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水浒传与明代的小说

  
  ○一 明代小说的特质
  
  小说与传奇,是明代文学的代表,尤以小说在明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小说,经过了宋、元两代的长期孕育,到了明代,无论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都达到很高的成就,现实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积极浪漫主义也具体地表现在西游记中。因此,小说在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必得先加以简略的说明。
  一、白话文学的进展白话文的应用,在唐宋的变文与宋人的话本虽已开始,但除了京本通俗小说那些极少数的优美的作品以外,其馀的大都是文白夹用,粗糙简朴,算不得是成熟的白话文学。而用白话写作的,几乎全是说话人和书会先生一类人物,把故事记录下来,作为实有的工具。到了明朝,作家们才有意识地运用白话来写小说,才有意识地来创作白话文学。这种文体上的改革,这种由文言转到白话的文学形式的观念的进展,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件大事。我们可以说:明朝是我国白话文学的成熟时代。如三国演义一类的历史小说,虽夹用通俗的文言,那是有它的历史根源的,其他如水浒、西游、金瓶梅及拟话本的短篇小说,全是用的纯熟流利的白话。明朝说话虽不复行,但风气转换,从前把许多故事由说话人的口传给民众,明朝是由文人写出来给民众自己去看了。这便是由说话变成小说创作时期,也是白话文学发展提高的时期。这些小说的创作者,一面接受着话本的白话文体,一面采用着话本中的故事,加以剪裁和加工,经过再创造的过程,於是白话的长篇短篇小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给与明代文学以新生命新力量。
  从此以后,无人不承认白话是写小说的最好工具,好的小说没有不是白话的了。
  二、对於小说观念的改变我国文学,由于儒家载道思想的统治,歌词戏曲,大多视为小道,对於小说,更加轻视。到了明朝,在新兴的市民思想基础上,这种观念,为之一变。如李卓吾、袁宏道、冯梦龙、凌蒙初等,一致赞美小说文学的优美,同时并了解小说与群众的关系,以及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意义,所谓小说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第一次为中国文人所认识、所赞叹。关於这一点,在第二十四章里已经讲过了。
  冯梦龙编的三本短篇小说,题为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可一居士序说:“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俗也,恒者则习之而不厌,传之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这种对於小说的见解,对于小说教育意义的理解,是到了明朝才有的。
  三、小说与时代明朝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意识,在小说中反映极为明显。许多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揭发和描写封建政治的罪恶,社会现实的黑暗,阶级矛盾的具体内容和人民的生活愿望。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明代因方士僧尼的大盛,报应轮回之说深入民间,故小说中多言因果灵怪,而神魔作品特多。再以晚明朝纲不振,君主臣僚大都纵欲荒淫,一时成风,恬不知耻,於是有些小说,涉及淫秽,男女私情,加意铺写。如金瓶梅那一类的作品,一时风起。再如西游补的讽刺明末的政治与士风,西洋记、精忠传一类作品的慕古伤今的情感,少数短篇小说中对於经济情况的反映,时代的背景,社会的意识,都很活跃鲜明。至於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更是一代的巨著。那些正统派的古文不必说,就是比起当代的那些杂剧传奇来,小说是更富於现实性的。
  我叙述明代的小说,以长篇为主,短篇平话次之。至於那些唐人传奇式的小说,如瞿佑的剪灯新话及李祯的剪灯馀话一类的作品,在这一时代,已经失去其重要性,只好从略了。
  
  ○二 三国演义
  
  △一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最优秀的流行的一部。历史小说由宋代的讲史演进而来。据李商隐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知在唐宋,三国历史,已变为通俗的故事流行民间了。到了北宋,说话人有说三分的专家。苏轼东坡志林云:“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由这一点可以体会出北宋的三国故事发展的倾向。再在金人院本、元人杂剧里,搬演三国史事者特多。据录鬼薄及涵虚子所记,三国剧本,近二十种。但到现在,宋人记三国故事的话本,还没有见过,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的本子,是元朝至治年间(公元一三二一~一三二三年)
  建安虞氏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书藏日本内阁文库。同时发现者还有武王伐纣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一共是五种,这都是元代讲史文学的遗产。书中虽偶杂神怪,主要是根据史实。但文学简朴,较之京本通俗小说,相差远甚,近於三藏取经诗话一流,想是元代民间之作。三国志平话为上中下三卷,分上下二栏,上栏是画,下栏是文。书的开始,有一段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的引子。而以韩信为曹操,彭越为刘备,英布为孙权,汉高祖为汉献帝,报其杀害功臣之冤,造成三人分汉的因果论。开首有诗云:
  “江东吴土蜀地川,曹操英勇占中原。不是三人分天下,来报高祖斩首冤”,这意思说得极为明显。平话的本文,开始於黄巾起义,刘、关、张桃园结义招兵讨伐,而终於孔明病亡。观其故事前后的起结,后来的三国演义,在此已粗具规模。
  但文学精简,语意不畅,人地之名,时有误写。如麋竺为梅竹,张角为张觉,华容为滑荣,街亭为皆庭,又如书中曹操、曹公杂称,刘备称诸葛亮为“师父”等,行文的急就可见,此种例证,到处都是。所叙事实,颇违正史,如刘备落草、张飞杀狗等,尤为无稽。由此看来,三国志平话一书是说话人的底本,是民间传说的三国故事,没有经过修饰。这书的文学艺术价值虽不很高,但在三国演义的演化上,在讲史文学的研究上,很重要。因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了元朝的三国故事在民间流播的形态,和元代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情形。
  
  △二
  将元朝的三国志平话加以改编,写成一本雅俗共赏的历史小说的,是罗贯中。
  罗名本,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贾仲明录鬼薄续编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如其所终。”前人於罗氏籍贯年代,时有异说,至此始能确定。又据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所记,则贯中曾“客霸府张士诚所”,亦可证他生活的时代在元末明初。据贾仲明所说,罗贯中是一个不得志的江湖流浪者,但他在文学上,有重要的贡献。他是中国首先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他又是首先献身通俗文学的作家。他也做过戏曲,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风€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三种,后二种则已佚去,但他毕生的精力,几乎贡献在小说上,相传他有“十七史演义”的大著作。其他如水浒传、平妖传诸书,都与他有关,又如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也署罗贯中之名。但他的作品,多经后人增损,原作湮汉,甚为可惜。在许多作品中,较能保存他原作的面目的,还只有这本他改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的本子,我们能见到的是一部号称弘治甲寅年的刊本。
  (注)题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前有庸愚子序云:“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鄙谬,又失之於野,士君子多厌之。
  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於注:这部”弘治本“,过去商务印书管曾经影印。但原书本有弘治、嘉靖两序,影印本缺嘉靖间修髯子一序,有些读者逐误以为弘治本,实则商务印本已为嘉靖本了。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这里将罗贯中改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心思说得非常明白。他要把那些言辞鄙谬,士大夫看不起的平话,改编“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又不完全违背正史的通俗演义,既可给士大夫读,也可给民众看的一种雅俗共赏的读物。一面可以普及历史知识,同时又要合乎里巷歌谣之义。罗贯中这种工作,有得要的文学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他是有意的要为民众创作通俗文学,将那些历史知识,用演义体裁灌输到民间去。他具有重视小说价值的进步眼光,也具有为民众写作的进步立场。他确是通俗文学的创作者,是我国小说界的开路先锋,这一点,便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得到不朽的地位,值得我们敬重他。
  罗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共二十四卷,每卷十节,每节有一小目,为七言一句,这是我国长篇小说初期继承话本的形式。后来小说分成多少回,每回的题目,成为对偶的两句,整整齐齐,那就进步很多了。罗本与平话本不同之处,最要者有三:
  一、增加篇幅,改正文字
  如三顾茅庐在平话中只一小段,文字拙劣,生趣索然。罗本则肆力铺写,长至数倍,状神写貌,个性跃然;文字健劲,生动可喜。
  二、削落无稽之谈
  平话中凡过於荒诞者,一律削去。开卷之因果报应删去,而以史事直起,即为一例。
  三、增加史料可用之正史材料,罗氏的酌量增入。如何进诛宦官、祢衡骂曹操等。再又加进许多诗词书里,显得历史性更加浓厚。
  这样一来,罗氏的书较之元朝的平话本,自然是进步得多。他做到了序上所说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历史演义,民众与士大夫都一致表示欢迎了。这种本子一出世,那种平话本,自然会湮没无闻,於是新刊本便纷纷出现,到明朝末年,那些刊本,也不知道有多少种,都是以罗本为主,有的加以音释,有的加以插图,。有的加以批评,有的在卷数回数上加以增损,文字上也有增删,不过改动不大。一直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毛宗岗出来,这本书才发生变化。他把罗本加以改作,再加上批评,称为第一才子书,这就是我们今日读到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初的罗贯中所作,但我们读到的是清毛宗岗的本子,原因便在这里。毛宗岗字序始,江苏长洲人。因为毛本在文字上比罗本较为进步,毛本一出,罗本便又湮没而不为人所知了。毛本的卷首,有凡例十条,说明他的改作意见。约而举之,有如下四端:
  一、改正内容,辨正史事。
  二、整理回目,改为对偶。
  三、增删诗文,削除论赞。
  四、注重辞藻,修改文词。
  上列诸条,此其大者,细故尚多,不必详说。总之,那部书经他这麽一改,无论内容文字,都较为完整,于於是三百年来,社会上只知道有毛本的三国演义了。但在正统思想这一点来说,毛本是改得更为浓厚了。可知三国演义绝非一人一代之作,是一部几百年来由正史入於民间,再由话本回到文人手里的集体创作,但主要的创作劳动,不得不归於罗贯中。
  
  △三
  三国演义在历史事实上有些地方虽不符合陈寿的三国志,但大体上仍然是统一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它以那一个时代的历史事实为骨、为基础,经过民间艺人的长期编造,再经过罗贯中整理、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中间是渗杂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文学想像,对於史事的安排、改动和人物性格的描写,求其合於文学的创作意图,求其合於艺术的真实,同历史事件发生某些不尽符合的地方,自然是难免的。前人每以这些地方来批评三国演义的错误,这是他们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忘记了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是一部文学书。
  三国演义的主旨,是反分裂、求统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符合当日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的。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三国演义很真实地描写了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复杂矛盾和激烈斗争。在那矛盾和斗争里,揭发出东汉末年汉帝国朝政的极端黑暗腐朽和统治者的残暴罪行,也反映出农民起义力量的声势浩大,和人民在那个动荡时代流离转徒饥饿死亡的惨痛生活。我们读三国演义时,一幅残破的社会图景,展开在我们的眼前。这方面真实而又历史的反映,是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内容。但必须指出:书中对黄巾农民起义军,采取了反对、诬蔑的态度。
  三国演义把曹操写得那么奸险,把刘备写得那么仁慈,实际是违反历史事实的。这是一种封建统治阶级思想,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是一种封建时代传统的历史观念,在讲史文学中的反映。这种历史中的正统观念,要探其根源,实始於孔子的春秋。以后的历史家们,大都继承和发扬这种思想,形成封建性的牢固的正统观。讲史平话的作者,虽出自民间,能编述史书,从事改写,当然是有学识的人,受有这种正统观念的影响。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作为文学来说,这种正统观念,成为划分正反两个集团的有利基础,成为塑造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的有利条件。由讲史平话到三国演义,这种观念,是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的。如果把这种封建性的正统观念,夸大为民族思想和爱国思想的反映,并认为这种思想只有在宋、元的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甚至说成是罗贯中创作的特点,恐怕都是不在妥当的。爱国诗人陆游有诗云:“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诗意确是以汉代宋、以曹代金,可以体会到民族思想通过正统观念的曲折反映。但三国演义的作者,很难说有这样的主观意图;从客观效果上这样去理解,固然可以,但也不能过分强调这一点。
  三国演义善於分析和描写各种政治上的矛盾,通过各种故事发展和人物活动,把许多历史材料,加以文学化,生动活泼,机趣横溢,内容丰富,变化万端,展开着各种不同的政治、军事、才略的斗争。王允献貂婵、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过关斩将、单刀赴会、单骑救主、群英会、蒋过江、借东风、火烧亦壁、空城计、斩马谡、六出祁山等等,写得非常精彩,而又有深刻的内容,具有吸动读者的艺术力量。通过这些故事,给予旧社会广大人民一些政治手腕和军事才略。据小说小卑所载,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起义时,都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攻城略地,伏险设防的方法,这并不是夸张的。“异姓聊昆弟之好,辄曰桃园;帷幄侈运用之才,动言诸葛”,这已是旧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性格上,得到了很大的成就。作者集中全力,描绘了诸葛亮、曹操、关羽三个突出的人物。诸葛亮成为智慧才略的化身,曹操成为奸诈权术的代表,关羽成为忠烈勇敢的典范。再如刘备的仁慈而又长厚,张飞的粗豪而又善良,周瑜的机智而又猜疑,鲁肃外愚而实内智,都写得非常生动。几百年来,诸葛亮、曹操、关羽这些名字,代表着人物性格的丰富内容,概括着不少的赞美或是谴责的意义,在广大人民的口头,普遍地流传着使用者。在这里,显示出在画演义描写人物的现实主义精神。但我们必须指出,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过於夸张、生活细节不够真实的缺点,也间有迷信妖异的缺点。正如鲁迅所说:“至於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中国小说史略)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的语言,不是纯粹的白话,而杂用着半文半白的通俗文言,确是美中不足,但这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三国演义从讲史演化而来,讲史都要牵就史事,引用史中文献,讲史作者为了方便,有的照段抄录,有的是改头换面的编写,文言便成为主要部分。五代史平话和武王伐纣平话一类的作品,都是如此。小说话本是独创性的,因此它们的语言和讲史不同。水浒在语言上远胜於三国演义,因为水浒虽具有讲史性质,但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很少历史根据,绝大部分是创造出来的。所以水浒具有讲史、小说的双重基础。虽如此说,从全相三国志平话到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语言已经大大地提高了。
  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外,罗贯中还编写了隋唐两朝志传和残唐五代史演传。前者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有明万历己未刻本。题“东原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杨慎批评”,起于隋末至於唐僖宗。(见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后者八卷,六十回,起於黄巢起义至於陈桥兵变,据唐书、五代史及民间传说写成。
  似有意为模仿三国演义而作,但内容详略不均,文字亦颇粗糙,不过这些作品,俱经后人改动,已非罗著之本来面目。只是我们可以由此推想,罗氏生在元末明初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那样激剧的时代,他对於历史上具有传奇性的英雄人物,一定是非常注意,非常喜爱的,明王圻稗史汇编中说罗贯中等“皆有志图王者”,这虽是后人的传说,但用以说明罗氏的抱负,似也并非全无根据的。
  
