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辞赋之属

  概述
  元代的辞赋之文,今存辞、古赋、徘赋、律赋、文赋五种,数量不多,艺术成就也平平。不管这个时代的辞赋作家如何呕心沥血地创作辞赋作品,如何费尽苦心地提高艺术技巧,却无法挽救辞赋衰落的趋势。元代辞赋既在体制形式上没有新的变化,也在主题、题材上无有新的扩展。总体而言,元代辞赋,走的是一条复古的道路。元世祖忽必烈定鼎中原后,粗暴地采取了废除科举的政策,闭塞了文人的进身之路,导致文人落入“九儒十丐”的悲惨境地,后来科举制虽被恢复,但学士大夫为了迎合少数民族统治阶级质朴口味的需要,在辞赋形式的取舍上,放弃唐宋律体,而取先秦两汉的古体。元人祝尧在其著作《古赋辨体》中说:“三国六朝之赋,一代工于一代。辞愈工,则情愈短而味愈浅,味愈浅而体愈下。”1“是以有唐一代,古赋之所以不古者,律之盛而古之衰也。”2“(宋代文赋)专尚于理而遂略于辞,昧于情矣,......以理论为体,则是一片之文,押几个韵尔。”3他的论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人崇古赋的风尚。除此以外,元代辞赋的复古还大力呼唤情感内容的回归,这又是对唐宋辞赋崇尚理义的一种否定。具体而言,就思想内容上说,元代辞赋纷繁庞杂,蔚为大观,或寄情山水、流连光景之作;或古董书画、自娱自乐之作;或自伤哀怨、悲愤难平之作;或托物寓意、哲理隽永之作,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就艺术境界上说,元代辞赋大体呈凹型发展态势。初期由金如元的作者如郝经、刘因之作境界都比较开阔,笔力雄健而有气骨;中期则转为沉静的内省,以完善自我,超脱凡俗为目标,文风平和冲淡,鲜有不平与抗争之音;直至晚期,吴莱、杨维祯等再发抗激呐喊之音,成为元赋史上最后的一抹亮色。就体格风貌上说,元人辞赋杂糅辞、古赋、徘赋、律赋、文赋五体特色,自成一家,不再纯然为其中任何一种。

  第二节 元代辞赋之文
  一、郝经
  郝经(1223--1275),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晋城)人。家世业儒,祖父郝天挺曾为元好问师。金亡,徙居顺天(今河北保定)。家贫好学,为首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张贾二家藏书万卷,经得以博览。值元兵南侵,经条陈方略,为忽必烈器重。忽必烈即位后,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使宋。时宋相贾似道曾私与蒙古言和,恐经至而事泄,乃拘经于真州,凡十六年。至元十一年始得放还。明年病卒,年五十三,谥文忠。《元史》卷157有传。著作有《陵川集》等。
  郝经“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4这反映在他的赋作中,就是激切之音多,文风汪洋恣肆,笔力劲健,一气呵成,有一股冲决而起的强烈感染力。他特别擅长古赋和律赋,《幽愬赋》一文写的雄奇浩瀚,其文曰:
  天明监观弗蔽兮,奠表著以诚陈。各蹈道以执则兮,于坦夷兮是循。惟礼与信为通逵兮,俾行李以问津。顾率履之弗越兮,何虎尾之咥人。棘予裳而柅予车兮,竟蠖屈而莫信。滑溟滓以造艰兮,胡构台以愆辰。习坎而入于坎窑兮,遂蒙幂乎穹 。
  块百折而偾于下兮,坠沉坳而无极。荐局侧于眢井兮,重覆盆而挤石。郁愤默而屯惽兮,触黝然其若漆。蹐泥途以垫隘兮,薄湫壤而淫湿。顿濡滞而壅底兮,疾重膇以侵贼。混河鱼与谷鮒兮,麦曲藭兮焉所得。颠连而无攀援兮,仰干仞兮涯涘。
  责躬而反己兮,抑不知其所自。粤台宗之权舆兮,兆玄鸟以降殷。托帝乙之支属兮,分方祊于太原。蝉联而曼延兮,委落族而纷纶。羌台弱植之茕特兮,乃继序乎其季。振迅而自亢兮,欲托始以立世。袭皇风之氤氲兮,纫幽兰以为系。冠章甫之巍峨兮,错琼瑰以为佩。握火齐于天衢兮,挽扶桑以载燧。造高朗以正大兮,灼群味以用晦。
  摅混沌之滓秽兮,萃元精之纯粹,衣尧兮服舜,仁为旗兮义为轫。坚穷而石守兮,望道囿而日进。绝踪兮追尘,弗以为远也。探神区而挹道真,轶乎无极之近,渴日而不得留兮,乃以夜而为昼。
  葺江蓠以为裳兮,搴芙蓉以为袖。扈薛芷以掞芳兮,濯烂锦而摛绣。步骥騄于康庄兮,翥鸿鹄于云霄。越希有而出大荒兮,乃度 而绝辽。汛洙泗以扬波兮,扇之乎以清飙。掇蕙茝而杯瀼露兮,洒旭日而晞兰苕。遘灵修之际嘉兮,下弓旌以为招。
  谓黎元之无告兮,久遇毒于萘苦。方焦糜于鼎镬兮,又荐之于刀徂。俾颠连之赤子兮,化白骨而撑柱。血肉膏于原野兮,腐栖苴而横宿莽。閧 兕而拏蛇虺兮,翳三光而污九土。
  朕衋焉其伤心兮,岂为民之父母。汝其为荩臣兮,敷余孚于吴楚。转一气为阳春兮,暴尪魃为灵雨。包载干戈兮,朕亦愿为好生之主,越拜手稽首兮,迓续民命则在乎兹举。畀龙节而锡虎符兮,缭霞旌而凛霜仗。遗黎若崩厥角兮,将慰乎云霓之望。引馀息而煦之以天吹兮,鼓太和之泱泱。变时雍而底定兮,鳏孤废疾者而有养。攀三五以反旌兮,辂成康而掉鞅。
  奸宄遽为之阏塞兮,憯不知其故也,方血人于齿牙兮,盗憎主人而恶也,覂余御而不使之行兮,断予辔于路也。众枭不识夫鸾皇,乘谓予日之暮也。绰噪而各为凶声兮,乃迁台以怒也。
  怀照乘与夜光兮,适闇掷而召疑。谓鱼目与瓦砾兮,乃翻诚以为欺。弃神鼎与和氏兮,以康瓠珷玞而为奇。如射工之伺人兮,故巧发其阴机。弗为社稷之远猷兮,姑诡遇于一时。好逆而寇来兮,则予焉所知。会衣裳而衷甲兮,执鲁连为钟仪。荐棘而重围兮,隔天日兮江之湄。溯回而屯以邅兮,设罗毕而为之糜。錮阴谷而高且深兮,入而不使之去也。
  为赫逼之千端兮,觊予改于步也,奈予心之不移兮,屹乎不周之柱也。倏岁月之屡迁兮,春与秋其代谢,交一臂而阅之兮,身乃为之传舍。方气数之缔凶兮,予何能与之争。天定亦能胜人兮,而伪乌能易余之诚。戴片天以兀处兮,岂能拘余之心?
