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网络出版的发展之路

作者:赵学军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与图书出版的相遇所带来的震撼比任何一次变革都要快速和深远。1987年,中国真正拥有互联网;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网民屈指可数;至今短短的十几年中,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4年1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了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其中图书出版单位23家,电子音像出版单位5家,图书发行单位1家,报纸6家,期刊3家,综合网站5家,电信机构2家,新闻单位4家。标志着第一批网络出版的合法主体诞生。
  在学界还在激烈争论何谓网络出版的时候,作者、出版者、受众已经在线联系,电子书、网上书店也悄然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经营者、电子技术提供商涉足出版领域,网络图书的内容、形式越来越多地展现了多媒体制作带来的魅力。
  
  电子图书的魅力
  
  电子图书作为图书的新一代产品,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图书本身增加了新的形式,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
  提供详尽的、多种媒体形式的背景资料。电子图书集图、文、声、像、动画为一体,给读者以视、听、读全方位的多维信息和立体感,远远超过传统出版的、以纯文本为主的、纸介质图书的单一形态。比如,一部介绍数码照相机的电子书,可以通过旋转、展开等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某一相机的外观以及内部结构,具有很强的立体性,这是纸质图书做不到的。书不再寂静无声,它可以模拟任何自然界和人为的声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比如介绍动物的书、介绍音乐的书,都可以加入声音,创造声情并茂的效果。
  超大容量的存贮空间。电子图书能装载数百万字的信息,可随时上网更新内容。它还打破了传统图书内容的线性顺序,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立体信息组合,并可通过超链接加入相关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因此,电子图书的信息量可以是传统图书的数百倍。
  价格优势。电子图书省去了传统图书的制版、印刷、装订、发行等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出版物成本,网络出版物的价格相当于同等纸质图书的30%~70%,缓解了读书人买不起书的矛盾。甚至可以设想,书价不再一成不变,而是通过计算机的多项功能、依据读者的需要增加或删减,按需订做,读者可以只要几章几节,也可以只要图片资料,减少重复和浪费。
  便于读者搜索、学习。读者可利用网络高效、便捷的特点,通过网上书店提供的书目,快速搜索自己需要的图书;可利用超文本链接信息的网络地址,把有关标题、关键词、重要术语、作者名和主要参考文献等信息用指针标记起来,指向有关网络地址和文件,不用再一家家跑书店。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读者还可直接在电脑上浏览、检索、摘录、存储、打印,缩短了由学习到使用的过程。
  
  网络出版存在的问题
  
  尽管网络出版有诸多优势,但优势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网络出版存在的问题在于部分条件尚未成熟。
  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网络出版的前途如何,最终还要受读者阅读习惯的决定。许多读者,特别是中年以上的读者,多年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对纸质图书情有独钟。钟爱书的人脑海里根深蒂固着“书”的概念:柔软的纸张、油墨的清香、随意携带的贴身感觉,甚至书中的亲笔眉批和翻旧的痕迹,都让他们回忆起读书的心境。在他们的眼里:电子书阅读器不过是个钢铁怪物,在电脑上看书如同旅途中的快餐。
  缺乏统一的阅读平台。现阶段,国内电子书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提供商使用的文件格式各成一家。读者想比较全面地查些资料,要在电脑上装三四个甚至N个客户端。在不同的客户端之间切换确实十分不便,特别是对于一些使用MacOX或Unix、Linux,甚至手机、PDA等非MSWindows系统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使用电子阅读器同样存在这种问题:即用户买了这种阅读器,只能阅读某种特定格式的电子书,与其他格式的电子书不能兼容。由于兼容问题必须由内容生产商和阅读器生产厂商共同解决,牵涉到两个领域的利益均沾与互换,加之作者授权、版权保护等系列问题,因此,这一问题虽然被反复提起但始终悬而未决。在全球范围内混乱的电子书标准,已经成为限制电子书阅读器发展的重要隘口。
  出版社的出版资源供应不足。出版社的出版资源供应不足既有管理上的问题,也有技术上的原因。例如,没有建立图书电子文档的有效保存制度,没有网络出版的完整流程,没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等等。总之,不具备及时提供丰富出版资源的条件。互联网上能够提供网民购买的图书量太少。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新书加上再版书将近20万种,真正实现网络出版并在网上销售的,从种类上看,所占比例实在太小。
  消费市场不成熟。电子出版物的消费平台与电子商务一致,流通的商业价值在于网络,这是评价流通企业市场潜力的标准。但国内的电子商务目前在资金流和物流两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国家信用消费的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使用者缺乏付费习惯,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电子出版物的有效供应。而且网上有大量的免费资源,这些都在客观上制约了网络出版的发展。
  网络出版专业人才尚有较大缺口。网络出版属于高新科技产业范畴,因此,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是集熟悉出版业务和娴熟运用IT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从事网络出版的人员或来自出版业或来自IT业:来自传统的编辑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往往较为熟悉编辑业务,掌握国家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IT技术则是其弱项;而其他专业人员则正好相反。网络出版严重缺乏有创意、综合能力强的从业人员。
  多头管理增加了企业的审查手续和运行成本。2001年以来,国内加大了网络出版立法监管的力度,但对网络出版的监管仍然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这势必严重制约网络出版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著名的门户网站网易目前已办理的牌照有10个之多,分别为ICP、互联网新闻刊登许可证、网络出版许可证、互联网广告刊登许可证、药品信息刊登许可证、医疗服务信息刊登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教育信息刊登许可证、BBS经营许可证、移动短信经营许可证等,还不包括网络游戏经营许可证。这些证件分别颁自不同的管理部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审查手续和运行成本。因此,网络出版单位呼吁简化手续,归口管理,由一个机构出面统筹,为促进网络出版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环境。
  网络出版的立法和监管相对滞后。网络立法尚不完善,比如,目前还没有对网络出版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进行规范,尤其是对网络出版中与著作权相关的邻接权(即指作品的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作明确界定。据了解,我国的《网络法》正在筹划中,相信随着相关法律的建立与完善,困扰网络出版的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网络出版的贡献
  
  扩大了出版的范围。首先,出版主体多元化。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