  ○三 其他讲史小说
  
  明代长篇讲史小说,所以大量产生,原因自然很多。但罗编三国的风行一时,给予小说作者以促进、鼓励的力量,使大家都去效法,实为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风气下,於是一代史事,各有所述,或依正史,或杂野谈,书贾为推广销路,作家为古存真,或借罗贯中编纂之名,或假李贽、袁宏道、锺伯敬评点之笔。
  可观道人序冯梦龙新列国志云:“自罗贯中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翰与正史分笺并架,然悉出诸村学究杜撰。”这里把明代历史小说发达的情况,说得很明白。这些作品,水平高下不一。有些确如冯氏所说的出於村学究之手,文学价值不高,有些则在文学史小说史上,虽非上乘之作,仍有它相当的地位,特别是在民间的影响,更不能忽视。其中有些故事中的人物,并经过集体性的努力,而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如说唐、杨家将中那些英雄豪杰。在这里,我们介绍几部影响较大的作品。
  
  △列国志
  现在汉行的东周列国志,实际已经过了好几次的演变和改编。最早写“列国”
  故事的当是元代话本。到了明嘉、隆时,则有福建阳县人余邵鱼撰的列国志传,八卷。后来冯梦龙又加以改编,改名为新列国志,共一百零八回。起於周宣王,终於秦王政。删去了一些虚构的情节,使其力近於史实,但同时也削弱了幻想的色彩,而最大贡献还是在於技巧上有显著的提高。到了清乾隆时,又有江宁蔡元放(名)评点的东周列国志,二十三卷,一百零八回。蔡氏除了评批之外,并在冯氏原著基础上加以删改,这就是流行最广的一种了。由於冯氏和蔡氏编写时,都要事事必本於左传、国语等史籍,并且要纠正三国演义的“造做”之病,所以全书最大的一个缺点,是语言艺术不高,史传气味过浓,写人物的个性、神情都不够鲜明明,因而大大影响了文学的价值。其次是头绪过分纷繁,而作者的才情气魄又都不相应。不过这部书作为灌输读者的古代历史知识来说,还有它一定的作用。同时,书人中写卫懿公好鹤、伍子胥过关等故事,也有其生动洗炼的地方。
  
  △杨家将演义
  杨家将的故事,在南宋时时节已流行,到了元代,杂剧中又多取为题材。明代中叶后,遂有几种不同版本的说部流行。其中嘉靖时建阳人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通俗演义,即写杨家将的故事,十二寡妇征西一节,就是出在杨家将的后半部。
  全书写杨业一门的英勇杀敌,忠诚报国,相当热烈,特别是穆桂英等女英雄的形象,至今还为人民所喜爱。但这书的艺术价值却很低劣,结构简单,语言枯燥,在旧说部中实非佳作。杨家将故事所以能够这样家喻户晓,主要还是由於戏剧的演出,和民间艺术人等传播的力量。
  
  △说唐
  说唐的故事,在宋元间已盛传於民间。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即有“讲史书者,谓讲说通铿,汉、唐历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的话。但写成长篇的讲史小说,却开始于明代,而成熟于清代。上面提到的罗贯中的隋唐两朝志传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写过西楼记、金锁记传奇的袁于令(又名韫玉,字令昭,号吉衣主人)
  也写过隋史遗文六十回。书中揭露了隋炀帝的种种暴政,反映了人民的反隋愿望,对秦琼等人的英雄本色写得较有声色。此外,还有一部诸圣邻的大唐秦王词话也值得我们注意。这部书又名秦王演义,可能是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的鼓词传本,但书中用以叙述情节的散文部分,却远较唱词部分为多,所以它实际已具有讲史小说的规模了。全书起於李世民起兵,终於登位称帝,即以李世民的兴唐活动为主线,旁及程咬金、单雄信、李密、尉迟恭、秦琼、罗成等人的故事,凡是后来的说唐全传中写到的一些重要情节,差不多都有了。不过因为它究竟是一种较早的说唱作品,故虽有其朴质,而终缺少文采。但在说唐故事的研究上,却有一部不能忽视的作品。到了清初,则有褚人获的隋唐演义一百回。人获字石农,长洲人,曾著笔记坚瓠集六十六卷。这部隋唐演义,实际是据隋唐两朝志传和隋炀帝艳史改写,但如杨贵妃、江采等故事,显然又吸收了传奇中的资料。全书始於杨坚起兵伐陈,迄於明皇、肃宗相继崩逝,据书末所说,其目的“不过说明隋炀帝与唐明皇两朝天子的前因后果”而已。书中的英雄人物,写得较成功的是秦琼,其次是程咬金。秦琼的天涯落魄,卖马卧病诸节,都写得紧凑乾净,其缺点则是困顿中又稍嫌猥琐。程咬金的草泽英雄性格写得很生动,於憨直粗豪中显得十分可爱,对白尤能传神。从秦琼的失意,映衬了店小二的势利;从程咬金的醉后高兴,映衬了她母亲的嗔怒之切,都表现了作者的呼应剪裁之力。“咬金笑道:‘我的令堂,不须著恼,有大生意到了,还问起柴扒做什?’母亲道:‘你是醉了的人,都是酒在那里讲话,我那里信你?’”这种以极经济的语言,写母子两人不同的神情口吻,正是宋元话本的特色。但书中对隋炀帝、唐明皇一班君臣后妃的淫奢生活,虽作了较多的暴露,同时也过多地渲染了宫闱明的那些艳史佚事,又加上不少迷信的情节,因而削弱了主题的集中和结构的完整,并且弄得头绪纷繁,笔意旁鹜,是本书的显著缺点。
  在这一说唐系统中,写得较出色的是清人的说唐演义全传。作者姓名不详,有乾隆间刊本,六十八回。内容从秦彝孤、杨坚平陈至李世民登位止,可以说是历来说唐故事演变改编的一个结集,然而却又自成格局。全书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隋唐演变那样的铺叙得散漫,而以瓦岗寨一些英雄的活动为中心,集中的描写他们,歌颂他们,这样使得主线分明,情节紧凑,人物的性格也就深刻多了,生动多了。至於作品风格,虽细腻不足,却能於粗犷中见其气魄,而且前后之间也较隋唐演义来得调和。秦琼、程咬金、单雄信、尉迟恭、罗成,这些人物,有的沉着,有的粗豪,有的刚烈,有的勇敢,都各有其不平凡的经历,各有其性格特征,同时又各有其可敬可爱的品质。秦琼和单雄信的遇合,表现了英雄相惜的患难深情,也反映了隋末天下大乱、豪杰四起时的历史内容。后来单雄信为兄报仇,毅然诀别妻子,独踹唐营,力穷被擒,仍誓死不受诱降,通过作者的全力歌颂,成为全书中一个突出的好汉形象。还有一点,这些英雄人物,他们的武艺和品质,虽然十分高强优良,但一生经历中又大都具有悲剧的色彩,像秦琼的客店受辱,尉迟恭的归农装疯,罗成的中计被害,都体现了封建社会中黑暗冷酷的一面,也丰富了全书的变化曲折的故事气氛。但书中强调“真命天子”,表现了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说唐全传之外,还有说唐小英雄传,写罗通扫北的故事;说唐薛家将传,写辞仁贵征东故事,统称为说唐后传。其他还有征西说唐三传,写薛仁贵儿子薛丁山、樊梨花夫妇故事。但这些作品的内容和技巧,都很优劣,其中庸俗荒诞之处,在过去还起过不良的影响。
  
  △精忠传
  演述岳飞故事的书,在明代也很不少。岳飞时代,一面是奸相当朝,一面是外敌压境,明代嘉靖以还,人民同样感着这两层压迫。岳飞的武功与冤案的演述,表现出民间的义愤和民众崇拜民族英雄的心理。因此这类的书,在民间很为流行,也富於教育意义。这书的本子也有好几种,主要的有:一、熊大木编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八卷。亦名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现在所见的明人写岳飞的故事的,以此书为最早。始於金人南侵,岳飞抗敌,终於岳飞被杀,秦桧在狱中受报应,后来的说岳全传,在此已略具规模,但文字半文半白,与三国演义相类。
  二、重订按铿通俗演义精忠传,一名精忠报国传,于华玉著,华玉字辉山,金坛人。此书出於熊本以后。他重编此书的主旨,是去其荒诞不稽的小说材料,而要使他变成一部历史的演义。因此他在凡例上说;“末卷摭入风僧冥报,鄙野齐东,尤君子之所不道。”於是“正厥体制,芟其繁芜,一与正史相符,爰易传名曰精忠报国。”虽说他易稿六七次,务期简雅,结果使这一部传奇,变成一部死板的演义,活泼的精神和小说的趣味都没有了。三、精忠全传,明无名氏编,题邹元标编次。邹为万历进士,曾因劾张居正罢官,后又因红丸案忤魏忠贤,卒于天启四年,在晚明以正直见称。他编此书,以熊本为主,而又恢复传奇的精神。四、到了清朝,将明代所有的岳传截长去短,重编一次,便是现在最流行的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简名说岳全传,钱彩编次,金丰增订,全书二十卷,八十回,是岳飞故事书最完备的著作。全丰序云:“从来创说者,不宜尽出於虚,而亦不必尽由於实。苟事事皆虚,则过於荒诞,而无以服考古之心;事事忠实,则失於平庸,而无以动一时之听。”这便是他们改编所岳全传的态度。经他们这样一改,自然是后来居上,他们一面是吸收过去岳飞演义中的优良部分,同时又加进许多民间关於岳飞的传奇故事,市话加多,杂以荒诞的传说,如金翅大鹏鸟等的情节,於是便成为民众欢迎的读物,其他各种都不流行了。但这书在乾隆时竟被列为禁书,可见由於它艺术技巧较优于明人之作,在民族意识的灌输感染上,效果自然也较大,因而为清统治乾所忌。
  
