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玉米文化”酿造的史诗——古代印第安文学

  ●概   述

  “印第安人”这一称谓来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误会。当时哥伦布误认美洲是印度,便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从此以讹传讹,便这样流传下来。

  实际上,远在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一万年或二万五千年以前,印第安人就已经在美洲定居。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包括玛雅文化(公元4世纪至16世纪)、阿兹特克文化(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和印加文化 (公元15世纪中叶至1525年),它们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与旧大陆各古代文化相比,印第安人文化的主要特点在于源头不是大河流域,而是盆地;人们不是以麦类和水稻为主要粮食,而主要依靠玉米,因此又被称为“玉米文化”。这一文化在许多方面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和经济生活,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构成了人类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印第安文学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总的说来,古印第安文学自然淳朴,形式多样,包括神话、传说、史诗、抒情诗、戏剧等,它的主要特点是:

  首先,集中表现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由于生产力和认识能力的落后,印第安人无法解释自然界的种种神秘现象。于是,他们便创造出许多神,认为神主宰着一切,人们只能听天由命。因此,在古印第安文学中充满了宿命论的观点和为神牺牲的精神。

  其次,口头传说多于文学记载。造成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印第安人使用的方言多达数百种,没有一种统一的文字,这样古印第安文学多为口头传说。

  第三,热情歌颂开拓部落的始祖及战争中的英雄。这些英雄大都为半人半神的人物,一般多出现于史诗中。

  第四,古印第安文学中的诗歌、戏剧及民间故事大都是佚名之作。

  第五,古代印第安文学的发展极不平衡。在当时,除玛雅人的基切语文学、阿兹特克人的纳瓦特尔语文学,印加人的克丘亚语文学比较发达外,其它地区的文学成就都比较低。

  1492年以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开创了纪事文学,并逐步发展成为拉丁美洲文学的开端。

  纵观整个古印第安文学,比较重要的作品有《契伦·巴伦之书》、《卡克奇凯尔的历史》、《波波尔·乌》和《奥扬泰》等,这里评介后两部作品。

  ●玛雅基——切人的“圣经”

  《波波尔·乌》原意为“公社之书”,是危地马拉的基切人所作。作品写于16世纪,使用的是拉丁文拼音的基切语作者佚名。

  这是一部系统介绍基切人起源与发展历史的作品,它对于了解古印第安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物质生产与文明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全书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世界的创造和人类的起源。书中说,万能的造物主创造了大地,并在大地上布满了动物。但这些动物不会称颂神灵,造物主一怒之下将它们全部毁灭。然后又用泥土创造了人体,但这些人体软得难以站立,遇水即散掉,脑袋也不能转动,脸部也只能朝向一侧,造物主对此不满意,便又毁掉。他又造出具有人形的木偶,它们会说话,能繁殖,但是体内没有血液,很快就干裂了。最后,厨房用具和家禽走兽纷纷反抗木偶的统治,造物主生气了,便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把他们都毁灭了。但仍有少数几只木偶幸免于难,他们逃入深山,变成了猿猴。这是人类在土地上生存的试验。后来,众神重新计议,决定用玉米的白质造人,这便是人的祖先。他们走遍山山水水,认识了宇宙的奥秘,从心底里感激造物神的恩德。

  第二部分叙述神话人物乌纳布、依斯巴兰盖和依斯奇克的历险故事,叙述他们如何与恶神作战,同时还叙述众神、先知如何杂居在动植物中间,叙述祖先们的日常生活、部落的形成以及部落之间的战争。

  第三部分包括基切民族的由来,各部落名称,历代酋长或国王的名宇以及该民族由大迁移到定居的历史过程。

  ●平民的戏剧—— 《奥扬泰》

  印加帝国统治前期,戏剧一般都是为王室和贵族创作的。群众性的戏剧,由于国王的限制,没有很大的发展。到印加帝国后期,王室的文化政策有所放松,同意演出反映平民百姓的剧作。这种戏剧,在技术方面也有进步,即把诗歌和剧情结合在一起。著名的《奥扬泰》就是这个新剧种的代表作。

