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评论家部分

作者:佚名


  当然,在讲究“叙述”之后,黄灿然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远离”顿挫有力的诗人,但这却在另一方面为诗人赢得了一种独特的力量。即使仅是以回忆中的意象经营作品,黄灿然的作品也从不缺乏一种阅读之后的“亲和力”。何况,这种细腻而注重张弛的叙述也利于我们领略他对生活的理解与洞识。
  
  刘波(河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研究生)
  在香港这座极度娱乐与时尚化的前沿都市里,快节奏生活的匆匆过客里有一个在精神上放慢脚步的诗人,他就是黄灿然。
  黄灿然的诗歌中始终渗透着一种从容淡定与独立稳健的气息。其对于汉语的虔敬与对于生活的平常心,让黄灿然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对诗歌的透彻理解与认识。他的抒写没有刻意地去复制凡俗的生活经验和记忆,也不会去力图张扬高于生活的精神姿态,他的一切只是在自然的简洁里敞开生活的真实。
  如果说一些居功自傲的诗人仍然在玩弄着自己陈旧的概念,并在不遗余力地彰显自己过时的“先锋”而黄灿然却恰恰从那些功利的欲望中抽身而出,他正在努力做到的就是不要让诗歌与人心产生太大的距离,或者说在尽力缩短诗歌与人心之间的那段距离,这人心包括写诗人之心,也包括读诗人之心,更有其诗歌中底层人的理解生活之心。《我的灵魂》中的那种随着时间的流逝与身份的变化,而灵魂的“纯净”依旧,这是诗人保持对生活感恩的见证。《黑暗中的少女》《他突然想起她》与《陆阿比》是对底层人生活境遇的平静描述与对他们卑微命运的感触;《秋日怀友》与《中国诗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对于一个身居闹市的诗人来说是极其难得的;《小镇》与《小城》里那种对普通人现实遭遇的叙述与感怀在富于节奏的旋律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杜甫》不仅让诗人自己与读者感到了共鸣,更让两颗相隔千年的心走向了同一个精神的终点;《在茶餐厅里》与《在地铁里》等极具现场感的诗歌总是在平静的叙述和淡淡的抒情交织中,透露出了人生瞬间的孤寂与困惑,以及那种自由与空灵的境界。
  黄灿然不仅仅是在观察中获得对诗歌的理解与发现,更是在体验生活中学会自然而然地感悟生活的轻与重和诗歌的意与魂,而不是乐此不疲地去追逐那些时尚然而虚假的表演式皮相生活。然而,从诗歌大气的角度看,诗人需要在控制琐碎的实践中不断去发现隐藏在生活和语词里的缪斯之魂。
  
  网友部分:
  
  更生堂堂主(网友):
  
  黄灿然是少有的用纪实手法来写作的人,以前就很喜欢他。琐碎的细节如小津的电影一样温暖,而人生况味却近于杜甫。是现代派诗人之外我惟一可以接受的具有现实关照的诗人。
  
  东山风妖廿网友卅: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假货无以容身,可在文学艺术领域,假货几乎要填满了我们整个的视野,却无人戳穿它。看多了那些糊弄人的不知所云的假东西,可能会不习惯那些表达精确的东西。
  黄灿然的诗在于它的精确。精确,故而清晰,故而可信。因为很多诗人写的诗不清晰,诗人自己不知道在写什么,所以不可信,玩的都是骗人的把戏。
  不过,黄的诗成也精确,败也精确,由于依靠清晰,越过那个“度”,少了微妙,少了诗之为诗的特质所在。黄推崇杜甫,殊不知,历代以来,多认为杜“以文为诗”,那就是“以文害诗”了。这个毛病演到宋代最烈,近人那里也不鲜见。这是黄的失败,也是致使黄的好诗不多的原因。
  
  yunyunhuhnde(网友):
  诗不像诗,文不像文,不懂韵,也不懂韵味。这里选的诗该是推荐者认为优秀的吧,不仅不是诗,也写得浅而无味,若是修改一下,有的还可做散文诗一用。
  
  黑骆驼(网友):
  读这组诗感觉到:
  一道来自小镇的灿烂阳光,在喧哗的大都市中心的菜市场安然停顿,
  不生不灭。看见它的人,内心都获得了本色和安详。
  我想我是理解一点他的,有些地方我们是一致的,那就是切入生活。当然在我看来,他更像一个雍容满面的屠夫,从容的切割、解剖着众生眼中纷繁紊乱的生活。他超然,而我只能和生活刀戈相向廿生活比我强大卅,不想做俘虏,就做一个战士吧,起码是个硬汉。
  