  △英烈传
  这是描写朱明开国的一部最早小说。十卷八十回,作者不详,相传为嘉靖时武定侯郭勋表扬其祖先郭英功绩而作。描写战争场面较多,文笔则甚庸弱。此书在讲史中虽非佳作,但影响很大,戏剧、评话多取为题材。后又有真英烈传,原书未见,据黄摩西小说小卑所说,则内容多诋毁郭英,似为反对英烈传而作。又有续英列传三十四回,题“空谷老人编次”,有纪振伦一序,内容写建文帝丧国始末。
  明清两代,由於印刷方便,书买又想牟利,讲史小说,事介虚实之间,文多通俗易懂,故更为民众所欢迎。往往一人创作之后,别人就加以仿作续作,或改头换面,一书改成数书,於是同类性质的书就层见叠出,如上述的列国、杨家将、说唐,即形成一个系统。又如写上古故事的,有明五岳山人周游的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六卷,盘古至唐虞传二卷,有夏志传四卷,有商志传四卷(上三书作者都不详)。写汉代故事的有明熊大木的全汉志传十二卷,明甄的西汉通俗演义八卷,明无名氏的两汉开国中兴传志六卷,明谢诏的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十卷,清无名氏的东汉演义评传八卷。这些作品,在当时虽也起过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但终因本身的价值不高,缺乏独立的艺术生命,所以结果大都被淘汰了。
  
  ○四 水浒传
  
  △一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杰作之一,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也不是一人一代之作,也是多少人多少年慢慢形成的。正同三国一样,是民众、艺人和文士的集体创作。但在水浒这部小说的创造上,最为主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施耐。在讨论水浒传的文学价值之前。先简略地说明一下它的演化过程。
  一、南宋时,水浒已为民间流行的故事,由民间流行,逐步进入话本与戏曲。
  据宣和遗事所记,水浒人物已有三十六人,文字虽短,事实已具规模。起於杨志等押运花石纲,而终於征方腊。宋末龚圣与(名开,山阳人)作三十六人的像赞,据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云:“龚圣与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曰:宋江事见於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高如有作人的名的,待考),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以未见信书载事实,不敢轻为。”可知宋末,水浒故事在民间一定非常流行,那些英雄们的面目性情,想必都很特殊,因此当日画家如李嵩之流,画起他们的像来。曲海总目提要求浒记条下说明云:“宋时画手李嵩辈传写其像,士大夫颇不见黜,龚圣与至为作三十六赞。”李嵩作像,龚圣与作赞,这种情形,表示出流传民间的水浒故事,开始同画家、文人接近了。
  画家、文人接近这种故事,是有理由的。周密画赞跋说:“此皆群盗之靡耳。圣与既各为之赞,又从而序论之,何哉?太史公序游侠而进奸雄,不免异世之讥;然其首著胜、广於列传,且为项羽作本纪,其意亦深矣。识者当自能辨之。”这意思极为明显,宋江们虽为“群盗”,如能削平外敌,何尝不是真命天子;遗民文人的亡国之痛的心理,确实溢於言表。宣和遗事外,在宋、元之际,还有水浒传一类的话本,见罗烨醉翁谈录中的,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篇。到了元朝,出现了许多水浒故事的杂剧,以写黑旋风为多。剧中人物之性格虽与小说颇有异同,但也可体会到水浒故事在社会上流行的盛况。
  二、水浒故事在话本、杂剧中这么流行,一定有人出来写成小说,材料好,寓意好,像李嵩、龚圣与、周密一样心境的人是不少的。这一个最初写成水浒传的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明嘉靖时人高儒百川书志云:“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的本,罗贯中编次。”明郎瑛七修类稿记宋江一书,也称“钱塘施耐的本”。郎瑛年代略同于高儒,两书都是水浒版本最早的记载。一百回本及一百二十回本,都写着施耐集撰,罗贯中纂修。金圣叹则说是施耐作。这样看来,施耐确是水浒传最早的创造者,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的基础上加以整理、组织和加工创作的第一人。关於施耐的生平,至今尚无确切的资料,据说他生於元成宗元贞二年,卒於明太祖洪武三年。原名耳,又名子安,祖藉苏州人,曾出仕钱塘,又传他曾参加张士诚军。但这些都还待证实。我推想施氏的本子,一定是用的白话,这是与三国志平话不同之处。因为宣和遗事中的水浒故事,已有浓厚的白话倾向,并且许多白话文句。施氏决不会改用文言,这是后来水浒传在语言上能成为一部白话文学的原始基础。同时我们还可推想,施氏所叙的故事,与宣和遗事的架子略同,招安以后,接着平定方腊,书就告了结束。到了罗贯中,将施本再加以改造。他可能看见宣和遗事享集一段有“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
  二句,宋江已经招安,便加进征讨田虎、王庆一段,凑成“三寇”之数。田、王的故事,从水浒传百回本的七十二回看来,在宋、元之间,可能已有传说。施、罗本前有致语,其文字面目到现在还有大部分保留在一百十五回本里。
  三、嘉靖年间,是中国长篇小说进步发展的大时代,水浒传在这时期,再受到文人的修改。沈德符野获编卷五云:“武定侯郭勋,在世宗朝号好文,多艺能计数。今新安所刻水浒传善本,即其家所传,前者汪太函序,名天都外臣者。”
  一百二十回本发凡云:“郭武定本,即旧本,移置阎婆事,甚善。其於寇中去王、田而加辽国,犹是小家照应之法,不知大手笔者,正不尔尔。”郭本之去田、王,而加辽国,想是当时北方外族压边,时时告紧,作者以安内换成攘外,聊快人意。
  在宣和遗事元集一节中,有“童贯巡边,五月童贯兵与辽人战,败退保雄州”的记事,可知破辽也是有根据的。郭本的执笔究竟是谁,虽无法断定,作序的汪太函却颇有可能,但也有人不相信此说的。汪太函是汪道昆,字伯玉,歙县人,是当日与王世贞齐名的文学家,也是明代的杂剧作者。因为他是文学家,这次改编水浒,使它在艺术上又有了提高。郭本一百回,是繁本之祖。
  四、郭本问世,立刻得到士大夫的赞叹,如李卓吾、袁宏道、胡应麟之流,都是本书的爱好者。在这同时,谋利的书买们(至少是福建的书店),不得不另谋出路,於是取施、罗旧本,恢复田虎、王庆,再将破辽一节改作过,增加进去,成为“平四寇”,内容最富,以全本向民众号召,兜揽生意,於是称为新刊原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一类的一百十回本、一百十五回本以及一百二十四回本,三十卷本等等,书店为竞争生意,都纷纷地出版了。这些本子,在内容上说,与罗本最为接近,在文字上说,都是简略的,俱可称为简本。民众看小说,大都是注重趣味,需要丰富的故事内容,他们既以全本旧本相号召,销路自然很好,因此引起当日士大夫的优虑。胡应麟说:“余二十年前所见水浒传本,尚极足寻味。十数载来,为闽中坊贾刊落,止录事实,中间游词馀韵,神情寄寓处,一概删之,遂几不堪覆瓿。”便可知道简本在文字上,是比不上郭本的。解放后影印的余象斗棱评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就是简文之一,它在研究水浒故事源流上仍有其重要的价值。
  五、因为要顾到全本的名义而又要挽救郭本的散失,天启、崇祯间有杨定见编的一百二十回的忠义水浒全书的产生(商务有翻印本)。他是用的郭本原文,再将简本中的田、王故事,加以改作,插入破辽之前。这样一来,又是全本,又是繁本,而文字也都可读了,可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繁简合编的综合全书。后来金圣叹出来,他说他发现了真正的水浒传古本,其中没有招安等内容,实际他是站在封建的反动立场,觉得“强盗”受了招安,并能建功立业的事不可提倡,于是他腰斩水浒,删去原本的七十一回以后的部分,卷首另加引子,於宋江受天书之后,仿造卢俊义一梦结束,把英雄们的壮烈功业,化成凄惨的悲剧。但他在文字上,确实有些地方是改得比较好的.於是三百多年来,看水浒传都是看的金圣叹的改本,其他的本子,都变为古董。近数十年来,因研考小说之风甚盛,旧本出世者时有所闻,我们才得稍窥其真相,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水浒传版本为嘉靖间本,可惜只存第十一卷一卷,即自五十一回至五十五回。依此推算,全书当是二十卷一百回。李开先词谑记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且古来无有一事而二十册者”。这所谓二十册,大概就是二十卷,可见正德、嘉靖间人所看的就是这种本子。但因为材料不足,上文所述,自极多推论。
  
  △二
  水浒传的内容,虽根据民间传说,再加以想像和创造,然宋江确有其人。宋史徽宗本纪云:“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江、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又同书侯蒙传云:“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又同书张叔夜传云:“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可知梁山好汉,声势强盛,招安讨“贼”,俱见信史。又宋史杨戬传记“梁山泺古钜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鱼之利”,也可略见宋时梁山的形势。但水浒传的性质,与演义体的三国完全不同。水浒只取史中一点一滴,开展扩充,纵横铺写,完全不为历史所拘,叙述布局,独出心裁,成为一部自由创作的小说,故在文学上的成就,较讲史为优。这书的背境虽是写的宋朝,虽是写的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其实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无不可。在过去历史中,哪一个时代,不是统治者压迫民众,小人陷害君子,富人摧残穷人,男人侮弄女子,等到阶级矛盾尖锐激化,广大人民走投无路的时候,结果是农民起义发生,推翻封建统治政权,推翻历史向前进展。但把农民起义的丰富内容,写成为长篇小说的,始於水浒传。水浒传里所表现的人物,也是我国历代所共有的。如蔡京、童贯、高俅一类荒淫无耻、作威作福的贪官,张都监、张团练一类鱼肉小民的酷吏,过街老鼠张三、青草蛇李四、没毛大虫牛二一类的专以敲诈为生的破落户泼皮,飞天夜叉、生铁佛、飞天蜈蚣一类的诱奸妇女的道士和尚,桃花山大盗一类的掠夺妇女的土霸,蒋门神一类的仗势欺民占人财物的恶棍,王婆一类的市井帮,还有各种各样的土豪劣绅,都不是宋朝社会所特有的。在旧社会中,这些贪官、污吏、恶棍、泼皮、道士、和尚,满眼都是。
  因为如此,以宋代的史实为材料而写成的水浒传,它的生命是新鲜的,内容是丰富的,具有深广的思想基础巴概括的历史意义。因此,这本书能供给各时代各种读者以种种不同的意义。封建官绅,说它是一部“强盗流寇”的历史,但在民众的眼里,是一部中国未曾有过的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书中英雄们身受目击的苦难,正是民众自身的苦难。这一些苦难,两千多年来,无时不加在民众的肩上,究竟是屈服忍受的多,旧身而斗的少;而这一部书,正是代表民众向封建政府、官吏、富豪、恶棍、压迫平民的恶势利的强烈反抗。读到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们对於那些黑暗势利的扫荡,晁盖、吴用们对於贪官们的惩罚,在长期受到压迫的大众的心灵里,感到扬眉吐气的喜悦。
  水浒传作者虽没有阶级观点,但通过他的艺术描写,由於他具有同情农民起义的坚定立场巴爱憎分明的正义感,在展开出来的波澜壮阔如同史诗一般的画卷里,确实又射出阶级斗争的思想感情的强烈光辉。“赤日炎炎似水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在白日鼠唱的这首歌里,显露出两个鲜明对比的阶级意识。在梁山水泊建立起来的政权,他们的理想是八方共域,异姓一家。跳涧虎陈达对同伴的宣言,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武松说:“生平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鲁智深说:“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宋江的宣言,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於是这些人便成为保护民众和弱者的英雄。然而封建官吏的结党营私,贪污枉法,日盛一日,他们都不得不挺身而也,反抗官方,反抗正统,结果是“做下迷天大罪”,不得不到梁山去“落草”了。
  我们试看林冲、武松、阮家兄弟、鲁智深、李逵、宋江、杨志、史进、柴进诸人一步一步地逼上梁山的历史,都是与恶势力旧斗的血泪史。表面看去,他们是杀人大盗,其实他们都是正直的良民,如鲁智深的善良,林冲、花荣的正直,李逵、武松的孝悌,其他许多人的言信行果的精神,绝非那些翰林进士孝廉秀才所能及。
  於是梁山伯的忠义堂,成了英雄们的基地,凡是与恶势力斗争而失败的人,都集中到那里去;农民、渔夫、猎人、落第的举子、穷教师、军事教官、乡长老爷、风水先生、员外、走江湖耍手艺的男男女女,都在同一的目标下集中到那里去。
  於是封建官绅与代表民众的两大阵营,有了分明的界限。结果造成了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的农民起义武力。但起义军终於是失败了;他们没有完整的计划,没有坚强的领导,他们的脑筋里除了反抗恶势力反抗官僚地主以外,同时还受了忠君的旧观念的影响,还受了统治集团的恶毒的诱骗,终於做了封建势力的牺牲品,走了上悲剧的招安道路。在水浒传里,有好几处地方,写到宋江归顺朝廷的志愿。阮家兄弟都是劳动人民出身,意志坚强,斗争也是英勇的。我们可以听听他们的歌声。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县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阮小五)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阮小七)
  在这里,反映出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中的软弱的一面。我们如果从“反抗官僚地主,拥护好皇帝”的论点来看问题的话,宋江终於走上招安的道路,是可以理解的。水浒传的现实主义艺术力量,首先在於它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出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生长、发展和失败的全部过程。水浒传决不是少数人的生活历史,也不是才子佳人的爱情表现,它描写的范围最为广阔,内容极为丰富,人民性思想性极为深厚,从政治倾向性来说,中国其他的古典小说,都没有它这种鲜明的特色和强烈的精神。
  
