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观风鸟源流研究

作者:耿 超




  【关键词】观风鸟;人首鸟身;随葬明器;溯源;演变
  【摘要】观风鸟是唐宋时期墓葬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神煞明器。本文追溯了观风鸟人首鸟身的形象及其功能,并阐明了其由最初的壁画表现题材到唐宋时期作为随葬明器的演变及其社会原因。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在国人的信仰体系中,灵魂观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人死后还和生前一样,只不过是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过着和人世间相同的生活。在这种“事死如生”的观念中,墓葬坟茔不仅是人死后的归属地,而且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祸福,家族事业的兴衰。“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子孙形体乃父母之枝,一气相靡,由本而达枝也。故程子曰,‘卜其宅北,卜其地之美恶也,地美则神灵安,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也,恶则反是。’”[1]到了唐宋时期,随着风水堪舆术的流行,人们对墓葬更加重视,葬时葬地的选择都费尽心思:“今之葬书,乃相山川冈亩之形势,考岁月日时之支干,以为子孙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系焉,非此时非此地不可葬也。”[2]除了要慎重地选择葬时葬地外,墓葬中随葬神煞类明器也成为唐宋时丧葬的特色:“凡大葬后,墓内不立盟器神煞,亡灵不安,天曹不管,地府不收,恍惚不定,生人不吉,大殃咎也。”[3]因此带有道教色彩的神怪俑类在随葬品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四神俑、十二时俑、仰观俑、伏听俑、蒿里老翁、墓龙、仪鱼、金鸡、玉犬等。观风鸟即是隋唐到南宋时期墓葬中出现的一种神煞明器,它采用人首鸟身俑的形象出现在各地的墓葬中。成书于金元时期的《大汉原陵秘葬经》中有对观风鸟的直接记载:“天子山陵用盟器神煞法:……方相长三尺五寸,五彩结之,有四眼,手秉杈。观风鸟一个,长三尺……;亲王盟器神煞法:……观风鸟长两尺……。”[4]关于观风鸟的其他问题,笔者另有文章论述,在此仅对观风鸟人首鸟身形象的传承演变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以就教于方家。
  
  一、人首鸟身形象溯源
  
  人首鸟身的形象出现得很早,四川广汉三星堆商周时期遗址出土了许多与鸟形象有关的器物。其中一件青铜人首鸟身像(图一),通高12厘米,立鸟立爪,人首高冠翘楚,胸脯高挺。二号祭祀坑中也出土一件青铜鸟脚人像。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坛,最上层方斗形建筑的上额四面正中也铸有人首鸟身神像[5]。有学者考证,此神坛中的人首鸟身像既是宗教崇拜中的北极神、昆仑神、太阳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生殖、再生等文化观念的表述[6]。这些器物的出土可能与四川地区远古的巫术信仰和鸟图腾崇拜有关。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帛画上也绘有一对人首怪鸟,左侧为男性,右侧为女性,皆梳高髻,合翼,生长尾,栖居于璧之绶带上。有人认为这是引导墓主人升仙的神灵。汉晋时期人首鸟身形象更是作为壁画的表现题材被广泛应用。1977年发现的洛阳西汉卜千秋壁画墓[7],墓门内上额梯形山墙正中的空心砖上绘有一人首鸟身像,人首长发髻,面目清秀,两长耳平伸,立在山顶作展翅欲飞状,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图二)。山东省曲阜文管会收集的微山县两城山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中,有4块墓石浮雕有人首鸟身像。在带状的画幅内,一端刻一个半人半鸟的神物(胸以上是人,胸以下是鸟),对面是鱼贯而来的人群,人数多少不等,均作披发跪坐的姿势。神物一只手和来人中为首的那个相握,另一只手则作扬举之状,或是徒手无所握,或是握一短棒状物(图三,1、2)。刘敦愿先生认为这个半人半鸟的形象可能是某个神或神物,或者是古代的医神,也有可能是战国秦汉时期传说中的名医扁鹊[8]。山东嘉祥宋山汉画像石墓,在其一、三、五画像石的上层皆刻有人首鸟身像,他们分别位于“东王公”、“西王母”的左侧,其中第五石所表现的内容与微山县画像石相同,也是手持一针状物,似为一长发人作针灸状[9]。
  
