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瓦解间谍小说的神话

作者:恺 蒂




  (一)一本去过太空的小说
  
  在格林的书架上,有一本非常破旧的平装本《哈瓦那特派员》(Our Man in Havana)。一九八七年,格林(Graham Greene)在出访苏联时,遇到一位苏联宇航员,宇航员告诉他说,他们进入太空时,只允许带三本书,他的三本之一就是这本小说。那次航行中,他把此书读了三遍。格林听了非常感动,更让他感动的是这位宇航员把这本书送给他作为礼物。宇航员在扉页上题写道:“有些书你读过之后很快就忘记了,但有些可以让你读两遍三遍。这本书,我读了无数遍,在地球上读,在太空里读。里面的话我都能记住,在哈瓦那时我特地去参观了你书中写到的所有的地方。这本书是我最珍贵的东西,现在,我满怀敬意把它送还给您。”
  
  (二)间谍中的反英雄
  
  格林是二十世纪最为多面手的一位作家,他的三十多部长篇小说中,有的是极为严肃认真的充满哲理的纯文学,属阳春白雪;有的则是惊悚探险侦探间谍故事,虽不乏人生的思考,但比较轻松,属通俗文学。《哈瓦纳特派员》属于后者,书名之下标着“娱乐小说”的字样,可以归为间谍小说类。
  但是它又不是传统意义上充满动感富于惊险刺激的间谍小说,如果说小说家弗莱明(Ian Flemming) 笔下的零零七邦德是间谍中最著名的英雄,那么格林的《哈瓦纳特派员》中的主角伍尔摩则完全是在邦德的反面,在天平的另一个极端,他非但不是英雄,他其实是一位颇为窝囊的“反英雄”。
  伍尔摩人到中年,囊中羞涩,婚姻不顺,事业无成,长得既不英俊,也不潇洒,走起路来一脚高一脚低,更说不上雷厉风行举止干练。他是哈瓦纳的一位吸尘器经销商,对他来说,生活的中心是一位十七岁的女儿,其他的他已经没有想头和盼头了。他的乐趣是每天能和老朋友海斯巴契大夫喝上一杯酒,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能与他的女儿回到英国,在乡下买一个小房子。然而,女儿是会花钱的主,伍尔摩常常捉襟见肘,也想不出更好的赚钱的办法。
  然而天上掉馅饼,英国特工霍索尼找到他,要录用他为英国情报局驻哈瓦那的特派员,除了每月工资之外,他还能报销所有花费,另外如果他发展当地线人,英国情报局也会支付他们的酬劳奖金花销。伍尔摩茅塞顿开,伦敦远在千里之外,谁又能来核实他的账单,这正是赚些额外收入的好办法。他虽然不是天生间谍的材料,但是他很快掌握了转译密码的技巧,并把他从各处看到的名字信手拈来,于是,他的手下很快就征募了五位线人:一个常常酗酒的飞行员,一个工程师,一个教授,一个脱衣舞女,一个是他自己店里的活计。这些人虽不知道他们已经被英国情报局录用,但伍尔摩则非常恰如其分地到伦敦去提取他们的工资奖金报酬。无功受禄,伍尔摩的创作力得到释放,他不仅无中生有创造出许多假情报,更惊人的是他居然捏造出古巴正在建造军事基地并且在研制秘密武器的大项目。为了让自己的报告更有根有据,伍尔摩依照新式的真空吸尘器的结构和样式画出了所谓秘密武器的构造和发射平台,并且画了位身穿燕尾服头戴黑礼帽手拿长柄伞的小型英国绅士以表示六比一的比例。
  霍索尼虽然觉得这秘密武器与吸尘器相象有些蹊跷,但是伦敦总部却认为这位哈瓦纳特派员的工作真是出色,决定为他增派漂亮的秘书贝翠丝和一个助手,又运去了巨大的保险箱和收发电报的设备,面对突然到来的部下,伍尔摩正愁如何遮掩,故事情节急转直下,全凭他空想假造的酗酒飞行员居然真有其人,居然真的因为意外车祸而丧生,他和他其他的线人们也都被不知名的对手盯上了,伦敦已经得到消息,有人要趁一次酒会对伍尔摩下毒。
  伍尔摩进退两难,不知其中蹊跷,他的周围仿佛瞬间生出巨大的蜘蛛网,他被缠在其中,无法解脱。为了不让无辜的人继续受伤害,伍尔摩向别人解释他所收集的情报都是假的,所有的线人都是他捏造出来,然而只有哈瓦那位最会施加酷刑的警察局长瑟古拉大队长相信他所言,大队长因喜欢伍尔摩的女儿梅莉而与他套近乎,向他道明其中玄机,解释游戏准则,因为哈瓦那向来就是各国间谍的乐园:
  