  欲天飞而道游兮,曾不知予身之陆沉。冥搜而坐驰兮,迅祥飙而迈往。激九万之扶摇兮,欻上征而遐想。将搴瑶芝于玄台兮,诉于帝而称罔。虎豹乃守天门兮,列魑魅与魍魉。犬诜诜而吠人兮,阖帝閽而弗敞。仰天而呼兮,孰雠吾民而若是之阻修。台圣非姬昌与玄王兮, 曷为亦在夫夏台羡里之幽。
  虎豹纵横兮,麟获而为囚。鳄鲲拉其鬐鬣兮,乃突梯乎蜃蝤。王雎暗而不鸣兮,蜩鸠肆其啁啾。杂芳荪于薋菉兮,竟不别夫薰蕕。日方中而见沫与斗兮,蹇予之行孰为此谋。挟李顺与苟纯兮,王驩入室而操矛。漏国而倒制兮,委而莫予问也。
  呼天而无与言兮,抚予膺而自恨也,蹇予业已如是兮,第不忘乎吾民。翩然还归顾自视兮,面四壁而无闻。余节弊而增尘兮,眇只影而无伦。漫劳心而惙惙兮,辙申旦而弗寐。载命龟而虔卜兮,复端策而讯筮。吉弗食而数奇兮,再三渎而莫契。鬼神亦台违兮,予焉得而请于帝?
  登天而不可兮,乃益入于地。悠悠 所薄兮,曾不知其为计。望燕云而不见兮,听哀鸿之嗷嗷。灵修不可以有为兮,遽违远而郁陶。怀猷而孰为矢兮,屹魏阙而梦劳。
  繄眇末有以召是兮,只怨艾而自责。必操存之颇僻兮,有蒐恶与隐慝。无乃不能制欲兮,胜于理而不德。亦其饕功而冒进兮,任乎重而弗克。则亦遂非而崇侈兮,不能执中而过以不及。或昧夫几而闇以颛兮,窒于物而强以塞。孝不能尽亲兮,忠不能尽于君。信不能及友兮,诚不能格夫人。是用底于嚏跋兮,则皆自夫予身。内咎而不敢谁尤兮,中隐畏而酸辛。
  第予之所奉行兮,礼人而笃夫动也。纵或有以自取兮,何为至此极也? 戢兵兮止杀,则吾君之仁也。输平兮继好,非有恶于渠也。止予兮将焉求,则亦荏祸于渠也。前修与已事兮,可以镜视而新是图。亲仁兮善邻,乃为国之訏谟。合则所以福吾民兮,阻则顿夫师徒。繄天诱吾哀兮,吾民之祸庶有豸。
  行人竟何辜兮,羌见羈而反害,夫澶渊与靖康兮,于得失之迹则固在。和安而战危兮,前辙宜以为戒。谓江南之文物兮,可以继夫三代。释子卿而俾之归兮,乃曾不如匈奴。阏太和而徼幸兮,反信用乎矫诬。误国而不自知兮,曾汉唐之不如。
  嗟台身之在天地兮,眇太仓之一粒。和龙之赤气兮,衅固有所积也。吾君之命不辱兮,死生不足为得失。自惜怙私而召乱兮,从颠陨而弗恤也。蹇台焉所望兮,乃援溺而入于羽渊。时不可以骤合兮,竟却走而不前。苟非台之所召兮,则坏运其自天。
  固台所怀之贞珉兮,犹未至于玷缺。故佩之杜蘅兮,有芳荃以为结,撷中庭之霜华兮,旆之乎吾之节。揽江云而缀天星兮,噫孤风而抱明月。吸素霓与清风兮,虽闇室而益白。洁己而莫予污兮,挺节而莫予折。截玉而断铁兮,冽冰而澶雪。不欺天而负君兮,庶无愧乎前哲。从野马与坚埃兮,溷狐兔而蹀血。巳地拆而天倾兮,犹不恳予之说,在我者亦既尽兮,安得复为之喋喋!
  乱曰:与其恶蒙以求明兮,曷若静固以养正兮。与其行险以徼利兮,曷若安时而委命兮,世固不予知兮,谨独圣之令也,幽所以益吾之修兮,屋漏则致予之敬也。非予殄天民之泽兮,殃民者固为之阱也。5
  郝经一生中最大的事件就是被南宋贾似道羁留在仪真十多年。仪真“馆”中形如“囚徒”的生活,让他感慨万端,忧思满胸。这篇《幽愬赋》就是他对被羁仪真一事的幽愤心情的写照。
  这篇赋作,“郁积极深,发而为赋,一唱三叹,颇有楚辞遗风。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也借鉴了屈原的《离骚》的写法,尤其是香草美人的写法如与楚辞如出一辙,精神内涵上高尚的情操及强烈的忧患意识则更逼近《离骚》。”6
  全赋痛斥了破坏两国交好的奸佞之徒,深刻地反省了自身的道德修为,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作者感到自己的冤屈“呼天而无与言兮”,所以只能“抚予膺而自恨也”,尽管“奸宄遽为之阏塞兮”,但作者“奈予心之不移兮,屹乎不周之柱也”,表露了绝不玷辱君命的坚强决心,全赋达到了舍弃小我,力求大我的思想高度。作者对于国家、人民的深深责任感,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其《怒雨赋》更是一篇精彩的律赋:
  蟾骨毕而膨脝,箕侈口而饞吞。帝恶贪兮赫怒,气轩轩兮不平。乃命箕伯,召坎师,转阴轴,翻阳机。郁抑乎两仪,蕴隆乎四维,包并乎八荒,充塞乎九围。括一囊而大举。疆万里以长吹。阵云移海而起,双霓贯斗而飞。肃肃慄慄,泬寥惨戚。收两造之和气,寒凛凛兮来逼。忽六合之破碎,迸金光于虚碧。震来兮虩虩,迅击兮霹雳。轰万乘之空车,陨千寻之绝壁。劲穿心而裂耳,讶踵入而顶出。间剥啄之声落,似沙石而还湿。忽抑绝而闭默,等万籁之喧寂。骤江倾而河沛,瀽天瓢为一滴。滔滔荡荡,漭漭泱泱,千里一注,瞿塘峡上。急浪惊湍,沕潏飞蟠,从天而下,底柱山间。纷秦坚之百万,避晋玄之五千。怒夫差之水犀,既射潮而矢天。少瑟缩而淅沥,复诞漶以连泫。蛟龙奋而不屈,走陆梁以高骞。蚯蚓喑而不鸣,蛙黾噎而不喧。疑天地之嘉运,欲覆世而一湔,罔两惊而转石,罔象喜而跳渊。溢溷中之污秽,没庭下之兰荃。疑天地之衰运,复太古之茫然。稚子踣而不苏,畏崩坏而坏垣。老媪伏而不动,固局束以挛拳。彼胸中兮何主,宜外物之变迁。羌独台兮草堂,方偃蹇而高眠。为揽衣而徐起,正冠襟而待 。 主之乎以忠信,彼胡为乎诐扁。倏孤电之长扫,贾余勇而忽还。星吐焰而耿耿,月流波而娟娟。于是抚床而下,击藜而歌之。歌曰:尸居兮龙见,渊默兮雷殷,彼自怒而为幻,我惟常而是允。存而守之,一心而定。推而放之,四海而准。又何怒之迁,而喜之引也。7
  郝经生活在蒙古王朝生气勃勃、四处征伐的兴盛向上时期,元初的这种自信有为的时代深深地感染了他,他一生积极从政,渴望施展宏图。他的诗文理论也折射着这种自信力,《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生平大节,炳耀古今。而学问文章,亦具有根抵。如太极先天诸图说辨微论数十篇,及论学诸书,皆深切著明,洞见阃奥。周易春秋诸传,于经术尤深。故其文雅健雄深,无宋末肤廓之习。其诗亦神思深秀,天骨挺拔,与其师元好问可以雁行。”8此篇《怒雨赋》极富壮采,起笔不俗,想象奇特,令人耳目一新。行文气势浩然,节奏强劲,物象宏大。全赋从视觉、听觉入手,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比喻新颖,笔力刚健而简练,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听觉震撼,其间流露的独立不惧,视险如夷的精神更让人为之一振。全赋风格奇崛放旷,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尤其得称道的是赋末所歌之辞,蕴含哲理,回味深长。