  该书作者佚名无考,是用克丘亚语来进行创作的。

  书中所述故事发生在印加帝国的巴恰·古德克和杜巴克·玉邦基统治时期。故事是这样的:战功赫赫的奥扬泰爱上了巴恰·古德克皇帝的女儿柯依约,但依国法与教规,二人却不能结婚。大祭司维尔卡·苏玛发现了他们二人的私情,就劝奥扬泰放弃这个念头,免得惹祸上身。奥扬泰国深爱着公主坚决不从,依然与柯约依约会。后来,他竟然到皇帝面前求情恳求皇帝批准这门婚事。巴恰·古德克国王听后没有杀他,只是静静地说:“你取消这个念头吧!”然后将公主送到阿哈亚瓦西家。在那里,公主生下了依玛·苏玛,小姑娘在孤苦伶仔中渐渐长大成人。

  求婚不成,奥扬泰懊恼万分,决定起兵反对皇帝。他自立为王,组织了一支军队。巴恰·古德克闻讯大怒,立派“石眼”鲁未纳维前去镇压。但皇军被打得大败。绝望之余,“石眼”心生一计,生擒了奥扬泰,将他押回朝廷。可是与此同时,王室内部发生巨变:巴恰·古德克病亡,杜巴克·玉邦基继承了皇位。新皇帝不仅赫免了奥扬泰,还给他复职,并将公主柯约依释放出来与之完婚。全剧以大团圆结束。

  人们对这部作品一直有很大争议。虽然都承认其情节完整,诗句优美,不愧为古印第安文学瑰宝,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却存有多种理解。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印加帝国的等级观念及君臣之间的矛盾,但其主导思想还是宣扬杜巴克·玉邦基的开明政治。另一种观点认为,奥扬泰的反叛与最后的胜利,说明被压迫阶级意识到只有斗争才能改变被压迫的地位,这是被压迫者斗争胜利的赞歌。

  ●热情的自由之歌——克丘亚语文学

  印加帝国主要由克丘亚族、阿伊马拉族和莫奇卡族组成。他们创造的克丘亚语文学在这时期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诗歌

  总的来说,克丘亚语诗歌是和音乐、舞蹈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印加人的诗歌是供集体吟唱的,而且是在露天放声高歌。尤其是一年之内的四大节日,虽带有浓厚的宗教性质,却也是人们的喜庆日子。这是因为农业在当时占据重要地位,播种和收获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然值得庆贺。另一方面,诗歌也已成为印加人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形式。

  印加人具有狂热的宗教热情,他们的宗教信仰水平比较高。宗教诗歌,如赞美诗、祈祷诗和颂歌,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在克丘亚语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中一首《献给雨神的歌》这样写道:

  维拉科查神,

  你至高无上,

  创造了世界,

  智慧无限量。

  给你美雨神,

  指定大目标,

  居住神宫殿,

  职位多显要。

  当时,还广泛流行着一种叫做“塔基”的诗歌体,这种歌体形式比较自由,能充分灵活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尤其是用来表达男女间的爱恋之情:

  你是挂满果实的枝头,

  我是蛀蚀腐朽的树干。

  你是我的金太阳,

  我是痛苦的夜晚;

  你是我终生的命根子,

  你是我终生的心上人,

  我愿意躺在你脚前,

  永远做你的地毯。

  整首诗由明白晓畅而饱含深情的比喻构成,细腻地刻划出了男女之间那种爱慕依恋的感情。

  二、戏剧

  克丘亚语文学可分为官方文学和民间文学两类。一般把从事官方文学创作的人称为“阿玛乌塔”,从事民间文学创作的人称为“阿拉维古”。

  印加帝国初期,王室法规严格,规定只能演出“阿玛乌塔”创作出来的官方戏剧,这些剧作多是在重大节日庆典时,给国王和贵族演出用的。内容上,多为歌颂军事上的胜利和英雄事迹。演出形式之一,就是“塔基”式的对话,伴以音乐和舞蹈。

  同官方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艺术水平则比较低,只是到印加帝国晚期时,随着王室文化政策的放宽,才开始发展,出现了著名的剧作如前所述的 《奥扬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