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0期
漫谈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活动的保护利用
作者:谢勇群
关键词:民间信仰;民俗活动;开漳圣王巡安活动
1300多年前,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率领由87姓组成的唐朝府兵,开发闽南,建置漳州,并由此繁衍至港、粤、台及东南亚,创造了远播中外、功耀古今的光辉业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漳圣王”文化。其内容涵盖陈元光及其家族和部将开漳建漳的历史,也包括自唐至今,闽南、闽西、粤东地区及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漳籍民众祭祀陈元光的民俗活动。它是漳州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根基和核心,也是维系海内外同胞亲情乡谊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
一、开漳圣王信仰民俗的形成
(一)开漳历史钩沉
在开漳历史进程中,陈政、陈元光父子在闽粤之交大片流移地上谱写了一曲壮怀激烈、光耀千秋的动人史诗。他们通过对闽南地区的经营与开发,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催生闽南文化的形成,实现民族和解与融合。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潮州之间闽粤边陲的蛮荒地带,爆发了土著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的武装暴乱。唐高宗紧急诏命玉钤卫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中原三府之兵南下平乱。这批由123员将校、3600名府兵组成的部众自中原出征,经江浙沿东南海疆直抵闽南。行至九龙山受阻,因兵少扎营求援。次年朝廷增派陈政的胞兄中郎将陈敏、右郎将陈敷率府兵5000多名南援。队伍将进入闽境时,两人相继病亡,其母亲魏敬代领援军继续南下与陈政会师。唐军终于反守为攻,越过九龙山,突破蒲葵关,进屯故绥安县地云霄平原,取得决定性胜利。仪凤二年(677年)四月,陈政病逝。陈元光袭父职,两次率部入粤东潮境,打败陈谦、苗自成等割据势力,为朝廷实现安边定国局面创造了条件。
为确保闽南长治久安,实现民族融合与长远发展的经略目标,永淳二年(683年)陈元光上奏《请建州县表》,向朝廷提出安边策略。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获准,建置漳州于云霄漳江之滨,下辖漳浦、怀恩二县,陈元光被受命为刺史。通过绥靖与开发,使当时的漳州,“北距泉兴,南逾潮惠,西抵汀赣,东接诸岛屿”,呈现“方数千里,无烽火之惊,号称乐土”的繁荣景象。
但好景不长,景云二年(711年)十一月,复叛的“潮寇”蓝奉高潜入岳山,伏杀刺史陈元光。陈珦袭任父职,率部众夜袭敌巢,斩蓝奉高及余党。开元四年(716年),瘟疫流行,州治北徙李澳川(今漳浦县)。天宝元年(742年),陈酆续任刺史。大历十四年(779年),陈谟再袭父职,于贞元二年(786年)将治所北迁龙溪桂林村(今芗城区)。经担任军政长官的陈氏4代持续百年苦心经营,漳州社会经济逐渐稳步发展,唐王朝终于实现了对闽粤边陲地区的有效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陈政、陈元光所率这支中原将士,严格执行唐王朝“寓兵于农”的府兵制度,即战时为兵,耕时为农,亦兵亦农。中原农耕文化的传入,客观上加快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开漳将士与当地民众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此,开漳将士及后裔与当地民众一道开垦耕种农田,并于火田驻地凿石筑堰,建造多处拦溪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忠实地履行唐高宗“相视山原,开屯建堡”的诏命,把本来为野兽出没的荒地垦植为稻田蔗圃,成了“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的富庶区域,出现“男生女长通蕃息,五十八氏交为婚。火田黄稻俱甘旨, 网水金鱼洽醉醺”(4)的升平景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汉越民族的和解。
(二)开漳圣王信仰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垂拱二年创建漳州第一人。他从小随父陈政率军安定闽粤边陲,实施绥靖与开发,维护唐朝实现国家多民族统一,创立光辉灿烂的开漳文化,赢得了民众崇尚和敬仰。殉职后,历代帝王对其开发漳州的功业推崇备至,屡赠封号;民众则感其恩德奉为开漳圣王,庙祀馨香,千秋不替。