  再看他的另一首律赋--《琼花赋》:
  春三月,制使李公致琼花数枝。是年冬十月,而梦二客相邀,至维扬之后土祠,饮于花下,啸歌为乐。既醉而觉,乃作赋焉。辞曰:
  江风吹云,枕压霜月。神不棲目,轶思超越。栩栩曳曳,境与世别。天宇辟,凡踪绝,历兰路,开桂阙。飘飘乎冯高御空,不知身之几何,而造乎虚白。已而扶摇颉颃,恍惚莫量,疑在钧天,亦如巫阳。孤鹤飞来,缟衣玄裳。翩然负予,背风翱翔。下视淮、海,雉堞相望,贝错珠莹,接屋连墙。繡簾琱栊,绮疏绿房。十里一市,金纱煌煌。混灏海之鱼龙,骇飞埃而陆梁。忽丹霄之二仙,翥青鸟以相将。指仙花以为言,可嚼月而飞觞。是阆苑之仙根,来瑞世而呈芳。坼腻雪以摇碧,刻春冰而带黄。喷蕊蝶于花心,引轻丝而不狂。天风收其落英,不委地而飘扬。彼众卉则俗死,漫红袄而绿娼。玉阴婆娑,徙倚徜徉。清香忽来,莫知其方。乃诵《明月》之曲,歌《窈窕》之章。倚歌横箫,锵凤鸣皇。挹芳澜之浩渺,倾坠露之淋浪。卷琼瑶于盃盤,吸霜露于肺肠。欲折枝而不敢,惧真宰之或伤。且对花而举酒,浇遯世之茫茫。倏焉玉女,隔花而语。髣髴花神,是为花主。责自瑶华,以临后土。剪冰绡以为裳,染麝塵于金缕。拂白霓而下征,曳秋霞而轻举。现仙姿于尘寰,遇风神于月府。且曰有妹,其字肺琼。适来瑶池,善为新声。与君佐酒,以薦予诚。遽作穿云,振摇琼英。说仙家之幽杳,詠蓬壶与赤城。阅花朝以逍遥,驻芳姿以轻盈。嗟胡为乎斯世,而沉冥于此生也。时予既醉,二仙亦去。花落尊空,歌残玉树,斗转参横,脱兔惊寤。余香冉冉,月满窗户。乃为记梦之歌。歌曰:玉宇春兮花始干,与二仙兮飘然二来。花亦喜兮摇摇乎琼瑰,掇飞英兮泛酒盃。飞仙为我兮歌以累,亦既醉兮胡不归。花满袖兮香满帏,谓予是梦兮予不疑。嗟时人之兮,孰非梦之为。9
  这是一篇记梦的赋作,与《怒雨赋》奇崛雄劲的风格不同,郝经的这篇《琼花赋》向读者展示了一副清丽脱俗、飘渺虚幻的美景。作者在梦中“栩栩曳曳,境与世别”,“飘飘乎冯高御空”,达到了一个神奇的所在,只见孤鹤飞来,载着作者凌空而去,抵达一片太虚幻境,后有二仙相随,饮酒赋诗,笙歌处处,既而飞琼惊艳,“适来瑶池,善为新声”,作者在浪漫美景中深深沉醉,最后是“花落尊空,歌残玉树”,作者从睡梦中醒来,“乃为记梦之歌”。全赋铺陈详尽,描写细腻,语言传神,意境清新,勾起人无尽的遐想,这对于行文一向激切的郝经来说,确是令人耳目一新之佳作。

  二、方回
  方回(1227--1307),字万里,一字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父琢以太学上舍登第,仕至承直郎广西经干,谪死封州。方回幼孤,从叔父琭学。宋景定三年(1262)进士。历官隨州教授、江东提学司干办公事、国子正江淮都大司干办公事。至元十三年(1267)春,降元,改授嘉议大夫、建德路总管兼府尹。不久罢归,徜徉杭、歙间以老。大德十一年(1307)卒,享年八十一。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及《续古今考》等。
  《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回人品卑污,见于周密《癸辛杂识》者,殆无人理。然观其集中诸文,学问议论,一尊朱子。崇正辟邪,不遗余力,居然醇儒之言。”10方回虽然口碑不佳,但不可否认其文章也有传世之作,且看其《泛湖遇雨戏为短赋》曰:
  柳絮化萍,浓绿藏莺。不见其处,止闻其声。此岂非春工之极致欤。湛然宴坐,轻舟自行。万姿千态,远山纵横。透疏簾而湿衣,忽骤雨之若倾。普下碇而闭户,才顷刻而又晴。方子酒稍酣矣,奋雪髯而慷慨。曰此何为者邪,悟舒惨之不常。于是诵臣抃表忠之奏,歌苏仙薦菊之章。彼割据于五季,若钱氏之数王。渺邱垅之无迹, 怆松楸其可伤。涸银海而出金碗,穴狐兔而上牛羊。岂不亦雄杰一时兮,终若雍门之泣孟尝。赋梅处士,妙解影香。骨可以腐,千古不亡。郁孤山其 矹 ,拥万树之青苍。罔蔗节之遗恨,保故封犹若堂。天道茫茫,一雨一旸,荣悴隆替,柔刚微彰。谓偶然不足芥蒂兮,曰作善降之百祥。谓理有必可恃兮,曷颜天而跖长。二客白李,遨头曰张。嗔无故而多事,拟陈迹而揣量。指金叵罗其犹浅,举大白而罚之觞。方子曰不然,老阴为六,老杨为九。老则必变,如翻覆手。惟知变者,可与长久。知六之变,固乃所守。知九之变,健不为首。顾此湖中之舟与舟中之人,岂长寿而不朽。能畏谨以自修,庶吉亨而无咎。幸乘时而过分,负且乘兮致寇。环绰约之蛾眉,佩金印而如斗。管絃沸其前后,绯紫卉其左右。一旦不能自保,卒同归于石友。蠢苗窜于三危,防风横于九亩。或裸体以罾鱼,或跣足而踏藕。侔带索之荣公,甚泥途之绛叟。立层冰而弗寒,野茹仅其适口。无乐亦复无忧,不自知其不偶。岂不胜于孟晋而疾颠者乎,此庄子所以为庙牺。而李斯所以忆上蔡之狗也。舟且抵岸,悉闭其牖。赋诗各成,肴核再取。有化为无,无生为有。雨晴晴雨,纷揉结纠,斯时也度夕阳,犹未至于酉。多言数穷,姑相与大笑,尽樽中之酒。11
  这是一篇颇富生活情趣的赋作。此赋题为《冷湖遇雨戏为短赋》,一个“戏”字,便增添了几许诙谐几许灵动。作者开篇写春,感叹“春之极至”,然后写泛舟湖上,见“远山纵横”,接着就遇上了雨,“透疏簾而湿衣,忽骤雨之若倾”,然而,急雨过后,天又放晴了。这一场急雨让作者与有人诗兴大发,他们饮酒赋诗,痛快酣畅,并从中悟出“天道茫茫,一雨一旸”,“湖中之舟与舟中之人,岂长寿而不朽”的深刻哲理。赋末的“姑相与大笑,尽樽中之酒”又活画出作者放旷豁达、洒脱豪爽的精神风貌。全赋语言清新畅达,收放自如,蕴含哲理,颇令人回味无穷。

  三、戴表元
