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芥川龙之介、菊池宽

  1917年前后,始于“白桦派”文学的日本近代个人主义文学达到一个高峰。代表这一高峰的著名作家有芥川龙之介、菊池宽、久米正雄、山本有三、丰岛与志雄、佐藤春夫和室生犀星等。这些作家各具特色,但总体特征在于,他们不满自然主义文学那种悲哀的现实描写,也不喜欢“白桦派”文学单纯的个人理想主义以及唯美主义的颓废美。他们共同期望创造新的文学。人们将他们称作“新现实主义”或“新思潮”派文学。具体地说,这批作家往往运用近代社会培育出的理性精神,在作品中表现过去的历史或平凡之中的日常生活。同时,他们也试图对旧的社会与伦理诉诸一定程度的批判。

  与这批作家同期,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日趋高涨。对此,“新思潮”派作家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态度。有人反对(如菊池宽),有人同情(如山本有三),有人则持中间态度 (如芥川龙之介)。另一方面,该派作家对于日本现实社会的批判,并未超越“白桦派”文学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芥川龙之介是“新现实主义”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1892年出生于东京市京桥区人船町的一爿牛奶店中,父亲名叫新原敏三。芥川九个月时母亲患了精神病,因而芥川由养父、养母抚养长大。养母喜欢文学、美术、歌舞伎等,对芥川日后的文学生涯产生了影响。1910年9月,芥川考入旧制第一高等学校文科。在这里,他不仅满足了中、小学时代即已养成读书欲、知识欲,同时也磨炼了自己的人生。对芥川而言,“书本中的人生”重于“现实生活的人生”。或者说,他对后者根本上就是否定的。他崇奉艺术至上主义和忽视实践作用的知识万能论。与此同时,他对社会、民众、现实抱有恐惧心理。

  1913年7月,芥川由“一高”文科毕业。同学之中有日后成为重要作家的菊池宽、久米正雄等,但当时芥川与他们并无交往。同年9月,芥川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有趣的是,1914年第三次《新思潮》杂志创刊时,主要发起者正是芥川龙之介、久米正雄以及从“一高”退学后考入京都大学的菊池宽。《新思潮》杂志是以“东京帝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学刊物,第一次《新思潮》创刊于1907年,第二次是1910年,芥川等创刊的则是第三次 《新思潮》杂志。

  芥川龙之介在文学创作与思想观念上,曾受森鸥外和夏目漱石的很大影响。他的代表作品《罗生门》(1915),取材于日本古典名作《今昔物语》。此外,尚有《地狱图》(1918)、《玄鹤山房》(1927)、《河童》(1927)和《齿轮》(1927)等。这些作品几乎统统都是短篇小说。算起来,珠玉一般的短篇小说共有两百余篇。芥川的现实生活极其纯粹,似乎一切都离不开文学。他学贯和(日本)、汉(中国)、洋(西方)。而且对和歌、俳句、现代诗、古代美术、戏剧等,几乎无一不精。因此,芥川龙之介被称作最后一位具有东方文人风来的日本作家。芥川的作家生活大致分为三期:

  初期—— (1916~1920),主要从事历史小说的创作;

  中期——(1920~1924),对现实世界相对关注的时期;

  后期—— (1925~1927),为死亡阴影笼罩的时期。

  总共算来,他的作家生活不过12年时间。

  芥川天生厌弃自然主义作家那般忠实的告白自我。他的文学起步,在题材上选择了与己生活无关的过去的世界。《鼻子》、《孤独地狱》、《忠义》、 《芋粥》、《奉教人之死》、《枯野抄》、《戏作三昧》、《地狱图》等等,都是颇具代表性的历史小说。这些历史小说大多取材于日本的古代历史与传说,也有一些取材于中国、印度或俄国。不同的是,森鸥外的历史小说尊重历史真实,芥川龙之介却并不在乎这一点。他以自身的近代式理性精神自由随意地解释历史,或者披着历史的外衣描写现实性主题。因此,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学,而是卢卡契所谓的“历史的现代化”或“历史的假托”。

  中期小说《秋天》、《手推车》、《一块土》等,则是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遗憾的是,这类作品没有获得充分发展。30多岁的芥川,已经在精神上、生活上感觉到沉重的倦怠。他患了梅毒以及多种疾病,十分痛苦。与此同时,《播种人》创刊 (1921)及以后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更使他感觉到精神上颇受压抑。因为《播种人》将芥川之类的重要作家,统称为资产阶级作家,并开始诉诸严厉的批判。菊池宽为了与之对抗,1923年创办了《文艺春秋》杂志。但芥川龙之介却态度不明,左右摇摆。他认为,未来大概是属于社会主义的,因而刊文“无产阶级文艺是与非”,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存在理由。与此同时,他又将阶级斗争与个人的“精神自由”对立起来,认为比较而言,后者更加重要。他说:“我所期望的不论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应失去精神的自由”。这种期望合乎人类本性。

