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陈元直:新中国科技出版的先行者

作者:徐家宗 徐永杰




  此外,机工社还创造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折校法”(将校样折叠,一行一行对着原稿校,减少了头部来回转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五字一断法”(将原稿字句和标点,每五字一断,打乱原词意,保证了校对质量),大大提高了校对的效率和质量,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三
  
  1985年,陈元直离休了。他虽然人离开了出版社的领导岗位,但为出版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没有变。离休后,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继续担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版协科技委副主任委员、《科技出版通讯》主编。
  离休后的陈元直,主动承担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的评选工作。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选工作始于1982年,为了繁荣和促进科技图书的创作和出版,版协在香港东方文化事业公司捐赠港币60万元的基础上,设立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评选活动持续了3年,由于没有后续资金资助,加上图书评选工作很吃力,工作开展难度大,一度中断了。在这种情况下,陈元直到处联系资金,设法恢复评选活动。1987年,评选活动改由新闻出版署主办,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陈元直任评委会秘书长。
  他力倡改变评选方法,每次聘请二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选委员会外,还聘请一二十位有经验的编审组成审读组作为评审的助手,从编辑的角度对编校质量、装帧印刷质量提出审读意见,另外还请六七十位各具体学科的专家从学术上把关,提出审读意见,供评选委员会参考。评选工作坚持质量标准,要求:(1)在科学技术或理论上有创见;(2)对四化建设起重大促进作用;(3)对推广新技术有重大效果。在评选中坚持质量标准和民主评选,贯彻不以“人”选书,不以“资历”选书的原则。将参评的图书分为学术专著、技术著作、基础论著和工具书四大类,每类图书都制订了较具体的评选标准。
  每次组织评委会时,陈元直都亲自拜访评委会正副主任,如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卢嘉锡、中国医科院名誉院长吴阶平、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农科院院长卢良恕、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等,商讨评选方针、程序、组织等具体工作,使评委会正副主任了解情况,负起责任,不走过场。
  陈元直认为,一本优秀的图书,主要看内容质量、科学水平和应用效益,但对编校质量、装帧印刷质量也应有较为严格具体的要求。陈元直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选工作连前共举办了八届,成为国内举办最早、规模最大、最具有权威性的重大评书活动之一。1997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提升为“第八届国家科技图书奖”。在这一活动的推动下,全国有多家出版社设立了优秀出版物基金,有效地促进了优秀图书的出版工作。
  离休后的陈元直,还在为我国科技编辑队伍素质的提高而奔波着。在他的组织、推动下,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办了编辑双学位专业;在北京理工大学开办了出版大专班;多次举办在职编辑人员培训班。他为我国出版界科技编辑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倾注了许多心血。
  1987年,陈元直荣获首届中国韬奋出版奖。面对这一崇高的荣誉,他显得很不平静,连声说“真想不到,太突然了……我能当选,这是与机工出版社分不开的,工作是大家做的”。平实的话语反映出老一辈科技出版工作者的那份谦和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他的奋斗与追求,成功与挫折,欣喜与忧伤,都与科技出版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说把人的一生可以谱写成一首交响乐,那他身体力行、以心相许的科技出版工作就是他人生交响乐中最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王汀江. 中国科技出版工作的开拓者——记第一届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奖者陈元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沿着韬奋的足迹. 北京:线装书局,2004.
  [2] 陈元直. 缅怀过去,为了开拓未来——追忆出版社创办时的人和事.
  [3] 蒋一苇. 回忆科学技术出版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