  △三
  水浒传的现实主义艺术力量,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绘人物性格方面,得到了卓越的成就。水浒传的写人物,不同於西游记的写神魔,不同於儒林外史的写士子,更不同於红楼梦的写名门闺秀、十二金钗。它所写的大都是出身贫贱的好汉,生龙活虎的英雄。它用的是精线条的笔法,着墨多,色彩浓烈,用丰富多彩的辞汇和粗豪泼刺的语言,描绘出各种不同阶级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展露出封建统治集团的黑暗面貌和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英勇斗争的思想感情。下层社会出身的鲁智深、李逵、武松、阮氏三雄、解珍、解宝两兄弟、石秀、李俊一类人物固然写得很好,就是出身於地主家庭或是为封建政权服务过的如林冲、杨志、宋江一类,也写得很好。在那一条“逼上梁山”的大路上,作者以同情农民起义的坚定立场,把名种不同的人物,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故事过程中,一个一个如同百川入海一般,汇集到那起义的狂涛里去。特别如林冲、杨志、宋江一类人物,要参加起义,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的。作者非常真实地应他们的地位和性格,把封建政权的无比丑恶与残酷迫害,一一加以生动的描写,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很自然地逐步发生变化,终於走了梁山。在这里,一面说明这些人物参加起义的艰苦过程,同时更有力地说明封建统治者鱼肉人民到了如何普遍、如何令人不能忍受的程度。在这样曲折真实的描写中,林冲的历史,是写得最出色的最动人的。
  水浒传的读者,没有不喜爱鲁智深、李逵、武松这三位人物的。不错,这三位人物,是水浒传中的杰作。他们具有农民或是城市贫民的纯朴善良的心地,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斗争品质,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真是桃园结义的气概,和同生共死的精神。他们都以爽朗粗豪见称,然仍有区别,有的略重人情,有的较为机智,也有的近於鲁莽。但都写得笔墨酣畅,兴会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休、景阳岗武松打虎、武松醉打蒋门神、黑旋风斗浪里白条、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以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吴用智取生辰纲诸回文字里,我们可以体会出水浒传的语言艺术和描写人物的优秀技巧。
  水浒传流行以后,由於它影响之大,就有好几部派生的读物相断产生,其中较著名的有水浒后传和清代出现的荡寇志,但这两部书,它们对待梁山的态度,却是完全相反的。
  
  △水浒后传
  作者陈忱(约一六○八~?),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
  人,与西游补作者董若雨正是小同乡。他生於明万历间,死於清康熙初年。他是明季遗民,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他许多诗歌里,表现了亡国的沉痛感情。明亡以后,他不愿做官,隐居乡间,从事著作,并以卖卜拆字为生,常与顾炎武、归庄来往,终於“穷饿以终”。水浒后传是他的代表作品,当是晚年所写。在这书中,民族思想和反封建统治、同情农民起义的思想,是结合着反映出来的。因此在思想基础上,继承了水浒传的优良传统。后传由阮小七恁吊梁山、杀死张办和李俊太湖捕鱼、反抗巴山蛇这两件事展开的。以后梁山的旧英雄,从各方汇集,也还加进了一些新人物,再展开革命的斗争。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和清朝统治者对汉人的残酷压迫,是水浒后传新的历史基础。语言生动,人物也写得不壤,前半部较优,后半部就弱得多了。
  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作者俞万春(一七九四~一八四九),字仲华,则号忽雷道人;浙江山阴(今昭兴)人。诸生。长於骑射,又善医术。其父宦粤,曾随之往任所,参加镇压徭民起义。受父命作荡寇志,企图削弱水浒传在社会上的影响。书中写曾任南营提辖的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征讨梁山的故事。但开头却有一段卢俊义梦见一个执弓的长人到忠义堂情节,以为后来太尉张叔夜歼灭梁山作伏线。张叔夜诱降宋江事,本见於宋史张叔夜传,明朱有敦杂剧张叔夜平蛮卦榜、黑旋风伏义疏财中曾写其事。但荡寇志的这段情节,其实是因袭贯华堂本第七十回,其中写卢俊义“梦见一人,其身甚长,手挽宝弓,自称我是嵇康”。
  因为张字是弓、长两字合写,而嵇康又字叔夜,所以把嵇康拉在里面,而这一回正是金圣叹所窃改的,也可见他们手段的浅薄无聊了。俞万春生在清代嘉、道年间,正是白莲教起义以后,太平天国革命的前夜,他的父亲又数次镇压民变,他的思想很反动,所以全书对梁山英雄采取了刻骨的仇视态度,诬蔑他们为不忠不义的“寇盗”,表现了他的维护封建统治者的阶级立场巴反动的政治意图。又因他信仰释道二教,故书中也时露道教色彩。至於文笔,尚见洗炼,描述战争场面也较有层次。据钱湘的续刻序中所说:咸丰三年,岭南民变四起,“当道诸公,急以袖珍板刻播是书於乡邑间,以资劝惩”,后来太平军进入苏州,此书即被销毁。由此看来,荡寇志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所起的不同影响,官绅和农民军对待它的不同态度,是最为分明的了。
  
  △平妖传
  三遂平娇传,原书题东原罗贯中编次。四卷二十回,叙文彦博讨平王则、永儿夫妇的故事。王则亦实有其人,据宋史明镐传,王则本涿州人,岁荒,逃至恩州,聚众起兵,号东平郡王,六十六日而平。书中所叙,颇多妖法,并对起义人物,横加诬蔑。书中虽也反映出一些人民的苦痛生活和社会的黑暗面貌,但描写很不深刻。因当日助文彦博作战者,有化身诸葛遂智的弹子和尚,又有马遂与李遂,因三人皆名遂,故名三遂平妖传。现今通行本,为冯梦龙改编,共四十回。
  前有张无咎序,於原书前加十五回,始於灯花婆婆的引子,另有五回,则增插全书中。所演多炼法捉怪之道术,有似后日济公传一类的读物。另有粉妆楼八十回,题行溪山人撰,亦传为罗贯中原编,所述为罗成后人罗之事。此事不见史传,或为民间传说,或为作者所造,其内容大致不外英雄聚义、朝廷招安一套。观其文字布局,似为晚出之书,所传出自罗乐,想系后人伪。
  
  ○五 西游记及其他
  
  △一
  ※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作品。西游记现在都知道为明代吴承恩所作,其实他也是有所根据的。这一些神奇变幻的故事,正如水浒、三国一样,从宋、元一直流行於民间,有人传写,到了明朝,吴承恩将这故事告一总结,由於他天才的再创造,写定了我们现在所读的西游记。
  宋、元之际已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看取经诗话的目录,知道宋、元民间流行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已逐步脱离真实的史事,加入了神怪的成分。猴行者也已加入,成为唯一的保驾弟子,模样虽是白衣秀才,已是一只神通广大的猴王了。并且途中的妖魔灾难,也有了不不。在元朝,还有人采用取经的故事来作杂剧,杂剧虽不能表现这故事的详情,但无论内容和人物的个性,都比取经诗话要复杂得多。并且在戏剧家用这故事写杂剧之时,已经有人用这故事写西游盲的小说了。在北京图书馆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卷的永乐大典钞本里,在“送”韵的梦的条文下,有一条是魏徵梦斩泾河龙,引书标题作西游记。
  虽只残留一千二百多字,但在小说史上,确是重要的材料。朴通事谚解所引的唐三藏西游记,可能和永乐大典所引的西游记,是同一本书。
  梦斩泾河龙(西游记)长安城西南上,有一条河,唤作泾河。贞观十三年,河边有两个渔翁,一个唤张梢,一个唤李定。张梢与李定道:“长安西门里,有个卦铺,唤神仙出人。我每日与那先生鲤鱼一尾,他便指教下网方位,依随着,一百下一百着。”李定曰:“我来日也问先生则个。”这二人正说之间,怎想水里有个巡水夜叉,听得二人所言:“我报与龙王去。”龙王正唤做泾河龙,此时正在水晶宫正面而坐,忽然然叉来自言曰:“岸边有二人是渔翁,说西门里有一卖卦先生,能知河中之事。若依着他算,打尽坝中水族。”龙王闻之大怒,扮作白衣秀士,入城中。见一道布额,写道:“神相袁守成于斯讲命。”老龙见之,就对先生坐了。乃作百端磨问,难道先生,问何日下雨。先生曰:“来日辰时布€,午时升雷,未时下雨,申时雨足。”老龙问下多少,先生曰:“天下三尺三寸四十八点。”龙笑道:“未必都由你说。”先生曰:“来日不下雨,М了时,甘罚五十两银。”龙道:“好,如此来日得厮见。”辞退,直回到水晶宫。须臾,一个黄巾力士言曰:“玉帝圣旨道:你是八河都总泾河龙,教来日辰时布€,午时升雷,未地下雨,申时雨足。”力士随去。老龙言:“不想都应着先生谬说,到了时辰,少下些雨,便是问先生要了罚钱。”次日,申时布€,西时降雨二尺。
  第三日,老龙又变为秀士,入长安卦铺,问先生道:“你卦不灵,快把五十两银来。”先生曰:“我本算术无差,被你改了天条,错下了雨也。你本非人,自是夜来降雨的龙。瞒得众人,瞒不得我。”老龙当时大怒,对先生变出真相,霎时间,黄河摧河岸,华岳振三峰,威雄惊万里,风雨喷长空。那时说众人,唯有袁守成巍然不动。老龙欲向前伤先生,先生曰:“吾不惧死,不违了天条,刻减了甘雨,你命在须臾,刚龙台上难免一刀。”龙乃大惊悔过,复变为秀士,跪下告先生道:“果如此呵,希望先生与我说明因由。”守成曰:“来日你死,乃是当今唐丞相魏徵,来日午时断你。”龙曰:“先生救咱!”守成曰:“你若要不死,除非见得唐王,与魏徵丞相行说劝救时节,或可免灾。”老龙感谢拜辞先生回也。......
  文字已经很纯熟,比起全像平话五种来,确实要进步得多。同时我们又可推想这元人的西游记,规模已经不小,这种材料,是吴承恩再创造西游记的重要基础。后来这一节,到了吴承恩的西游记,便放大为“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世德堂刊本第九回)”;西游记正旨是放在第十回里,题目是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事冥吏。内容全是一样,但文字大有不同了。
  
