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物质世界的超越
作者:徐谷芃
菲茨杰拉德后来在《记事本》
菲茨杰拉德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模仿19世纪英国讽刺小说家塞缪尔•勃特勒的《记事本》形式,着手整理自己的短篇小说以及未发表文稿、日常生活见闻、感想等,最后依英文字母顺序进行了编辑。现在所看到的该书完整版,是经Matthew J. Bruccoli编辑,以The Notebooks of F. Scott Fitzgerald为题于1980年出版发行的。
一书中,对当时自己的心境作过如此一番表白:
我没能拥有这世界上最好的两样东西——天生具有的迷人魅力和金钱,但我拥有仅次于它们的两样东西——美貌和才能,所以我能获取这世上最好的女性。
Matthew J. Bruccoli, ed., The Notebooks of F. Scott Fitzgeral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Bruccoli Clark, 1980, p.205.
对早年的菲茨杰拉德来说,世界上最好的两样东西是魅力和金钱,正因为没有拥有它们,所以他用尽平生的精力、想尽一切办法追求它们,视其为自己的梦想。而富有、天生丽质的南部美人珊尔达可以说便是这魅力与金钱的化身,所以菲茨杰拉德尽其所能去追求她,去圆自己的梦。这一点和追求“白色宫殿里的高高在上的国王的女儿,那位金发女公主”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王晋华译,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页。
黛茜的盖茨比,以及和出身富贵门第、优雅漂亮的尼柯尔结婚的迪克十分相似。最终,菲茨杰拉德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他引以为自豪的“美貌和才能”得到了珊尔达,可结果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桩失败的婚姻导致了自己的梦想破灭。
婚后,由于珊尔达任性要强,生活浪费奢侈,致使菲茨杰拉德夫妇时常都沉湎于过度无节制的生活中。在这种狂乱不正常的节奏中,珊尔达于1930年得了精神病,1932年、1934年两度复发,而菲茨杰拉德则不得不承担起抚养教育女儿的责任,自身也遭受酒精中毒、债台高筑以及作为一名作家名声扫地等等一系列精神上、肉体上的巨大打击,他的梦想伴随着这桩婚姻,一步一步趋向毁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菲茨杰拉德本人与他塑造的盖茨比、迪克一样,都怀有同样的梦想,那就是拥有物质上的财富并以此获得自己所钟爱的女人。这种梦想可以说是温馨而浪漫的,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类似这样的梦想无处不在,用“美国梦”一语来作概括似乎较为妥当。那么,什么是美国梦呢?下面两节,我们将结合盖茨比、迪克的人物刻画特点以及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经历,来具体探讨这个问题。
四
所谓美国梦,也就是成功之梦,指的是在美国这个社会中,大众不论贫富差别、阶层高低,都机会均等,只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就有成为大富豪和成功者的机会和权利。从18世纪初期美国启蒙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的《自传》(1748)和《致富之路》(1758)中的一整套指导性原则到出身贫困的亚伯拉罕•林肯靠白手起家,奋发成为白宫主人的成功故事,都激励着美国人民勤奋向上,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走向成功。众所周知,在《致富之路》中,富兰克林留下了这样一段至理名言:
既然我们的懒散和游手好闲一直在耗费着我们,何必再浪费时间埋怨赋税太重?既然只要勤奋,我们就能创造自己所希望的时代,何必总是期待美好时代的降临呢?既然只要勤俭就能买到一切生活必需品,何必甘心背负债务呢?
转引自罗伯特•E•斯皮勒著、王长荣译:《美国文学的周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富兰克林告诫人们,勤奋、节俭和抑制自己的欲望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最佳捷径。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处,盖茨比的父亲向故事叙述者尼克吐露了盖茨比成功的原因,这一秘密是从盖茨比少年时代的“时间作息表”和“总守则”中找到的:
时间作息表
起床……6∶00
哑铃操和翻墙运动……6∶15—6∶30
学习电学等……7∶15—8∶15
工作……8∶30—16∶30
打棒球及其他运动……4∶30—5∶30
演说练习和姿势训练……5∶30—6∶00
研究必要的发明创造……7∶00—9∶00
总守则
决不再去沙夫特家或是(一个名字字迹已辨识不清)家去浪费时间。
再不吸烟或嚼烟。
每隔一天洗一次澡
每周读一本好书或杂志
每周存5美元(用笔划掉了)3美元
多孝敬父母
《了不起的盖茨比》,第164—165页。
这份“总守则”与“作息表”让人看到少年时代盖茨比勤奋刻苦与节俭的身影,也让人联想到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设定的“时间表”以及“13条戒律”。应该说,美国梦以追求个人成功、财富以及浪漫爱情为目标,要完成它,必须依靠勤奋、节俭和抑制欲望。菲茨杰拉德本人及其笔下的盖茨比或迪克正是忠实地遵循着这些原则而获得了物质上的成功。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怀抱的美国梦看上去都开了花结了果,他们也都迈入成功者的行列,跻身于上流社会之中。可问题在于,上述目标一旦达成后,是什么又造成了他们那梦想的破灭呢?对这一问题,菲茨杰拉德有着极为深刻的洞察。
我们来看盖茨比。盖茨比每天都要举行豪华的宴会,可聚集的却都是一些势利冷漠、逢场作戏的客人。他们在盖茨比生前有钱有势、挥金如土之时不请自到,整晚聚集在其家中寻欢作乐、歌舞升平,在盖茨比死后却销声匿迹,没有一个人来参加他的葬礼。这里可以看到盖茨比虽然已处在人人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可这个社会又是多么的虚假无情。其次,在那些宴会的背后,主人盖茨比常常在夜色中一人孤独地朝着海水那边——西卵码头的绿色灯火展开他的双臂颤抖着。因为这盏绿灯是昔日恋人黛茜居住的地方,它象征了盖茨比精神世界的全部寄托——对黛茜的爱。可黛茜又是如何呢?不要说黛茜的心早已被金钱的铜臭所腐蚀,我们看到当盖茨比为保护黛茜而承担开车压死玛特尔的责任,最后因此死于威尔逊枪下时,黛茜却与丈夫逃之夭夭,对盖茨比的死没有显示出丝毫的同情。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的第九章中,菲茨杰拉德有如下一段叙述:
他们都是些不负责任的人,汤姆和黛茜——他们在毁掉了东西和生命之后便也缩回到他们的金钱财富中去过起无忧无虑的生活,或者是缩回到能使他们共同消遣而又永不分离的那些东西中去,让别人来收拾他们所造成的混乱……
《了不起的盖茨比》,第170—171页。译文稍有改动。
透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认为美国上流社会所显示出的精神文化的丧失,以及严重的自我意识正是盖茨比梦想破灭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