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浅谈进一步完善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作者:钱 勇




  摘要: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援与民族根基,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传承、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的今天,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新的课题。文章总结现今民族民间文化的特征,并以此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保护措施
  
  民族文化是民族群体长期劳动创造及智慧的结晶,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价值取向、思维分式,以及种种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贵州作为多民族省份,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疏于保护,使民族民间文化流失严重,有的地方甚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不惜以破坏民族民间文化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更有甚者,铤而走险通过各种渠道私下收购、倒卖如铜鼓和少数民族服饰等珍贵民族民间文物,使文化资源大量流失。据了解,仅日本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就多达几千套。很多民族手工艺、民歌、民谣、民族文学也面临严重失传的现象。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不尽人意。如今,全世界掀起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热潮,我国政府也加大了保护力度,从点到面逐渐形成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网络。另一方面民族民间文化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的保护措施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一、民族民间文化的特征
  
  1.民族民间文化具有多代性与多元性的特征。多代性反映了文化历史的演进,对照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今天的进步,发现今天的不足,历史越悠久,其文化积淀越深厚。我省苗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这种多代性的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苗族妇女的服饰,苗族妇女服饰被称为苗族的历史画卷,从服饰上表现了苗族迁徙的过程、生产的过程、诞生的过程,以及反映着苗族人民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它是苗族色彩斑斓的历史记载,也是苗族动态的文化体现。多元性是民族文化时空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除了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外,本民族文化总要受到外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多种文化的共存突出地表现民族服饰、语言、饮食等方面。
  2.民族民间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层次性的特征。从民族文化的层次性中,展现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层次性是从人们认识民族文化的深度来说,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了解民族民间文化多局限于民族民间文化的表层,比如形状、外貌等,这是普遍被大多数人掌握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印象。而我们透过表层,就看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活动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更甚至民族的组织结构、制度、管理功能等社会制度,从而最终达到民族地区群众的价值观念、行为心里的精神文化。这种层次性是环环相扣的。
  3.民族民间文化具有开放性与整体性的特征。各民族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切联系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海纳百川,从而将其融合在自己的民族个性中,形成完整的民族特征,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另外,根据现实生活的客观性,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现实生活性与有效管理性的特征,以及集聚性、扩散性与地域性的特征。总之,民族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客体,政治、经济、社会、地理、技术、环境、资源、历史等诸多因素都同时发生作用。同时,民族文化又是一个动态系统,影响特定民族文化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又有认为的,更有社会的,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为一股合力,使特定民族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整体。在行为方式、观念形态及价值规范领域形成相对一致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不仅为生活方式而存在,而且还作为一种文化力而存在。
  
  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省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与保护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但也必须看到,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民族民间文化认识不足。在贵州,许多地方认识不到民族民间文化在当前条件下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速消亡的现实,认识不到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缺乏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没有提到当地政府议事日程,没有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和规划。另外,有的文化行政部门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管理不严或不作为,导致一些民族民间文化的流失和破坏。同时,人民群众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意识淡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还没有成为全民的自觉活动。
  2.民族民间文化流失严重。贵州的民族民间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例如千百年来,侗民族积淀了建筑、歌舞、服饰等丰富而又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然而,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侵袭,侗族历史遗产和文化生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极富特色的侗族建筑面临灭绝。使其魅力黯然失色,其他如歌舞、织绣等无形文化的流失更为严重。另外,一些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素质不高,导致后继无人,也加重了一些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流失。
  3.民族民间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贵州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我们认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宣传。它是一种潜在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但是就目前情形看,外面的人大多只知道贵州黄果树瀑布,威宁草海,却很少有人知道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镇远县“中国文化名城”、从江县“高增鼓楼”等,或者说对它们知之不多,也就是说,它的知名度不高,人们把它视为可有可无,自然就可去可不去,这又如何能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收益潜能呢?
  4.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资金投入不足。贵州是个拥有许多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然而,长期以来,在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资金投入过少,往往导致一些优秀的不可再造的民族民间文化产品,由于国家文物部门无钱收购,被一些外国旅客廉价买走。自己的家珍流失了,是件让人痛心的事。此外,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研究、开发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我省经济相对落后,没有专项资金去从事这些活动,难以对民族民间文化实行切实有效的保护。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推进全省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三、完善措施
  
  1.坚持弘扬主旋律,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民族民间文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群众积淀下来优秀精神文化成果,民族民间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是历史的见证,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得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因此,应把民族民间文化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