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可及的范本——荷马史诗及史诗传统

  世界各个民族的原始文学,都是发韧于口耳相传的民间歌谣,然后由文学家编纂成诗集,我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诗经》,印度早斯重要作品 《犁俱吠陀》,就是典范。希腊民族最早的文学也是口唱文学。早在迈锡尼时代,爱琴地区就有职业吟唱诗人,他们在小竖琴的伴奏下吟唱,以娱嘉宾。这些吟唱诗人熟记无数英雄事迹和韵文,可以即兴唱出每行六个扬抑抑音步的诗句,这就是英雄史诗的传统形式。

  史诗是古希腊最早的文学纪念碑。它是一种原始叙事诗歌。现存史诗传统文学主要包括表现古代英雄传说的荷马史诗,以及记述一般见闻的赫西阿德的作品。

  荷马和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其作者据说是盲目吟唱诗人荷马,古希腊大学者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及更早的希罗多德等都肯定这一点。不过,荷马其人却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有人说“荷马”一词的原意是“组合在一起”,即言荷马一名是后人附会而出,史诗是由许多散篇组合而成。不少人认为,“荷马”原意是“人质”,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希腊名字,“荷马立达”意指一般的行吟诗人,也可指一个家族。但是,从史诗所具有的完整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来看,它们必定经由一个有高度才能的诗人的整理加工和提炼,按希腊人的普遍看法,这个人就是靠行吟卖唱为生的民间歌手荷马,他利用了广为流传的特洛伊战争传说,使每一部分内容都服从于一个统一的布局,为一个统一的主题服务,使史诗初步定型。正是由于他的这一功劳,后人把这两部史诗称作荷马史诗,他所处的那一时代也被称作荷马时代。

  荷马出生在何地,是另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斯密尔那、希俄斯、科洛丰、皮罗斯、雅典等十一个城邦都争说本地是荷马的出生地。结合各方面资料考察,荷马是爱奥尼亚人,最有可能出生在小亚细亚的斯密尔那和希俄斯一带。至于他生活的年代,今人只能笼统地说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九世纪间。

  《伊利亚特》或译《伊利昂纪》,原意“出征伊利昂城”,共有二十四卷一万五千六百九十八行;《奥德修纪》旧译《奥德赛》,共二十四卷一万两千一百一十行。这两部史诗情节相关,都取材于有关特洛伊战争的传说。故事梗概如下:从前,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有一座特洛伊人的王都叫伊利昂,该地居民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并与西方不远处以迈锡尼人为首的阿凯亚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不幸的是,两地交恶,刀兵相见,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年的生死之战。战争的起因据说是这样的: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遍邀奥林波斯诸神出席,但唯独把争吵女神厄里斯漏掉了。厄里斯对此非常恼火,就从遥远的赫斯佩里德斯取来一个金苹果,写上“赠给最美的女神”,悄悄放到筵席上。众神发现这个苹果后,围绕着谁是最美的女神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 (也是战神)和爱神阿佛洛狄特都想得到这个金苹果,争执不一,就请众神的主宰宙斯裁决。宙斯不愿捅这个马蜂窝,就把该棘手的问题转到了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之子帕里斯头上。三位女神都尽力争取帕里斯:赫拉许诺奖赏他财富和权力,雅典娜许诺的是战场上的胜利和荣誉,阿佛罗狄特则许诺让他得到世上最美的女子的欢心。帕里斯左右为难,最终视美妻为人生第一要事,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阿佛洛狄特。帕里斯的裁决给他个人带来了幸福。据说世上最美的女子是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之妻海伦。在爱神的协助上,帕里斯乘到斯巴达做客之机,设法争取到她的爱心,拐走了这位美妙绝伦的尤物,并拐窃了主人的大量金银财宝。然而,一场空前的鏖战随之产生了。

