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蒋介石与李宗仁的恩怨情仇

作者:张家康




  
  李宗仁不买他的账,一面致电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公开表示呼应其倡议,“宁汉双方一致反共,既已志同道合,请速进行合作”;另一面又写信给武汉方面的唐生智,表示“只欲反共,予愿已足”,并婉转批评蒋介石“不宜以个人地位而牺牲党国大计”。汪精卫“七一五”分共后,李宗仁便领衔代表南京方面发出通电,表示愿与武汉合作。
  蒋介石自知地位难保,不过,他还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他知道自己的进退已经掌握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手中,便有意向李、白试探说:“武汉不依不饶,我也想趁此休息一下。”他满以为会听到挽留的话语,没想到,白崇禧却冷冰冰地说:“总司令如果真需要休息,我也赞成,否则徒然政治上掀起一个大风浪,那就大可不必了。”
  “健生的话太直率了,这样的事嘛,还是请总司令自决出处。”李宗仁清楚现在自己之所以举足轻重,说穿了,还不是手握重兵,处此形势逆转的关键时刻,切不可有妇人之仁。1927年8月15日,蒋介石正式发表下野通电。当日,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民国史上第一次出现蒋去李来之局,李宗仁初获胜利,蒋介石则铩羽而归。
  蒋介石下野不过3个月,李宗仁便支撑不起了,失去江浙财神爷的支持,没有白花花的大洋,闹腾得沸沸扬扬的逼蒋下野,不得不草草收场。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蒋介石继恢复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又当选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党部常委、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进而集党政军实权于一身,攫取了国民党最高权力。
  蒋介石在借用桂系力量统一北方后,便感到非嫡系军事力量尾大不掉的咄咄逼人之势,而李宗仁的桂系,更令他每每想起都要为之胆寒,既然其利用价值已尽,那就是“卸磨杀驴”的时候到了。1929年1月,早已酝酿的编遣会议鸣锣开张了。蒋介石心中的所谓“编遣”,说穿了,便是削藩、遣散,其首当其冲者便是李宗仁的桂系。
  编遣会议还正在讨价还价,蒋介石便秘密将二三百万发子弹,由江西之袁州运往湖南,接济鲁涤平,消息为第四集团军将领夏威、胡宗铎、陶钧获知。
  这个鲁涤平是湖南省主席兼第二军军长,虽属第四集团军序列,却早向蒋介石输诚,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干将。现在,鲁涤平又成为蒋的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蒋要借接济鲁涤平的事情,激桂系生变,然后,再以此为口实,名正言顺地收拾桂系。
  北伐胜利后,李宗仁为避嫌疑,长住南京,以免蒋介石疑神弄鬼。武汉的局面便由第十八军军长胡宗铎主持。当即,胡宗铎等便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罢免鲁涤平省主席一职,并派夏威、叶琪两军从武汉入湖南。鲁涤平闻讯后,只身逃走,并令所部撤出长沙。
  时当新春佳节之际,蒋介石回奉化老家去了,李宗仁在南京也整日周旋于春酒的宴席之中。这天清晨,军政部海军署陈绍宽突然来访,刚一落座,便焦虑地问道:“李长官,我们的海军电台得到消息,武汉方面已对长沙采取了军事行动,你得到这方面的报告吗?”
  李宗仁将信将疑,陈绍宽走后,他立即查询来往电报,从译出的电文才知,陈绍宽所言丝毫不差。李宗仁赶紧喊来第四集团军参议季雨农,把电文交给他阅看。他们共同商量应变的策略,得出一致的结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当日,他们化装成生意人暂住于下关的一个小客栈内,傍晚时分,便搭乘普通火车前往上海。
  当蒋介石在奉化获知此消息后,心中暗暗自喜,此乃天赐良机,何不借此扳倒李宗仁,遣散桂系。想到这里,惯做官样文章的蒋介石立即回到南京,指示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李宗仁因为奉命来京,事前并不知情,事后制止已属不及,又曾自请处分在案,自可毋庸置议。”他怕李宗仁还不相信,相继派国民党元老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张静江去上海,劝说李宗仁回南京。吴稚晖还以“蒋先生人格”担保,李宗仁如去南京,绝无人身危险。
  粤军主帅、李宗仁好友李济深时在上海,为四老游说所感动,也为“蒋先生的人格”所迷惑,跟着四老去了南京。在南京,蒋介石单独会见了他,并亲口答应,可化干戈为玉帛,和平解决武汉事变。李济深信以为真,还给李宗仁拍去电报,告之蒋的态度,并请桂系节制勿躁。当他知道自己已被大批密探跟踪时,立即警觉起来,给李宗仁拍去电报:“调军讨伐,以伸正义。”电报为蒋截获,蒋介石索性撕下假面具,将李济深囚于汤山。
  这时,白崇禧统兵在塘沽,蒋介石为挤对白崇禧,派刘文岛携大把大把的钞票,支持蒋的宿敌、桂系败将唐生智,让其活动白崇禧属下的唐之旧部。军营内出现“打倒桂系”、“欢迎唐总司令东山再起”的标语。桂军哗变已箭在弦上,白崇禧见事不妙,星夜化装南逃。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手中没有了兵权,也就什么也不是了,李宗仁自然失一臂膀。
  