陈元光从功臣到神祗的演化,融入了漳州人民深厚的民族情感。1300 多年来,人们特别是开漳后裔,不管迁移到哪里,对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敬仰和怀念有增无减,或组团立会瞻仰纪念,或建堂设庙供奉祭祀,或传承发扬民间民俗活动。陈元光庙祀文化及民间民俗活动作为民族重要遗产的一部分,已升华为一种民俗道德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祖先开疆拓土、勤劳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经数百年,由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的87姓将士后裔,又随着明清两代对台湾的大规模开发而渡海赴台。他们筚路蓝缕,开疆拓土,辛勤劳作,为台湾的繁荣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成为后来台湾地区主要住民的祖先。
目前,漳州地区供奉开漳圣王的威惠庙有251座;台湾岛内祭祀开漳圣王的宫庙祠宇遍布各地,约有300余座,仅参加台湾区开漳圣王庙团联谊会的陈元光庙就达80多座;南洋诸岛也有30余座。如今海内外开漳圣王信众已达8000万人,“开漳圣王”成为漳籍后裔思念故乡的精神寄托、爱国报本的精神动力,成为维系两岸同胞、维系海外侨胞的重要精神纽带,更成为今天台湾民众三大信仰之一。可以说,开漳圣王文化奠定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
二、开漳圣王巡安民俗的起源
云霄当地城乡多有建立开漳圣王庙宇,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0多座,祀典历代不替,香火鼎盛。开创漳州的功臣陈元光将军为闽南的发展立下丰功伟绩,惠及万民,因此云霄人民对陈元光祖孙几代及其部将,都怀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千百年来一直用“开漳圣王巡安”这一特殊的民俗活动来纪念他。
开漳圣王巡安民俗起源于云霄威惠庙,流传于福建、广东、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是祭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的传统节日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元宵节期间,云霄民众一直用云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的特殊方式,来缅怀开漳先贤建漳立郡、惠及民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陈元光及其将佐的崇仰和怀念情怀。当地凡立有圣王庙的城镇或村社,民众必入庙焚香礼拜,并约请戏班演戏“娱神”,以表达民众对陈元光及其将佐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被称为“开漳圣王巡安”,具体表现在巡城、鉴王和走王这种奇异的岁时节日祭祀民俗。
1.巡城:新春正月十三日起至元宵节止,云霄民众到威惠庙焚香礼拜,举行隆重的“娱神”仪式。庙祀毕,民众即抬扛神像出庙宇,开始巡游各村庄福社。有绣旗前导,再由四个身着戏装的童男抬一对宫灯先行,沿途民众摆设香案恭迎圣王。神像的前后顺序是:土地神居前开道,继以元帅马仁、军事李伯瑶、王子陈珦、王女陈怀玉、夫人种氏,圣王陈元光殿后。抬神队伍由鼓乐队簇拥,伴以锣鼓笙笛。所到之处,鞭炮争鸣,并摆设香案桌于各路口恭迎。男女老少欢呼雀跃,甚是热闹。凡此年的新婚或新生男儿之家,必恭请神像至其门首,置香案、供献金枣茶。礼拜毕,盛情请抬神者、鼓乐队众人吃蜜金枣、乌龙茶等,谓之“巡城”或“巡安”,以纪念当年开漳将士创建漳州后,常年带兵在闽南各地巡察四境,关爱民众,安定社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恩德,形象地再现当年开漳圣王巡边戍境、备受民众爱戴的生动场景。
2.鉴王:巡城礼毕,神像集中排列,高踞于戏台对面之“王棚”中,一时则彩旗吉幡、笙歌鼓乐环绕王棚。棚前香案高置,供桌蝉联,供品如山。桌上罗列青瓷花缸八只,缸上皆耸立以竹竿麦篙扎成之草柱,柱表密封肥猪肉片,柱顶插饰甘杞木,取甘棠遗爱,世代纪念之意,并分别端放鸡、鸭、鱼等祭品。供案前方又摆列着以面粉、糯米粉及蔬菜类捏塑而成的飞禽、海产品形状工艺供品,并塑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俗称“办大碗”。值此,各家各户另备酒肉糕果之类,真是供品如山,人似潮涌,接踵摩肩,献供礼拜,表达了民众祈请开漳先贤庇护万民康庄幸福的朴素愿望,谓为“鉴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