  戴表元(1244--1310),字帅初,一字曾伯,自号剡源先生。庆元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南宋咸淳七年(1271)中进士。授建康府教授。迁临安教授,辞不就。后转都督掾,行户部掌故、国子主簿,未到任。大德六年(1302)拜信州教授。再迁嫠州教授,以疾辞。至大三年(1310)卒,年六十七。《元史》卷190有传。著作有《剡源集》。
  表元之作,意雄而辞赡,奇伟而不凡,虽未跻身于“元诗四大家”,但在整个元代文坛上,却不能不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总有引人入胜之趣。其《观渔赋》是一篇对话体的哲理赋:
  秋潦既退,河归故痕。童子六七。携畚出门。载奔载呼,集于河堧。先生异之,往蹑而观。乃见群童,脱衣裸足。断渠起塍,翻水使涸。或运淖没膝,或扬泥沾膊;或倾畚拄箕,或布韦行筏,或群蹴鼓讙,或独仆发谑。并力竞劳,有类竭作。
  先生曰:“唉,尔何为乎?”有叟在傍,倚策而吁。曰:“童于之知尔,将取鱼。每岁八月,大水渺漫。滨河之陆,涌浪如山。常有大鱼,随潮往还。彼一童子,及潮未汐。往渔于河,得鱼盈尺。今此巨浸,与秋俱退。渠居平陆,不绝如带。众童惑焉,求鱼于梁。曾是区区,鱼得而归?且虽有鱼,其获几何?”常闻渔人,日渔于河。出市售之,味薄少甘。得不偿劳,甚而纤。一网出海,百夫属厌。视河之获,力减功兼。我求其说,渔何尔殊。海劳而苦,河逸而腴。苦厚腴薄,劳成逸败。所以论鱼,河卑于海。蛟鳄之宅,风涛之渊。健者以奋,弱者以迂。亦若吾人,随乡论贤。故瘠土者材,而沃壤愧焉。议河于海,无所取旃。曾是沮洳,虾翔蛤奔。升勺之水,可得而言。“先生闻之,忽然而惭,怃然不悦,问叟姓名,俯首不答。顾谓童子:“汝渔且止,吾问是邦有隐君子,汝往问之,叟宁非是耶?”12
  全赋以“童子六七。携畚出门。载奔载呼,集于河堧。先生异之,往蹑而观”起兴,充满悬念,引人入胜。接着老叟出场,为作者阐述了捕鱼得道理,深入浅出,富含哲理。渔人渔于河,“出市售之,味薄少甘。得不偿劳,甚而纤”,但“一网出海,百夫属厌。视河之获,力减功兼”。这是由于“海劳而苦,河逸而腴”的缘故。最后老叟进一步推鱼及人,对作者进行点化,“故瘠土者材,而沃壤愧焉”,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赋作结尾更是飘逸空灵,老叟乃隐君子也,全赋构思巧妙,以小见大,娓娓道来,生动有趣,发人深省。
  另有一篇《碧桃花赋》曰:
  王丞公家既毁于火,俨榛甓之遗虚,纷风披而雨堕。三年乱定,主人一还,顾瞻咨嗟,惨见心颜。忽有异花,烨于甃间。主人曰:“吁是何祥也?”问之居人,居人不知;问之行路,行路愕眙。乃问野老,野老曰:“此所谓碧桃花也,胡为乎来哉!且其为花,种之实艰。土不温而不鬯,岁不远而不蕃。睹厥种之瑰奇,疑仙人之所植。故花于桃者必红,而此色独碧。今主人逃空虚而远适,曾日月之未赊。厥甃燥刚,瓦砾交加。伟尤物之突生,诚可骇而可嗟野老既去,主人默然,徘徊花间,花若有言。于是主人遽然而悟,色然而笑曰:“此非造物所以戏予者耶?此非造物所以慰予者耶?一以为慰予,则我也既履其殃;一以为戏予,则我也方玩其祥。长杨、建章之宛,太液、未央之囿一卉木之见材,争献妍而恐后。当其供娱燕游进幸俎豆,土壤饫乎礼肉,丘隰眩乎组縤。盖有海西异域之植,峤南远驿之果。勤追风之飞骑,烦浮天之大舸。敝累千万人之力,仅易一盼之娱。迨乎陵迁谷改,时异事殊,视茫然之陈迹。曾不足以自附于劫灰之余;顾樵苏之见赦,与匠石之不诛,反不如漆园吏之所羡,若彼臃肿不材之樗。噫嘻嗟乎!物有至妖而为累,事有当戚而可欣。大者若此,细胡足论。惟夫环堵之室,数弓之园,虽故物之已非,而为我者自存,讯邻里之在亡,对江山之无恙;持壶觞以相劳,发欢愉于惆怅。清风往来,鸣鸟上下,突焉皆除,见此粲者。矫焉若淩虚猝坠,翕然若离群独至。淡焉若铅容素腻,将颦将蹙,吊予厄而悲也。飘焉又若荼裳缟袂,将翱将翔,幸予还而喜也。迫而亲之,不可睇视。若商山之皓,鬚眉秀伟,忽不召而自来,咸惊嗟而叹异。又若西山之阳,孤竹之子,亭亭冰映,曒曒玉峙,惋涂炭之在前,欲洁身而趋避也。耿孤莹于众妍,当时风而兴喟,然后知是花之吉祥,将慰我而非戏。噫嘻嗟乎!物之无情,妍媸美丑,待人而名,亦有不待人而生。人虽至灵,悲欢喜戚,触物而形。亦有物莫之撄,渺蘧庐于大窖,信寓意之所以。盖吾昔者之非去,而今者之非归,尚安能以私心之察察,预一物之盛衰。其来也无所期,其泊也无所羁。其嵬然异也,无毁无誉;其皎然丽也,无洁无缁。于是花兮相忘,聊遗老兮庶几。13
  宋濂曾在《戴表元传》中这样写道:“初,表元闵宋季文章萎苶而辞骫骳,骳弊已甚,慨然以振起斯文为己任。时四明王应麟、天台舒岳祥并以文学师表一代,表元皆从而受业焉。故其学薄而肆,其文清深雅洁,化陈腐为神奇,蓄而始发,间事摹画,而隅角不露,施于人者多,尤自袐重,不妄许与。至元、大德间,东南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时者,唯表元而已。”14这篇《碧桃花赋》,便是一篇精彩新奇的哲理赋,很能代表戴表元的行文风格。
  主人在家宅毁于火后三年而还,见到异花“烨于甃间”,很是奇怪,野老告之曰“碧桃花”。此花“种之实艰”,“睹厥种之瑰奇,疑仙人之所植”,于是主人“遽然而悟”,得出“物
  有至妖而为累,事有当戚而可欣”,“盖吾昔者之非去,而今者之非归,尚安能以私心之察察,预一物之盛衰”的哲理。全赋行文流畅,比喻贴切,文字清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赋末的一段议论性文字,见解深邃,耐人寻味。

  四、刘因
  刘因(1249--1293),初名骃,字梦骥,后改名因,字梦吉,号静修、雷溪真隐。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生于儒学世家,父刘述,中统初曾为武邑令,以疾辞归。因天资绝人,才器超卓,初从砚弥坚学于真定,后随父还居保定。性不苟合,杜门授徒,弟子皆有成就。至元十九年(1282),诏征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后以母疾辞官,再征以疾固辞。三十九年病卒,年四十五。延祐中,追赠翰林学士,追封容城郡主,谥文靖。《元史》卷171有传。著作有《静修集》。其辞赋之文,代表作是《白云辞》、《横翠楼赋》和《苦寒赋》。
