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从壮族凤图腾的演化看壮族先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作者:孙学锋

化自然”的进一步体现和深化。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准备材料》中指出:“在原始人看来,自然物是一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原始先民通过神化自然的方式,与神灵对话,从而向神灵表达自己的敬畏、讨好、企求之意,希望它们赐福于人,或化害为利。
  
  (三)功利性向审美性的转变
  原始艺术在起始阶段完全是实用的、功利的。“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我们无从考证壮族先民的太阳崇拜具体从何时开始,但可以肯定地是,太阳几乎是原始先民最早的崇拜对象。正如太阳神化理论的创始人麦克斯·缪勒所说的“太阳是人类的缔造者,是伟大的万有之父。”太阳崇拜是功利性的,原始先民完全是站在功利的角度对太阳顶礼膜拜的。这很容易理解。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的思维能力亦局限在很狭小的范围内,只有对太阳等自然万物的感知意识,无法超越现实的局限而上升为观念,更没有产生作为审美、艺术发生的幻想、想象的驱动力。他们对太阳的崇拜只是感知到太阳的神奇力量,把太阳作为自己的“主人”。这时人类完全是大自然的奴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脑的进化,壮族先民则由自然崇拜发展到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有效的促进了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形成。朱狄先生曾这样论述过图腾崇拜与审美意识的关系:“图腾与禁忌在审美发生学的意义上其影响是深远的……假如图腾禁忌确实是人类最早的戒律法典,那么它必会对人类精神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这种最早的戒律法典把野蛮人从自然状况纳入道德状态,从而为审美状态的过渡铺平了道路。”众所周知,狂热的情感,奔腾的想象,是图腾崇拜的显著特点,而情感和想象是审美产生必不可少的条件。狂热的情感和奔腾的想象,使原始先民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毫无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于是出现了会飞的“羽民”、“公鸡唤太阳”的神话传说、集天下美于一身的凤。这种审美的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族先民以生命存在为核心的审美意识和和谐圆满的审美观念。当然,由于受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先民特有的“原始思维”的影响,这种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还是极不完善的,它只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