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文学(一)·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特征
  1、发展——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
  2、特征——1)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反映复杂的阶级和经济关系,呼吁和平、支持弱小民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注意挖掘物质对精神的重压,注重写敏感的知识分子复杂的内心世界;3)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但也吸收了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荒诞、意识流、多层次立体交叉结构等,并从其它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新闻报道中借鉴一些有益的方法。

  ■苏联
  1、【1917—30年代初】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国内阶级斗争和文艺领域内斗争及其尖锐复杂,苏共采取行政命令手段来解决文艺论争;
  2、【30年代—50年代初】苏联文学出现了“红色的30年代”的空前繁荣局面。小说的繁荣标志着苏联文学的成熟,但其后斯大林时代的极左路线和文艺评论的严重错误给文坛带来危害;
  3、【50年代—90年代】50年代的“解冻文学”、60年代的“一寸土文学”(又叫“战壕真实派”)和“全景文学”(又叫“全景小说”)、70年代的道德题材小说、80-90年代的“回归文学”热。

  《铁流》《恰巴耶夫》《毁灭》反映苏联内战的三部史诗性作品。作者分别是绥拉菲莫莫奇、富尔曼诺夫、法捷耶夫。

  马雅可夫斯基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奠基人
  长诗《列宁》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新阶段。诗歌歌颂了列宁的光辉形象;
  长诗《好!》《放开喉咙歌唱》描写了苏维埃共和国从诞生、巩固到繁荣昌盛的全过程,被誉为苏联革命的英雄史诗。《放开喉咙歌唱》揭开了30年代诗坛的序幕

  爱伦堡
  《解冻》写的是1953年冬-1954年春这段转折时期某工厂发生的变化,小说塑造了一个自私、保守、僵化的官僚主义典型,厂长。他不顾工人死活,只追求高指标,结果造成工人死亡的严重事件而被撤职。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时代性,被西方评论界称为“解冻文学”。

  帕斯捷尔纳克
  195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日瓦戈医生》小说以十月革命前20年到革命后1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知识分子日瓦戈医生从投身革命到对革命的现实不满的过程。他既反对反革命白匪军的惨无人道,又不赞成革命暴力,思想惶恐,命运坎坷。

  高尔基
  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学最伟大的代表。其笔名意即“最大的痛苦”
  1、早期1892-1899
  早期作品具有两种色彩和风格,一种是浪漫主义,一种是现实主义,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歌颂英雄的献身精神,反映劳动人民反抗沙皇统治,渴望自由解放的革命激情。作品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
  现实主义作品——主要通过一系列感人的流浪汉形象,揭露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作品有《切尔卡什》《海燕之歌》
  2、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时期——高尔基积极参加革命,把文学创作同革命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创作主要转向中长篇小说以及诗歌剧本方面。
  散文诗《海燕》——采用寓言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现日益觉醒的革命群众(汹涌澎湃的大海)与黑暗的反动势力(风、云、雷、电)之间的激烈斗争,揭露机会主义者和小市民(海鸥、海鸭、企鹅)的丑恶嘴脸,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海燕)的战斗精神,热情欢呼革命高潮(暴风雨)的到来。
  剧本《小市民》《底层》——《底层》是高尔基影响最大的剧作。剧本描写了一群被抛弃到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的悲惨遭遇,强烈控诉了黑暗的沙皇社会,把思想问题、哲学问题提到了首位,创立了新型的社会政治哲学剧。
  长篇小说《母亲》——1、【意义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品,是一部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全景式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2、【思想内容】1905年革命失败后,全国弥漫着颓废和失败主义情绪。为了“支持低落下去的反抗精神,来反对生活中的黑暗、敌对的势力。”作品中虽然也写了反对派的活动,但篇幅极少,从而也显示了革命必胜这一思想。作品通过母亲的所见所闻所感来结构故事,是一部现实主义又结合了浪漫主义的作品。
  3、【人物形象】1)母亲尼洛芙娜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2)巴威尔是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3、十月革命期间1908-1917——1905年革命失败后曾出现过错误思想,但在列宁的批评和帮助下很快恢复正确认识,以革命乐观主义情绪,投入新的创作。
  中篇小说《夏天》——被称为《母亲》的姊妹篇,描写1905革命失败后俄国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觉醒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4、10月革命后1917-1936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生动再现了革命前40年间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和一系列重大事件,被称为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主人公萨姆金具有可以认识俄罗斯、了解俄罗斯民族心态的意义。通过这一形象,作家力求在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探索俄罗斯历史、文化与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命运之间的复杂的有机联系,促进民族精神文化的革命性转换。