  但时代的骚动与不安,却使芥川那过于敏感的神经开始怀疑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菊池宽、久米正雄逃向通俗小说的领地。而过份清高的芥川却做不到这样。临终之前,他不改文学初衷,完成了《河童》、《一个呆子的一生》、《西方人》等小说创作。1927年7月24日,芥川在家中服毒自杀。时年三十五岁。芥川的自杀对当时的日本文坛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他所完成的文学业绩对日本的现代文学,发生着里程碑似的重要作用。同时,芥川自杀亦被看作日本现代文学的起始。为了纪念芥川龙之介,《文艺春秋》杂志于 1935年设立“芥川文学奖”,每年评选两次,以奖励那些创作上有才气、有成就的新秀作家。对于新人作家,获得“芥川奖”是极大的荣誉,标志着纯文学专业作家生涯的真正开始。

  菊池宽(1888~1948)是芥川的同学、文友。他们共同创办了第三、第四次《新思潮》杂志。早期,菊池主要从事戏曲创作。代表作有《屋上的狂人》、《海上勇者》以及《父归》等。创作中,菊池曾受英国剧作家的影响。1918年,小说《无名作家日记》和《忠直卿行状记》的发表,则使他成为引人注目的新进作家;1920年的《珍珠夫人》,又转向了通俗小说的世界。菊池宽的小说作品很多,仅长篇小说就有30多部。从类型上讲大致分为三类: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以自我体验为中心的所谓纯艺术性“私小说”;以及《忠直卿行状记》之类的历史、传记文学。菊池小说、戏剧的主要特征是主题鲜明,因而有“主题小说”之谓。在他的作品中,作家的主观解释占有重要地位。他说:“小说是作家处理人生的报导,或是应当如何对待人生的意见书。”当然,他同时也强调小说的趣味性。而与自然主义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自然主义作家主张描写人生真实,且表现之中不能掺杂作者的主观。这显然迥异于菊池的艺术观,此外,菊池宽与芥川龙之介恰好相反,他主张“人生第一而艺术第二。”对他而言,为读者服务是贯彻始终的职业信条。因此,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通俗易懂且追求雅俗共赏。其作品主题,亦统统属于公众所共同关心的人性问题。

  例如,1917年刊载于第四次《新思潮》杂志的剧作《父归》公演后,引起很大轰动。作家江口涣曾经这样描述过当时的情景:

  “幕落之后,电灯骤亮。看看邻座的芥川兄,正在用手绢拭擦眼睛。久米正雄脸上也不断地流淌眼泪……回头一看后面座位上的菊池宽,顿时一种新的感动向我袭来。真是出乎意料,连作者菊池也在哭泣。”

  (引自江口涣《我的文学半生记》)

  由此可见,菊池宽的文学的确掌握了打动人心的奥秘。《父归》一作的剧情,描写20年前携情妇私奔的父亲,年老后返回家中。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都很高兴,但长子贤一郎却容不下父亲,对父表现出强烈的怨恨。因为在他们最最需要父亲的时候,他却抛弃了他们,致使全家在贫困的生活中挣扎。父亲自惭形秽,自言自语道,“死在野地里,还要家作什么?”剧尾,贤一郎和弟弟疯狂地冲出家门,寻找再度出走的老父归来。很显然,贤一郎对父亲的态度中包含了两种要素。开始的拒斥,体现出新时代的个人主义、合理主义精神;而剧终的接受,则又体现了作者的人道精神,表现出超越理性的骨肉情感。作品中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哲理,而是人人皆知的健康的伦理感觉。不难看出,菊池宽从一开始就具备通俗文学作家的素质,1920刊出著名的新闻小说《珍珠夫人》,使他成为近、现代通俗报刊文学的先驱。

  1923年,菊池宽创刊了《文艺春秋》杂志,继而形成“文艺春秋派”这一重要的作家群体。菊池则是领袖一般的人物。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众多年轻作家,都是在这一群体中成长起来。菊池病故后(60岁),参加葬礼者竟有7000余人,足见其空前的文坛影响与名望。

  “新现实主义”文学中值得一提的作家尚有山本有三等人。山本有三 (1887年出生)也是“东京帝大”文科毕业,与芥川、菊池等共同创办了第三次《新思潮》杂志。山本有三的作品主要有剧作《杀婴》( 1920)和长篇小说《女人的一生》 (1923~1933)等。他的作品,与芥川、菊池一样包含着理性精神。作品主题主要体现人道主义、理想主义的破灭,或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此外,丰岛与志雄(1890出生)运用完全不同于“私小说”的创作方法,表现了知识阶层的生活境况。代表作有《荒野》(1923)、《丑角》等。佐藤春夫 (1892)则是别具特色的作家,兼具谷崎润一郎和芥川龙之介两人的文学要责。佐藤春夫的著名作品是短篇小说《田园的忧郁》(1918)和姊妹篇中篇小说 《都市的忧郁》(1922)。《田园的忧郁》几乎没有情节,从近代人心理病态的视点上,细致地剖析了一个身居田园的文化人,描绘出人物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这部作品,既是佐藤春夫的初期代表作,也是象征大正时代的一部名作。因为它是第一部通过近代人颓废感觉观察并描写自然的小说。此外,作品中的人物几乎没有表现主观意志的愿望,这种形象却恰恰可以称作大正时代文化人的一种典型。主人公身处田园并不能彻底地逃离都市的孤独或忧郁。遗憾的是,佐藤春夫并未在此类问题上加以深究,他一味以孤独、忧郁作为文化人的华丽装饰。

  佐藤春夫1964年逝世。除了小说,他还写评论、随笔和诗歌。他的著名诗作有《秋刀鱼之歌》(1921)等。

  总而言之,“新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性质,许多大作家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