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贾宝玉不读什么书

作者:王红旗



  
  贾宝玉等人对外国的了解
  
  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是,根据《红楼梦》的记述,当时曹雪芹及其众姐妹,已经在使用许多来自西方的商品。
  第9回,王熙凤夸祖上荣耀:“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第45回,宝玉“回手向怀内掏出一个核桃大的金表来”。黛玉“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宝钗派人给黛玉送去“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第51回,晴雯着凉,宝玉关心地问候,“说着,只听外间屋里隔上的自鸣钟‘当当’的两声”。
  第52回,为治晴雯感冒鼻塞,宝玉命麝月取鼻烟,“麝月果真取了一个金镶双金星玻璃小扁盒儿来,递给宝玉。宝玉便揭开盒盖,里面是个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上等洋烟”。接下来,宝玉又命麝月:“往二奶奶要去,就说我说了,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佛哪’,我寻一点儿。”
  宝琴与众人聊天,说起外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而且会作诗,会讲《五经》。
  晴雯带病补孔雀裘,宝玉道:“这就很好,那里又找俄罗斯国的裁缝去?”
  第57回,宝玉听紫娟说黛玉要回苏州,精神恍忽,“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
  遗憾的是,宝玉、黛玉、宝钗和王熙凤,他们居然没有对西方社会发展的情况,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仿佛那个西方世界可有可无似的,或者那个西方世界只会向中国输出一些新奇玩艺儿似的。今天的中国人都知道,在曹雪芹死后不到百年的时间,西方人就仗着洋枪洋炮洋船打进了中国。问题是,中国社会中千千万万聪明绝顶的宝玉、黛玉、宝钗们,当年为什么对西方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随之而必然导致的向外扩张,竟然个个都浑然不觉呢?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在于贾宝玉读什么书,而在于贾宝玉不读什么书。
  
  贾宝玉不读什么书
  
  在笔者看来,贾宝玉等人所读的书里,所关注的内容里,没有《镜花缘》,没有《徐霞客游记》,没有郑和下西洋(其航海资料在郑和结束下西洋的活动后,被朝廷下令销毁),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没有徐福下东洋,没有穆天子西征,没有《山海经》,没有帝禹命伯益、大章、竖亥实施的具有国土资源考察性质的地理大发现(参阅笔者与孙晓琴合著的《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版),也没有在当时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的西方著作。
  总之,贾宝玉们这些当时中国有良好教育条件的青年,他们对地理不感兴趣,对探险活动不感兴趣,对地理大发现不感兴趣。而对地理不感兴趣的人,实际上也就是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的人。他们不关心外部世界的情况,因此眼界很小,心胸也窄,好奇心也淡漠,自然也就缺乏创新意识。
  与此同时,贾宝玉等人所读的书里,也没有《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以及《墨子》(因含有民权思想、政党主张,而被历代统治者排斥)、《惠子》(早已失传,部分内容被记录在《庄子》里)等探讨物理、光学、生产等科学枝术及发明创造内容的书籍。
  事实上,贾宝玉没有被培养出关心工农业生产技术问题的兴趣,在这个问题上甚至远远不如袭人。第67回,大观园种葡萄的老婆子,见葡萄被马蜂咬了,只会用手轰马蜂,袭人见了说:“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糟蹋。”
  当然,责任不能完全由宝玉、黛玉、宝钗他们个人承担。这是因为,一是他们读不到许多书,当时书的种类少,再加上朝廷禁书(包括文字狱)、家庭禁书、习俗禁书,想读也读不到。二是有书而不喜欢读,这又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偏见不无关系。三是,对于袭人、平儿等丫鬟来说,她们的身份地位使其没有条件读书。
  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的青年人普遍缺少好奇心,缺少探索精神,缺少创新意识。其原因之一在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皇帝专制、家族专制社会,导致人们没有世界的观念,只有天下的观念;而天下者乃是皇帝的天下。
  其原因之二在于,中国的社会惯性限制、约束了社会成员的思维范围。例如,技术惯性导致的思维惯性(中国因为有了瓷器,而没有发明和使用玻璃,限制了光学、化学的发展),政治惯性导致的思维惯性(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被销毁,使当时中国百姓少了一条了解外部世界,去外国谋发展的途径),思想惯性导致的思维惯性(科学技术被视为与社会政治稳定相矛盾的奇技淫巧),等等。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应当指出的是,曹雪芹在悲痛自己和众姐妹的才华不得用于现实社会去“补天”的同时,他的内心是不甘的。为此,他只能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幻想着有朝一日人人都能才尽其用。例如,第78回,晴雯屈死后,曹雪芹借一名小丫头的嘴替晴雯说:“你们不知道,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个花神,玉皇爷叫我去管花儿。”贾宝玉听说后,就看着芙蓉花笑道:“此花也须得这样一个人去管。我就料定他那样的人必有一番事业!”
  历史已经翻过了不堪回首而又不能不回首的那一页。今天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由于有了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广泛渠道,他们的人生价值也就有了实现的更多机会。拥有大量这样青年人的中国,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作者单位:北京山海文化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