  肖洛霍夫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以“对顿河流域的史诗般的描写”而获奖。以顿河流域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为基础,大胆揭示了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和激烈性。
  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不仅暴露了法西斯侵略的罪恶,更描写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对苏联军事题材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苏联当代文学中具有开拓意义。小说描写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通过他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他的坚强性格和可贵品质,正是苏联人民精神力量的象征。小说坚持史诗与悲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并大大加强抒情色彩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1、【思想内容】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期顿河歌萨克各阶层的生活,向人们表明在这块封建旧制度世袭“领土”上一个新世界诞生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全书共分4部,描写葛利高里及其一家的悲剧命运。作者将其作为一个悲剧来构思和处理。
  2、【人物形象】葛利高里是顿河歌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具有十分复杂的性格和矛盾心理,具有歌萨克中农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

  西蒙诺夫
  反映战争题材的全景小说
  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恰科夫斯基
  《围困》

  华西里耶夫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艾特马托夫
  《白轮船》用童话形式写现代人的生活,开始了道德探索题材的文学走向。

  特里丰诺夫
  《滨河街公寓》通过小说主人公批判了苏联社会上层的某些权贵人物,提出了净化当代人心灵生活的重要问题。

  瓦连金·切尔内赫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道德探索题材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法国
  1、开创了长河小说新体裁。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马丁·杜伽尔的《蒂博一家》是代表;2、心理刻画向内心世界深化。受意识流和心理分析影响,内倾化程度明显提高。

  安德烈·纪德
  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伪币制造者》唯一的长篇小说,是一部“连环小说”,采用了雕刻艺术上的“纹心”方法。小说主人公爱德华是个小说家,也在写一部题为《伪币制造者》的小说。该作品是风靡50年代“新小说”的先声。

  马丁·杜伽尔
  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1937年诺贝尔文学奖。《蒂博一家》

  莫里亚克
  获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蝮蛇结》十分真实而触目惊心地揭示了现代人内心不可告人的隐秘及其黑暗,深入刻画人类生活的戏剧时所展示的精深洞察力和艺术激情。

  罗曼·罗兰
  有“欧洲的良心之称”。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传记创作——罗兰是一位杰出的传记作家,一生写过多部英雄传记,如《贝多芬传》《米开朗其罗传》《托尔斯泰传》等。
  2、小说创作——在罗兰的全部创作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两部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向过去告别》。
  《约翰克里斯朵夫》
  1、【地位影响】体现了作者前半生的思想探索和艺术追求。被法国评论家誉为“我们时代最高水平、最优美的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是一部“长篇叙事诗”。
  2、【思想内容】罗兰写这本书的意图很明确:“我要反抗一种不健全的文明”。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反抗欧洲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作品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层:①通过平民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讴歌他们孤军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②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际遇,抨击当时欧美国家的黑暗现实,提倡真诚的能净化道德的艺术,以此创造健全的文明;③罗兰企图以“博爱”作为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团结的纽带。
  《母与子》(《欣悦的灵魂》)是作者思想完全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后的艺术结晶。以20世纪头30年战争风云突变的欧洲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安乃德和玛克母子两代人精神探索的历程。

  ■英国
  20世纪英国传统作家有曼斯菲尔德、高尔斯华绥、劳伦斯、戈尔丁、威尔斯、奥威尔、毛姆、多丽丝·莱辛、克罗宁、格林、康拉德等。

  高尔斯华绥
  英国20世纪杰出现实主义作家,获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有产业的人》讲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福尔赛世家的故事。主人公索米斯整个灵魂都浸透着铜臭,不仅具有强烈的金钱意识,还有强烈的占有欲。但他的一切非但不能讨得伊琳的欢心,反而引起了她的鄙视。

  劳伦斯
  20世纪最具有国际声誉和最具争议性的作家——《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性爱是小说的中心。借对性爱的艺术表现探索人性的价值。比喻和象征是该小说的另一大特色。守林人梅勒斯过着“自然人”的生活,是作者心目中完美男性象征,其生机勃勃的小屋象征着万物复苏的根;矿主克利福是只有意志没有激情的资产阶级代表。他下肢瘫痪象征着英国资产阶级的重理性不重情感,重精神不重肉体。他死气沉沉的拉格比庄园是颓败、伪善的英国上流社会的缩影。

  威尔斯
  英著名作家,现代科幻小说鼻祖——《时间机器》被英国文坛称为“天下奇书”。科学家将威尔斯称为“准确的预言家”。他预见了激光的运用,人造飞船登月,甚至用了“原子弹”这个词。

  毛姆
  英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人性的枷锁》通过主人公的探索、追求与失败,表现了社会对人的压抑和奴役的主题。

  威廉·戈尔丁
  英国作家——《蝇王》典型的“荒岛小说”。根据罗伯特《珊瑚岛》杜撰而成,但立意完全不同。小说通过描写孩子们童心的丧失寓指人类生来就有罪恶的本性。

  ■德语国家
  20世纪德语国家文学的主流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

  亨利希·曼
  《臣仆》《穷人》《首脑》——揭露批判德国帝国主义的三部曲。代表作《垃圾教授》抨击了德国教育制度,揭露了19世纪末德国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堕落。