  海伦曾是众多希腊英雄追求的对象。帕里斯的举动在希腊人中引起公愤。他们公推墨涅拉俄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统帅,集结了一千多只船和十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渡海杀奔爱琴海彼岸的伊利昂城。战斗异常艰苦,希腊联军苦战了九年,一直未能攻克特洛伊人的城池。到了第十年,阿伽门农从阿凯亚人中最勇敢的将领阿喀琉斯手里抢走了一位美丽的女俘,阿喀琉斯愤而退出了战场。《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线,集中描写了第十年五十二天的情景。由于阿喀琉斯的缺阵,希腊人在战争中一再受挫,最后退到了海边;特洛伊人则在其主将、普里阿摩斯王的长子赫克托尔的率领下愈战愈勇,攻势凌厉。阿伽门农屈尊请求同阿喀琉斯和解,但遭拒绝。阿喀琉斯的密友帕特罗克洛斯劝阿喀琉斯以大局为重,同样遭到拒绝。无奈,他便借了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结果被赫克托尔杀死。阿喀琉斯悲愤交加,重新上阵,把特洛伊人打得大败,并在决斗中杀死了赫克托尔,把他的尸首带回了自己的大本营。普里阿摩斯乘黑夜亲赴阿喀琉斯的营帐,赎回儿子的尸体下葬。《伊利亚特》到此为止。

  战斗仍在继续。据其他作品,特洛伊人在盟友的支援下又坚持了一段时间,阿喀琉斯中帕里斯暗箭身亡,帕里斯随后也命丧疆场。希腊人内部为争夺阿喀琉斯的盔甲又起争执,结果奥德修以巧计战胜了勇力过人的埃阿斯,致使后者含羞自杀。最后,以智谋著称的奥德修献了木马计,内藏伏兵,里外呼应,终于攻陷了伊利昂城。希腊英雄携战利品踏上了归程。

  《奥德修纪》主要写奥德修历经种种风险还乡的故事。他回乡的旅程很不顺利,在海上整整飘波了十年。在此期间,他先是在海上遇到风暴,独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尔刻把他的剩余的同伴变成了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到了环绕大地的瀛海边缘,看到了许多过去的鬼魂;他躲过了先以歌声迷人后把人吃掉的女妖塞壬,逃过了怪物卡利布狄斯和斯库拉,又在一个海岛上被仙女卡吕普索换留了七年,最后在宙斯的干预下终于回归故土。其间,许多贵族断定他已死去,为夺取他的财产,纷纷向他的妻子求婚,并住在他的王宫大肆挥霍他的财产。奥德修伪装乞丐进入王宫,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设计杀死为非作歹的求婚者,和妻子重新团聚。

  史诗是初民时代的作品。荷马史诗亦然,它是欧洲最早的文学作品。但是以文学成就而论,这两部史诗绝不原始,而是此类文学作品中最为成熟的,是“高不可及的范本”。以《伊利亚特》而论,它描述了生与死、胜与败、荣与誉、战与和等深刻主题,仅此就足以确立它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两部史诗篇幅都不算短,但长的原因并不是为了从头到尾叙述一个时间长而重大的传奇,而是相反,两诗都是有着高度选择性的。《伊利亚特》以十年战争为背景,但它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截取战争第十年间的几十天时间;这段时间不是最引人注目的日子,如希腊联军到达伊利昂城下,或者木马计和伊利昂城陷落,而是十年中特洛伊人较有战斗力的一段时间。实际上,自卷二直到卷二十三,几乎所有事件都是在四天两夜中发生的,而中心事件发生在一两天时间里 (卷二到卷十八前半部分)。宙期曾经这样允诺:

  直到太阳落山之前,赫克托尔在整个白天都可以取得胜利。

  自卷十开始,天亮了,赫克托尔披挂出场,他一直杀到希腊联军的船边,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并剥掉了他穿的阿喀琉斯的盔甲。这一天占了八卷的篇幅,直到卷十八时太阳真正落山了。不过在另一方面,《伊利亚特》却使读者经常感受到已往岁月和未来日子的压力:

