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两汉文人诗歌

【教学设想】了解文人五、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比照了解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风格的异同;重点讲读《古诗十九首》。提出一些学术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

第一节 楚歌的流行与早期五、七言诗

  楚人是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随着楚人占据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用楚地方言歌唱、楚地音乐伴奏的楚歌,也就成为当时的时尚。
  汉代最早的楚歌,可以追溯到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
  1、《垓下歌》和“霸王别姬”的故事,常被作为一种爱情意义上的解释,但这是不充分的。在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存在的时代,一个权势人物遭受失败的最明确最严酷的标志,是他心爱的女人将被作为财产为胜利者所占有并重新分配。倘若虞姬不自杀,这就是她的未来。对项羽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来说,虞姬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以最刺激感情的方式,显示着如此急剧的变迁:短短几年内登上成功的绝顶而主宰天下,复又坠落失败的深渊,而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这种关于个人的自主欲望与外界控制力量--所谓“命运”--相互冲突的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命运无常的悲观意识,在先秦诗歌中几乎是不存在的。而自《垓下歌》以后,汉代诗歌中(包括乐府民歌)充满了这样的感叹,并且在汉末魏晋间达到了高潮。标志着文学的一步步的自觉。
  2、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歌中流露的情感是复杂的:有战胜了项羽君临天下衣锦还乡、炫耀乡里的踌躇满志,也流露了关于命运无常的感叹。他也无法预料他所打下的江山未来命运究竟如何。
  3、乌孙公主,名细君,汉江都王刘建之女。她有一首《悲愁歌》,感叹自己命运无常,情调凄楚感人: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1]。穹庐为室兮毡为墙[2],以肉为食兮酪为浆[3]。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4]。
   【注释】
[1]乌孙,西域国名,故地在今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地区。公主远嫁乌孙,必定路经河西走廊。
   [2]这句说乌孙人住帐篷以为家室。
   [3]酪(lào)用牛、羊、马乳制成的饮料。
   [4]黄鹄,一种候鸟。
  《汉书·西域传》:“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乌孙昆莫。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乃自作歌。”同王昭君一样,乌孙公主也是汉王朝和亲政策的政治牺牲品。当然,象某些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所说的,和亲政策总比战争政策好得多,但他们却往往忽略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精神、人格需求。可以想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自己的家乡,嫁给一个异域的陌生的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的年老的君主,哪有什么“爱情”?其内心的悲愁就可想而知了。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女性尤其是公主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成为政治牺牲品的无奈和悲叹。
  4、李延年(汉武帝时代的朝廷乐师)有一首《佳人歌》(又作《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5、汉武帝刘彻有一首著名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诗中描写了典型的秋色,抒发了乐极生悲、人生无常的感伤。虽然,武帝坐稳了江山,他的感慨与生活于历史剧变中的刘邦、项羽不同,但作为一个强大帝国的至高无上、功业煊赫的专制君主,在沉湎于女性、神仙方术的同时,他也深知自己难以逃脱老与死的威胁。从根本上上说,这也是人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意识。
   小结:以上述及的一些典型楚歌,内容上,多抒发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感叹。形式上继承楚辞,多用“兮”字,或以五言为主,或以七言为主,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前奏。  