  《白云辞》曰:
  白云凝情兮佩月光,白露结彩兮明幽芳。众星皎皎兮,水波不扬。渺予思之若遇兮,耿在目而不忘。音容著兮形无方,肃予中立兮四无旁。子无归去兮,山高水长。
  白云高飞兮,杳不可寻。灵风长往兮,声不在乎幽林。皎月东升兮忽西沉,玄鹤何逝兮遗之音。予思未及兮,实怀我心。倏万里兮捐所歆,旷同游兮启云襟。子无归来兮,山幽水深。15
  这是《全元文》中刘因仅存的二首辞。刘因“初为经学,究训诂疏释之说,辄叹曰:‘圣人精义,殆不止此。’及得周、程、张、邵、朱、吕之书,一见能发其微,曰:‘我固谓当有是也。’及评其学之所长,而曰:‘邵,至大也;周,至精也;程,至正也;朱子,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其高见远识率类此。”16他把自己的居室称为“静修”,就是受到诸葛亮“静以修身,简以养德”的影响。而这两首《白云辞》,正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一位心态平和,清静修为的文人形象。
  第一首辞,重在写静。茫茫夜色中,诗人孤寂一人,“肃予中立”,抬头只见那皎洁清寒的冷月,跳荡闪烁的星辰,一切是那样的宁静,宁静得“水波不扬”,连草木的芳馨都只是淡淡地幽幽地沁入人的心脾。在这份宁静中,诗人深邃地思考,他更多感悟到的是无所归去,山高水长的怅然。
  第二首辞,重在写动。皎月西沉,黎明破晓之际,玄鹤疾飞,鸣音响绝幽林,既而“灵风长往”,天上的白云时卷时舒,瞬息万变,诗人欲与自由闲适的白云一起乘风旷游。无奈“白云高飞,杳不可寻”,“山幽水深”,无所归来。
  全辞呈现出一派恬淡空灵的境界,也反映出作者清静闲远的人生况味,含蓄隽永,余韵深长。
  其《横翠楼赋》曰:
  金台雄壮甲天下,而山水人物为最也。其西北有峰,望之嶻然而立,巍然而高,琅然而秀者,郎山也。其西四十里有泉,穴城而来,流分而派衍,环乎市井之间,为一时之伟观者,鸡水也。水之上,又多楼亭台榭之美。而宏丽特出,俯瞰闾阎,骋怀游目,足以极登临之胜槩者,横翠楼也。楼之上,飘轻裾,曳长袖,解剑指廪,酾酒临江,养胸中之天地,游物外之文章,为燕南文物之冠冕者,楼之主人也。主人觞于斯,詠于此,会宾客于斯,见千岩万壑,盘纡拂郁,而坐致乎几案间,故乐而名之曰“横翠”也。然而乐其所以乐者,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取山水之秀而助其气也。若夫嵯峨,刻削峰恋,混涵天地,呼吸万壑,斩绝峻拔,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与秋色而高相也。云开日出,雨霁虹销,岩崿霮,若拂岚撲黛,霭霭然有可熹而玩之者,朝来之爽气也,霜露既下,木叶尽脱,水穷霞尽,天高鹜飞,微微螺髻,隐隐蛾眉者,天寒而宜远也。日下壁而乘彩,月上轩而飞光,开簾拄笏,把酒而觞者,翠屏之晚对也。朝晖夕阳,烟容雨态,如万物之供四时而无穷也。由是观之,主人气象巍然,襟韵磊落。灵台洞月,玉骨横秋,飘飘然有凌云之风者,殆不偶然也。燕赵诸公,多以歌诗道其美,记之者有陵川之雄文,詠之者有木菴之绝唱。前人之述作已备,主人复以文命仆。仆辄不自揆,拾人之滞穗,丐人之残暑,亦为之赋而赘之于后。其辞曰:
  丙寅之秋七月,与主人相携登于横翠之楼。览斯宇之所处,极沧溟之尽头。地连西鄙,雄冠中州。星风箕尾,州别翼幽。控雁门之右塞,引雞距之清流。倚太行之岩观,接易水之长洲。有如阴云惨惨,晦日冥冥。林峦失色,岩壑潜形。或风雨骤至,汹然如半夜之潮生;或波涛努卷,涌然如万马之军声。使人魂飞胆慄,心折骨惊。伥然失色,悚然忘形。怛侧于憭慄兮,而若有远行者乎!又如云开山色,雨沐秋容。天光接塞,水影涵空。浮一天之灏气,快千里之雄风。使人湍飞逸兴,,浩发吟魂。如登太山,漂昆仑,有可挟日月而薄风云者乎!又如骋出岫之白云,傲横空之素霭。揖列壑之青岚,访攒风之翠黛。穷岛屿之萦迴,观宇宙之宏大。吞燕赵之精英,吸乾坤之沆瀣。发胸次之瑰珂豁中襟之蒂芥。其亦有思乎古人之登高而吊古伤时而感慨也。若乃太行之英,郎山之灵。开袖幌,辟岩扃,收雾障,列云屏。供诗情于晚眺,供图画于新晴。于时吾与子詠春风于舞雩濯洁缨于沧浪。来登斯楼。终日徜徉。歌紫芝之曲,酌明月之觞。渺天地于一粒,随造化而翱翔。期万代于咫尺,顺四时而行藏。下视万物,杳焉如千里毫芒。然后嚣嚣然,洋洋然,庶乎可以与天下俱忘者矣。17
  总体而言,这篇赋模仿前人的痕迹较浓,赋前的一段引子,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模仿的惟妙惟肖,而赋的正文,又依稀可见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苏轼的《赤壁赋》的身影,全文虽模仿比重较大,但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赋作。
  全赋起笔不凡,先总写横翠楼的地理位置再分述阴晴时节横翠楼的奇妙景色及由此引发的作者内心丰富多边的主观感受。全赋文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作者“渺天地于一粒,随造化而翱翔”,“嚣嚣然,洋洋然,庶乎可以与天下俱忘者矣”流露出一种修身养性,悠游闲适,从容平淡的心绪,颇得诸葛亮“静以修身”之神韵。
  《苦寒赋》这样写道:
  严气积,玄律穷。北斗知春,回指于东。惟功成而不去,孰顽冥之可容。乃郁彼孽暴,激彼威锋。凝愁云而蔽日,恕寒风而揽空。夺阳春之生气,使天地闻然寂然,如未判之鸿蒙于时烛龙绝光,荧惑失次。阳乌断足,火鸟缩翅。毕方高而远翔,痴牛毛寒而缩猥。炎帝为之收威,祝融为之屏气。羲和倚日以潜身,盘古开天而失视。天吴死于朝阳之谷,攸忽灭于海南之地,若乃焦溪涸,热海澄。沸潭止,温泉冰。水井冻,阳谷凝。炎洲地冽,裸壤毛缯。荧台烟灭,瘴水生凌。而我生于此时,奚凛冽之可胜!或有从军永诀,去国长违。霜锋宝剑,铁衬单衣。积雪没胫,悲风激怀。夜渡剑河,晓上轮台。阴山雪漫,瀚海冰厚。当次苦寒,十死者九。又若寒门久容,贫闾故居。不不烛,无衣无襦。鼻酸气失,堕指冽冑。火如红金,薪如桂枝。儿号妻哭,痛尽伤悲。抱膝而苦,竟死何裨。噫嘻呜呼!天欤!地欤!神欤!彼顽冥之不去,我生死其何辜。呜呼噫嘻!盖尝闻之,无寒不温,无贞不元,时之革化,由是而门。吁炎吹冷,元气所存。贞极不元,寒极不温。乖序错命,罪半东君。于是易川牛马走,地上虮虱臣。再拜东方发狂语,唇冻舌涩难具除。告我东君,胡甚不仁。嗟生类而欲尽,君奚为而不春。匪我语汝,其孰汝亲。匪君顾我,孰活我人。我藉汝力,汝假我神。挽天地之和气,黜顽冥于玄根。汲东海之泥以接地轴,炼泰山之石以补天轮。以广厦万间庇吾民之冻骨,以布裘千丈吊四海之冰魂。使飕飕赤字鼓舞于春风,熙熙然乐其天真。胡为驰纲维而退避,独廉让而谦尊?我徒问汝,汝且不言。于是乎乃归,墐其户而聋其楹,裘其被而熏其衣。不尤乎神,不怨乎天。束手容足,以顺乎时之自然。18
  凛冽的春寒,使世间“儿号妻哭,痛尽伤悲”,以至“十死者九”,这是一幅多么凄凉悲苦的人生惨象!作者满腔悲愤,对“东君”展开了严厉的控诉,“乖序错命,罪半东君”,“告我东君,胡甚不仁”。此赋表面上写的是春寒,实则是对元朝严酷政治高压的隐射。刘因继承先世之统,故在政治上对元王朝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被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对于元朝的大张杀伐之威,他渴望“以广厦万间庇吾民之冻骨,以布裘千丈吊四海之冰魂”,表现出一种救济苍生的仁人情怀,但在《苦寒赋》的最后,他选择了退隐自防,“束手容足,以顺乎时之自然”,流露出无奈的悲凉情绪。

  五、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3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等。宋宗室秦王赵德芳的后裔,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年十四以父荫补官,调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力学,至元二十三年(1286),行台治书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授访江南遗逸,得之引入见,为侍从。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二十七年,迁集贤直学士。至大三年,为翰林侍读学士。延祐三年,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甚被优遇。延祐六年(1319),得请南归。至正二年去世,谥文敏。《元史》卷172有传。著作有传本《松雪斋文集》,今本有《赵孟頫集》。
  其《纨扇赋》曰:
  炎暑时至,阳乌怒飞。金石为流,白汗沾衣。候吹纤条,延爽南扉。玉枕徒设,桃笙安施?旁皇踯躅,不知所为。于是裂轻纨兮似雪,制圆扇兮如月。光摇怀袖,凉生毛发。起遐想于青蘋,引清飔于天末。肃然襟带,凄其絺葛。醒人饥骨,炎歊如脱。须臾或离,中肠为热。殆造物者欲解民之愠,假人力以为之。不然,岂天时之可夺也。复有题诗欣赏,因书奇绝。障轻尘以寄恨,扬仁风而言别。或画乘鸾之女,或误成蝇之笔。白羽褵褷而自愧,蒲葵比方而知劣。
  及乎商气应,厥民夷。玉露降兮百草,金风生兮桂枝。罗衣重拂,秋兰复菲。孤萤冷照,寒螿暗啼。弃捐箧笥,绸缪网丝。班姬形中道之怨,江淹赋零落之诗。嗟夫!用舍有时,出处有宜。惟人亦尔,于物奚疑?彼狐貉之御冬,岂当夏而亦悲?苟形藏之任道,愿俟时乎安之,伊圣贤不可见兮,之二人又何知? 19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代孙,他的仕途经历元世祖到英宗共五朝。由于他是以亡宋宗室的身份入仕元朝。这就必然遭到非议和排挤,同时传统道德观念也无时不在困扰者他,故而他一直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这篇《纨扇赋》就含蓄地表达了这种困惑与烦恼。
  纨扇在酷暑时节,颇受人们地青睐,“于是裂轻纨兮似雪,制圆扇兮如月”,但到了“玉露降兮百草,金风生兮桂枝”的秋季,却“弃捐箧笥,绸缪网丝”。这种“用舍有时,出处有宜”的世态炎凉更让作者得出“苟形藏之任道,愿俟时乎安之”的无奈结论。“这里所表现的行藏任道的思想,亦是儒者之常言,但不像前人一样,从遇与不遇在写纨扇的诗赋中,却是别出新意的,其境界也是较高的。作者淡淡写来,毫无做作之态,而简练有风韵,也非一般作者所能及。”20
  再看他的《修竹赋》: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观夫临曲槛,俯清池。色浸云漠,影动涟漪。苍云夏集,绿雾朝霏。萧萧雨沐,袅袅风披。露鹤长啸,秋蝉独嘶。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意参太古,声沉寥泬。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盖其媲秀碧梧,托友青松。蒲柳渐弱,桃李羞容。歌籊籊于卫女,咏《淇奥》于国风。故于猷吟啸于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七贤同调,六逸齐踪,良有以也。又况鸣嶰谷之凤,化葛陂之龙者哉!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21