  △二
  根据宋、元以来关於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作品,加以扩充、组织和再创作,写成一部优美的神魔文学的,是明朝的吴承恩(约一五○○~约一五八二)。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江淮安)人。著有射阳先生存稿。天启淮安府志人物志云:“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数奇,竟以明经授县贰;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放浪诗酒,卒,有文集存於家,丘少司徒汇而刻之。”寥寥数语,表现出吴承恩的性格和生活境遇。科场中屡试不利,结果过了五十岁,才谋到一个小小的长兴县丞,做了七年,毕竟为折腰所苦,拂袖而归。他当日曾与前七了中的徐中行友善,互相唱和。他论文的主旨:“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这似与七子近同。
  但他又云:“近时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畜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溢缥囊於无穷也,难矣。”(引陈文烛吴射阳先生存稿序)这见解比起何景明、李梦阳来,要通达得多了。故其作品,尤其是诗歌,确无拟古不化的习气。
  “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赠沙星士),“风尘客里暗青袍,笔砚微弄小舟刀。用文章供一笑,不知山水是何曹。身贫原宪初非病,政拙阳城自有劳。”(长兴作)他个人的胸襟、品格与八方的态度,在这几句诗里,表现得很为明显。他这种玩物傲世的态度,形成了他文章上幽默诙谐豪纵奔放的风格,我们读他的金陵客窗封雪戏柬朱祠曹、二郎搜山图歌、后围棋歌赠小李诸诗,浪漫气氛,何等浓厚。前人评他似青莲,尚有几分近似。他是一个熟读三个、五代一类演义的人,他自小就爱好通俗文学,他在禹鼎志序中说得尤其明显:“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卑史,惧为父师诃夺,私求隐处读之。
  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於既壮,旁求曲致,几赖转忘,胸中之贮者消尽,独此十数事磊块尚存,日与赖战,幸而胜焉。於是吾书始成。因窃自笑,斯盖怪求余,非余求怪也。......”这一段自白,是极重要的材料。他自幼欢喜读小说,尤其欢喜读玄怪小说,正是他后来编写西游记的一个说明。如果他后来果然一帆风顺,飞黄腾达,做起大官来,可能他的趣味会转变方向,朝政治事业方面发展,恰懊他活了那么大年纪,老是不得意,玩世嫉俗,江湖放浪,造成他一个穷悉潦倒的文学环境,於是一百回的西游记,便在他的晚年写成了。
  西游记中虽是叙述玄奘取经的故事,因其中全是离奇之谈和神怪妖魔的幻境,最容易被人解释和利用,好像在那些妖怪的肚皮里,都藏了许多的哲学义理。於是到了清朝,评议纷出。如陈士斌的西游真诠,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刘一明的西游原旨,汪象旭的西游证道书,张含章的通易西游正旨,都是各执一说,或看作大学讲议,或看作是金丹妙诀,或看作是禅门新法,虽各自标新立异,其实是无聊之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云:“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於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
  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宣附会而已。”此书未必出於游戏,但非语道之书。治佛的言佛,学道的言道,爱儒的言儒,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吴承恩只是借神魔来写人间,在幻想中寄寓着讽刺诙谐的笔墨。
  
  △三
  西游记的文学特色,是作者发挥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通过丰富无比的相像力,在原有的西游故事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离奇变幻的故事和形象不同的神灵妖魔,而又赋予他们以人情世故的精神实质和现实生活现实思想的基础。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孙悟空的历史(第一回至第七回);第二部分,写唐僧取经的缘起(第八回至第十二回);第三部分写取经的过程,也就是八十一难的过程。想像力最丰富最能吸引读者的,是第一、第三部分。在这些文字里,由於作者的天才创造,使故事情节变化万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读者带进到一个幻想的世界,一个腾€驾雾飞沙走石的神魔斗法的战场。一而是充满着惊涛骇浪的恐怖,同时又洋溢着艺术的动人的魅力。
  西游记的作者,是以批判封建最高统治政权的反抗态度,去描写天宫的。天朝的政治情况,写得那样腐败脆弱,最高统治者玉帝写得那样备懦无能,通过这些诙谐讽刺的文字,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当如来佛问到齐天大圣:“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大圣道:“他虽年幼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些话既是诙谐,而又严肃,是隐藏着民主思想因素和革命思想因素的。作者如果不是对现实感着强烈不满,不是满腹牢骚的话,何能有此等笔墨?
  书中出现的各种妖魔,他们一样贪爱声色,聚敛钱财,剥削同类,嗜杀好斗,度着荒淫残暴的生活,并且和最高统治者都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形象,正是现实社会中各种官僚、地放、恶霸、流氓的罪恶的反映,正是作者借着丰富的幻想,夸张的描绘,曲折反射的讽刺笔法的艺术成就,也就在这些地方,表现着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能在民间这样普遍流行,孙悟空的生动形象是有重要作用的。孙悟空自己介绍说:“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角力斗€,一纵十万八千里。”西游记作者,集中全力来描写这位神通广大的猴生,使他在书中,飞跃着他的威力、智慧和光辉。他以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精神,排除一切困难,和一切恶势力,斗争到底。在他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由於优秀的艺术技巧,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因为西游记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像唐僧那样现实的历史人物,很不容易着笔,结果使他成为一个无声无色的木偶似的人物,反而不如猪八戒了。
  吴承恩博学多才,文笔清绮,西游记虽有所本,然只有骨架,经他再创作以后,文字风格,顿改旧观。本书幻想丰富,布局谨严,文境恣肆,语言流利。如写猴王的历史,八十一难的过程,确是我国未曾有过的浪漫主义作品的巨大收获。
  但在描写方面,一般说来,还是平铺直叙的多,有些地方似乎不够深刻。惟孙悟空一人,作者倾注全力,性格分明,成就最大。作者赋性诙谐,每於叙述恐怖的场面,杂以滑稽,化紧张为舒松,变神妖为人生,确是西游记文学中一种特色。
  在那些谐言谑语之中,暗寓着讽谕世态的深情。信笔写来,机锋百出,而使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和一般的神魔小说不同。
  西游记中确也存在着不少糟粕。特别要提出来的,是那种封建道德和迷信色彩交织着的因果报应说和那种成仙成佛的落后思想。
  唐王问曰:“此意何如?”判官道:“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那行善的、仙化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行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唐王听说,点头叹曰:“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第十一回)
  (猴王)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第一回)
  这种天人感应的轮回说和长生不老的思想,在旧社会里都是起过消极作用。
  
  △西游记的续书
  西游记盛行民间,在明季已有续书,如续西游记一书,有清同治间刻本,但作者姓名已失考(一说为明兰茂撰,茂字廷秀,别号和光道人),西游补附杂记云:“续西游摹拟逼真,失於拘滞,添出比丘灵虚,尤为蛇足。”另有后西游记四十回,亦不详作者姓名。述花果山新产一猴,自称小圣,获唐僧大颠往西天求真解。途中收猪八戒之子一戒及沙和尚之徒沙弥为徒弟,途遇种种魔难,加以荡平的故事。内容发展,仿效西游,神魔之名目,稍加改写而已。在西游记的续书中,值得我们介绍的,是明季遗民董说所作的西游补。董说(一六二○~一六八六),字若雨,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明末诸生,曾参加复社,出太仓张溥门。博学能文,著作甚富。主要的作品,有董若雨诗文集和小说西游补。明亡,削为僧,自名南潜,号月函,三十馀年不入城市。西游补共十六回,所谓补者,是欲插入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之后。其实自成局面,并非补作。书中演述悟空化斋,为鲭鱼精所迷,渐入梦境,或见过去,或望未来,忽作美女,忽作阎王,后得虚空主人一呼,复归现世。此书虽只十六回,值得我们重视。
  依照书中的某些描写,似作於明亡以后,寄寓他的亡国之痛的。小月王似指明朝,青青世界似指清朝,“鞑子”、“臊气”等等似乎也是一种暗示。但据他庚寅年(一六五○年)作漫兴诗云:“西游曾补虞初笔,万镜楼空及第归。”并自注云:“余十年前会补西游,有万镜楼一则。”十年前是崇祯十三年,明还没有亡,那末他作西游补时,还是二十一岁的青年。
  西游补的思想,主要是政击明末的腐败政治、堕落轻浮的士风,和那些注和投降的大官。他觉得明朝的危机,一半归咎於权臣,一半归咎於八股。第九回中云:“行者仰天大笑道:‘宰相到身,要待他怎麽?’高总判禀:‘爷,如今天下有两样侍宰相的:一样吃饭穿衣,娱妻弄子的臭人,他待宰相到身,以为华藻自身之地,以为惊耀乡里之地,以为奴仆诈人之地。一样是卖国倾朝,谨具平天冠,奉申白玉玺的,他待宰相到身,以为揽政事之地,以为制天子之地,以为恣刑赏之地。秦桧是后边一样。’行者便叫小掌嘴,一班赤心赤鬼,一齐拥住秦桧,已时候掌到未时候还不肯住。”这骂得真是痛快淋漓,借古寓今,一面写国势的危急,一面痛斥万历、崇祯年间那些无能宰相卖国奸臣的罪行。其次,我们看作者对於当代的读书人与八股文是如何的态度。
  行者快快自退,看看日色早已夜了。便道:“此时将暗,也寻不见师父,不如把几面镜子,细看一回,再作料理。”当时从天字第一号看起,只见镜里一人,在那里放傍。榜文上写着:第一名廷封秀才柳春,第二名廷封秀才乌有,第三名廷封秀才高未明。顷刻间,便有千万人挤挤拥拥,叫叫呼呼,齐来看榜。初时但有喧闹之声,继之以哭泣之声,继之以怒骂之声。须臾,一簇人儿,各目走散,也有呆坐石上的;也有丢碎鸳鸯瓦砚;也有首如蓬,被父母师长打赶;也有开了亲身匣,取出玉琴焚之,痛哭一场;也有拔床头剑自杀,被一女子夺住;也有低头来想,把自家廷封文字三回而读;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也有垂头吐红血;也有几个长者,费些买春钱,替一人解闷;也有独自吟诗,忽然吟一句,把脚乱踢石头;也有不许僮仆报榜上无名者;也有外假气闷,内露笑容,若曰应得者;也有真悲真愤强作善容笑面。独有一班榜上有名之空,或换新衣新履,或强作不笑之面,或壁上写字,或看自家试文,读一千遍,袖之而出,或替人悼叹,或故意说试官不济......不多时,又早有人抄白第一名文字,在酒楼上摇头诵念,傍有一少年问道:“此文为何甚短?”那念文的道:“文章是长的,我只选他好句子抄来。你快来同看,学些法则,明年好中哩。”......孙行者呵呵大笑道:
  “老孙五百年前,曾在八卦炉中,听见老君对玉史仙人说着文章气数:‘尧、舜到孔子,是纯天运,谓之大盛。孟子到李斯,是纯地运,谓之中盛。此后五百年,该是水雷运。文章气短而身长,谓之小衰。又八百年,轮到山水运上,便壤了!
  便壤了。’当时玉史仙人便问:‘如何大壤?’老君道:‘哀哉!一班无耳无目无舌无鼻无手无脚无心无肺无骨无筋无血无气之人,名曰秀士。百年只用一张纸,盖棺无两句书。做的文字,更有蹊跷混沌,死过几万年,还放他不过。......你道这个文章叫做什麽?原来叫做纱帽文章。会做几句,便是那人福运,便有人抬举他,便有人奉承他,便有人恐怕他。......’”(第四回)
  这真是一段极其警辟辛辣的文字。将那些热中科举的读书人,写得那样丑态百出,国家大事,一切不管,真的学问,一点不做。难怪作者骂他们是我耳无目无舌无鼻无手无脚无心无肺无骨无筋无血无气的秀士,说他们做的文章,是纱帽文章,他们的真才实学,是“百年只用一张纸,盖榨无两句书”。当日的读书士子,被作者骂得这么痛快淋漓,宜乎那只七十二变的猴王,听着也要呵呵大笑了。因此我们可以说西游补表面虽是一部神话书,其实完全是一部人话书,并且是一部活泼泼的而富於现实性的明末的社会书,时代背境与社会意识,反映得非常明显。
  其次是西游补中,充满着讽刺文学的特色。董若雨在短短的十六回里,处处流露着诙谐与滑稽,尤善於分辨人物的性格,而出以各种恰如其分的口吻。上下古今,信笔书写,嬉笑怒骂,都是文章。我们只要读了上面那一段,便知道作者的文笔,是风趣、尖刻、讥讽与滑稽,兼而有之。由上所述,西游补确是一本在文学史上较有价值的作品,是一部在神话的掩饰下反映出时代特徵的作品,只是篇幅小,内容少,不如西游主那样普遍流行,因此便不很著名,这是很可惜的。
  