  山东沂南汉画像石墓有6幅人面鸟身画像,分别居于北壁上部及前后室的擎柱上[10]。人面鸟有的头戴高冠,颈上有羽上翘,腿上有羽伸出,背部还有三撮羽毛翘起;有的头梳环形发髻;有的面部长有络腮胡须;还有一幅为双人首鸟身像,头戴平顶帽,颈有长毛伸出。另有两幅,一个头戴帽,有飘带抛于后,带端饰璎珞,颈上有华带飘向前方,作展翅欲飞状;一个头戴平顶帽,颈上华带飘向后方,其对面为一人首虎翼神物。河北磁县湾漳北齐皇陵壁画墓墓道的东、西两壁各有一人首鸟身像,皆为先导[11]。西壁作女子形,面圆,眉目清秀,长发,头顶分两髻,长颈、鸟身,双翅展开如鹤,作向东南翱翔状。东壁作男子形,面部圆润,头戴小冠,身后摇曳长尾,展翅向南(图四)。河南邓县学庄南朝彩色画像砖墓出土了一块“万岁千秋”铭文画像砖,砖中间印一束花,左侧印人面鸟身像,似女像,高髻,两耳上尖,身着翻领红衫,两翼张开作欲飞状,长尾高翘于后,腿上生长羽,旁题“千秋”2字;右侧印兽面鸟身像,无衣着,皆羽毛,其翼尾完全同人面鸟身像,旁题“万岁”2字[12]。常州戚家村画像砖墓中有两幅画像砖,一作人首鸟身,一作兽首鸟身[13],与邓县画像砖墓原题“千秋、万岁”画像砖极为相似。镇江东晋隆安二年(398年)画像砖墓后室壁上镶嵌有人首鸟身画像砖4幅,兽首鸟身画像砖5幅。人首鸟身像面向左,梳高髻,着翻领衫,展翅如朱雀,长尾,右脚踏地,左脚抬起作行进状,两旁饰卷草纹;兽首鸟身像面向右,双耳竖起,颌下有须,脑后有毛,翼、尾同人面鸟,双足踏地,两旁饰卷草纹(图五)[14]。
  
  2004年初,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九龙坡陶家镇莲丰村清理了两座东汉墓,M2出土的一方画像砖,画面为人首鸟身像,其头戴“山”形建华冠,为正面及左、右侧三面像,两侧饰蟠螭纹,腹部有一圆轮,轮周加饰飘曳的羽翼,轮中有一鸟,鸟头与人头同向,鸟翅微张[1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也发现了人首鸟身像,在第285窟窟顶北披画有一神禽,人首鸟身,向西飞行;第249窟窟顶东披与北披也画有此像。新疆库木土拉石窟穹庐顶上也画有4对人首鸟身像[16]。
  
  二、人首鸟身功能溯源
  
  人首鸟身形象到底代表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宗教含义和社会意识功能,这从历史文献对人首鸟身形象的记载中可以找到答案。《山海经》中对人面鸟身形象的记载有很多处,是传说中的山神或海神。《山海经·中山经》对人面鸟身有很详细的记载:“凡济山之首,自火军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凡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17]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3《对俗篇》:“千岁之鸟,万岁之禽,皆人面而鸟身,寿亦如其名。”[18]据葛洪所言,人面鸟身者为延寿之神。佛教典籍中对人面鸟身形象也有记载。苻秦时僧迦跋澄等译《尊婆须密论》卷8云:“千秋,人面鸟身,生子还食其母,后逮阿罗汉果。”[19]《经律翼相》卷48亦有此记载[20]。由此可见,“千秋”这个概念具有浓厚的道教神仙思想,出现在佛、道两教的典籍中,与南北朝时期的佛道合流,追求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社会思潮相吻合。
  
  已有前辈对画像砖中的人面鸟身形象作过考证,但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人首鸟身形象代表的是“王子乔”,表达的是升仙的内容,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孙作云。他认为人首鸟身像是王子乔像,是由丹朱羽化升仙而成[21]。丹朱为尧之子,获罪被杀,据《山海经·海外南经》的记载,丹朱投南海死后,其妻及子居于南海,繁衍成国,即朱国。其人人面,有翼,鸟喙,乃丹朱之子孙。而一些墓葬中出土有两件观风鸟,其中男性圆脸,络腮胡须(图六),女性却有喙(图七),如河北定县南关唐墓[22]、河北南和郭祥墓[23]、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24]等,这与《山海经》的记载一致。而汉中市北郊石马坡南宋墓出土的一件三彩人首鸟身俑在发掘报告中被认为是“王子乔”的形象[25],表现的是升仙的内容(图八)。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