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丧葬仪式及其社会功能的研究
作者:和 超
过去,俗话云:人生两件大事,一喜一丧,但“丧”是人生的最终归宿,其程度重于喜。丧事之重犹如房屋之倒塌。为了防止房屋的倒塌,人们进行了另一个仪式,谓之“撑屋梁”。这时,死者已被移到老屋厅,谓“装出屋厅”。两条板凳加一扇门,就是停尸的地方。四角之处各拴一根棍子,支撑着死者的蚊帐,死者居于其中。死者若是大房的,则停放在右边,若是小房的,则停放在左边。在死者头部的方向,放一盏用竹篮子装着的火水(土语,即煤油)灯,即“点头灯”。本来人死是一件很灰暗的事,人们为了驱逐这黑暗,就通过“点头灯”这一仪式来照亮自己,也照亮死者。老屋厅就是祠堂,死者停放在这里,就一定要防止祠堂的倒塌。于是,人们想到了用一根刚砍回的不修尾的竹子来撑住屋梁,不让其倒塌下来。竹子是靠墙斜放在“尸床”的背后。这撑屋梁的竹子直到出殡之时被拿到屋外,一刀砍断在火堆里烧掉。人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丧事已去,从此就大吉大利了。
(五)清屋
死者一装出屋厅,其生前住的房就要搬清,所有的东西都搬到闲杂空地,洒上火水烧掉。过去,一些穷苦人家舍不得烧掉那些还很好的东西,就拿去火堆上过过火,留下继续使用。清空房间后,还要打扫房间,把地上所有的东西都烧掉。之后,在房间里点一盏火水灯,同样是驱逐黑暗用。(以上环节都是在人一断气后,迅速进行。)
(六)报丧、吊唁
古人认为“亲遭凶变惨祸”即宜火急遍告于亲戚、僚友,且必须“周隆”,不得疏漏,更不得有意无意的“匿丧不报”。否则,即是最大的违礼和失礼。在马辣村的人们看来,事情也必定这样。某家有人死了,主家即速报于亲戚朋友。过去是派人去传话说某某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去世,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开始做斋。现在都是电话通知了。讣告发出后,亲戚朋友陆续赶来吊唁。来客一般都会带来“七挽”。在这些日子里,主家则要好好招待他们。
(七)入殓、“岁压”
棺材做好后,里面涂上松香,用以防虫。接下来就是入殓了。做斋要在入殓之后,不然,“四傅佬”他们也不肯做。有的主家亲戚多,死者入殓时,亲戚还没到齐的话,就不封棺,只把棺盖盖上。这样,就可以把后到的亲戚拿来的绸衣之类的物品放进去,再封棺。入殓和封棺时,“岁压”的人不允许靠近棺材!所谓“岁压”的人,就是与死者岁数相同,或同一属相或与死者生辰相冲克者。这些人不许靠近入殓或封棺时的棺材,因为人们认为死者的灵魂会把这些人的灵魂吸进棺材而出不来。所以,若在封棺后有人疯、癫了,或者有头晕眼花等毛病,就被认为是“着岁压”,即灵魂被钉进棺材里了。这时,就要开棺,把病人的灵魂喊出来。人们相信这样做,病人才会恢复健康。“岁压”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即岁压例,族老公(族里有权威的人)对岁压例非常熟悉。因此,在某些禁忌场合,他会事先通知“岁压”的人,让这些人避开,以免灵魂被钉进棺材。躲避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入殓或封棺时,所有的人都走到户外,不允许留在屋内。尤其是岁压的人,要尽量远离棺材,最好去到连封棺的锤钉声都听不到的地方。这些行为都是为了避免被死者的绸衣等冥品冲克而遇上衰运,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灵魂被钉进棺材。
(八)做斋
即做法事,请来四傅佬超度亡魂,将其救出地狱并送往西天。斋有六时斋和四时斋之分,前者做一日一夜,后者只做一夜。其实这是根据主家的经济状况而定。做六时斋则不仅仅给外人一种隆重的表像,认为死者生前是有福之人,死后是有福之魂。对主家而言,既表达了对死者的敬重,又表达了祈盼得到亡魂庇佑的心愿。