  △四游记
  四游记为四种流行民间的神魔小说的合集,书中所叙,大都是成仙成佛一类的这迷信故事,再由文人加以纂集写成的东西。书的完成,亦不同时;东游记较早,南游记、北游记、西游记为时较迟,但正确的年代,亦难断定。第一种东游记,亦各上洞八仙傅,共二卷,五十六回,兰江呈元泰著(嘉靖、隆庆年间人),叙述铁拐李、锺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得道的故事。八仙的故事,在元朝已经有许多人写作戏曲,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就是这一类的作品,再如纪君祥、赵文敬、赵明远及无名氏,也写了这一类的杂剧。不过元朝明初八仙的人名还没有确定,到了吴元泰的东游记,才确定了举的八仙的人名,从此以后,再没有什么更改了。本书艺术价值不高,并且还宣传一些成仙得道的落后思想。所可贵者,书中还保存许多民间的传说。第二种为南游记,亦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傅,共四卷,十八回。余象斗(隆庆、万历间人)编,余为明末闽南有名的书贾,三国、水浒俱有刊本。本书演述华光救母事,是一部宣传佛教的民间读物。书中所述华光种种变化的历史,也写得较为生动而有光彩。二书究是谁前谁后,颇难论断。但在文字上,比东游记为佳,时杂谐谑,颇露机智。如闹天宫、占清凉山、擒铁扇公主、大闹阴司等回,构想丰富,变化多端,表现出华我反抗传统势力的斗争精神。而其终结,皈依佛道,华光被封为“玉封佛中上善王显官头大帝”,又表现了消极的宗教思想。谢毕氵制在五杂俎中,以华光小说,比拟西游记,可知万历年间,此书已流行。又沈德符论戏曲时,谓“华光头圣则太妖诞”(野获编),可知华光的故事,在当时已演为剧本了。第三种北游记,亦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傅,四卷,二十四回,亦为余象斗编。记真武大帝成道降妖事。主题为道教宣传,而亦时杂佛说和民间传说,内容荒诞,文字亦拙劣。第四种为西游记,共四卷,四十一回,题齐€杨志(一作致)和编,书中所叙,与吴本西游记大略相似。因内容颇繁,篇幅较少,较所叙简略,文字亦殊笨拙。较之吴本,相差远甚。想是杨志和及当时书贾为凑合东南北三种游记而为四种,同时那三种篇幅俱不甚多,乃由吴本改削而成,国避免偷窃,文字上亦加更改,但因文笔不高,颇少文彩。另有唐三藏西游释厄傅十卷,为文州人朱鼎臣(嘉靖、隆庆间人)所撰。朱本亦由吴本改编,章次凌乱,草率从事,尤逊杨本。陈光蕊事,为朱本所独有。唐三藏故事,宋元戏曲已多取为题材。辍录载金院本有唐三藏一本。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一剧,今尚存残曲。朱本可能依前人戏曲所增入者。吴承恩西游记世德堂刊本及杨志和本,俱无此回。到了清朝,编刊西游记,始将此事移植吴本中,即今日通行本之第九回,详情可参看郑振铎的西游记的演化。
  
  △封神传
  封神传,演武王伐纣、姜太公封神事,此书作者,题“锺山逸臾许仲琳编辑”,许氏为南直隶应天府人,然许氏之名亦仅见于原书卷二中,另外,传奇汇考中则云“封神演义系无时(当是明诗道士陆长庚作,未知的否?”长庚名西星,兴化人,诸生。故此书究系何人所作,尚无定论。梁章钜浪迹续谈云:“忆吾乡林樾亭先生尝与余谈,封神传一书是前明一名宿所撰,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国偶读尚书武成篇‘唯尔有神,尚克相予’语,衍成此传。其封神传,则隐据六韬、阴谋、史记封禅书、唐书礼仪志各书,铺张ㄈ诡,非尽无本也。”其实作者所据,主要还是武王伐纣平话,绝非他只看了武成篇中的两句,便创造了这本书。在武王伐纣书中,已有苏妲已被狐所魅,诱惑纣王,荒淫作恶,又有仙人进宫除妖的种种描写。虽为讲史,已多神魔。作者自然是根据旧本改编,再加以明代盛行的释道神仙的穿插和一些民间传说,如二郎神杨戬,在民间即流傅着他的许多故事,哪吒事见于五灯会元,严羽的沧浪诗话里也引用过他剔骨剔肉的故事。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于是便成为一部虚幻奇异的神魔小说。书中述助纣者成为截教,助周者为道佛二教,人神斩法,各逞道术,演成激烈的战争,结果截教败灭,武王入殷,而以封神告终。文字通顺流得,曲折地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对暴君、暴政,也有所揭露和批判。但作者将政治和宗教斩争纠缠在一起,结果是双方将士一律封神,调和矛盾,削弱了主题思想。书中的人物,写得最出色的是哪吒,那样的富于生命力量的儿童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确是非常奇特可爱的。但书中也宣扬了宿命思想和宗教迷信,至于艺术技巧,则远不如水浒与西游。
  
  △西洋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题二南里人编次,前有万历丁酉罗懋登(陕西人)
  序,即为本书的作者。书共百回,演述永乐年间太监郑和出使外洋事。郑和本是我国明朝一个大航海家,最远的地方,他到了非洲东部,年代是一四○六至一四三○年,比西方的哥伦布的时代还要早。明史郑和傅云:“郑和,€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宏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馀人,多齐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编历诸番国,......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馀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质。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傅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这本是一种动人的记事材料,但作者已是晚明,并非亲历其境之人,对于外洋全尽经;加以当日四游记一类的神怪故事,盛行民间。于是作者一面采用马欢的瀛涯胜览及费信的星槎胜览二书(作者均明人)的国外材料,铺写夸大,再加以当日流行的神怪之谈,于是妖奇百出,荒诞无稽。他序中云:“今者东事倥偬,何如西戎即序,不得比西戎即序,何得令王、郑二公见。”作者的意思,是感着当日朝廷的无能,倭寇的紧迫,乃是有感而作,不料写出来的书,荒唐怪异,文字也不佳,中心思想并没有表现出来,很不符合其序言的精神。
  
  ○六 金瓶梅
  
  明代的长篇小说,故事内容,大都有本前人著作而加以改作的,如三国、水浒、西游、封神都是如此,金瓶梅亦然。所不同者,金瓶梅是借水浒中一段家庭故事,写成长篇巨著,反映出明代的市民生活和官产的荒淫。通过西门庆一家的丑恶生活,表现现实社会黑暗的面貌,是一部具有强烈暴露的作品。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生平不可考,兰陵今属山东峄县,书中亦多山东方言,故作者之为山东人自无可疑。前人多傅为王世贞作,此说起于沈德符这暗示,野获编云:“袁中即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典,余恨未得见。
  丙午遇中郎京邸,问:‘曾有全帙否?’曰:‘第睹数卷,甚奇快。今惟麻城刘延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又三年,小修上公车,已携着其书,因与借钞挈归。呈友冯犹龙见之惊喜,从恿书坊以重价购刻。马仲良时榷吴关,亦劝余应梓人之求,可以疗饥。余曰:‘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傅户到,让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祸,何词置寻?吾岂以刀椎博泥犁哉?’仲良大以为然,遂固箧之。未几时而吴中应之国门矣。然原本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偏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无论虑浅鄙俚,时作吴语,即前后血脉,亦绝不贯串,一见知其质作矣。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π则指陆炳,其他亦各有所属云。”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者:一、本书作者,是嘉靖时代大名士,至少是一位文人。书中偶有说话人的口气,那只是创作小说时摹拟话本形式的遗留。这种情形,明代的长短篇小说,大都如此。真能摆脱这种束缚,要到清代的儒林外史。二、补作吴语,斥其不当,可知作者必为北方人。三、袁宏道的觞政成于万历三十四年以前,则金瓶梅之成,是在嘉靖末年到万历中期。四、现在的金瓶梅词话本,上有万历丁已(一六一七)年东吴弄珠客的序,可以说是现存的金瓶梅的最早的刊本,最近于原作的面目。因为野获编有地嘉靖大名士手笔一句话,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谢颐序金瓶梅时,口吻就显得有定多了:“金瓶梅一书傅为欧州(王世贞)门人之作也。或云即出凤洲手。然洋洋洒洒一百回内,其细针密线,每令观者望洋而叹。”另外一些记载中,还有种种离奇传说,也有说世贞父王忄予之死,实出唐顺之的陷害,世贞决心报仇,乃以毒水印刷金瓶梅,欲毒死唐顺之、严世蕃。于是什么苦孝说,什么清明上河图,都说得若有其事,这完全是一些牵强附会。鲁迅说:“后人之主张此说,并且以苦孝说冠其首,也无非是想减轻社会上的攻击的手段,并不是确有什么王世贞所作的恁据。”(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五讲)
  用鲁迅的话,来说明苦孝说之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很恰当的。总之,金瓶梅有它本身的价值,作者是否大名士,本已无关。创作的动机,是不是因为苦孝,更不重要。我们在没有考出作者真姓名之前,知道作者是山东峄县的笑笑生,其成书在万历年间,也就够了。
  金瓶梅是一本含有毒素的书,对于青年尤为有害。但作为小说来说,它又具有暴露性的特点。作者以善于描写的文笔,钭是末那种荒淫放纵、腐败黑暗的社会面貌,将有钱有势的糜烂腐朽的官绅阶级和那卖儿鬻女的贫苦阶级的生活形态作了深刻的揭露;同时将明代商业经济发达和市民的意识形态,也作了一定的反映。他所写的,虽只是一个暴发记的家庭,几个妻妾的生活,但围绕这个家庭和妻妾的四周,当时社会上的各种肮脏和罪恶,生动地展开在读者的眼前,范围是很广泛的。书中从水浒传中取出西门庆、潘金莲的关系以及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成一百回的长篇。作者的目的,是用全力来写一个暴发户的历史,写他的成长、发迹、腐烂与灭亡。这个暴发户西门庆“原是清河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到门前开个生药铺,从小也是个好浮浪子弟。使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近来发迹有钱,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因此满县人都惧怕也。”(第二回)近日又与东京杨提督结亲,都是四门亲家,谁人敢惹他。破落户变成了暴发户,暴发户变成了西门大官人,他一面交结地方官吏,榨取民间的血汗,一面奴颜婢膝地结纳京官,步步爬升,果然由理刑副千户做到正千户提刑官。在这过程中,不知隐藏着多少人的生命、财产、眼泪与真操。他乘着自己的财势,专那些拐骗奸淫的勾当,抢夺寡妇的财产,诱骗朋友的妻子、霸占民间的少女,谋害人家的丈夫。总而方言之,社会最黑暗最可怕的犯罪行为,他都做到,因为他上下官府交结得好,无论做了什些坏事,反而升官发财,行所无事。他既是有钱有势,自然有一些朋友一些爪牙替他封败跑腿。他有九个好朋友:“头一个应伯爵,是个泼落户出身,一份儿家财都败没了,专一跟着当家子弟封败贴食,在院中顽耍,诨名叫应化子。第二个姓谢名希大,乃清河卫千户官儿,自幼儿没了父母,游手好闲,善能踢的好气球,又且赌博,把前程丢了,如今做封闲的人。第三名唤吴典恩,乃本县阴阳生,因事革退,专一在县前与官吏保债,以此与西门庆来往。第四名孙天化,绰号孙寡嘴,年纪五十馀岁,专在院中闯寡门,与小娘傅书寄柬,勾引子弟,讨风流钱过日子。...
  ...连西门庆共十个,从人见西门庆有些钱钞,让他做了大哥,每月轮流会茶摆酒。”
  (十一回)这完全是一群恶霸流氓的大结合。一天到晚,捧着他到妓院去饮酒作乐,封他去糟蹋妇女。有许多女人,开始为他的甜言蜜语、财富外貌所惑,谁知一进门,他便换了魔王一样的恶毒面孔。高兴时,什么淫邪不流的话都说得出,发起脾气来,什么残忍毒辣的手段都会使出来,孙雪娥、潘金莲都挨过他的的皮鞭。蒋竹山说他是“把揽说事,举放私债,家中挑贩人口,家中不算丫头,大小五六个老婆,着紧打趟棍儿,稍不中意,就令媒人领出卖了,真是打老婆的班头,炕妇女的领袖。”(十七回)但他最后因纵欲过甚,结果也因此而送了性命。这个恶棍的一生就此告一结束。那些妾婢,死的死,走的走,改嫁的改嫁,所谓树倒猢狲散,真是不过几日,又成了一世界。那些封闲的朋友们,看摇钱树倒了,自然不免伤心一番,共凑了七钱银子,买了果品香烛,致祭于西门庆之灵前:
  “......受恩小子,党在胯下随封。也曾在章台而宿柳,也曾在谢馆而猖狂。正定牙头活脑,久战熬场,胡以一疾不起这殃,见今便长伸着脚子去了,毛下小子如班鸠跌弹,倚靠何方?难上他烟花之寨,难告他八字红墙。再不得同席而偎软玉,再少得并马而傍温香。撇的人垂头跌脚,闪得人囊温郎当......”这不能不说是一篇绝妙的祭文。在满纸胡扯中,画出了这一批狐群狗党的无耻面目。西门庆在金瓶梅这部书里是死了,但在旧社会中并没有死;不仅他,凡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物,都没有死。尤其在旧时代的一些大都市里,不知有多少个西门庆,有多少个王婆、薛嫂儿、杨姑娘、张四舅和那些应花子、孙寡嘴一类的封闲朋友。金瓶梅的价值,便在于它能够把寻一个黑暗社会的真实内形描绘出来给我们看。它写出了流氓市侩的本质和典型,写出了各种妇女在受侮弄受折磨中不同的心理状态,写出了在官僚商人互相勾结的残酷剥削下,许多人家倾家荡产卖儿鬻女的社会现实。我们千万不要想到这只写西门庆一人,这只写西门庆一家,其实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东吴弄珠客序云:“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这些类型的人物,无论他们的性情、语言、态度,作者都能刻画入微,语言艺术的圆熟流利,精巧细致,超过了他的前辈。使金瓶梅在写人技巧上,得到高度的成就。鲁迅云:“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故世以为非王世贞不能作。至谓此书之作,专以写市井间淫夫荡妇,则与本文殊不符。缘西门庆故称世家,为绅,不惟交通权贵,即士类亦与周旋,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盖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中国小说史略)对金瓶梅的批评,是很全面的。
  但必面指出,金瓶梅虽是暴露了社会的黑暗现实,刻划了人物的生动形象,在描写技巧上是具有特点的,但从总的精神来说,它是一部自然主义的小说。
  一、凡是现实主义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作品,不管它如何批判现实,作品中总包含着理想和希望。金瓶梅并非如此,它缺少这个重要的因素。在全书中充满了冷酷和绝望,人没有理想,社会也没有前途,而最后指出来的只是一种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因而使全书呈现出绝望的情调。
  二、在取材方面,精芜不分。有许多并不重要的并非本质的材料,都放在作品里;不必要的描写,费了大量的笔墨。尤其是露骨的描绘性生活,使这部作品,失去了艺术应有的美质和高尚的情操。
  三、由于金瓶梅在性欲上作了过于夸张的不真实的秽亵的描写,使读者容易忽略书中的暴露意义,而容易使读者受到它不健康一面的影响,形成金瓶梅艺术性与道德性的不能调和的矛盾,不仅失去了它的社会教育的作用,并且带来了毒害读者心灵的作用。金瓶梅虽有它的艺术价值,但只是一本自然主义的作品。金瓶梅所以如此,也是时代的影响。因为淫风之盛,明代为最。成化时,方士们如李孜、僧继晓之徒,俱以献方药致贵;嘉靖时道士陶仲文献红丸得宠,官至礼部尚书;其他如方士邵元节、王金之流,俱以献此得幸。此风散播,流傅日盛,进士儒生,亦步释道后尘,如盛端明辈,因献礻必药大贵。因此官场中遂竭智尽力,锻炼寻求,到了晚明,此风日炽。于是士子不以谈淫词为羞,作者不以写性欲为耻。戏曲、歌谣,争鸣淫艳;丹青画笔,竞写春情。金瓶梅正产生于此时,自亦难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指出明中叶方士文臣以献方药得幸之影响于小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如绣榻野史、情别傅、浪史、宜春香质一类的淫书,那就更要淫秽了。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说:“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就是指的这类书。
  另有玉娇李(或作玉娇丽)是一书,似为金瓶梅续作,傅亦出金瓶梅作者之手。据野获编所载,袁宏道曾知梗概,谓“与产书各设报应因果,武大后世化为淫夫,上蒸下报;潘金莲亦作河间妇,终以极刑;西门庆则一憨男子,坐视妻妾外遇,以见轮回不爽。”沈德符并见其首卷,谓“秽黩百端,背伦蔑理。......
  然笔锋恣横酣畅,似尤为胜金瓶梅”。张无咎新平妖傅重刻序云:“玉娇丽、金瓶梅另辟幽蹊,曲中奏雅,水浒之亚。”此与玉娇梨另为一书,今已失傅。
  再有续金瓶梅,前后集共六十四回,题紫阳道人编,实为丁耀亢(一五九九~一六七○)所作。丁字西生,号野鹤,自号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书成于清初,专以因果报应为主,又时引佛道儒义,详加解释,动辄数百言,绝无生气,而总结以感应篇为依归。第一回主:“要说佛说道说理学,先后因果就起,因果无恁,又从金瓶梅说起。”本书的腐朽思想,可想而知。继丁书而后,又有无名氏三世报隔廉花影四十八回,首有四桥居士序,四桥居士亦即快心编的评者,但全书实为改易续金瓶梅而成(书中的南宫吉即西门庆,红绣鞋即潘金莲),笔墨猥亵,宣传报思想,书尚未完,当是清初书贾所刊印者。这些续作,其实已类于恶札子。
  
