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标题、目录、要目的处理

作者:杨牧之




  办刊物是一门大学问,除了选题、内容、作者、发行、广告等等之外,刊物中文章标题、每一期的目录和上在封面上的要目的处理实在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这里我把我编《文史知识》的体会叙述如下。
  
  标题——“一见钟情”与“表里如一”
  
  在我们刊物上所有“零件”(如标题、正文、插图等)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标题。正文前面一次,目录上一次,有的在要目上又出现一次,总共有三次。此外,我们还要在报纸上做广告,这就出现四次了。
  标题好比招牌,文章里讲的是什么,先在标题上交代出来,读者看了标题,决定看不看这篇文章。可见标题多么重要。也许有人会说,文章在那里摆着,标题要反映文章,对此题感兴趣的人自然会看,不感兴趣的人自然不看,有什么话好说呢?
  事实远非如此。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上街买东西,常常并不是直奔目标,女同志尤其如此。我们在商店除了注意要买的东西的橱窗,还注意其他的橱窗,东瞧瞧,西看看,常常买到许多当初并没有计划要买的东西。还有一些人,是“逛”商店,并没有一定的目标,逛逛、玩玩、看看,什么东西中意,随时可买。这些现象说明,人的注意力是可以争取的。
  如果说目录好比橱窗,标题就好比陈列在橱窗里供人挑选的商品。陈列得当,展品精美,常常会引起那些本来并不想购买此物的顾客的兴趣。这样看来,对于一个办刊物的人,如何拟好标题,的确是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
  对于标题,我们的前人就十分重视。清代大艺术家郑板桥曾专门论过标题的重要。他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少陵诗高绝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题,已早据百尺楼上矣。通体不能悉举,且就一二言之:《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前后《出塞》诸篇,悲戍役也;《兵车行》、《丽人行》,乱之始也;《喜达行在所三首》,庆中兴也;《北征》、《洗兵马》,喜复国望太平也。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当然,郑板桥此论所言“题目”,主要是指题旨即主题,但他所云“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讲出了标题的重要。郑板桥还说:“近世诗家题目,非赏花即宴集,非喜晤即赠行,满纸人名,某轩某园,某亭某斋,某楼某岩,某村某墅……其题如此,其诗可知;其诗如此,其人品又可知。”(以上郑板桥语据《郑板桥集》)这里谈的就更深入一层了,标题如何,不仅关系到诗的内容,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品行了。那时,还没有人办杂志,写文章也不是为了登在杂志上,所以他们还不必考虑读者订阅的事情,但今天则不同了。对于作者,他要考虑的是题目怎样拟得准确、鲜明、简洁,对于刊物的编辑就还要考虑读者的心理、读者的反应。
  有关标题的逸事是很多的。
  20世纪30年代有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中国的西北角》。一看题目就吸引了很多读者。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跑到峨嵋山,躲了起来,而在中国的西北角,在延安,宝塔山的灯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所以,《中国的西北角》让人们想到战斗在中国大西北的共产党人,那些中国的脊梁。60年代,《红岩》问世了。它教育、感动了千百万中国青年。此书的原名是《禁锢的世界》,“禁锢的世界”就是监狱,虽然也扣题,但“红岩”则更有号召力。红岩村是中共代表所在地,狱中党员的心向着红岩村。红岩,表达一个革命者的情操和意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红岩》这一书名色彩鲜明,很富感染力。
  还有一个例子。中华书局曾经发了一部书稿,名叫《张集馨日记》,征订数甚少,不能开印。后来,责任编辑改了一下书名,叫《道咸宦海见闻录》,重新征订。书还是那一本,订数居然达到几万,不久又得以重印。
  那么,什么样的标题好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读者的心理。一般的读者每天很忙,他们能挤出时间来读杂志,已属不易。他们在读杂志时心理状态是什么样子呢?我看最主要的无外两类,一是求知,二是好奇。求知,从标题上发现他感兴趣或者十分需要的知识,要看;好奇,一切最新的、最怪的、最神秘的、最难解的事,他都想知道。我们针对读者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去拟标题,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人说好标题要让读者“一见钟情”,这是很有道理的。《文史知识》曾刊登过一篇写武则天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好,倒不是它有什么特殊的见解和精辟的言论,主要是它选取的角度好,写得既生动又有文采,吸引人,而最诱人的还是它的标题——每段的标题和总的标题。我们看看它的段落标题:①武媚娘——从才人到皇后;②“瓜熟子离离”——从皇后到皇帝;③“请君入瓮”——武则天政略之一;④“宰相之错”——武则天政略之二;⑤女皇的困境——从皇帝再到皇后;⑥褒贬的准绳——武则天的千秋功罪。文章的总标题是《从武媚娘到圣神皇帝》。有关武则天的文章太多了,尤其是江青别有用心地大捧武则天,读者对谈论武则天的文章已到了讨厌的地步。但读者爱读这篇文章,国内居然有两本杂志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好恐怕是重要的原因。其实也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只是这篇文章的段落标题和总标题适应了读者求知和好奇的心理。
  还有一例,是《辞源》修订本主编之一刘叶秋先生告诉我的。他应约写了一篇题目为《怎样查找诗词名句》的文章。题目平稳,并无毛病,但编辑刊出时将原题改成《名句如海,源头何在》,刘先生看后赞叹道:“仍用八字,但活跃而有文采,真如点石成金!”
  好的标题不仅仅要让读者“一见钟情”,还需要“表里如一”。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夫名,实谓也。”意思是说,所谓名,即名词、概念,是对实,即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和本质的反映。他又说:“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就是说,古代的圣君明王,总是先考察事物的名实关系,然后慎重地给以恰当的称谓。可见古代的圣君明王也是把“实”看做是根本的。这又让我们想起一些商品广告。这些广告,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但商家亦请记住,顾客上一次当,下次就再也不会受骗了。所以,好的标题一定要“表里如一”,决不能靠一个花哨标题掩盖贫乏的内容。正如一个人,收拾得衣冠楚楚,西装革履,颇为中看,但一张口粗话连篇,不堪入耳,只能增人讥笑。名实相符,最为上乘,如两相比较,实是根本,当无疑义。中国古诗中经常塑造这样的形象:“缟衣綦巾,聊乐我员。”“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都是因为女孩子的美好心灵,惹得小伙子日夜思念。我们拟标题时,千万牢记这条原则。
  
  目录——“应接不暇”与“自相映发”
  
  标题是根本,目录就是把许多标题编在一起。但是否有了好的标题,目录就一定能编得好呢?不一定。这其间自有奥妙。
  我常想,我们编刊物的,好比是在那里建造公园。为了游人,我们要把天下美景集于一园。而目录,就好比一份导游图。这份导游图,要把我们苦心孤诣设计出来的“园中美景”介绍给“游人”。
  怎样设计目录呢?有许多人认为编目录是一般编辑的事,有的人甚至认为编目录可以由搞版式设计的同志去做。这些想法都是不妥当的,说明刊物主编对目录重视不够。我在编辑工作中体会到,设计目录应该由主编亲自来做。一大批经过编辑加工好的文稿摆在主编面前,什么文章该上,什么文章暂时不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目录的需要决定的。
  每当编写目录时,我都会想到《世说新语》中记载的王献之的那段话。他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使人应接不暇”,一是“山川自相映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