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陪都重庆庆祝抗战胜利纪实

作者:杨耀健




  国民政府秘书长吴铁城、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莫德惠先后在会上致词。蒋介石没有出席庆祝大会,但大会宣读了他署名的《胜利日文告》:
  全国同胞们:
  日本已向我们联合国家正式签订降书,世界反侵略战争至今已经完全结束了。我们中国八年来艰辛的抗战,到今天,总算是达到了最后胜利的目的。今天是薄海欢腾的一天,也是我全国同胞在饱受艰维、备尝痛苦之余,应该庆祝鼓舞的一天。我们遥祭国父,告慰我们中华民国开国导师在天之灵,也可以告慰国民革命先烈和抗战期中慷慨捐躯的军民先烈之灵。我全国军民经过这八年来无比的痛苦和牺牲,才始结成今日光荣的果实。这一个光荣的果实,是全国同胞每一个人所应该十分尊重和保持的,只可使之发扬光大,不可使之有所损害,以至于丧失!中正个人感怀过去全国的奋斗,抚念当前的满目疮痍,更觉得感想万千,不知所云!
  在此从战争到和平的紧要关头,我们正与各盟邦结束五十年来日本侵略主义酿成的险恶局势,共同缔结东亚与世界普遍永久的和平与安全。我们更须在四邻亲睦、四境安定之中,收拾残局,恢复秩序,救济收复区被难同胞,抚恤死伤军民的遗族,安辑闾阎,医治疾苦,而且为使过去牺牲真正有代价,更必须在此时际,开创民主宪政的规模,巩固国家统一的基础。
  我全国同胞在过去曾经团结一致以支持抗战,争取胜利,在今后必能团结一致,使民主与统一共柢于成,使民生主义的政策与计划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得以贯彻实施。因此在薄海欢腾同庆胜利之今日,谨以国民政府关于内政最重要最具体的方针,陈述于我全国同胞之前,共资策励。
  庆祝大会通过了给蒋介石、三大盟国领袖、抗战将士、太平洋盟军、抗属和收复区同胞的致敬电。
  11时20分,蒋介石自曾家岩官邸驶往军委会。其时,军委会门前广场上,已有无数市民守候。11时54分,蒋介石自军委会出发巡视,车队前面是三辆摩托车开道,其后为一辆吉普车,上载掌旗官,手执上书“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大旗一面,然后是蒋介石所乘敞篷座车,代总参谋长程潜同车。再其后则是一长串车队,载有各院部长官,顺序为居正、戴传贤、于右任、吴铁城、冯玉祥、白崇禧、吴鼎昌、吕超、陈立夫、陈诚、张治中、吴国祯、谷正纲、王缵绪、莫德惠、贺国光、方治、贺耀组、康心如。
  12时1分,车队抵达中兴路口,穿越“胜利门”,军乐大作,仪仗队持枪致敬。之后车队取道较场口、民权路、过街楼、林森路,12时40分返回曾家岩官邸。
  这是抗战结束以来,蒋介石第一次公开露面,大后方民众把他看作抗战的领袖,不断对他报以掌声和欢呼声。1945年9月3日这一天,可以说是蒋介石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从较场口通往曾家岩的城区马路两旁,挤满了大约120万重庆市民,各个交叉路口都有人在燃放鞭炮,以至于短短一段时间内,路上竟堆积起一层鞭炮爆炸后的碎纸屑。整个上午,城内的天主教约瑟堂、基督教福音堂里充满了喃喃的谢恩声。伊斯兰教清真寺和佛教罗汉寺里也钟磐齐鸣,教徒们和僧众们朗诵的经文声冲出寺墙,回荡在辽阔的天际。
  在几条主干道上,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熙熙攘攘的了,马路边人山人海不说,邻街的住户都拿出桌椅板凳站在那里引颈观望,等着蒋介石的车队到来。但为了保安,二楼以上窗户全部奉命关闭,不得有人。电线杆上悬挂的高音喇叭,每隔片刻就播放一次盟军在日本受降的号外,伴之以雄壮的军乐声。同时电台还播放了国民政府的命令:褒恤抗战阵亡将士、褒奖全体官兵、停止征兵免赋一年、分别检讨废止各种战时法令。喝得醉醺醺的美国大兵,在盟军联谊社附近几条街上逛来逛去,争相购买一些土特产作为纪念品,因为很快就可以回国去度圣诞节了。
  12时半,各界大游行开始,参加者lO万人,美国盟军加入游行队伍。至午后15时半游行行列渐散,全市交通始行恢复。
  中央社讯:“八年来沉着紧张领导全国抗战之陪都,显已变成一个狂欢之都市。街头巷尾,人群拥挤,交通为之断绝六小时。百万市民陶醉于千载难逢之欢乐中。对于抗战中身受之苦难,似已忘怀。”
  《中央日报》是日刊登《日本降书全文》。
  《中央日报》刊登《血换来的胜利》,历数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王铭章、陈安宝、张自忠、唐淮源、李家钰等将军。
  马路边的民众在叫嚷着,欢笑着。八年来,他们满怀忧郁,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下,人人都没有热情可言。然而,到了今天,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他们方才无所顾忌地将所有的热情全部倾注出来。明天才是筹划未来生活的日子,而今天,陪都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像兄弟姐妹一样聚集在一起,欢度胜利日。
  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侵略者的失败而宣告结束。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中,中华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所获得的第一次完全的、伟大的胜利。
  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光辉的篇章。陪都重庆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节日气氛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