  ○七 才子佳人的恋爱小说
  
  金瓶梅以外,当时另有一种才子佳人的恋爱小说。这些书大都是某公子年少貌美,满腹才学,因摆配不易,弱冠未娶。某日出游花园或寺廖,遇一少女,年方二八,“沉鱼落雁,羞花闭月”,多才貌美,惊为天人。与之语,佯羞不答,然脉脉含情。于是男女心中,都若有所矣,此时必有伶俐之婢女一人出而傅书略间,或寄丝帕,或投诗笺,两心相许,私订终身。此女多为其父母所宠爱,因才貌过人,摆婿不易,尚待字闺中,后因某权臣闻女艳名,设法求为子媳,女家不许,于是百般媾陷,艰苦备尝,改名换姓,名奔前程。最后总是才子高中状元,卦名金榜,礻必情暴露,两姓欢胜,男女双双,终成夫妇。所谓才子佳人小说,其内容结构,大都如此。惟因文字清丽,情致缠绵,于恋爱过程中,时点缀以文雅风流、功名遇合种种离奇的穿插,颇为当日上层社会所喜。此种小说,篇幅不长,大都是二十回左右,篇中波澜叠生,最后以大团圆结局。明末清初以玉娇梨、好逑傅、平山冷燕、铁花仙史较显。玉娇梨凡二十回,今或改题双美奇缘,题荻岸山人编次,实即清张匀撰。书中演述太常卿白玄之女白红玉及其甥女卢梦梨与才子苏友白恋爱的故事。中间虽时经患难,结果是白、卢共嫁一夫。有情人终成眷属。试看白玄最后发表他的意见:“忽遇一个少年,姓柳,也是金陵人,他人物风流,真个是谢家玉树,......我看他神清骨秀,学博才主,旦暮便当飞胜翰苑。
  我目中阅人多矣,从未见此全才。意欲将红玉嫁他,又恐甥妇说我偏心;若要配了甥女,又恐红玉说我矫情。除了柳生(苏友白的假姓),若要再寻一个,万万不能。我想娥皇、女英同事一舜,古圣已有行之者,我又见你姊妹二人互相爱慕,不啻良友,我也不忍分开,故我当面一口就都许他了。这件我做得甚是快意。”
  (十九回)在这里显是地反映出当代宗法社会的腐朽思想。一、儿女的婚姻问题,由父亲一手包办。二、二女同嫁一夫,这种多妻的不良制度,反认为是圣人的古制。三、在男权绝对胜利的时代,青年女子对于这些问题,随便家长如何解决了,总是唯命是听,终而至于感激涕零。四、读书人的人生观,是飞胜翰苑,娶妻取妾。所谓才子佳人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大都是封建士大夫的传统思想。外国人认为这些作品,正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的人生观道德观,因此很早就把这些作品都介绍到外国去。玉娇梨有英、法译本,平山冷燕有法文译本,好逑傅有英、法译本,因此这些作品为外国人所熟知,本国人反而生疏了。
  好逑傅又名侠义风月傅,书凡四卷,十八回,题名教中人编次,当是康熙间人作。演述才子铁中玉佳人水冰心经子千辛万苦而告团圆的故事。书中主旨,表示儿女婚姻须绝对服从父母之命,并片面强调妇女的真操观念,迂腐之极。作者署名“名教中人”,即此四字,可概括此书之中心思想。平山冷燕二十回,题荻岸山人编。大连某一图书馆藏本序云:“顺治戍立秋月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前人或以为康熙诗人张劭作,或以为秀水张匀作。书中叙平如衡、燕白领及山黛、冷绛雪的恋爱故事,故书名平山冷燕,而文意颇为平庸。又铁花仙史二十六回,题€对山人编次,叙王儒珍、蔡若兰事。序云:“传奇家摹辨才子佳人之姓为题,而玉娇梨者,又至各摘其人名之一字以传之。草率若此,非真有心唐突才子佳人,产图便于随意扭捏成书,而无所难耳。此书则特有异焉。......令人以为铁为花为仙者读之,。而才子佳人之事掩映乎其间。”作书想在书名上好奇,也并不奇,铁言古剑,花言玉芙蓉,仙言苏子宸,合之成为铁花仙史。但文字颇拙,夹叙神仙战争,更越出恋爱小说的范围。依其序文,知此书最迟出,想是顺、康年间的作品。到了清朝,这种小说作者更多,康、乾年间,尤盛极一时,现存者尚有数十种,以玉支矶、画阁缘、蝴蝶媒、五凤吟、巧联珠、锦香亭、驻春图诸作较显。
  红楼梦中说:“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浮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的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第一回)曹雪芹所指的才子佳人等书,就正是明末清初这一类小说,他的批评,是非常中肯的。
  
  ○八 晚明的短篇小说
  
  宋代说话,分为四科,最要者为讲史与小说。历史故事,时代长久,内容丰富而又复杂,故其话本多为连续性的长篇,而这些长篇的讲史,对于明代小说界的影响,至为巨大。如各种演义以及水浒、封神诸长篇作品,或直接或间接,无不由讲史演化而来。说小说者,内容较简,人物较少,都是一二次即可完毕的短篇。宋人的小说话本,如京本通俗小说中所载的错斩崔宁、志诚张主管诸篇,已经是优秀的短篇小说。嘉靖年间,因长篇小说风行社会,短篇作品,亦受人重视,于是宋、元以来的短篇话本,渐渐为人收集刊行。万历、天启年间,话本盛行于世,因此文人拟作者日多,到了明代末年,造成了短篇小说的极盛时代。
  将宋、元、明初的短篇话本,收刻最早的,是嘉靖年间洪便编刊的清平山堂知本。清平山堂为嘉靖时洪便堂名。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第集上下二卷,每卷五篇,总名六十家小说。今存二十七篇,内五篇残缺,后又发现两篇残文。书中体例不一,如蓝桥记、风月相思二篇,全为文言,又快嘴李翠连一篇,韵语为主。其中宋、元旧作颇多,亦有明人之作。如风月相思篇,开着有“洪武元年春”之句,自有明作无疑。雨窗、欹枕集中的几篇,文字较为粗糙,颇存话本原有形态,想是没有经过修改的。据日本长泽规矩也所撰京本通俗小说与清平山堂一文,知道日本内阁文库的汉籍藏书中,另有平话单行本四种,为张生彩莺灯傅、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芒双鱼扇坠傅,四种形式全同,想是一种业书的零本。其中张生彩莺灯傅卷首标明“态龙峰刊行”字样,其他三种,当也为熊氏所刊。这四种小说,也见于晁粟宝文堂书目中。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和清平山堂话本中的风月想思,张生彩莺灯傅和古今小说中的张舜美元宵得丽女大体相同,其馀两种在中国已佚。解放后,有人据日本内阁文库中所藏者加以排印,题名熊龙峰四种小主,对研究明代中叶小说者,颇有参考价值。
  