  “我想有人可能拿你当烟幕弹,或者想拿你当诱饵,好比用一只彩绘假鸭去诱出正牌野鸭。”他一饮而尽,很痛快的样子。“这正合我意,我倒想见识见识那些从俄罗斯,美国,英国,甚至是德国来的野鸭。他们向来瞧不起我们这些本地射手,但总有一天会让我等到他们,来个一网打尽。”
  
  伍尔摩恍然大悟,原来其他各国的真间谍们竟然把他捏造出的一切当成了真情报。“生命变迁无常,而他也只能顺势而为。生命是永远回不了头的。他和海斯巴契大夫自上次分别后未再见面。海斯巴契大夫在他面前蒙上了羞辱的印记,而友谊是承担不起羞辱的。”伍尔摩狭路逃生,没有被毒死,但是,他的朋友海斯巴契大夫却被谋杀。
  为了给朋友报仇,伍尔摩一度变成动感英雄,他用他收藏的几十种小瓶威士忌灌罪了瑟古拉大队长,拿着大队长的手枪去找凶手卡特。然而,伍尔摩虽然手持凶器,但是与冷面杀手还是相去甚远。他不停地告诉自己,“杀人凶手应该如同机器,而我也必须变成冷血的机器,口袋里的手帕只合用来擦拭做案时留下的指纹,而不是眼泪。”他在夜总会找到卡特,卡特开始告诉伍尔摩他的思乡之情,他逛妓院之失败,他如何不会与女人交往,他解不开女人束身褡的扣子,“伍尔摩心想,在他对我推心置腹,告诉我更多个人的事情之前,我一定要赶快杀掉他。这个男人分分秒秒愈来愈像个人,像我自己一样的人,可以同情,可以悲怜,就是不能杀。他拿起瑟古拉的枪。”但伍尔摩连枪里究竟有没有子弹也不清楚。如果不是因为卡特首先对他开了枪,他是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手杀人的,而且他击中卡特的那枪实属歪打正着。枪杀卡特之后,伍尔摩回到家中,大队长依然烂醉如泥,他用微型相机拍摄了大队长身上携带的在哈瓦那的所有外国情报员的名单,他很骄傲自己最终做了一回真正的间谍,把微型胶卷贴在一张邮票后面和另外四百九十九封信一起寄出,但是他没有在有胶卷的那封信上做记号,而且胶卷的最后的结果是暴光过强而全然无用。
  
  格林的这本书是喜剧,是闹剧,即使有人丧生,还是掩盖不住喜剧的调子。也正是伍尔摩的这种无能更让他充满了人性,招人喜欢,让人对他充满同情,希望他有一个圆满结局。最后,伍尔摩父女回到英国,他被召到伦敦总部。他原本以为他会被带上军事法庭被绳之以法,但是总部不但对他不予追究,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工作,还要举荐他去接受皇家勋章!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第一是如果国防部知道情报局如此无能,那么情报局全都得打包走人;第二,他们可不想把此事捣鼓给大众媒体,那样情报局就会被搞得灰头土脸。所以,最后,伍尔摩不仅实现了携女儿回到了英国的梦想,并且得到了贝翠丝的爱情。
  
  (三)作为间谍的格林
  
  格林写的虽然间谍中的反英雄,但是《哈瓦那特派员》却是一本地道的间谍小说,伍尔摩的行为虽然谈不上报效祖国智勇双全的英雄壮举,但是小说本身的情节环环相扣,险情重叠相生,比起其他的英雄类的间谍小说并不差。更因为格林本身就曾经是一位间谍,他有着丰富的第一手生活经验,所以,《哈瓦那特派员》虽如格林在初版本中小心声称的那样:“本书故事纯属虚构,故事发生世界在不确定的未来,书中人物与任何真实人物一概没有关系。”然而,透过这层幻想,读者却能读到许多事实。
  《哈瓦纳特派员》的故事的基本情节来自于二战时期两位德国间谍的故事,他们都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足不出户,就为德国情报局提供过无数关于英国的情报。其中一位是捷克商人,他谎称他在英国有多名线人,经由英国情报局拦截下的情报就有几十份,其中关于英国的信息全是从报纸上抄袭而来,或完全是凭空捏造而成。英国人知道是假,德国人并不知。另一位是西班牙人,他也向德国情报局提供无数关于英国的假情报,靠的是一本地图册,一本英国旅游手册和一本英法军事字典,他向德国人提供假情报的目的是要帮助英国在二战中取得胜利,但是,这并没有让他羞于到德国情报局那里去领取他和他的许多假线人的工资报酬花销。格林当时在英国情报局工作,就亲手下载过这两位间谍的许多假情报。这是小说中主要的故事框架,小说中的许多细节则来自于格林自己的间谍经历。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