  中国古代士大夫,历来就有一种“竹”的情结,故而爱竹咏竹成为了他们生花妙笔下一个永恒常新的话题。赵孟頫的这篇赋作,多俪语而押韵,写法上它以蒲柳桃李为反衬,碧梧青松作陪衬,讴歌了修竹的气质节操。赋末一语道破竹的道德内涵:“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更将全赋的格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赵孟頫“论其才艺,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不但翰墨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让于虞杨范揭之间,不甚出其后也。”22子昂赋善图写景物,如此赋的“色侵云漠,影动涟漪。苍云夏集,绿雾朝霏”,“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意参太古,声沉寥”等句子都是因物生姿,意境别出。全赋清丽简练,落笔不俗,不失为一篇佳作。

  六、袁桷
  袁桷(12 66--1327),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宪府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后被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升翰林应奉同知制诰。历修撰、待制,除集贤直学士,改翰林直学士、知制诰,迁翰林侍讲。泰定帝泰定初辞归。著有《清容居士集》,《元史》卷172有传。
  其《悠然阁辞》曰:
  鄱之西兮峰周围,虎豹屹兮雄姿。绶蜿蜒兮紫属,旌兮虹垂。之人兮 阿,畏羲娥兮高驼。筑荣观兮通明,手参差兮以娱。栋隆兮示背,荣翼兮从喙。汇雪兮鄱之区,捄有七兮日 。 采鞠兮黄裳,辑萸兮紫囊。芳冥冥兮夕晖,憺独睇兮擬所思。云飞英兮山之阜,为予留兮不遐以处。秉贞兮神专,觞弥剧兮益完。山中之乐不可以久迟,予返兮悠然。23
  《四库全书总目》对袁桷评价尤高,说他“故其著作宏富,气象光昌,蔚为承平雅颂之声。文采风流,遂为虞杨范揭等先路之导,其承前启后,称一代文章之矩工,良无愧矣。”24而袁桷的这篇赋,也可以说正体现了上述特点。全辞借鉴屈原“楚辞”风格,大量使用“兮”字,句式六到九字句不等,造成音律的错落有致,而全辞中大量使用的比喻手法,又让行文显得形象生动,新颖贴切。作者欣赏着悠然阁赏心悦目的景致,不由得逸兴神飞,“憺独睇目兮擬所思”,全辞最后一句乃画龙点睛之笔,“山中之乐不可以久迟,予返兮悠然”,表现出作者欲归隐山林,闲适悠游的美好愿望。全辞读之如清风拂面,灵动自然。

  七、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局净州天山。其高祖锡里吉思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其官,以马为氏。延祐初复科举,祖常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劾奏权臣铁木跌儿十条罪状,权臣被免职。后来权臣复出,祖常退居光州。铁木跌儿死后,祖常任翰林侍制。累迁礼部尚书。元统初年,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辞归。后又启用为江南行台中丞,又该陕西,皆不赴。著有《石田集》。
  其《伤己赋》曰:
  嗟余生之多忧兮,几颠而数穷。誓言书以自见兮,力追古之高风。呼天龙以驾我兮,伻天使使为朝。何九稼之不一获兮,尚偃蹇而如兹。岂剞劂之有不善兮,将世德之下贤。荐刍茭于宗器兮,缀履棊以玑环。封敦旄以块泰岱兮,谓泛滥其莫涯。冠髫童以弁冕兮,问礼意而莫知。决大疑于淫鬼兮,凭诬傅以度揆,顾圣言之靰靷兮,指纲维为械系。悯相道之无朋兮,去一发之几希。扼吾车之莫骋兮,胶吾口之难辞。惩前悔之不惮兮,配古道其或可思。一旦舍此而改图兮,念后余之病我。日浚恶以启堙兮,患世之屏经而好权。遷歧溪之多迷兮,世或谓其固然。抱昌辞以适与我兮,俟来学以偕行。辨百家之纠纷兮,孰察予之重氢?
  乱曰:我涉大波,孰为航兮?我载大途,孰为箱兮?古声喤喤,金石之扬兮,世无伥兮。25
  这篇赋,是马祖常自伤因正道直言而几遭贬谪之作。他42岁(1320年)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权相铁木跌儿,左迁开平县尹。在《题松厅事稿略后》中,他自述:“昔祖常承乏察院,初官未熟时事,往往笃信古道,动辄得咎。言泰州山移之变,则得奉祠太社;谕铁公丞相废法擅权,则谪官开平。婴虎口之毒,摈斥五年。”26
  作者一腔正气,痛斥世风日下,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岂剞劂之有不善兮,将世德之下贤”,他铁骨铮铮,义愤填膺,悲叹自己被奸臣陷害,“扼吾车之莫骋兮,胶吾口之难辞”。尽管如此,他坚决奋发自励,不与流俗合污,“惩前悔之不惮兮,配古道其或可思”,表现出贞骨凌霜、高风跨俗的坚贞品质,此赋继承了楚骚遗风,缠绵悱恻,抒情意味极浓。
  八、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抱遗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元泰定四年进士,官建德路总管府推官。再调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时,因兵乱未到任,避地富春山,徙钱塘。明洪武二年朱元璋诏他修礼乐书,他往而不留。洪武三年卒。其诗文颇俊逸,时称“铁崖体”,尤工乐府,有《铁崖文集》。
  其《哭虱赋》曰:
  惟尔虱之种类不一也:在狗类蝇,在牛豕类蟢,在人处缁而白,处白而缁者,其幺若蚁,不知又有尔类!皤腹而轻身,纤足而劲觜;或青或绀,或黄或紫;白昼潜世藏,昏黑坌起;脱走如珠,狙刺如矢。使人胁不得以贴席,肱不得以曲几。追踪捕痕,若亡若存。遁影朽空,灭迹密纹。汤沐所不能攻,掌指所不能扪。但见肉斑膦其成瘭,肤窒栗其生龟。怒床几而欲剖,避衾褥而欲焚。呜呼尔虱兮!蜂则有虿兮蜂可祛,蝎则有螫鲺蝎可诛,嗟尔幺类孰能屠!腾蛇神兮殆即且,即且狡兮制蟊蛛,嗟尔幺类又谁呿!咨大化之好生,恐一物之弗纾;胡尔恶之兼毓,为吾人之毒荼!饱膏血之毒觜,资肥腯之臭躯。吾将上告司造,殄尔类,非无辜也!