做斋的道具有笛、大小锣、大小钵、锡杖、伽沙、明珠(明珠:就是用一个茶杯,包于一块红布中,内有银子,破沙时用。)、皮卢、牛头马面、大头、阿婆头、帽盔、合掌(黑色帽子),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绿绿的长袍。“当他们进行宗教仪典时,就必须得装扮自己,以示与常人不同……”。四傅佬在进行仪典时,就是用这些道具来装扮自己,以示与常人不同的。而所有道具都获得了宗教价值;尽管在实际上,这并不是它们与生俱来就有的价值,而只是外部附加的价值。而这价值却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同。除了道具,还有神像。神像分正座、中座及宗师、香火神。正座是佛法僧三个,中座为三教教主;宗师位天左边,香火神位于右边;与中座相对的是天台,供着韦陀天将。
斋事由很多套仪式活动组成,包括发表、取水、法咒、启师、行香、施幽、拜表、酬王等。在斋事中,四傅佬为亡魂扎了一对金童玉女,是经法师开光的、给亡魂的侍人;此外,还有灵屋一所,衣箱、金银山、布匹托、马、轿、粮仓(内有高栗、豆、麦、姜瓜、薯、芋、槟榔、流烟、火柴、盐油醋酱等),还有现代化的电器等等,供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使用。
做斋无非是拯救灵魂,让灵魂早日往西天而去的特殊仪式。人死而灵魂出窍,牛头马面则将其捉去,斋事不仅要表现出这一行为,还将其拯救灵魂、送走灵魂等行为一一表现出来。因此,做斋时要发表,请来各方如来、菩萨、大将等神,让他们知道将有新亡魂去另一个世界,请他们不要为难“他”,必要时还帮上一把。同时,做斋的另一个目的是,若死者生前有罪,则为其赦罪;没罪,则让其早日脱离苦海而西去。
四傅佬一直到棺材下葬后才离开。临出山前,他们将东西收拾妥当,只留下一些出山时要用到的道具。他们会把收拾好的行李搬到村庄的路口,当他们从山上下来后,直接带着事先收拾好的行李就走了,忌回到主家,也是为了避免重丧。
(九)行香
其意义类同于报丧。因为行香的路线所跨地域一般都比较大,那样就可以让其周围的居民都知晓哪里的某某去世了。而且,行香时所有的挽都要随行,还有名旌。外人可以根据挽的数量得知主家的关系网及经济状况。行香还要经过土地庙、五谷庙、关帝庙,还有专门的祭文。
(十)出山(出殡)
晚上做斋后的第二天早上或中午,就出山了。出山就是把棺材送到山上下葬。出山前,死者所在村及附近村的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门口熏上一堆烟火,在村口也熏一堆烟火。原来这里的居民认为死人是一件衰事,冲撞死人更衰。为避免撞上衰气,人们就选择在出山时,熏一堆烟火,用烟火薰走衰气,不让衰气入村、入屋。尤其是当棺材要经过谁家门口时,那家人的门口就一定会熬一堆这样的烟火,这样才可以避免衰气、衰运,才会兴旺发达。抬棺材的人忌说棺材重,更忌在路上停下来。所以,无论是否下雨,都要把棺材一直抬到事先挖好的坟墓前。所有的孝男孝女都送山,大多数的亲戚也会去,极少不去。送山前,要把做斋场地上所有的剩余物、做棺材的木屑以及灵堂附近的一切杂物扫成一堆,放火烧掉。撑屋梁的竹子就是在这堆火中烧掉的。棺材抬出后,亲戚们会拿着孝物——一块白布,在火堆上用力地挥动,口中并喊着“大富大贵”,以示再也不会有倒霉的事了。
(十一)下葬、“隔青”
棺材送到坟墓前,所有送山的人都抓一把黄土撒进坟墓里,表示对死者的最后怀念。人们送山走一条路,从山上回来却走另一条路。因为,人们相信走新的路是意味着丑事去了,新事来了,从此就可以平平安安过日子。在下山前,人们要把孝物折叠藏好,但忌两手空空下山。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摘一枝树枝拿下山。但这树枝不能拿进屋,在下山后就将其扔掉,这叫“隔青”。它的意义在于“到处有金银财宝摘”(因为山上到处都是树,随手都可以摘到树枝)。另外孝物可以扔掉,也可以拿回主家所在的村里,扔到低矮房屋的瓦坑上。有的亲戚则把它拿回家去作纪念,但这是亲近的亲戚才会这么做。而孝男孝女的孝物就得全扔上瓦坑,到傍晚时才叫人取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