第二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一、班固的《咏史》诗:
  二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极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绨萦。
此诗歌咏西汉文帝时少女绨萦上书救父的故事。是班固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的,用辞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班固的《咏史》是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而且是最早的咏史诗。
  二、张衡的《四愁诗》诗:
  张衡是继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同声歌》(五言)、《四愁诗》(七言)皆为其著名作品。
  张衡的五、七言诗在技巧上较班固有明显提高,张衡继承了乐府诗的缛丽华美,班固继承了乐府诗的朴素质实。班固的五、七言诗以叙事为主,张衡的五、七言诗则长于抒情。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其《四愁诗》是第一首文人独立创作的完整的七言诗,尽管还带有楚歌诗的痕迹。
  三、秦嘉的诗:
  秦嘉,生卒年不详,字士会,东汉陇西郡(治今甘肃省临洮县东南)人(一说汉阳郡平襄,即今甘肃省通渭县人)。桓帝时,在陇西郡为官任掾吏,后举为本郡上计吏,奉使洛阳。入京后,升任黄门郎。不久遂病卒于津乡亭。秦嘉作为东汉诗人,现存四言《赠妇诗》一首(一作《寄内诗》),五言《留郡赠妇诗》三首,皆载《玉台新咏》;还有四言《述婚诗》三首;此外,还有书信体散文《与妻徐淑书》和《重报妻书》。他的诗主要是抒发自己因仕宦离家,不得与妻子面别相聚的怅惘和愁思。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感情真挚深沉,十分感人。清人沈德潜评论说:“词气和易,感人自深。”
  秦嘉的《赠妇行》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秦嘉做了郡的上计掾,将要奉命进京,适值妻徐淑因病去了娘家。临行前,他派人去接妻子回来面别,惜未能如愿。作者心中十分难过,遂写诗三首留赠于妻子。这里即没有“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曹植《白马篇》)的壮志豪情,也没有“一生不自保,何言恋妻子”(阮籍《咏怀诗》)的人生悲哀。而是一种“儿女共沾巾”的伉俪情深,一种人世间普遍存在的离合悲欢而带来的惆怅和忧伤,因此能够引起人的共鸣,感人至深。自《离骚》以来,文人写男女的相爱和中道离异,大都用以比附君臣关系。像秦嘉这样毫无掩饰的袒露自己爱情的诗篇,在这个时期是很少见的。

其一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1]。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2]。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3]。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4]。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5]。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6]。忧来如寻环[7],匪席不可卷[8]。
  
  【注释】 [1]这两句说人生苦短,世路艰难。汉诗中多有此类诗句,如“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譬(pì),比如。居世,处世。 屯蹇(zhūn jiǎn),《周易》上的两个卦名,皆表示艰难、阻滞之意,后人们常用此语指挫折、艰难、不顺利。  [2]这两句说在外仕宦,世路艰难,而夫妻经常不得欢聚,又添一层忧愁。苦晚,苦于来得太晚。  [3]这两句说想到要出外仕宦,夫妻就不得不长久分别。念,想。当,会当。奉时役,奉命去应差。指秦嘉被任命为陇西郡上计掾,即将因公进京。按:汉制,每年各县垦田、户籍、钱粮等皆要编制计簿,报送郡中。郡经汇编后以副本呈送朝廷,由丞相府受理,称为“上计”。担任进京呈送计簿差事的官员叫“上计掾”。  [4]这两句说在临行前,派车去接你,(因你正卧病在床)故又空车返回。 [5]省(xǐng )书二句:秦嘉在临行前,不仅差车迎妻,而且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即《与妻徐淑书》,信中言:“欲暂相见,有所属(嘱)托。今遣车往,想必自力。”徐淑见信后,即回信一封,即《答夫秦嘉书》。省书,即指秦嘉读了妻徐淑的回信。  [6]独坐四句:说因妻子不能前来与他面别,因而感到孤单,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体现了他们夫妻间伉俪情深。 [7]寻环,即循环。 [8]此句化用《诗经·邶风·柏舟》中“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句,说心中的忧思不象席子那样可以卷起来。形容忧思缠绵不断。
其三
  
  [题解]这是秦嘉《留郡赠妇诗》的第三首。写作者临行前给妻子留物赠别。与上首诗的委婉曲折手法不同,全诗用赋的铺陈手法,白描的语言,直接抒写夫妻之间的依依别情。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1]。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2]。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3]。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4]。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5]。宝钗可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6]。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7]。媿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8]。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9]。
  
