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儿童是人类之父

作者:苑 冰




  摘要:本文分析了西班牙著名女作家罗莎·蒙特罗的小说《地狱中心》里错综复杂的人物所暗示的种种象征意义,剖析了人如何才能挣脱恶的枷锁,重返善的源初这一小说主题,对作者蒙特罗的篇首语“儿童是人类之父”作了解读。
  关键词:人性 源初 自我救赎
  
  浪漫主义文学认为,自从人类被驱出乐园,上帝的圣恩就更多地保存在大自然中,而不是在人类身上;就人的一生而言,儿童离灵魂的“前存在”最近,对天国的前缘还有些许的记忆,因此,在人类还家的可能性中,儿童承担了一个了不起的角色——人类重返源初的中介。无怪乎罗莎·蒙特罗将“儿童是人类之父”这句名言作为自己小说《地狱中心》的篇首语。而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住了《地狱中心》的文学脉搏。
  罗莎·蒙特罗是西班牙著名作家、记者。1976年起为西班牙最大、最有影响的报纸《国家报》工作,常年撰写专栏文章和访谈录,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蒙特罗曾获1980年国家新闻奖、1997年小说春天奖、1999年马德里文学大奖和加西亚·马尔克斯新闻奖等,是当今“西班牙文坛人气最旺的女作家”。《地狱中心》发表于2001年,是蒙特罗为数不多的译成中文的作品之一。
  故事的女主人公萨尔莎从小失去母亲,不时受到邪恶父亲的蹂躏。后来父亲因金融诈骗案逃之夭夭,萨尔莎与其孪生兄长尼古逐渐沉沦堕落,慢慢滑入女王布兰卡(毒品)王国而不能自拔。后来兄妹俩的钱渐渐花光,但难以拒绝“女王”的召唤,于是铤而走险,购买枪支抢劫银行……最终,萨尔莎到警察局告发了兄长。她自己则在两年半后出狱。
  出狱后,萨尔莎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离群索居,没有任何朋友,也不允许任何人对她过于亲近,企图以此忘却自己,忘却痛苦,直到有一天她出狱的兄长找到她,开始恐吓追杀她……
  许多评论都认为蒙特罗是女性意识的代言人,因此《地狱中心》是在为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呐喊。不过,仔细解读这部作品中的许多隐喻象征,我们会发现《地狱中心》的文学与社会价值不仅如此。实际上,这部作品记录了人性如何挣脱恶的枷锁,回归善的源初,实现自我救赎的历程。它远远超越了女性小说的意义,具有深刻的文学与社会价值。
  
  米盖尔:一个善良的萨尔莎
  
  米盖尔是萨尔莎的傻弟弟,是他这个滑落到人间的天使帮助姐姐完成了人性的自我救赎之路。
  萨尔莎是家中唯一对米盖尔比较关切的人。无论自己到了怎样的田地,萨尔莎都关心、爱护着弟弟。这一切一直延续到萨尔莎的灵魂被布兰卡攫取的那一天——在萨尔莎毒瘾大发,走投无路之时,她把自己特别讨厌别人碰触的弱智弟弟米盖尔卖给了塔楼老板卡鲁索——那个好色的老头儿。卖掉米盖尔,标志着萨尔莎出卖了自己的人性,彻底被黑暗吞噬,切断了灵魂还家的路。
  天使是迷途灵魂的指路明灯。这解释了萨尔莎为什么在尼古出狱后死死追踪她时,不顾自己处境极度危险,执意在一天内三次去看米盖尔。
  连萨尔莎一开始也搞不懂自己这种奇怪的举动。善是点亮生命之光、照破黑暗的火花。米盖尔无疑就是善之使者,因为只有他能神奇地找到鲁比克魔方的答案。
  鲁比克魔方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拼图玩具。游戏的要求是转动各方块,使魔方的每一面颜色都相同。萨尔莎讨厌这个游戏,但米盖尔非常喜欢,这也是米盖尔唯一的玩具。在米盖尔看来,完成这个游戏的秘诀是“在里面的宁静的颜色”。米盖尔话中的谶语读者不难体会。在西方的文学和宗教观中,现实世界是混乱、冲突、肮脏的。而天堂、伊甸园和人类的源初那里“色彩都非常宁静”。难怪尼古曾不怀好意地说米盖尔是“传神言者”。
  原来,萨尔莎去看米盖尔,为的就是向他忏悔,忏悔自己曾在那一天让那个坏人来抚摸米盖尔,让那个坏人来伤害米盖尔。
  与此同时,她惊奇地发现,米盖尔已经找到了鲁比克魔方的答案,而且竟能反复地“以超常简单、容易的方法”一次次将魔方排好,其中的秘诀就在于知道“里面的色彩都非常宁静”。
  此时,面对萨尔莎的忏悔,米盖尔立刻“轻声地但很严肃地”表达了对萨尔莎的谅解。
  