  蔡俊(网民、诗人):
  黄灿然的这些诗如此沉郁顿挫,让人想起子美前辈和洋人契诃夫。
  如今他客居都市,铅华剥尽,追昔抚今,长久默然,忽而恍然长嗟。下笔好似工笔般线条分明、水落石出。日子大概就是这样,活过大概就是这样,知命大概就是这样。
  这些作品像石头疙瘩,分量足,质地硬。读过难以释怀。
  
  余怀庆(网友):
  叙事和说理的成分太多,缺少诗的韵味。看第一遍觉得有点意思,但不会想看第二遍,流于口语化,这是时下许多所谓诗人的通病。
  
  马笑泉(网民、诗人):
  黄灿然的诗歌语言看似质朴无华,实则经过苦心锤炼,而不着痕迹。其悲悯情怀则有似杜甫。
  他的诗论也写得非常棒。
  如果未来二十年中,中国会出大诗人,他的可能性很大。
  
  棂舶按(网友):
  我一直愿意把黄灿然看成一位诗歌理论家而不是诗人。在他的诗歌里他无法有效地实践他对诗歌独有的认识。他错误地将一个诗人对语言的体悟程度当成了是诗人操纵语言的能力。黄灿然是那种观念性很强的诗人,他似乎想通过最平实的叙事来表达我们心灵深处的某种触动。黄是我们汉语诗人中少有的抱负心极强的诗人,他对诗歌理解与认识的文章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有志于汉语诗歌重建的诗人深入阅读的范文。但我认为他诗歌的叙事技巧只是二流的。
  
  李建春(网民、诗人):
  在我眼里,黄灿然是当代汉语诗歌必不可少的维度,无论你在写诗或写评时,如果不想到他——他的态度、写作、译文就是狭隘和无知。事实上从惫拱年代至今,灿然一直是推动汉语诗歌的一股重要力量,有时通过诗作,有时通过公开或私下的态度廿他编的《声音》是惫拱年代后期最重要的民刊,他是《今天》《倾向》的编辑,刘丽安奖的评委卅,有时通过译文,灿然一直是为当代诗做贡献最及时最无私的一位。尽管如此,他没有参加过任何以瓜分果实、争名夺利为潜在动机的争论。
  
  陈言(网友):
  在现在很多诗人眼中黄似乎代表着诗歌的某个经典时代的权威。因为一个时代的过去留下来的人很容易就进入权威者之中,我现在看到很多过去的诗人出诗集整理论文接受采访什么的,实际上黄并不是低调的,他是另一种方式的表达,黄的学院的书生气比较重,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黄的论文或者诗歌中经常提及或谈论大师,他们都远离了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我这里还拥有他翻译的几本诗歌电脑打印本,我注意他是一个很扎实的做学问和诗歌的人,这个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目前黄的翻译名声大过他作为一个诗人本身,而实际上黄有相当一部分诗歌很别开生面的,独特的,他的诗歌总能在细小日常具体中看到我们时代或他个人的踪迹,比起那些盲目走向史诗的同时代诗人们来说,黄的这样的写作姿态是让人佩服的,当然他也写过许多长诗,但我个人以为那样的价值远不如他那些短诗。诗歌的大气与否不在于长与短,也不在于主题的大与小,我看艾利蒂斯处理那么大的东西时都是从细小处开始的。我想黄也的确和他诗歌翻译连在一起的,眼界的开阔和内心的平和成全了一个有自己角度的诗人
  
  大雷小语(网友):
  忍不住说一两句。
  黄诗有没有韵还在其次,关键是没有意境。句子长短及排列方法都是形式,这些不重要,任何形式理论上都可以营造从“独上高楼”到“蓦然回首”的意境,意境最重要的是读起来的感觉,不是刊物或诗人互相推荐的东西。诗人是天才的表达者,如食指和舒婷,但灵感并不永在,硬把自己当诗人甚至永远当诗人,是诗对屏斡的谋杀,因为诗美是无罪的。如黄先生写的这些东西,放在博客里给那些赞美你的朋友赞美算了,何必示人?
  
  tantrum(网友)
  有些批评黄的人,一部分多半是第一次读,没有认真;一部分估计是没有理解黄灿然这个人。
  他写诗是为了实践他的诗歌理想,一句话,就是继承传统。主要是杜甫的传统,也就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俗话叫史诗。
  正因为有自觉的历史意识,所以他下笔庶几当得起沉郁顿挫、悲天悯人八个字。
  当然,作为一个有诗史抱负的诗人,他的创作量还不够。
  另外,要理解黄必须去读他的诗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