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从生态文化角度看苏州民俗
作者:沈建东
性节庆习俗。
四季分明的气候雨量充沛,是苏州地区植物生长多种多样,随季候而出,苏州种花历史悠久,花事已成行业,人们爱花、戴花,饮食上有花酒、花酱、花茶、花露、花馔。“一年衣食在花开。”对植物的观察和重视,形成了拜花神、游春玩景的迎春习俗。十二日,百花生日,昔日苏州虎丘一带花农击鼓献乐。到花神庙祝花神仙诞,晚间,抬花神游行,闺中女儿剪五色彩绸系花枝上为彩幡,谓之赏红。农谚有: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百花生日晴则百果熟,三月,寒食、清明节。苏州主要民俗活动是扫墓、踏青、戴柳、看会、放断鹞。阳春三月,旧俗苏州市民有游春玩景的风俗。从上已日直到清明后,文人雅士到城中逛园林,探古访幽,南园、北园看菜花。赏山野之景,莫旦《苏州赋》注曰:“吴俗好邀游,当春和景明莺花烂漫之际,用楼船箫鼓,具酒肴,以游上方、石湖诸处,上巳日为最盛。”谷雨一过,城中有看牡丹的习俗,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赏花者不问亲疏,谓之看花局。”
春夏之交物候上应候迭出的物产、水产很多,形成了尝三新、买时新的民俗。四月,立夏日,苏州习俗,家设樱桃、青梅、元麦,供神享先,俗称立夏尝三新,蔡云《吴欲》:“消梅松脆莺桃熟,元麦甘香蚕豆鲜。鸭子调盐剖红玉,海蛳人馔数青钱。”城中则担卖时新,品尝应时迭出的蔬果鲜鱼诸品,清《吴门竹枝词》中有生动描绘:“山中鲜品海中鳞,落索瓜茄次第陈。佳品尽为吴地有,一年四季卖时新。”农历五月端午,又称端阳节,亲朋以粽子、团子、彩索、艾花、画扇相馈赠,此外,家家饮雄黄酒,避五毒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小孩必穿五毒衣,佩有雄黄、菖蒲、苍术、冰片、樟脑等成份的香袋,兰汤沐浴,“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号为“端午景”。端午日午时烧蚊炯,以苍术、白芷、大黄、芸香或浮萍末、雄黄粉焚于室内,能令夏夜无蚊虫之扰。尝三新、卖时新、端午粽、饮雄黄酒等都是应时而出的物产,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已成为了民俗节庆的部分,甚至成为节日的象征物或民俗文化的符号如端午粽,
七月七日乞巧节,闺中女子于此日用杯瓶盛鸳鸯水,即井水与河水各半,置院中一夜,日出后,水面生膜,投针水上,视其水底针影,名为乞巧,如或以青竹戴绿荷系于庭,作承露盘,明日早视盘中蜘蛛含丝者,谓之得巧,余皆举露饮之。此夜,闺中女子捣凤仙花汁染无名指尖及小指尖。谓之红指甲,古诗云:“金风花开血色鲜。佳人染得指尖丹。”八月十五,中秋节,苏州人祭月除月饼、水果外还供新上市的菱角、生藕谓之子孙藕,明清时苏州城中有游虎丘、千人石听歌、游石湖的习俗。九月九日重阳节,苏州地区登高习俗比较较盛行,民间也要饮菊花酒,鬓上插茱萸,室内挂茱萸。十月十五日下元节,苏州秋游兴盛,天平观枫,吴山观叶,游客不断,枫霜后赤丹,望若锦绣。冬至节,苏州民间有肥冬瘦年的民俗。有送冬至盘、拜冬、祭祖、冬至团圆夜饭、饮冬酿酒、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由上可知,苏州人重节好游具有强烈的生态性特征,顺应自然的节气物候安排和调节生产和生活,几乎每一个节气都有相应的节庆活动和应物候而出的美食点缀,袁景澜曾这样描述道:“吴中素称繁盛,节令时节,士大夫之贤有文者争开园设厨。传下逮编产丰豫之族,亦复乘时出游,山舆水舫,倾城空巷,以相率延览湖山之胜。”吴门四时八节民俗活动繁于他郡,节庆不断,由于历代文化人的参与,苏州人旅游具有文化生态的色彩,其最大的特点正如《吴县志》所述:“吴人好游,以有游地有游具有游伴也。游地,则山水园亭,多于他郡;游具,则旨酒嘉肴,画船箫鼓,咄嗟而办;游伴,则选伎声歌,尽态极妍,富室朱门,相引而入,花晨月夕,竞为胜会,见者移情。”历代苏州人好游成风,也促进了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带动了饮食行业和工艺品的发展,进而推动了苏州整个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美食源远流长。充满时令情趣,使苏州的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生态性特征
