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大力促进编辑出版学教学学科建设

作者:桂晓风




  参加今天的会议,感到很高兴。原因有三:一是过去在新闻出版总署曾经长期分管人事人才工作,对教育培训工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可以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在这次会议上,有机会见到许多老朋友和新朋友,感到特别亲切和愉快。二是看到编辑出版学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感到很受鼓舞(记得大概10年前,在清华大学参加过一次编辑专业教学工作座谈会,出席那次会议的高校和代表都比今天少得多)。不论是设置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校数量,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数量,还是培养的层次、学位的级别、教学的质量,以及教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单位的支持水平,都已经远远不是在10年前的等级上了。三是按照组织的安排和我本人的意愿,我以后将以相当精力参加中国编辑学会的工作。编辑学会的工作同编辑出版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今天参加这个会议,也就是提前接触了重要的业务和重要的单位、人物,可以了解很多情况,学到很多东西,对今后的工作,是一次很好的预热。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新闻出版丁作和新闻出版人才工作都处在一个重要的、新的起点上。在这样一个时候,中国编辑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筹)召开这样一个会议,50多所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负责同志与出版界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同志会聚在一起,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分析问题,商议措施,非常必要,十分适时。我相信,这次会议一定会对编辑出版学教育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对高校的编辑出版学教学工作,而且对全国新闻出版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乃至整个人才培养工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还没有正式参加编辑学会的工作,也没有参加这次会议的设计和筹备,对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的调研和思考都很不够,所以没有系统的、成熟的意见可以向同志们报告。最近正在结合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对新的工作的思考,重点学习胡锦涛同志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我想联系今天会议的议题,说几点学习体会,与同志们交流。
  
  一、联系两个大局,更加深刻地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编辑出版学教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新闻出版业显著加强了教育培训工作,反映了我们对新闻出版业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没有这种提高,也就不会有今天全国高校新闻出版教育工作的重大发展,不会有今天的会议。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昨天的认识水平上,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要立足于我们国家当前所处的特殊时间段,联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加深刻地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所谓特殊的时间段,就是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千年难逢的时期”,面临着“三个突出因素”。“一个千年难逢的时期”就是本世纪头20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三个突出因素”,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三是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或称第一资源)。我以为,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背景对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工作将带来极其巨大的影响。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新闻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必然出现的重大变化是“一降一升”,即恩格尔系数显著降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大幅度上升,而且日益呈现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趋势。这“一降一升”给新闻出版工作带来两点,一是光荣而繁重的任务,二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全面建设小康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也将发生重大转变,经济的发展将更多依靠知识、依靠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阶段,新闻出版工作除了继续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间接产生经济效益之外,相当一部分新闻出版工作自身将成为重要产业,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把文化建设的特有功能提到了更高地位。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正确应对伴随社会发展而出现或突现的矛盾和问题,花更大力气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这里,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
  3.从世界范围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文化力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分量进一步加重,文化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文化的发展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更需要不断增强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力。
  4.与全国各行各业一样,新闻出版的改革发展,关键在人才。新闻出版行业的人才队伍现状,一方面是有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是面对新的国内外环境和新的任务,还明显存在若干方面的严重不适应。
  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视角和高度,来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建立起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觉得,高校的编辑出版学教学学科建设是否可以提出“三个服务”的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新闻出版行业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服务。相应地,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应该成为新闻出版业的三个基地:教育基地、培训基地和研究基地。
  
  二、编辑出版学教学学科建设要更加密切地结合新闻出版业发展和改革的实际
  
  要切实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改革培养适用人才,尤其要重视培养紧缺人才、重点人才。
  现在,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科技进步相联系,新闻出版业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此,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调研,要与用人单位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对需求进行超前分析,对毕业生进行跟踪了解,对国内外有关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招生、教学计划。我们现在还比较缺乏既熟悉出版工作实际情况、又擅长教学业务的复合型教学人才。为弥补这一不足,在大力加强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同时,我想,可以提倡“一个结合”、“一个交叉”。“一个结合”是组织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实行专业教师和资深专业人士相结合(当然,这里的资深专业人士,指的是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素养,并且善于口头表达的人士)。“一个交叉”是实行专业教师和出版界资深人士交叉任职,出版界合适的资深人士可以到高校任教授,高校合适的专业教师可以到出版单位挂职工作若干时间,以取得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实感。
  
  三、编辑出版学教学学科建设要进一步突出质量
  
  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总是经常要考学生。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