  “九年的光阴逝去了,

  船木已朽,锚索已断,

  我们的妻子儿女在遥远的天边,

  焦急地等待着,而我们的使命

  离完成仍遥遥无期。”(卷二阿伽门农语)。

  失利困扰着希腊人,奥德修不得不提醒人们注意神谕:他们要在第十年才能攻下伊利昂。随后我们看到了对垒双方的情况,进而逐步了解了已往战斗的情况,一切都那么自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至于未来,则几乎完全集中在两个毁灭性的事件上:阿喀琉斯丧生和特洛伊要遭到劫掠。这些事发生在史诗所述内容之后,但它们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阿喀琉斯因与阿伽门农争吵愤而退出战场,意味着赫克托尔辉煌一时;帕特罗克洛斯之死意味着阿喀琉斯复出,后者则意味着赫克托尔之死和阿喀琉斯本人之死,进而也意味着伊利昂的被劫。《伊利亚特》以克律塞伊斯到希腊人的营寨去赎自己的女儿开始,以普里阿摩斯到阿喀琉斯的营帐赎回赫克托尔的尸体安葬结束,然而,战斗仍未结束,“在第十二天我们将再次交战。”

  从地点上来说, 《伊利亚特》也非常经济:它所叙述的所有事几乎都发生在下述四个地点之一:伊利昂城,希腊人的营寨,两者之间的平原,以及奥林波斯。它们的地势不同,重要性不一。伊利昂由普里阿摩斯统治着,四周由高墙伟门环护,城内有着宽阔的街道和精巧的木结构房屋,特洛伊人中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就生活在这里,里面有特洛伊人的各种财富。在希腊人来到这里之前,伊利昂是个繁华的文明城市,有着灿烂的过去。它也有弱点,即可能会遭到劫掠并被焚毁。希腊人的营寨更是这样,它们是用木船和帐篷建成的,起初连防御工事也没有,后来建了一道墙,挖了一道沟。与特洛伊人的城池不同,这个临时营地没有过去,只是一片随时会再次消失的海滩。几年过去了,营寨里堆着从邻近地区劫掠的财物,有了女俘,但这并不是家,希腊人的父老妻子在遥远的故土。 《伊利亚特》再而三地提到船,就是提醒人们注意,希腊人是在远离故土的既非家也非城市的地方。对双方来说,过去和未来都有连接时间和地点的转折点。对特洛伊人来说,关键性日子是敌船抵达自己的海岸;将来要么是他们离开,要么是自己的城市被焚毁。对希腊人来说,过去关键性的事件是离开家园;在将来他们要么死在这里或亡命归途,要么回到父母妻子身边。

  处在双方中间的平原在地形和与人的关系上不那么固定。在和平时期,这里可能长满深草,是放牧的好地方,但在 《伊利亚特》中尘土遍野,已经荒芜。它是战士获得荣誉或者被杀死的场所。

  奥林波斯则是神聚会的地方。这些神深深卷入了特洛伊战争,但他们是永生的,在过去和未来都没有转折点。

  《伊利亚特》最引人的大概是它创造了众多令人难忘、永远具有活力的人物画像。除了几十名小的角色外,它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二十多位各具个性的主角,如阿伽门农、奥德修、墨涅拉俄斯、帕里斯、埃涅阿斯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

  阿喀琉斯是一位远离家乡的年轻冒险家,出外去寻求劫掠品和荣誉。除了父母外,他与帕特罗克洛斯关系最近。他与抢来的女俘同居,但尚未成婚。他的忠诚只属于他自己和朋友,他只对自己和朋友负责。

