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手机出版:新蕾初绽

作者:叶芝蕙 张志林




  有人说:“今天,报纸可以不买,电视可以不看,广播可以不听,手机却不能不带。”
  电影《手机》里,费墨叹道:“近,太近,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就是如今手机在我国许多人心目中的真实写照。手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了十分方便快捷的终端。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3G应用的日益成熟,手机媒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短信到彩信,从WAP到BREW/JAVA,从手机游戏到手机报纸、手机杂志,甚至手机电视,手机不再仅仅具有通话功能,而是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媒体的领地,被赋予传播信息和文化娱乐等新功能。手机出版便是其新功能的一种体现。
  
  一、全新感受
  
  简单地说,手机出版就是出版者将内容数字化,借助手机移动通信平台传递给终端用户的一种新型出版形式,如手机报纸、手机小说、手机招聘广告等。
  手机的便捷性、私密性、时效性等使这种出版形式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即时性——出版者能随时随地发送、更新内容,订阅者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信息;互动性——传受者之间没有隔膜,订阅者可将自己的感想意见及时发送到手机出版平台,直接实现交流互动;个性化——出版者可按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订阅者的需求提供分类信息,传播更具个性化;多媒体化——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的结合以彩信、彩铃等多媒体方式发送给订阅者。
  目前,我国的手机出版主要有五种方式:普通短信型——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定制、短信点播来获取信息;彩信型——在普通短信基础上的一种更为先进的形式,可以传输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的数据包,表现方式多媒体化;WAP型——通过WAP平台可以把Internet上的信息和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彩E——是一种“移动多媒体邮件业务”,即用手机接收来自互联网上的多媒体邮件,这些多媒体邮件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彩E手机会自动保存邮件至手机文件夹中(多用于手机杂志的发布)[1];掌信型——安装手机软件,通过移动终端连接Internet,实现各种资讯的动态下载和随身浏览,根据出版物自身的风格特点修改版面,可实现全文出版及“互动广告”、“流媒体”等特殊功能。
  在我国,普通短信型、WAP型、彩信型是手机报纸较为常见的出版方式。普通短信型出版方便快捷,用户面广,但表现方式单一;WAP型出版可基本实现全文出版,但目前的网络带宽较窄,使传输速度受到限制;彩信型出版在内容上可以做到图文并茂、生动丰富,形式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并呈现纸质出版物的原貌,但面临的是“容量”障碍。彩E和掌信型出版在我国应用相对较少,但对于手机杂志、手机小说等的出版发行也是不错的选择。彩E的派送电子邮件的出版方式针对手机杂志的大容量和周期性有一定优势,而掌信型出版方式则可以利用个性化的阅读界面给手机小说的阅读者带来阅读快感,有利于培养读者的阅读耐性。
  
  二、方兴未艾
  
  手机出版在国外发展迅速。在日本,用手机接收电子邮件、浏览新闻以及收看天气预报早已是家常便饭,“手机书籍”也正成为一种新兴文化。跟网络出版一样,手机出版为不知名的作者提供了机会,也给读者带来了新的乐趣。在我国,手机出版亦悄然兴起、生机勃勃。
  1.手机出版大事记
  自2001年以来,一系列的手机出版事件让我们目不暇接:
  2001年7月,《扬子晚报》推出短信版“扬子随身看”,掀开了手机出版序幕。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我国第一份图文并茂的彩信版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
  2004年11月16日,台湾作家黄玄的“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距离》正式上线。
  2005年1月17日,世界首部华文手机短信小说《城外》发布,创下了高达80万名用户手机订阅的记录。
  2005年10月12日,众多手机用户通过手机短信获悉“神六”上天的即时新闻。
  2006年3月,正值“两会”召开,《北京晚报》专门制作了手机版“两会”专题,倡导“用手机上网,用手机看报,用手机走遍世界”的新生活方式。
   2.手机出版大看点——短信
  在我国目前手机上网不占多数的情况下,短信是手机出版的一种重要形式。短信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截至2005年9月底,我国的手机短信突破2 185亿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短信消费国[2]。仅以每条短信0.1元计算,电信行业仅一年在短信上的收入就有两百多亿元。
  短信发展至今,已从单纯的文本进化成图文并茂的彩信。而将互联网引入手机,则使人们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了手机出版的魅力。仅以世界首部华文手机短信小说《城外》为例,除了通过短信阅读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彩信(MMS)、手机上网(WAP)、手机接听(IVR)等不同方式进行多角度欣赏。2004年8月,这部4 200字的小说以18万元的身价被某电信运营商买断,以每条70字,分成60条的方式连载完,一度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
  不仅如此,手机短信还成为重要的招聘广告媒体。与传统的招聘会、媒体广告、网上招聘、猎头招聘等相比,手机提供的招聘短信增值服务更通畅、更有针对性。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长春等城市都相继开通了这种服务[3]。
  3.下一桶金
  手机的普及速度惊人,已经被很多传统出版单位视为继网络媒体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点。在经历了网络带来的冲击之后,人们甚至有这样的想法:要抓住手机这根救命稻草。因为对于传统出版而言,手机出版在形式上有很大创新,将有可能为传统经营开辟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市场。据了解,彩铃这一手机和音乐的结合就正在改变音乐版权商的生存方式,不少彩铃音乐的版权收入已经超过了其发行音像制品的收入。技术革新造就的低成本和营销到个人的创新显然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手机出版商来说,手机出版也许是下一桶闪闪发光的金子。
  
  三、荆棘丛生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生事物也不例外。人们在看到手机出版勃然兴起的同时,也会发现它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传统阅读习惯的束缚。尽管手机用户群庞大,短信数量持续飙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对手机无线增值业务的全盘接受。人们使用手机的第一用途还是通话。发短信、手机上网、阅读手机报纸或手机小说,对许多中年以上的人来说仍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传统教育给他们留下的更多的是对书香的迷恋和聆听翻书声的愉悦。
  第二,手机出版技术的不成熟。只有彩信或彩E手机才能阅读手机报纸或手机小说,而且目前我国市场的手机以窄屏为主且分辨率不高,这使手机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多数彩信商采用较小尺寸的图片去适应所有手机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阅读兴趣。
  第三,手机出版物订阅业务收费较高。当前,市面上的手机出版物订阅业务计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次计费,如短信、彩信等;二是按流量计费,如WAP版出版物和JAVA版的掌信出版物等。短信、彩信的手机出版物在订阅上比较复杂,不同性质的新闻要多次订阅,不仅增加了订阅费用,也妨碍了获取新闻的数量。按流量计费是目前移动数据业务计费的基本方式,但流量对用户而言是在后台无法感知的东西,即便是专业人士也无法借助手机立即算出发送或者接收一张具体尺寸、100万像素、256色位图模式的图片能产生多大的流量。这样导致的计费不明确会给用户使用手机出版物带来抵触心理。现在,普遍使用的做法是套餐设置,例如,手机报纸的按栏目包月订阅等,一个栏目一个价格,想浏览多个栏目就得多次订阅,费用自然容易超过用户的心理承受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