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河北丰宁早期墓葬综述
作者:白 光
【摘 要】丰宁县境内的早期墓葬以土坑墓和石棺墓为主,从其葬制、葬具及随葬器物分析,应为山戎文化的遗存。本文就历次文物普查中抢救性发掘的早期墓葬资料,分别对皮匠沟、牛圈子梁、火焰驹梁、东沟道下、四、五道沟门等墓群的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做了综合性整理与介绍。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东濒隆化,南接北京、滦平,西邻赤城、沽源,北与内蒙古多伦为邻。全县总面积8765平方公里,海拔330~2100米。丰宁地处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分为冀北山地、接坝地区和坝上高原三个地形区,其中坝上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5。滦河、潮河、汤河、牛河、天河等5条水系均发源于此,并从县境通过。据考古资料证实,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曾先后有肃慎、山戎、东胡、匈奴、乌桓、厍莫奚、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民族在此交替演变,共同开发。
自1957年以来,文物工作者先后在丰宁境内进行了四次文物普查,共查出早期墓葬50余处(图一;详见附表)。这些墓大多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分布于沿潮河、滦河、牛河两岸黄土台地的山麓下。丰宁境内的早期墓葬以土坑墓、石棺墓为主。石棺墓,当地人称“石匣子”、“石板墓”、“石箱墓”、“石盖墓”等,又分为石棺内有木棺和无木棺两种。这种石棺墓群大多分布于偏僻的山沟坡地的山麓处,因多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大量的石棺暴露于野,并遭人为破坏。土坑墓大部分都埋葬很深,有木棺,保存比较完好。本文对在历次文物普查中抢救性发掘的几处早期墓葬进行综合性的归纳整理,以供专家、学者研究。
一、 皮匠沟墓群
墓群位于土城镇豪村沟门村西南1公里北大山东面的扇形黄土台地上。北大山是这一带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远眺15公里外的豪村坝,坝上为内蒙古高原的东部边缘。在北大山东面有大半截梁、小半截梁、老爷庙梁、二道沟梁,是一个断续的大型台地,各梁之间有沟壑相隔,南边为潮河水系。石棺墓就分布在这些沟梁的中间,形成四个大的墓群。
(一)墓群分布
大、小半截梁墓群位于山梁东侧,分布较密集,各成前后错列,一般间距在3米左右。由于常年雨水冲刷,一部分石棺顶露于地面。初步估计,墓葬数量可能在百座以上。
二道沟梁石棺墓群在皮匠沟南大山扇形台地上的二道梁南坡上,一般墓顶距地表50厘米左右,分布较密,每墓间距3~5米左右,初步估计尚存30~50座。二道沟梁东坡是一个较大的台地,越过台地即为潮河,当地称之曰烙糕地,这里有一处石棺墓群和属于同一时期的遗址,出土有夹砂粗红陶鬲、罐、盆等残片。
老爷庙梁石棺墓群位于北大山东面的鞍状凹地附近,其分布情形与大、小半截梁石棺墓群近似,唯数量较少。
(二)墓葬形制
皮匠沟石棺墓群各墓皆作东西向,用不规则的石板立砌成四壁,底部以石板平铺,顶部用石板覆盖成长方形。清理的一座墓长2.2米,宽0.8米,深0.7米,石棺墓内有清晰的木棺板灰痕迹,内葬人骨一具,仰身葬式,头东脚西。
(三)随葬器物
从这些石棺墓中出土的器物有小铜刀、铜短剑、铜泡、环、穿孔贝等。
