论,各有解决,谈半日而未完,俟他日续谈。”“看字典之缮清稿十余页,一一提出修改意见。”“与建功商字典稿之修订。余近于此事颇感兴趣,两人共商尤有味。”“午后一点半起,与辞书社诸君共谈。据所写稿子为讨论,研究其字之义类与用例,颇有兴味,较之一般开会,意义多矣。”《新华字典》只有六十多万字,但内容却凝聚了我国老一辈语言学家、教育家以及辞书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成为我国家喻户晓、发行量最大的一本字典。
  1979年下半年,我国新编的集古今汉语语词之大成的巨著《汉语大词典》,聘请14位全国著名语言学家组成了学术顾问委员会,叶圣陶是其中之一。他对这部大词典的编纂工作很关心,对于编纂处有关词典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和送审的词典试写稿都仔细阅读并提出意见。
  1984年10月,叶圣老不顾90岁高龄,接受中央统战部的委托,担任了《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一书的审读工作。当时,他的左眼已经失明,右眼也仅见一点光亮,用他自己的话说,“通向世界的窗口都关上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以极大的毅力,完成了他一生中审读最后一部书稿的任务。
  
  三
  
  成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是全国出版工作者多年的愿望。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胡愈之、黄洛峰发起成立“中华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筹委会,中宣部出版委员会于1949年10月7日举行茶话会,叶圣陶作为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代表首先发言表示赞同。当晚他在日记中记道:“此后必将成立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盖事实上有此需要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直到30年后才实现。
  1979年12月20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叶圣陶写了《祝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的诗表示祝贺。
  1999年12月是中国版协成立20周年,我受版协领导之命,担任《中国版协二十年》纪念册的责任编辑,书前收入了叶圣陶的诗。我在收集有关资料时,意外地发现叶圣老还写了一份说明,对祝诗中第三首的内容作了嘱咐。叶老写的第三首诗是:
  选题订稿校讐三唯审唯精为指南
  能在胸中存读众孜孜矻矻味弥甘
  叶老另纸写的说明是:
  圣陶附告:
  拙诗如需付排,自必改用简体字。但是第三首的“讐”字已经简化为“仇”字,而“校仇”将使谁都看不懂。因此,希望这个字仍用繁体的“讐”。
  
  叶老写的第三首诗,正是他一生在编辑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贯重视出版质量的集中表述;在所附的简短说明文字中所流露的则是叶老“处处为读者着想”的可贵精神。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后,时任国家出版局代局长、中国版协主席的陈翰伯提出建立“出版之家”作为出版工作者的活动场所,为出版工作服务的倡议,得到各方面的赞同。1997年5月12日,“出版之家”在北京落成。会上,叶至善根据叶圣陶先生的遗愿,将叶圣老和他本人的部分稿费共27万元,捐献给“出版之家”[8]。
  叶圣陶先生离开我们将近二十年了,深入研究叶圣陶先生的编辑思想,学习他处处为读者着想,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对于今天的编辑出版工作者,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叶至善.叶圣陶和编辑工作//叶圣陶出版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2]叶圣陶.商务印书馆.人民画报,1982(5).
  [3]叶至善.老开明国语课本始末.北京青年报,2005-04-21.
  [4]欧阳文彬.叶老和《中学生》.出版史料,1991(4).
  [5]仁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纪实//北京出版史志(第12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6]姚涌彬.于平凡处见精神——回忆编辑工作中的圣陶老人.编辑之友,1993(2).
  [7]张光璐.编辑工作杂记//人民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宋木文.中国版协二十年(1979—199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鲍莉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