  [注释][1]这两句写作者即将上路的情景。肃肃,迅疾貌。仆夫,驾车的仆人。征,远行。和铃,古代称车前横木所挂之铃为“和铃”。  [2]这两句写作者启程的时间。引迈,即启程。束带,指穿衣整装。鸡鸣,天亮时。  [3]这两句写作者即将离家时对妻子的留恋。顾看,环顾,回头看。姿形,姿态身影。 [4]这两句写与妻子的离愁别恨。万恨,形容离恨之多。“万”与“一”对举,说虽今朝仅一次离别,但在感情上却留下了绵绵无尽之离恨。不宁,心绪不宁静。 [5]这两句说打算留赠物品以寄托情思。何用,用何,用什么。遗(wèi),赠送。思,情思。致,表达。款诚,真诚的心意。  [6]宝钗四句:写作者打算留赠给妻子的四件心爱的礼物,即宝钗、明镜、香料、素琴。 [7]这两句用《诗经》典,表达夫妻间互赠礼品相敬相爱的深厚情谊。《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人,即指《诗经》中的“我”,也指作者自己。  [8]这两句说你(徐淑)赠给我的礼品很厚,而我赠给你的礼品很轻,不足以表达深情。媿,同“愧”。 [9]这两句说礼品虽轻,但情谊深厚。贵,指感情珍贵。

附:徐淑《答夫秦嘉诗》

  徐淑,生卒年不详,秦嘉之妻,与嘉同郡人。秦、徐婚配十分和美,夫妇共同雅好诗文,秦嘉曾为此专门写下《述婚诗》,以谢苍天降福,得此美满婚姻。东汉桓帝年间,因丈夫出仕洛阳时,她病居母家,未及面别,两人遂相互赠诗寄书,表达顾恋思念之情。后秦嘉客死异乡,徐淑闻讯,亲自前往接回灵柩。面对兄弟逼嫁,她毁形自守,誓死不从。后因哀恸过甚而卒,乡人将其夫妇合葬一处。据《通渭县志》记载,县城西约八十里榜罗镇附近的秦家坪,有秦嘉、徐淑的墓及碑刻。作为东汉女诗人的徐淑,《隋书·经籍志》曾著录有集一卷,已佚。今存有《答夫诗》一首(载《玉台新咏》),其文辞凄怨,一往情深。另有书信体散文《答夫秦嘉书》、《又报秦嘉书》、《为誓书与兄弟》等三篇(载《艺文类聚》和《太平御览》)。清人严可均辑有《后汉秦嘉妻徐淑传》,载于他的《铁桥漫稿》卷七中。
  
  [题解]此系作者接到丈夫邀她回家暂见话别信以及赠诗后,作《答夫书》时一并写的一首《答夫诗》。诗中两情顾恋,相思之苦,缱绻缠绵,溢于言表。诗用骚体,一气流注,很好的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忧思。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1],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2],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3],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4],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5],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6]。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7]。
  