  双翼既除,讨伐的时机已经成熟。蒋介石亲自督师于九江,以武力进逼武汉。同时,他又争取到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的支持。阎锡山、冯玉祥通电支持中央,冯玉祥还派韩复榘率领大军,沿平汉路南下,与中央军夹攻武汉,桂系完全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桂系内部也分崩离析,俞作柏、李明瑞倒戈,桂军阵脚大乱,纷纷向沙市、宜昌方向退却。李宗仁处此败局,只得让黄绍竑出面与蒋介石交涉,以争取喘息之机。蒋介石毫不念及当年结拜之情,发来一纸电令:“着黄绍竑将李宗仁、白崇禧拿解来京,听候查办。”
  黄绍竑给何应钦拍去回电,明白表示,南京“逼人太甚,”所提要求,“无法接受”。于是,南京下令免去黄绍竑的广西省主席职。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宣布就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正式通电讨蒋。其实,李、白、黄都十分清楚,此乃不得已而为之,是战亦亡,不战也亡。5月27日,俞作柏、李明瑞进驻南宁,蒋介石任命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至此,盛极一时的桂系作鸟兽散,李宗仁也流亡香港,权当寓公了。
  
  恩怨未了
  
  广西被蒋介石占领后,李宗仁失却容身之所,辗转流亡到越南最大的海港城市海防。可是,蒋介石还是不放过他,派遣特务密切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李宗仁只得深居简出,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1929年11月初,李宗仁收到黄绍竑的电报:“广西有变,速返主政。”原来,俞作柏接任广西省主席后,大胆起用许多进步人士,蒋介石认为俞作柏蓄有异志,密令陈济棠的第八军随时待命,发兵广西。俞作柏知道后,先发制人,通电反蒋。双方打了起来,谁曾想,刚一交火,俞部便在前线倒戈。俞作柏见大势已去,只得溜之大吉,广西境内也就一时无主,所以,桂系军人呼吁李、白、黄等回广西,重振局面。
  李宗仁经香港回到广西。他一面整治军队起兵将粤军赶出广西,另一面又与各方反蒋势力联系。1930年3月,冯玉祥、阎锡山通电联合反蒋,李宗仁发表通电,积极响应。他们共同举起反蒋大旗。阎锡山率晋军开入山东,冯玉祥部由陕攻豫,李宗仁的桂军攻湘、鄂,造成南北呼应的态势。5月1日,蒋介石下达讨伐令,于是,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迄长沙,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血肉横飞的大厮杀,这就是“洒向人间都是怨”的中原大战。
  初战之际,李宗仁出师还频频得手,可是,由于后方接应缓慢,兵员补给受阻,致使蒋介石将桂军拦腰截击,李宗仁陷入重围,经奋力冲杀,缴战一月之久才回到广西。
  李宗仁退据广西,苦撑残局。1931年2月,粤派精神领袖胡汉民被蒋介石扣留,粤派人物纷纷南下广州,再起反蒋风波,陈济棠违抗蒋之命令,停止进攻广西,并与李宗仁联手合作,共筑两广反蒋的安全屏障。此时,蒋介石已被国内的局势搞得焦头烂额,蓬勃兴起的中国工农红军,已搅得他无暇顾及桂系问题。李宗仁由此得以喘息,并励精图治,实施“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宏伟计划。5年的惨淡经营,广西不仅恢复了元气,还展现出一派积极向上的新气象。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采访广西后,得出结论:“中国的模范省——广西。”国内的著名报人胡政之、杜重远等也都极力推崇和宣传,“新广西”由此蜚声中外。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