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长征题材图书选题策划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作者:董保存




  当我们为这些纪实性作品的繁荣感到欣喜的时候,也有一种遗憾:和纪实性作品相比,虚构类的文艺作品寥若晨星,因而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同样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阶段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纪实作品,而且出现了更多的虚构文学,小说、诗歌等,可谓是汗牛充栋。人们耳熟能详的 《苦菜花》、《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红日》……比比皆是。而长征题材的小说呢?50年代末、60年代初有《七根火柴》、《三人行》等中短篇作品,长篇却是空白。到了新时期文学的“黄金时代”,长征题材的小说依然少见,有一部长篇《地球上的红飘带》似也应归入纪实小说的范畴。直至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依旧很少见到虚构类文艺作品。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很多。有人说是由于参加长征的人当中,能写小说的极少;也有人认为是研究长征的人根本写不了虚构的文学;还有人认为后辈的作家中,对长征的认知程度有限,造成了对这段历史虚构类文艺作品呈现的基本空白……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纪实的繁荣与艺术虚构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作家,特别是中青年编辑、作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望:虚构与纪实比翼齐飞
  
  长征是个说不完的话题。长征有着永远的魅力,长征同样是我们巨大的出版资源。今后,人们肯定还会继续关注这个题材。这是无可置疑的。但从选题来说,会有新的变化。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是小说和其他新的虚构作品的出现。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对此有专门的批示,希望用文学的形式写出有关长征的大作品。这既反映了中央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们的期待。实际上也有不少有才华的作家对这个题材很是关注。还有一些作家已经投入到这方面的创作。经过时间的沉淀,特别是经过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积累,他们很有可能会写出无愧时代的巨著。
  其次,史实的新发现、档案资料的解密必然会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和纪实作品。苏联解体以后,苏联的一批档案,特别是有关共产国际的档案被解密了。这些档案对人们认识长征初期的一些大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还有很多档案资料会被解密,被公开。过去一些说不清或是不好说的事情会在新的材料佐证下大白天下。这类研究性或纪实性作品的出现,肯定会吸引读者,并可能造成较大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反响。
  最后,很有可能会出现以全新视角来解读长征的作品。到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候,参加过长征一代人的后一代也相继退休,这后一代人肯定还会写这段历史。而没有参加过长征的人,或者说是隔代人来写长征,极有可能会用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解构它,从而深发长征的跨时代意义。
  (作者单位:解放军出版社)
  (责任编辑:鲍莉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