  [注释] [1]这两句说,我身体不好,抱病回了娘家。妾,古代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令,善,美好。引申为身体健康。不令,不合适,有病。婴,缠绕。婴疾,疾病缠身。来归,回到娘家。 [2]这两句说,在娘家淹留了很久,但病还未痊愈。沉,陷入。滞,滞留。沉滞,耽搁,拖延。家门,指娘家。历时,经过了一段时间,即长时间。差(chài),病愈。 [3]这两句说,长时间没能和你相伴在一起,未能伺候你,这实在有失于惯常的夫妇之道。旷,长时间的空缺。废,停止。侍,服侍。觐(jìn),拜见,见面。情敬,指夫妻间的情理。此处偏指妻子对丈夫应尽的责任。违,背离。情敬有违,即有违情敬。 [4]君今四句:说丈夫要奉命到京城去,夫妻间不得不离别,暂时无法相聚倾诉衷肠。适,到,去。悠悠,形容忧思缠绵不断。无因,没有机会。 [5]“瞻望”四句:说自从你走后,我每天瞻望伫立,等待你的归来,日思夜想,使我忧思郁结,梦中仿佛见到了你的容貌风采。踊跃,形容一次次的。容辉,容貌风采。 “君发”四句:说你离我而去眼看一天天的远了,我恨不得长上双翅,随你而去。乖,背,违。日乖,日渐走远。 [7]这两句说,因为伤感,所以泪下沾衣。永叹,长久的叹息。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收录、作者、时代:
   《古诗十九首》最初载于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萧统泛题为“古诗”。这些诗都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关于作者身份,研究者一般认为是东汉时期的一些失意文人。它也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其产生的时代,大约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之间。它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
  (一)、游子思乡和少妇闺怨。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怨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题材是自《诗经》以来诗歌所表现的一个重大而常见的主题(如《君子于役》、《东山》、《采薇》等)。为什么这个主题在汉代诗歌中很集中很突出呢?因为当时很多文人为了追求功名,不得不背井离乡,辞别亲人,长期漂泊在外。或在外地做官(如秦罗敷的丈夫、徐淑的丈夫),或隐姓埋名出逃在外以躲避政治迫害,或求学,或服劳役,或经商等等。他(她)们长期与亲人隔绝,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悲伤的心灵。这些诗,描写了人世间最普通、也最伟大的亲情、爱情,抒写了人们内心的真情实感,因而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共鸣。
  【讲读作品】
  《行行重行行》 有“道阻且长”之悲,美人迟暮之感;有对丈夫的深深怀念,也有被丈夫遗弃的担心。先叙别离之苦,再说别后见难,继之以盼夫早归、责夫不归之回环往复之情,最后归结到自我安慰。这情丝,剪不断,理还乱,千回百转,始终缠绕在思妇的心中。只有女性诗人,才能如此深刻、细腻的揭示出女性特有的内心情感世界。
  《客从远方来》 可看作是上首诗的姊妹篇。最精彩的是“故人心尚尔”一句。女人最担心的就是丈夫在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现在丈夫给她捎来了一块布料,说明丈夫没变心,心中还有她,原先的各种担心顿时消融,终于吃上了定心丸,怎能不喜上眉梢呢!于是思妇展开了幸福的奇思幻想,以爱心应爱心--丈夫赠给的绣有双鸳鸯图案的这段绮以示爱心,思妇打算把它“裁为合欢被”以表夫妻合欢美意,于不能合欢时作合欢之想。而且思妇还要将合欢被做得又美好又结实,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和对夫妻团聚、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都物化表现在合欢被上,合欢被成了他美好爱情和愿望的象征。全诗情调欢快热烈,善于使用双关、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语言看似平淡,而表达的感情却是浓烈而婉曲的。
  《迢迢牵牛星》 以牛郎、织女的传说,形象的表现夫妻间不可逾越的空间距离,并无多大新意。但机声札札,不成纹理,却写尽思妇借助单调往复的劳作排遣愁苦的用心及其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其后的闺情诗多以机杼、捣衣、刀尺的声音描摹思妇的情感心理活动,盖多源于此诗。而诗中一系列叠词的妙用,非常好的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活动,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 都以“花”作为爱情的纽带。而思妇眼中的花开花落,又暗喻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的即将逝去。
  《孟冬寒气至》、《明月何皎皎》 都以天上的星星、月亮作为怀人的意象。此后对月怀人,望月思乡也就成为诗词长写的意象、意境。
  (二)生命短促,人生无常。这个主题在乐府诗中就出现了,而在《古诗十九首》中更直接以强烈的感觉反复出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在诗人们的眼中,时间成了带走生命与人生的最可怕的东西,因而节序物侯的变迁就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应:“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回车驾言迈》)。在各种景色中,累累坟墓和萧萧白杨,无疑最容易引起对死亡的恐惧,因而频频出现在“古诗”中:“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去者日以疏》)。在死亡阴影的威胁下,诗人们急切的为这短暂而痛苦的人生寻找慰藉和解脱的办法,其一就是“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今日良宴会》)。对这类诗的评价,一种意见认为,这些诗宣扬了颓废、悲观、及时行乐的剥削阶级的思想,不值得称道;一种意见认为,社会的黑暗、政治的恐怖,使得一些文人失去了对道德原则的追求,加深了他们的信仰危机,于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著,反过来说,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另一种意见认为,这些诗表面上在露骨的表现及时行乐的腐朽思想,但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战争、瘟疫、政治迫害等,使得一大批文人朝不保夕;功名、富贵、长寿等人生理想的破灭,老庄思想的重新被发现,使他们重新审视人生,力求超越旧的价值观念,作出新的人生选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诗实际上表现了诗人们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寻求、开掘生命的价值。是对生命的珍视。表现了人的觉醒(李泽厚《美的历程》的观点)。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见教材):
  1、《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是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都能巧妙的起兴发端。
  2、《古诗十九首》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3、《古诗十九首》以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具有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