青铜短剑首为双连环式,中一小穿。扁茎,上饰对称锯齿纹。剑格作蝶翼形,上刻锯齿纹。剑叶作双侧曲刃式,从部较薄,收刹成刃。刃部作两度弯曲,束腰,柱状脊,刃圆缓内收,使剑体成琵琶状,与东北地区流行的曲刃剑相似,锋残。存长31.3厘米,刃存长21厘米,格长1.5厘米、宽4.6厘米,柄长8.8厘米(图二,1)。
狼首格短剑扁茎,剑格由两个相背的狼首组成。刃平直,中起单脊。存长16厘米,刃长12.8厘米,格长1.2厘米、宽3.8厘米,柄存长2厘米(图二,2)。
二、牛圈子梁墓群
墓群位于土城镇西北约2.5公里处的白桦沟北沟,当地俗称牛圈子沟,两侧山坡称为牛圈子梁。墓区面积约36000平方米,石棺墓分布于低缓的黄土包和朝阳的慢坡台地上,墓向多依山势而定,南北向较多。墓区西北有高山环抱,东南为低缓的慢坡黄土梁,正南面为弯曲的窄沟山涧,沿溪旁向南1.5公里出沟便是潮河支流故道,河由西向东注入潮河主流。
(一)墓葬形制
牛圈子梁墓群的石棺墓为土墓圹,石棺用当地石板片略加工后砌成,结构较简单。石棺是由厚10~12厘米的石板在墓圹的四壁竖砌一周,棺底用不规则形石块平铺一层,顶部为条形石板块覆盖。石棺呈长方形匣状,长短不一,一般以死者身高而定,棺内仅能容身。调查中为探明此类墓葬的具体结构及内涵,特对已被破坏的一座进行了清理。石棺南北向,棺内长1.55米,宽0.31米,深0.35米,石板块厚0.12米。为单人葬,仰身直肢,头部右上角处随葬1个红陶钵,内盛1件狗头骨。死者胸部周围有零星的贝币、骨珠,头部东侧发现1件残铜耳环,小腿部的填土中发现陶纺轮1件(图三)。
(二)随葬器物
共发现随葬品11件,分别叙述如下:
红陶钵1件。夹蚌红陶,质地松散,敛口,圆唇,鼓腹,小平底,素面,器表压磨。口径12厘米,通高6.2厘米(图二,3)。
陶纺轮 1件。泥质灰陶,略成算珠状,底部饰有窝点纹两周。腰间最大直径4.2厘米,穿孔直径0.8厘米,厚3.3厘米(图二,4)。
贝币 4枚。保存较好,长2.3厘米,宽1.7厘米(图二,5)。
骨管 3段。系用骨料加工而成。骨管长短不一,管粗0.4厘米(图二,6)。
狗头骨 1件。此头骨无下颌骨及牙齿,残长14厘米,头骨最大径宽12厘米。按比例推断应为一幼犬头骨。
三、火焰驹梁墓葬
位于凤山镇凤山村东南火焰驹梁西北角的黄土台地上。由于常年取土,在断崖的塌方中发现了一座墓葬,因时值雨季,墓室坍塌,随葬品位置已变动,但未受重大破坏。
(一)墓葬形制
墓葬为土坑竖穴,用石板砌筑墓室和铺底。墓中仅存一颗人头骨和部分肢骨,尚有部分马牙。
(二)随葬器物
1、铜器
盖豆1件。鼓腹圈足,豆柄粗矮,腹饰一对环耳,盖作覆碗状,圆捉手。豆盖捉手上面与圈足均饰蟠虺纹,底圈足的两蟠虺纹中间饰道一弦纹;器腹饰以云雷纹为地的菱形乳钉纹和三角纹为地的垂叶乳钉纹,在两种纹饰之间各饰一道弦纹;豆柄与腹底相接处饰一周以云雷纹为地的垂叶纹。高23.1厘米,最大腹径18.5厘米,口径17.5厘米,腹深7.9厘米,豆盖腹深5.3厘米,圈足底径7.5厘米,柄高7.4厘米,腹壁厚约0.25厘米(图二,7)。
车 1件。折沿,身前端饰凸起的斜三角云纹,身饰以麻点纹为地的蟠虺纹。长方形孔,上穿辖,辖首饰兽面纹。长5.5厘米,最大孔径8.1厘米,辖长7.9厘米,壁厚0.7厘米(图二,8)。
剑 1件。剑茎扁圆,大部残断,仅残留3厘米。剑身已断,刃有明显的使用痕迹。长32.5厘米,宽4.1厘米,纵宽2厘米,菱形护手宽5.5厘米。
削刀 1件。环首弓背,弧刃方柄。长19厘米,宽1.8厘米(图二,9)。
锛 1件。銎口周缘有凸起方棱,两侧有钉孔。长12.1厘米,刃宽3.4厘米。
镞 14枚。其中实铤两翼2枚,有短铤。三翼镞12枚,分三式:
Ⅰ式 3枚,三棱,棱间有血槽,短铤,横截面近等边三角形,长3.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