  赫克托尔则是普里阿摩斯王最伟大的儿子,在父老、兄弟和整个家族面前而战。他的同胞依赖着他,如果他失败,他们也就完了。

  “保卫特洛伊是我的职责,

  有关战争的一切,都是我分内的事。

  如果我赫克托尔像懦夫一样逃离战场,

  岂不要被特洛伊的英勇的子嗣们

  和穿着长袍的特洛伊妇女所耻笑。

  我从少年时候起就练习做最勇敢的人,

  在特洛伊人之中总是战斗在最前列,

  替我父亲和我自己赢得光荣。

  正是这种责任感促使他在战场上作战并最终捐躯。赫克托尔最近的亲属是他的妻子安德罗玛刻,卷六中二人的会见(实乃告别)是《伊利亚特》中最感人的场面之一。天后赫拉曾这样对比这两位瑜亮人物:“赫克托尔是个凡人,他吃一位妇女的乳汁长大;阿喀琉斯则是一位女神之子。”赫克托尔是位伟大的凡人,阿喀琉斯则近于神,他有着神授的财产──马,矛,以及匠神专为他制造的大而坚固的盾牌和一副铠甲,他的母亲能够告诉他较多的消息,并给予特殊的帮助,甚至可以为报儿子的私愤求得宙斯答应惩罚希腊人。但是阿喀琉斯仍是一个人,他不能预知一切,以致密友死在疆场。面临长寿和夭折两种命运,即平平淡淡地苟存和永久的荣誉,他毅然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但愿我立即死去,既然我没能保护死去的朋友。……

  现在我去迎战杀死我朋友的凶手赫克托尔;

  宙斯和其他永生的神什么时候希望我死,

  我就什么时候迎接死亡。

  不要阻止我参加战斗,虽然你宠爱我!

  赫克托尔也企盼过上长寿而富庶的生活。他曾这样反驳预言他要死的

  垂死的帕特罗克洛斯:

  你凭何预言我会完蛋?

  谁能说美发的忒提斯之子阿喀琉斯

  不会中我的矛身亡?

  即使在与阿喀琉斯当面对垒时他仍坚信并非结局已定。当他确知命运无法改变时,他仍显露出一种英雄气概:“既然要死,我就要光荣地战死,传名后世。”

  赫克托尔失败了,但他仍赢得不朽的名誉。

  阿喀琉斯是众人中最伟大的战士,最伟大的掠夺者和杀手。但是他的伟大不在于此,而在于其非凡的处事方式,他和普里阿摩斯相见一幕感人至深:他对老人产生了恻隐之心,向他伸出手去,允许他带走仇敌的尸首。这完全超越了个人和民族的界限。

  《奥德修纪》以奥德修十年飘泊为背景,但全诗的情节集中在主人公十年飘泊的最后四十天,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篇幅 (第十六-二十三卷)描述的是两天的事(第三十八、三十九天)。史诗开头一百行很巧妙地把相隔遥远的奥德修和他的儿子帖雷马科(一个在神女卡吕普索的海岛上,一个在伊大卡)连结起来,一方面写奥德修在海上的飘泊生活(这是主线),一方面是他的妻子设计拒婚,他的儿子遵从神谕外出寻父,两相映衬,时有交错,前后呼应,显示出情势的紧迫。

  与《伊利亚特》不同,《奥德修纪》在地点上很少受到限制,前者是从特洛伊这一狭窄的角度往外看,后者则地点变换不定:海上,陆地,甚至到了世界的边缘,进入一个童话的世界,乃至进入了冥界(卷11)。全诗一开头就向人们展示了这一点方面的特征:

  斯女神啊,给我说那足智多谋的英雄怎样,

  在攻下伊利昂后,又飘流到许多地方,

  看到了不少种族的城国,了解到他们的心肠;

  他心中忍受很多痛苦,在那汪洋大海上,

  争取自己和同伴能保全性命,返回家乡;

  ……”

