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

教学要点:
  市场经济状态下商业写作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文化联系。转型期文学创作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商业写作下的人性本真的探询与文化内涵的多元界定。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的文学特点
  社会转型期文学的社会背景与复杂的文化特征。市场经济对于文学的多层面影响。文学创作商业化倾向的复杂表现。
  1989年之后,由于传统政治和向现代市场推进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奇异合力,中国社会现代化演进所必然产生的商业主义盛行和传媒行业的兴起,使中国现代文学所张扬的具有精英主义色彩的政治理想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遭遇空前的挑战,从思想文化层面入手来解决民族-国家问题的精英主义理想,在文学领域中不得不被屏弃。可以说,在九十年代,“'文革'后小说”现代性追求的结果,彻底将自己推向一个新的坐标。文学实际上面临着一个由国家意识形态话语向民间话语、由公共话语向个人话语转变的本质性问题。
第二节  摇滚中的个性意识:《一无所有》
  摇滚与流行歌曲的区别及崔健的摇滚观念。崔健摇滚文化的内核。
第三节  商业写作中的反叛意识:《动物凶猛》
  王朔小说中的个人化反叛意识及《动物凶猛》在王朔的创作中特殊的地位。
   “王朔现象”--王朔小说的流行、大规模地进入影视传媒及对于王朔作品的争论。如果王朔小说走的还是刘索拉、徐星的反叛青年的路线,它的重要性就几乎等于零,但事实是王朔小说在粉碎当代生活的虚伪性的同时,毫不犹豫地粉碎了精英叙事的历史的合理性,其现代性特征在于:它立足于市民立场来把握社会历史,这为历史批判的精英主义传统划上了一个历史界线。在小说走向边缘性话语的历史时刻,王朔小说于知识分子话语之外,发现了市民阶层的声音。王朔小说的流行与时代的“渴望”有关,它使以国家政治为核心的话语系统与民间生活实际上的严重错位暴露无遗,展开了一个抛弃了政治意识形态作为日常生活价值框架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审美旅程和言说方式。这样的开端未免充满了过犹不及的极端色彩和快意宣泄,它所遭受的种种非议,正是来自于精英主义话语的抵抗。

第四节  从小说到电影:《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体验性地在文学与商业领域传达精神中的人性因素,以悲剧化和艺术化的方式完成对个性追求、人性本真与生存困惑的思考。

思考与练习
 1 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基本的文化特征。
 2 市场经济促成了怎样的文学多种走向的局面?怎样认识市场经济的“双面刃”效用?
 3 《一无所有》表达了怎样的文化反抗精神?
 4 比较王朔前后期作品精神指向的变化。
 5 谈《妻妾成群》被改编为电影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