  辞毕,是夜梦有被玄衮裹终绛服而至者,若有辞曰:“吾即见骂尔文者!辞义既严,敢不退避。然吾小毒小臭,尔亦知世有大毒大臭者乎?奸法窃防,妨化圮政,剥人及肤,残人至命;阚若豺虎,盭甚枭獍,此非大毒大臭者乎?为国之病,而司臬不屏。其或分民曲直,任国是非,义无避位,仁不让师,则丹书是珪,皂椟见遗。彼大毒大臭,又何惮不为乎?且吾起伏适节,消息乘机,白露洒空,劲风吹衣,蝉蜕而退,莫知予之所归。于试絜夫大毒者无已时,大臭者臭无穷期,孰为可詈不詈乎?子不穷南山之竹以为辞,而詈予琐琐不已,呜呼!”
  于是杨子增愤加怖,涕泗不支。霍然而觉,不知虱之所之。27
  杨维桢生活在元末朝纲紊乱、战祸四起之时,他的《哭虱赋》虽是继李商隐《虱赋》、陆龟蒙《后虱赋》之后所作,但在思想感情上却是与柳宗元的《骂尸虫文》一脉相承的。全赋构思新颖,作者开篇极言对虱的厌恶之情,巧妙运用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将虱附其身的惨状描写的淋漓尽致,得出“吾将上告司造,殄尔类,非无辜也”的义正辞严的结论。
  下篇化入梦境,将虱拟人化为“被玄衮裹绛服而至者”,与作者展开激烈论辩,借虱之口揭示深刻道理。虱只不过是“小毒小臭”,而那些“奸法窃防,妨化圮政,剥人及肤,残人至命,阚若豺虎,盭甚枭獍”的贪官污吏才是“大毒大臭”。此赋较之柳宗元的《骂尸虫文》,痛快淋漓虽相似,但笔法更委曲幽默。全文语言简洁,笔力雄健,发人深省。
  其《些马赋》曰:
  杨子至钱清之明年,旧乘马老而不任,遣奴钱塘市壮马。奴得贾胡马,济江中流,阴雾四合,风浪猝作,舟如飏箕,奴与马几溺,幸而济。奴归语主曰:“主福得良骏,良骏几累仆;意者西域异种,神物所忌, 恐非主厩中物也。”至则格应于图,诚良骏也。在度为騋,在岁为。身如织文,蹄如截铁。首卬渴乌,耳插卓锥。尾如流慧,目如方诸。主人赏其神骏,抖其风尘,命奴洗马西江之濆。马临流振而嘶,嘶而踊,已而泳于中流,莫知所适。奴告主人,主人蹢蠋西江上,皇皇焉计无得而挽。则自咤曰:“鹾官,贱役也;良骏,天骨也。驾天骨于贱役之地,使屈首丧气,若跛累狗,宜骏之见水泳而去,主者不得有也。”主人悲不自已,乃辞而些之曰:
  吁嗟骏乎!汝其糜没九渊,填于海鳅之空乎?抑越景超光,以返于房屋之宫乎?将升昆仑,抑负端图,化荥河之龙乎?其将觐湘累以从其忠乎?毋亦皜车白乘,随革尸之愤,忽往忽来于江中乎? 又辞曰:灵奇俶傥生渥流,肉鬃星尾文龙虯,协图特出兮应世求。嗟我何幸兮逢沙邱,逝八极兮隘九州,观闾阖兮历玉台以遨游。忽泳水兮为龙为龟, 重澜驰逐兮奴不善泅。盐车坎壈兮为骏愁,逝一跃兮释累而离龙。吁嗟!渊沦兮蓄怪幽,三角八尾兮狶鬣牛头,岩牙嚺口兮啖海舟,嗟尔骏兮纷逢仇。骏不归来乎贻我忧,超越倒景兮乘云浮,骏兮来归乎,江险不可以久留。28
  杨维桢生性狷直忤物,因良骏溺于中流,内心悲痛,有所感发遂成此赋。初读起来,似在哀马,细读数遍,实则伤己。 作者生性刚直,傲岸不驯,受人排挤,内心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他本是一匹千里马却苦于没有伯乐,只能孤芳自赏,甚至落入“驾天骨于贱役之地,使屈首丧气”的悲惨境地。元末作家多批判现实的激切之作,他们在末世的悲凉气氛中,既不能潇洒游弋,又不愿隐然自乐,而是在悲愤中自省,在苦闷中寻索,这篇赋典型地体现了元末文人的这种心态。

  1 【元】祝尧:《古赋辨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00。
  2 【元】祝尧:《古赋辨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24。
  3 【元】祝尧:《古赋辨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40。
  4 【明】宋濂:《元史》(12)(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页3709。
  5 李修生:《全元文》(4)(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71-74。
  6 曲德来、迟文浚、冷卫国:《历代赋广选·新注·集译》(6)(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页13。
  7 李修生:《全元文》(4)(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57-58。
  8【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页1422。
  9李修生:《全元文》(4)(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66-67。
  10【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卷166,页1423。
  11 李修生:《全元文》(7)(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4-5。
  12 李修生:《全元文》(1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18-19。
  13 李修生:《全元文》(1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16-18。
  14【明】宋濂:《元史》(14)(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页4336-4337。
  15 李修生:《全元文》(1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330。
  16【明】宋濂:《元史》(14)(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页4007-4008。
  17李修生:《全元文》(1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320-321。
  18 李修生:《全元文》(1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322-323。。
  19 李修生:《全元文》(19)(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5-6。
  20 马积高:《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498。
  21 李修生:《全元文》(19)(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6。
  22【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卷166,页1428。
  23 李修生:《全元文》(2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31。
  24【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卷167,页1436。
  25李修生:《全元文》(3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364。
  26李修生:《全元文》(3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417。
  27林邦均:《文史英华·辞赋》(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年),页314-319。
  28 曲德来、迟文浚、冷卫国:《历代赋广选·新注·集译》(6)(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页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