  《奥德修纪》中的人物形象刻划同样非常成功。如果说《伊利亚特》通过阿喀琉斯等形象歌颂了忘我的英雄主义精神,《奥德修纪》则歌颂了生活的智慧,歌颂了希腊人理想中另一种英雄形象。在特洛伊战争中,奥德修面对强敌不胆怯,面对挫折不气馁,精力旺盛,武艺高超,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勇士。不过他真正的力量在于智慧,以善于利用计谋著称,“诡计多端”。 “饱经风霜”。正是靠了他的木马计,希腊人才得以摧毁久攻不克的伊利昂。在《奥德修纪》中,奥德修的这种性格得到了更充分的表现。史诗叙述了他所遭遇的一次又一次危险;帮助他度过这些危险的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智慧。欺骗和随机应变的本领就是他的智慧的体现。他狡猾多疑,处处运用欺诈手段;对独目巨人波吕菲摩斯是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自己的牧猪家奴、自己的妻子乃至保护他的天神,也是这样。雅典娜曾这样说他:

  即使神和你较量,也得是机智而狡猾的才能在耍诡计方面胜过你。可恶的机灵鬼,好耍诡计的家伙!就是在自己的家乡,你也不愿意放弃自幼喜爱的说谎和欺骗。

  《奥德修纪》中也不乏动人的篇章。历经艰险,奥德修终于回到了故土。 “饱经忧患的英雄看到故乡土地,感到庆幸,非常高兴,”立即跪下来狂吻那生产谷物的土壤。他回到了自己的宫里,但可恶的求婚者仍在横行,夫妻相见却不能相认。史诗所叙述的许多故事,如奥德修坚决离开神女卡吕普索的海岛,智胜独目巨人等,读来无不趣味盎然。

  在写作手法上,两部史诗均有较高的水准。《伊利亚特》描写了大量的战争场面,刀光剑影,厮杀不断,残酷情景惊天动地;这些战争场面互不相同,众多的人物形象也各有特色。它所歌颂的主要是勇敢和荣誉,被批评家认为是为男人而写的。《奥德修纪》所描绘的海上历险较为温和,被认为是为女人而写的,但瑰奇而有异彩。两诗都大量运用了侧面泻染烘托的手法,比如描写海伦的绝色就是通过老将们的赞叹来侧面点染的。

  史诗在语言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都采用六音步韵行,不用尾韵,但节奏感强,诗风生动、紧凑,琅琅上口,同时语言风格均是质朴、流畅、雄奇、优美;此外史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大多采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既强化了气氛,又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伊利亚特》第十一卷这样描写埃阿斯抵抗特洛伊人的追击:

  有如一头顽固的驴子,从庄稼地旁边经过,牧童一再从旁边用棍子打

  它,可就是拗它不过。它走进去吃那茂密的庄稼,几个牧童使劲用棍子揍它,

  然而他们的力量太弱。他们好不容易才把它赶出来,可那时它已经吃了个够。

  那些高傲的特洛伊人和他们的无数盟友紧跟忒拉蒙之子埃阿斯,把长矛指向

  他的盾牌中心时,与此相同。

  《奥德修纪》描述奥德修刚刚看到腓依基人时的情景如下:“就像一头生长在荒野的狮子,冒着风雨,双目眈眈,勇猛多力,由于肚子饥饿,走到牛羊或野鹿群中,甚至想闯进坚固的庄园去袭取牲口。”

  奥德修之妻潘奈洛佩哭泣时,“就像西风吹下的雪,在东风解冻时,在山巅融解,融雪使得江河横溢”;而当潘奈洛佩认出她丈夫时,

  就像人在海水中飘浮,惊喜看到陆地;他们精制的船被海神在海上打碎,狂风怒浪冲击着,只有少数人从海里逃脱,身上结了一层厚盐,他们终于脱离灾难,欣喜登上陆地;潘奈洛佩看到了自己的太夫,正是这样高兴,不让她的素臂片刻离开他的头颈。

  史诗的比喻一般很长,后人称之为“荷马式的比喻”。

  荷马史诗大约公元前九、八世纪时经人 (传说是荷马)整理成形。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史诗由文字记录下来,公元前三世纪时经学者校订定型。这部西方文化史上万古不朽的杰作,在西方影响惊人。即便是一个没有读过荷马史诗的人,也会脱口说出《伊利亚特》或《奥德修纪》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后世的文学家,如古罗马的维吉尔,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密尔顿,德国的歌德,以及大批的后来者,正是在荷马史诗的感召下,创作出青史永垂的文学名著。不了解荷马史诗,就无以全面了解欧洲文学。