  △冯梦龙
  短篇小说的大量刊行,是天启、崇祯年间的事。对于这工作贡献最多的,是称为墨憨齐的冯梦龙(一五七四~约一六四六)。冯梦龙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崇祯时,官寿宁县知县,清兵渡江,曾参加抗清之举,死于故乡。他是一位介绍通俗文学的功臣,是民间文学的热烈爱好者和研究者,也是杰出的通俗文学作家。他的学问基础,非常广泛,诗文、小说、戏曲,都能写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改编过平妖傅、新列国志等长篇小说,刊行过卦枝儿、山歌一类的民间歌曲,编辑散曲集太霞新奏,编纂短篇小说“三言”,又劝过沈德符刊印金瓶梅。他也欢喜戏曲,曾作双雄记、万事足诸传奇,又刻墨憨齐传奇定本十种。还编印笑府、古今谈概一类的书籍。诗集有七乐齐稿。静志居诗话评他的诗,“善为启颜之辞,间入打油之调,不得为诗家。”这是指责他,其实正是他的特色。可知在他的诗里,也加入了通俗文学的色泽和精神,正统者眼中的“启颜之辞、打油之调”,正是通俗文学的特色。他懂得通俗文学的价值及其在文学上的地位。他在山歌的序上说过,“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兴诗文争名,故不屑假。”又古今小说序云:“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ㄕ,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落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李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这篇序虽署录天馆主人,可能就是冯氏自己所作。通俗文学与群众的关系最深,给予社会感应的效果最大,欲求文学与民众发生联系,非通俗不可,这些道理,冯氏知道得最清楚。因此,他将毕生的精力,献之于通俗文学的集、编辑、改作、研究和出版的种种工作,他在小说方面,贡献特大。今古奇观的序中说:“墨憨齐增补平妖,穷工极变,不失本末,其技在水浒、三国之间。至所纂喻世、警世、醒世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知在是朝末年,他已成为介绍和创作通俗文学的权威。
  古今小说收话本四十种,凡四十卷,题茂苑野史编辑。茂苑野史即冯梦龙早年的笔名,此古今小说也是“三言”中的喻世明言。此书里面有天许齐广告云:
  “小说如三国志、水浒传称巨观矣,其有一人一事足资谈笑者,犹杂剧之于传奇,不可偏废也。本齐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又书序云:“茂苑野史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甚富,因贾人之请,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凡四十种,畀为一刻。”可知先刻了四十种,后来警世、醒世再刻八十种,其数恰为一百二十种。大概初刻时,写为新刻古今小说总名,后来刻二三集诗,改为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于是初集又改为喻世明言,“三言”之名,因而成立。
  现存的古今小说(喻世明言),共话本四十篇,宋、元明三代的作品,兼而有之。宋本除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二篇外(也是图书目宋人词话作种瓜张老与简帖和尚),其他如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即清平山堂之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等篇俱有可信原本为宋人所作,但文字上可能都有修改。
  警世通言亦四十卷,收放本四十篇,天启甲年刊行。缪荃孙所刊行的京本通俗不说七篇,有好几篇收在通言中,题目已有改动,文字亦有修改。另有定州三怪一卷。缪氏所谓“破碎不全”者,亦在通言中之第十九卷,题为崔衙内白鹞招妖。又书中第三十七卷之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即也是图书目宋人词话中之山亭儿。
  其他如蒋淑真刎颈鸳鸯会(清平山堂话本作刎颈鸳鸯会)、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计押番金鳗产祸、福录寿三星度世诸篇,俱可信为宋人旧作,加以增改的。其馀或尚有宋、元作品在内,但难确证。再有宿香亭张浩遇莺莺、钱舍人题诗燕子楼二篇,全是文言,颇似唐代的传奇文。此种作品,唐宋后的作者颇多,如剪灯新话、剪灯馀话正是这一类。此二篇,似系明人所为,因开头加入平话体的引起一二句,变为话本,而被编入的。书前有豫章无碍居士序一篇,对于小说的价值,社会的关系,说得极其透彻。“里中儿代疱而创其指,不呼痛,怪之?曰:‘吾倾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同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触情情出;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质,所得竟未知孰质熟真也?”小说与群众的关系,给与人民的直接影响,确实是远在四书、五经之上的。
  文学作品在感染读者的效果上,远胜于枯燥的抽象的说教,这一点,晚明文人了解的已经很多,这确是文学观念的大进步。由“三言”和其他小说的序文看来,这种观念,在当代的文学界,已很普遍。我们可以说晚明小说的兴盛与这种观念,是互相因果的。
  醒世恒言,亦四十卷,天启丁卯年刊行。此书流傅较广。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即京本通俗小说的错斩崔宁,金海陵纵欲亡身即缪荃孙所谓“金主亮荒淫过于秽亵未敢傅摹”者。其他另有数篇亦似为宋人所作,但明人拟作者较多,可能也有冯氏自作者在内。书前有可一居士的一篇序,总结“三言”的意义,有云:“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此醒世恒言四十种所以继明言、通言而刻也。胆者取其可以道愚也,通者取可以通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傅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恒言的序,可说是“三言”的总序,把明言解作道愚,通言解作通俗,恒言解作傅久,一面说明了小说的功用,同时又说明它的性质,这见解是好的。
  “三言”共收宋、元、明人话本一百二十篇,是中国古代话本和拟话本的总汇,是研究宋、元以来话本文学的重要史料。书中前人之作,可能都经过冯梦龙的润饰和加工。他一生整理过不少的旧傅的长短篇小说,他的主要工作是:改定题目和删去游词赘语,修饰文字;但也有的只保留故事情节,加以改写。这些工作,都是加强作品的艺术性,加强小说的形式,他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给予后人以影响。
  “三言”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社会各方面。题材的来源,虽有取于古代的史事,主要是来自民间传说。通过一些优秀作品,反映出宋、元以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的生活面貌,反映了市民的向上力量、思想觉悟以及反抗旧观念旧事物的斩争意志和追求理想、渴望美满生活的积极精神。尤其在那些明人的作品里,市民思想,表现得更为鲜明。在作品中出现的主要形象,大都是城市中下层社会被压迫的人物,他们都具有一种反抗封建的思想和精神,来对待社会和人生,都想把自己从传统势力和旧礼教下解放出来。但书中也有不少内容消极和宣传迷信思想的作品。
  追求婚姻自由和爱情幸福的题材,是市民思想中反礼教反宗法的切身的民主要求。因此,“三言”中关于这一类的作品特别多。但在旧势力的压迫下,这一主题就发生错综复杂的矛盾战争,有的成为喜剧,有的成为悲剧,有的是对于婚姻制度的嘲讽,有的是对于诈骗婚姻的斥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等篇,就从各方面来反映婚姻恋爱问题的复杂战争。成就较高的是杜十娘。这一短篇,具有雄厚的悲剧力量,通过优秀的语言与谨严的结构,描绘出十娘、李甲、孙富的典型性格,表露出十娘忠于爱情的坚贞意志,以及李甲的懦弱、动摇的孙富那种阴阴奸诈的市侩本质。再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李公穷邸遇侠客一类的作品,则歌颂友情和侠义。还有些短篇描写豪绅地主鱼肉人民的罪行,如灌圆臾晚逢仙女,描写一个爱花的农人,遭受到地主残暴的迫害,作者最后用逢仙女神话作结,给序痛苦人民一点精神上的慰安。这些作品,都是写得比较精采的。
  
  △凌初
  冯梦龙的工作,主要是编辑介绍古今的短篇话本,到了凌初,才以文人的笔来大量拟作话本。凌初(一五八○~一六四四),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为上海县丞及徐州通刊。著有言诗翼、诗逆、诗经人物考、国门集、戏曲虬髯翁等二十多种。还编有南音三籁。他喜刻小说、戏曲及其他杂书,用朱墨套印。亦有用四种色套印者,并加附插图,极为美观。他所刻的世说新语、西厢、琵琶、绣襦、南柯诸书,都是精美的刻本。他编著的话本,有拍案惊奇初二刻,共八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故实为七十八篇。以量言之,他是一位创作话本最多的作家。在晚期,他也是通俗文学的积极提倡者。拍案惊奇初刻,有序云:“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一二轻薄恶少,初学拈笔,便思污蔑世界,广摭诬造,非荒诞不足信,则亵秽不忍闻,得罪名教,种业来生,莫此为甚。而且纸为之贵,无翼飞,不胫走,有识者为世道忧这,以功令历禁,宜其然也。独龙子犹所辑喻世等书,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括殆尽。......因复取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广,各参半。文不足徵,意殊有属。凡耳目前怪怪奇奇,当亦无所不有,总以言之才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则可谓云尔已矣。”这说明了他创作这些短篇小说的旨趣。
  拍案惊奇二刻,有小说三十九篇,最后附宋公明闹元宵杂剧,共四十回。据其小引云:“初刻支言俚说,不足供酱瓿,而翼飞径走,较髭呕血、笔冢砚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嗟乎,文讵有定价乎?贾人一试之而效,谋再试之。”
  可知他写作二刻,是因为初刻销路好,书贾促他作的。二书体制虽同,题材已异,初刻多述人事,二刻多言神鬼,因为材料不够,不得不舍人而取。有取前人话本改作者,如神偷寄兴一枝梅一回,取材于古今小说中之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有见于初刻,二刻复用者,如第二十三回。再如二刻中的赠芝麻识破假形一篇,他自己说明是旧傅的话本。篇目不够时,还附以杂剧,可知此书之成,是比较仓促的。
  “三言”主要是编辑古本,“二拍”则都是自作。他自己说过:“偶戏取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就。”他是从古今的史料和民间传说故事里,选取材料,再通过他的构想、组织,写成自己的作品。在书中少数略为优秀的篇章里,通过各种故事,暴露社会的黑暗,揭发贪官污吏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男女争取遍姻自由的战争;但又在不少作品中,表现出封建思想、迷信色彩和过多的淫秽的描写,存在着很多的糟粕。
  “三言”、“二拍”,共收集短篇话本,近二百篇,民间购买不易,其中作品,亦良莠不齐。抱拥老人有鉴于此,于“三言”、“二拍”中选出佳作四十篇,成为一集,题为今古奇观,约刊于崇祯末年。笑花主人序云:“墨憨齐所纂喻世、醒世、警世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妓,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即空观主人壶矢代兴,爱有拍案惊奇两刻,颇费获,足供谭尘,合之共二百种。卷帙浩繁,观览难周。......抱拥老人先得我心,选刻四十卷,名为今古奇观。”编选本书的旨趣,说得很明白。全书从“三言”中取二十九篇,“二拍”取十一篇。这本事,可说是晚明平话末书的选本,故能得到读者的欢迎。于是“三言”、“二拍”湮没了数百年,今古奇观从明末一直流行到现在。
  凌初外,明末创作短篇者尚多,较著者有天然痴臾、周楫、东鲁古狂生诸人。天然痴臾,少知为谁,作石点头,共十四篇。冯梦龙序云:“石点头者,生公在虎丘说法故事也。小说家推因及果,劝人作善,开清净方便法门。能使顽夫伥子,积迷顿悟。浪仙撰小说十四种,以此名篇。若曰生公不可作,吾代为说法,所不点头会意,翻然皈依清方便法门者,是石之不如者也。”可知天然痴臾名浪仙,但不知其姓,想是冯梦龙的友人。书中文字很流畅,但表现的封建思想非常浓厚。周楫著西湖二集,书凡三十四卷,每卷平话一篇,俱与西湖有关,崇祯年刊本。此书名为二集,宜有初集,已佚。湖海士序云:“周子气所锺,才情浩汗,博物洽闻,举世无两。不得已而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磊块,以小说见,其亦嗣宗这恸,子昂于琴,唐山人之诗瓢也哉!其幸于牝牡骊黄之外索之。”
  可知作者怀才不遇,穷愁潦倒,借写小说来抒发胸中郁积之感情,书中虽多诵圣垂训之语,但较之当时那些同样的作品,气味较佳,文笔亦较为流利。又有题东鲁古狂生编的醉醒石,十五回,有武进董氏重刊本。江东老蝉缪荃孙序云:“李微化虎事,见唐人李微传。他卷又有云屠赤水作传者;又以孕妇为二命,上谕所驳,孕不作二命,乃崇祯帝事,此盖崇祯年所作。大凡小说之作,可以见当时之制度焉,可以觇风俗之纯薄焉,可以见物价之低昂焉,可以见人之心之诡谲焉。
  于此演说果报,决继是非,挽几希之仁心,无聊之妄念,妇孺皆知,不较九流为有益乎?况又笔墨之简洁,言语之灵活,又出于寻常小说者。”缪氏对于此书,甚为推重。笔墨简洁,言语灵活,确是此书的特色。在某些篇章更里对当代的社会生活,作了一些描写,但书中以封建道德劝诚世人,并各篇首尾,都夹杂议论,尤为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