  尼古:一个邪恶的萨尔莎
  
  尼古是萨尔莎的孪生兄长,但他长得一点都不像萨尔莎。与瘦弱的米盖尔截然相反,尼古长得酷似他们邪恶的父亲,父子俩“都有一双阿拉伯人一样的眼睛,身子的骨架也都又高大又结实”。这也许暗示着善总是弱的,恶总是强的。到最后,萨尔莎在自家老宅等着尼古做最后了断时,从客厅镜子里瞥见的人像让她魂飞魄散:因为那一瞬间她发现追杀自己的不是尼古,而是自己的父亲!——其实那很可能就是尼古,老了的尼古很可能与当年的父亲看上去一模一样;但做这样的区分意义并不大,尼古和父亲本来就难分彼此,他们都是邪恶的替身,恶魔的爪牙。
  或许由于俄狄浦斯情结的影响,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父亲角色往往带有阴暗的象征,有时甚至代表邪恶。萨尔莎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他猥亵、糟蹋两个亲生女儿,他逼死(或者说杀死)自己的妻子,他开假发票进行金融诈骗……在罗萨斯街29号——萨尔莎童年的家里他肆意为虐,所以,定格在萨尔莎记忆中的家永远是妈妈那个黑洞洞的卧室和浸满泪水的床,一座人间地狱。
  而将萨尔莎一步一步引入地狱中心的则是与她从小亲密无间的哥哥尼古。小说中讲过这样一个传说,有个叫萨尔马西斯的仙女爱自己年幼的弟弟爱得实在太深了。他们俩朝夕相处,一分一秒也不分离。最后,姐弟俩合二而一,成为一个男女两性的神灵,称为两性神。这么一来,他们俩都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变成了妖魔似的东西。尼古对萨尔莎就有萨尔马西斯对其弟弟那种恨不得一口吞下的没有止境的激情。萨尔莎也喜爱他,需要他。联想到米盖尔,或许可以说:相对于我们与善的若即若离,我们与恶总是亦步亦趋。
  就这样,尼古带着孪生妹妹萨尔莎投入了毒品——女王布兰卡的怀抱,一步一步滑向地狱的深渊。最终,萨尔莎将“自己弟弟的身体卖给了一个好色的老头儿”,就这样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彻底坠入塔尔塔洛斯地狱的中心。
  值得庆幸的是,萨尔莎的心是属于米盖尔的。这就是为什么萨尔莎虽然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而后又锒铛入狱,但在狱中这个同样是女王地盘的黑暗中心,却奇迹般地戒了毒,学会了做些木工活和阅读历史书。哥哥尼古这个恶魔让她身陷囹圄,弟弟米盖尔则在她还在狱中时“已将她从布兰卡的手中拯救出来了”,帮她踏上了重返精神家园的路。
  
  《德拉罗萨骑士》:
  一个中世纪版的萨尔莎故事
  
  《德拉罗萨骑士》是萨尔莎出狱后在出版社工作而负责编辑的一部手稿。从写作手法上看,该历史故事是小说中的一条暗线,与萨尔莎的故事喻义近似。两者都描述了人性自我救赎的历程,可以说《德拉罗萨骑士》是一个中世纪版的萨尔莎故事。仔细体会骑士故事与萨尔莎故事里的种种暗合之处,读者不难领悟到萨尔莎故事中蕴含的主题。
  《德拉罗萨骑士》故事发生在中世纪,但萨尔莎觉得这个故事“离自己太近了……太令人伤心”。——这是指第一个版本的结局而言,因为在第一个版本里书中的主人公没有逃脱自己的命运,最后悲惨死去。
  《德拉罗萨骑士》虽然有两个版本,不过两个版本的开头是一致的:
  在中世纪的奥布莱伊公国,住着苏伯兰公爵和他的妻子克维纳尔夫人。克维纳尔夫人长得美极了,其美色只有神话中的那些美貌的夫人才能相比。而且她不仅美貌绝伦,心地也非常善良。
  公爵家里还有亲生儿子卡奥和公爵的私生子爱德蒙多。与身为孪生兄妹的萨尔莎与尼古的情况相似,卡奥和爱德蒙多这兄弟俩“就像一只苹果被钢刀劈成两半那样合起来便是一个整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