苏州的烹饪饮食由于地理环境物产和吴地文化的熏陶滋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据有关人士的统计,到清代,苏式食品已形成了12个大类又分为6个帮式,即苏式菜肴;苏式卤菜;苏式面点;苏式糕点;苏式蜜饯;苏式糖果;苏州小吃;苏州糕团;苏州炒货;苏州名菜;苏州特色酱菜;苏州特色调味品。在饮食习俗上,表现为饮食与民俗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无时不吃,无事不吃的风尚。不以珍奇为重,注重时令性,因材施艺,讲究节令饮食。至今,苏州饮食仍以崇尚自然,新鲜,讲究时令的传统生态饮食风尚为主。
特色鲜明,时令性强,什么节吃什么,苏州人十分讲究,饮食因四季岁时节令不同应时而生,具有鲜明的吴文化特征。譬如食鱼,苏州十二月皆有鱼鲜上市,时令一过,便少人问津,形成时令尝鲜习俗,食俗崇尚正月塘鲤鱼,二月鳜鱼,三月甲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鲍鱼,九月鲫鱼,卜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苏州人吃鱼讲究桂鱼、鲥鱼要清蒸,肉质细嫩,原汁原味,鲢鱼吃头,青鱼吃尾,兜龟吃肺(即鲃肺)。还形成了居丧人家不吃鲢鱼,过年尚青鱼的民俗。太湖的“三白”(白鱼、白虾、银鱼)至今仍是苏州人美食的时尚湖鲜。
苏式糕点,讲究色、香、味、形之外,也讲究时令新鲜,按苏州人传统食俗可分为春饼,夏糕,秋酥,冬糖,春季以酒酿饼为最,夏则薄荷糕为佳,秋以酥皮月饼见长,冬则麻酥糖为好。正月:春饼,圆子,黄连头,撑腰糕。二月:酒酿,白蚬,菜花鱼,河豚。三月:亮眼糕、青团子、焐熟藕、野火饭、桃花肥鳜、燕来笋、碧螺茶。四月:立夏尝三新,饯春筵,卖时新,麦芽饼,乌米饭。五月:角黍(粽子),雄黄酒,黄鱼。六、七月:啖糕,双花茶,风凉茶,卖凉水,合酱,吃西瓜,巧果。八月:月饼,菱角,芡实,秋藕,桂花,鲃鱼。九月重阳糕、鲈鱼、菊花糕、大闸蟹十月:洞庭霜桔,冬酿酒,盐菜;十一月:冬至团,卖饴糖,羊羔;腊八粥,年糕,谢灶团,口数粥。苏州菜肴起源于船菜,以炖、焖、煨、焐等烹调方法为主,以水中所产鱼虾蟹为馔,形成了“汤清而不寡,汁蜜而不腻,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口而不乏其味的特殊风味。”苏州船菜最大特色就是菜名诗情画意,非常高雅,船菜船点常把吴中的山川毓秀,人文古迹都融合在内,精细,雅致如苏州刺绣、盆景般令人不忍下箸,且船菜数量不多,只能浅尝辄止,故而回味无穷,烹调不以作料取胜,全凭自然之味,清鲜之中品真味,苏州的船菜船点是饮食具有生态文化同志最好的例证。
苏州的民间的小吃也具有很强的时令性,苏州走街串巷的小食担最有名的是骆驼担,因其担两边低中间高形似骆驼而得名,骆驼担应季节不同而有不同的小吃供应。一般冬天卖糖粥(白粥配赤豆、绵白糖、黄桂花)、小馄饨,夏天则供应绿豆糕、焐熟藕(配有白糖浇上玫瑰露)、蒸馄饨,有时还有荷叶粉蒸肉,秋天则售桂花糖芋艿、酒酿圆子、油豆腐线粉汤等等,故而苏州俗谚有:“苏州小吃一担挑”之语。
四、结语
生态正从揭示和协调各种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扩大到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各个领域。生态的概念引入到文化研究,尤其是民俗文化的研究领域,使我们在关注和研究民俗的区域性特色的同时,更注重民俗传承延续的原生态意味,在全球化、工业化的今天,提倡自然主义的生活方式,推崇我们祖先顺应天时调节自然与人关系的传统理念,以及自然界万物和谐共生的“天人和一”哲学思想,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生物需要保护多样性,文化也同样需要保护多样性,这也是维护人类精神家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苏州民俗的生态性特征方面我们有许多启示,尽管目前有许多习俗已经失传,有些景观已经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理念,生活习尚,在苏州人的生活中仍然根深蒂固,相沿至今,在大力提倡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的今天,只要有所保护、有所传承、有有所创新,将经济效益、文化保护与社会效益三者结合,文化苏州的建设才会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