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始末

作者:李友唐




  
  关于山东问题,1月底在最高会议进行辩论后就被放置了,4月中旬列强才又讨论。这期间中国代表曾向美、英、法、意等国寻求过支持。1月30日中国代表陆徵祥拜会法国总统,法总统说青岛问题法日已有成约,故不能支持中国。3月26日顾维钧拜会美国总统,顾提出胶济铁路对中国生存和东亚和平的重要性,威尔逊说可在和约上做出规定,但未再通知中国参加讨论。
  日本这时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它向美国施加压力,后来又针对美英提出了“种族平等”议案使美英为难,这个议案4月11日被否决,日本又散布拒绝参加国联的空气。为此美国改变了4月10日同意将山东直接交还中国的规定列入和约的决定。4月15日美国在五强外长会议上提出将胶州交五强托管的建议,日本仍反对。21日威尔逊和日本代表会谈,日本提出山东问题必须按日本的主张办。威尔逊把日本的态度向“四人会议”作了汇报,英首相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交国联以委任统治地方式管理,日本说这是对日本的不信任。次日,日本警告说,山东问题如果得不到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这之后,美、英等首脑都讨好日本,以中日已有成约为借口,要中国守约,而置中国的主权于不顾。
  4月23日中国代表团看形势已不利,又提出妥协方案。1.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先由五大国暂收。2.对德和约签字一年内日本把胶济租借地交还中国。3.日本在胶州的军费中国愿付。4.开放胶州湾。4月24日因为和会没满足意大利得到的要求,意大利代表团撤离回国。关于《对德国要求的提案》,大会4月28日委托美英专员同中国商议。
  美、英、法、日对山东问题又进行了一番相互承认对方利益的交易。4月30日日本同意口头声明,日本的政策是把山东半岛的完全主权交还中国,只保留原来给予德国的经济利益,并在青岛建立一个居留地。接着美、英、法通过了对德和约中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条款。他们根本不让中国参加有关会议,几个帝国主义国家背着中国强行作了决定。几个大国都得到一些战败国的领土或殖民地。日本得到了原德国在太平洋的岛屿,这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太平洋战争埋下了伏笔。
  5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将有关山东问题条款的主要内容转告中国代表团。中国代表团再三索要草约文本和会议记录,都被拒绝。中国代表团向国内请示,并于5月4日向美英法严厉抗议,谴责这个牺牲中国主权的决定。
  在国内,人们在4月底就已知道中国代表团在和会上失败的消息,群情激愤。5月4日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人们要求“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诛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1915年任袁世凯政府的外交次长,是签订二十一条的代表之一,这时任交通部长。章宗祥是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曾任驻日公使,当时任币制局总裁、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裁。他们又是段祺瑞向日本借款和签订军事协议的经手人,因而人们当时称为3个卖国贼)。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收到国内团体大量来电,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北京政府批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辞职”。6月10日徐世昌申请辞大总统职,被议会挽留。6月13日内阁总辞职,龚心湛代理总理。
  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签字不签字呢?代表团曾考虑过不签字,但怕得罪英美法。北京政府知道签字是违背全国人民意愿的,但认为若不签字“不惟有负各国调停之苦心,抑且不啻自绝于国际联盟之保障,各国将来更难过问”,因此仍主张签字。6月23日北京政府电令代表团,先力争保留,如果办不到只能签字,国务院并说明理由通知了各省。这之后,外交部连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签字一事由陆总长自行决定。政府一直未作拒签的指示。
  对德和约将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举行,因而后来被称为凡尔赛条约。和约草案第128条也写上了“德放弃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庚款”,131条写上了“德国将所有1900年及1901年德国军队从中国掠去之天文仪器在12个月内归还中国,……费用由德国支付”。但第156条至158条规定了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其他处理德国在华产业的条款中也有漠视中国主权和利益的规定。5月26日中国代表团正式通知大会主席,要求保留的权利。经再三努力仍遭到拒绝。6月28日是凡尔赛条约正式签字的日子,签约前3小时中国代表团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大会提交了书面声明:中国代表团“之签字于条约不妨碍将来于适当之时机提请重议山东问题”,被最高会议退回。中国代表团只好决定不在和约上签字,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以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7月1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令,解释不签字的原因,不谴责列强,但强调要重视“友邦之亲善”。
  对德和约签订后,各战胜国又与德国各盟国陆续签订了和约。9月10日在巴黎圣日耳曼签订了对奥和约,即圣日耳曼条约。因其中无山东问题的条款,中国代表团签了字。因而中国仍为国际联盟创始国。由于中国未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对德战争关系不能算结束,于是中华民国大总统9月15日以宣言形式宣布了对德战争结束。中德于1921年5月20日签订了《中德和约》,德国承认凡尔赛条约中德国放弃庚款等中国承认的条款有效。按照中国的要求,撤消了德、奥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庚款。德国将1900年及1901年德国军队从中国掠去之天文仪器归还中国。
  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国联的行政权由全体会员国代表组成的大会和行政院行使。行政院由美、英、法、日、意5个常任理事国和由大会按期选出的4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当时在国联盟约上签字的有45个国家,战败的原同盟国各国不得加入。但因凡尔赛和约和国联未能完全满足美国称霸野心的要求,美国国会不批准凡尔赛和约,并拒绝参加国联。因而此后国联为英、法所操纵。
  “巴黎和会”结束了。在巴黎和会上,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仍是互相掠夺、争夺霸权,因互不相让,最后有偿地拉下日本在大战期间在中国形成的霸主地位,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虽然是“参战国”、“战胜国”,但仍是一只被豺虎欺凌伤害的羔羊。
  责任编辑齐玉东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