  托马斯·曼
  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布登勃洛克一家》——以“一个家族的没落”为副标题,直接点出“崩溃”的主题。小说通过家庭琐事概括了家庭由兴到衰的历史
  《魔山》——写大学毕业生卡斯托普在疗养院住了7年,最后领悟到“人为了善和爱就不应该让死亡统治自己”,终于离开疗养院企图有所作为,不料却被送上帝国主义战争的屠场。

  斯蒂芬·茨威格
  20世纪驰名世界文坛的奥地利作家,近代德语文学最重要作家——《象棋的故事》以反法西斯为主题。沉痛述说了纳粹对人的心灵与才智的残酷折磨。小说描写了维也纳B博士为了抵御纳粹制造的空无一物的虚无环境的折磨,不得不用偶然偷来的一本棋谱来填补精神上的饥荒。

  海尔曼·黑塞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小说主人公是一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作家,被社会视为不正常人,所以被取名“荒原狼”。作品通过哈勒尔身上“狼性”和“人性”的对立,曲折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通知识分子的孤独、彷徨和苦闷。其思想幻游是对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雷马克
  《西线无战事》——通过一个班8个普通士兵在战壕中所经受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以及先后的死亡,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小说最重要的特点是冷静地、不动声色地描写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诞和残酷。

  布莱希特
  以独特的戏剧理论和创作著称
  “布莱希特体系”——受中国戏剧影响,革新了亚里斯多德以来的戏剧模式,认为要发挥戏剧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就必须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摆脱情景交融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理性的意识。

  伯尔
  联邦德国1972年诺贝尔文学家

  ■美国

  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多元局面:1)、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专门揭露社会黑暗的文学运动,称为“揭发黑幕运动”,迫使有关部门对存在的弊端加以改进。2)20世纪美国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其8部长篇作品有“人间悲剧”之称;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作家;4)20世纪一批出色的犹太作家所创作的大量作品的美国犹太小说;5)20世纪的美国战争小说:一是以海勒为代表,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一是以赫克曼·沃克为代表,持谨慎的有所保留的反战态度,并不认为战争就是对所有人性的摧残。

  欧·亨利
  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
  《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以人道主义战士的姿态,抱着对都市下层社会中千百万小人物的极大同情来描写他们的痛苦和不幸,赞颂他们相濡以沫的道德光辉。他的小说取材琐小,体制短小,但特别讲究构思、巧合和突变。

  杰克·伦敦
  有美国的高尔基之称
  《马丁·伊登》《铁蹄》——作者自传性质小说。通过水手马丁成功后的幻灭,开创了美国文学中写美国梦幻灭的题材作品的先河。《铁蹄》是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

  西奥多·德塞莱
  20世纪美国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
  《美国的悲剧》——处理人物形象时非常注重生物学原因,表现了自然主义作家普遍接受的“生物学决定论”思想。但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和制约。其作品的批判意义有力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特别是美国文坛的“斯文传统”,对战后美国许多作家的创作影响很大。H·L·门肯所说:“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天才”。

  辛克莱·刘易斯
  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
  《大街》《巴比特》——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菲茨杰拉德
  “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揭示的主题:奢侈的社会生活掩盖下道德的沦丧

  海明威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1、短篇小说
  1938年作者将其全部短篇小说连同他的唯一剧本《第五纵队》合集出版,书名《第五纵队和四十九篇短篇小说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主要创作于20年代,作品中充满了暴力、鲜血和死亡的意象以及海明威蔑视死亡的“硬汉子”精神。作者在其短篇中既歌颂了战胜死亡的英雄,如《印第安营地》《打不败的人》《五万元》;又描写了迎接死亡的“强者”,如《弗朗西斯·马康贝短暂的幸福》。
  2、长篇小说
  《太阳照样升起》——海明威第一部长篇小说,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部分年轻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绝望,揭示了战争给人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的巨大创伤。被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位在战争中丧失性能力的美国记者。
  《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创作的高峰和终结。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作品。通过一个美国中尉亨利自述的形式,描述了战争中人与人的相互残杀,战争对人的精神的毁灭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扼杀。
  《警钟为谁而鸣》——1940年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一部长篇小说。展现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作者摆脱了悲观与迷惘,塑造了一个为异国正义事业而捐躯的英雄形象罗伯特·乔丹。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着力塑造了老人桑提亚哥这个“硬汉子”的形象。作品一方面歌颂了人类的伟大力量,一方面又对人生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绝望心情。但海明威同时希望人们不要在失败中丢掉尊严这就是桑提亚哥的性格。小说中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狮子象征勇气和力量。

  斯坦贝克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
  《人鼠之间》——表现了美国大萧条的生活。暗示了下层人民不公正的待遇会使他们象发酵的葡萄那样愤怒起来。

  赛珍珠
  与现代中国有过很多联系的特殊的美国女作家,1938年以中国题材小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东风·西风》第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第一部成功地用英语写中国的小说”。1938年赛珍珠由于“对中国农民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获普利策奖
  《战斗的天使》《流放》关于其父母的两部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