  教谕诗人赫西阿德及其作品

  荷马史诗以后,史诗传统又延续了一段时间,其题材主要是底比斯战争和特洛伊战争以及各种神话故事。到了公元前八世纪,史诗传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即教谕诗,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是赫西阿德。

  赫西阿德是古希腊第一位个人作家。他的诗与荷马史诗用的是同样的格律和方言,但内容与前者完全不同,关于赫西阿德的情况,后人所知不多。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他生活在“我们时代之前不到四百年”,即公元前850年左右,但多数学者认为他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纪末到七世纪初。据他自己的说法,他祖籍小亚细亚希腊爱奥尼亚人殖民地库墨,其父在种田之外常驾船出海从事贸易,后为可怕的贫穷所迫,迁居希腊本土比奥提亚境内赫利孔山麓的小村阿斯克拉。赫西阿德因为家贫曾为人牧羊。据说有一天他在牧羊时打了个盹,梦中受文艺女神缪斯的感召学会了作诗,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牧羊诗人”。他一生著述甚多,留传至今的主要有《工作与时日》和《神谱》。

  《工作与时日》又译作《田功农时》,共八百二十五行,用六音步诗行写成。他之所以以写作该诗,是为了教谕他的兄弟佩尔塞斯,后者在父亲死后曾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并拿走了较大的一份遗产,后来因无所事事而陷入贫困境地,不得不向赫西阿德求助。全诗共分为五部分,一是序曲,是献给缪斯、歌颂宙斯万能的。二是劝人勤奋;这一部分一开始用了两个分别代表能激人奋发的竞争(这有益于人类)和无益的争斗的不和之女神的比喻,然后用潘多拉的神话故事说明人间怎么会有恶,怎么需要工作,进而描述了人类生活的五个时代:人类都能过上神仙般生活的“黄金时代”,人类都能过上无苦无忧的生活的“白银时代”,人类发明了青铜武器、过着相互争斗的生活的“青铜时代”,特洛伊战争时代的“英雄时代”,人类“白天没完没了地劳累烦恼,夜晚不断地死去”的黑铁时代;其后,诗人探究了罪恶日趋增多的原因,谴责暴力和不公,这一部分最后是一系列劝人公正、勤劳和谨慎的格言,如“要倾听正义,不要希求暴力”,“害人者害己”,“活着而无所事事的人,神和人都会痛之恨之,”,“劳动不是耻辱,耻辱是懒惰”, “差耻跟随贫穷,自信伴着富裕”,“坏邻居是一大灾祸,好邻居是一大福祉”,诸如此类。诗文的第三部分主要谈避免匮乏和窘困的方法:在农业生产和海上贸易中勤奋劳动而又谨慎小心;这一部分涉及农业生产、家畜饲养、海上航行等各方面知识,同时形象地描绘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和自然景色的变换,记录了当时人对气象、天文、动植物生长等的经验知识;第四部分又是各种格言,如劝人敬神、慎行等;第五部分教人注意每个月中一些对农业生产和其它活动吉或凶的日子。总的说来,该诗的主旨是鼓吹公正与勤劳的美德。

  《工作与时日》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分现实主义作品,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它使用的虽然是史诗式的语言,但突破了史诗的局限,是一种教谕诗,其中既有抒情诗,又有田园诗,也有寓言等,包含着其后几个世纪文学的各种胚芽。

  《神谱》是赫西阿德的另一诗作,它主要叙述的是宇宙诸神和奥林波斯诸神诞生的情况,其价值主要在于:一,它保存了许多古老的传说;二,它以奥林波斯神统为归宿,把诸神纳入了单一的世系,从而完成了希腊神话的统一。 《神谱》是西方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最早的有系统的阐述。

  赫西阿德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对后世诗人,如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等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