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元代的散曲与诗词

  
  ○一 元代社会与文学
  
  蒙古贵族统一中国以后,给汉族人民以残酷的剥削和非常不平等的待遇,形成长期剧烈的民族矛盾和斗争。汉族受到压迫,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如两晋,如南北朝,如两宋,算是最严重的了。但在当代的不利形势之下,汉族还能在南方保存一部分实力,独成一个对峙的政治局面,到了元朝吞金灭宋代后,这种情形完全变了。中国的全部土地与人民,都归之於蒙古贵族统治者的手下了。他们破坏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制度,破坏了唐、宋以来发展的农业经济,把汉人降到社会阶层中最低的一等。从前看作是上品的续书儒生,这时下降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了当代极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继续了九十年,一直到朱元璋起来,领导和汇合农民起义的强大力量,才推翻了元朝统治者,建立了明帝国。
  蒙古族散居塞外漠之地,精骑善射,强悍勇武,习惯於游牧生活。宋时由於各部落的联合,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并吞大漠南北各部族,举兵南下,夺了金的黄河以北的地方,再乘胜转兵西征,申中亚细亚各国而入欧洲,势和破竹,后来凯旋东归时,把西夏也灭了。由成吉思汗几次强大武力的拓展,替元帝国打好了基础,同时也增加了他们进攻南方肥沃土地的野心。
  这种南进政策,到了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太宗),实现了第一步。他在公元一二三四年(宋瑞平元年),成就了灭金的大业。从此以后,衰弱的南宋,就面对着强大的力量。当时宋朝君臣,虽尽力输诚纳币,妥协求和,然这只能苟延残喘於一时,终非救国图存的善策。结果,到了元世祖忽心烈时,举兵南下,公元一二七六年攻陷了临安,宋朝的残兵败将,节节南退,退到了今广东崖山,元兵仍是进逼不已,最后由陆秀夫负着帝投海殉国,结束了宋帝国的命运,那时正是公元一二七九年(宋祥兴二年)。
  元帝国的基础完全建立在强大的武力上。那些统治者的贵族们,用强大的武力来摧毁人民的生命,掠夺财货与土地。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云:“自太祖西征之后,仓廪府库,无斗粟尺帛,而中使别迭等佥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公(耶律楚材)即前曰: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元文类卷五七)虽因耶律楚材之言,而未使中国化为牧场,人民变为枯骨,但在这几句话里,可以看出蒙古贵族的游牧政策。因此,他们的子孙,从来一统治中国,便实行高压的奴化政策。把统治的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蒙古人最高,政治军事上的高官大吏,都是他们,色目人(西域、欧洲各藩属人)次之,汉人(辽、金旧人及辽、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又次之,南人最下(南宋统治下的南方汉人)。
  地方官吏虽也有汉人担任的,但必须有一个蒙古人或色目人总管一切,汉人不能私藏兵器。元史百官志序说:“世祖即位。......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可见在当日,被征服的诸民族里,最受压迫的要算是汉人了。在这样的统治下,那些君主王公只知掠夺土地与金钱。除了尽量享受汉人的物质生活,和施行便於统治与组织的制度以外,对於文化的建设与发扬,自然是很少顾问的。从前读书人看作是进身之阶的科举考试,自元灭金以后,仅於太宗九年,举行过一次。从此废而不行,至七十馀年之久。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云:“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於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他们所说的虽微有不同,但当日蒙古统治者压迫儒生以及他们在当日地位的低微,是可想而知的。这使中国的学术思想,沦入了黑暗时期。但从文学史的观点上来看,元代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新的政治局面下,由於城市经济的高度发达,加上外来的文化生活的影响,不能不促使社会环境发生激烈的变化,从而使旧有的精神意识、习惯信仰也都不能不动摇彬解体,於是文学得到了新的发展的机运,而可以从旧的思想和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前人所视为卑不足道的市民文学,大大地发展起来,代替了正统文学的地位,而放出了异样的光彩。这一种新兴的文学,正是群众所欣赏的曲子与歌剧。
  当代的古文诗词,虽也有些好作品,但是大都承袭前代,跳不出唐、宋诸大家的圈子。唯有这些新起的曲子与歌剧,无论形式与精神,都具有新的生命、面貌和创造精神,在当代的诗坛与剧坛,表现了新兴的艺术力量。因此,我们可以说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至於元代的白话小说,多为宋代话本继承,在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中,毫无疑问,是保存着一些元人话本的,但很难确定是哪几篇。至如三国演义、不浒传等巨著,都产生在元末明初,因此,关於元代的小说史料,将放在明代一道去叙述了。
  所谓元曲,实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一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独立,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分。
  它们在语言的性质上虽是同源,但在文学的作用上,是异体。双方的关系固然非常密切,但它们各有诗的与戏剧的独立生命。前人研究元杂剧时,只注意其中的曲辞,用这种曲辞去代表元杂剧的全部生命,因此许多选本如词林摘艳、雍熙乐府一类的书,只选录其曲辞,而把那些剧本的内容不加重视,於是剧本中的曲辞与散曲混杂起来,在这一种情状下,元曲便成了散曲与杂剧的总称。现在为得要分明双方的界限,因此我在下面分作两部分来叙述,而主要是杂剧。
  
  ○二 散曲的产生与形体
  
  △曲的产生
  曲是词的替身,无论从音乐的基础彬是形式的构造上,都是从词演化出来的、解放出来的。广义的说,它是元代的新体诗。曲的产生与兴盛,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
  一、词的衰颓 词本起於民间,流传於歌女伶工之口,既便於书写情怀,又宜於歌唱,原是一种通俗文学。五代、两宋、文人学士作者日多,体裁日益严格,对於音律修辞,亦日益请求;这样一来,原起於民间、流传於歌人口中的词,变为文人的专业,通俗的歌词,变为雅正典丽的美文,不仅民众看不懂,唱不来,连那些非精於词学的作者,也很难染指了。这种情形到了南宋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诸人的作品,算是达到了顶点。我们只要读一读沈义父的乐府指迷和张炎的词源,便知道填词已成了一种专门学问,和民间完全绝缘,於是词的生命也由些而衰落了。汪森在词综序中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於醇雅。於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於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於后。譬之於乐,舞Ω至於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这样看来,宋末的词,无论字面如何雅正,音律如何协调,运用典故如何巧妙,刻画事物如何细微,但词的原来的生命丧失了,同民众隔离了,活泼的生机是愈来愈少了。处在这个词的僵化与形式化的局面下,都市中的歌女伶工,并不因此就闭住了口。他们仍旧要卖唱谋生,要歌唱以寄抒情意,於是他们在旧的歌曲中求变化,在新起於民间的小调中求资料,在这种去旧翻新的工作中,曲子便慢慢地产生。接着乐师来正谱,文人来修辞。后来作者渐多,曲调日富,渐渐地形成一种与词不同的体裁,而成为一种继词而起的便於歌唱的新兴文学了。
  二、外乐的影响上面所说的,是文学上新陈代谢的内在的原因,这里所说的,是外在的环境的刺激与应。词曲的产生,与音乐发生密切的关系。当音乐界发生大变动的时候,那时播於管弦出於歌喉的歌词,必然要使它应外来的环境而发生重大的变化。北宋末年,金人进入中原,接着又是蒙古民族的南下。在这一过程中,外族的音乐得到大量输入的机会。所谓“胡乐金番曲”,腔调歌辞,固然不同,所用的乐器也是两样。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云:“先君尝言:宣和间,客京师时,街苍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这里说的是北宋末年的事,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外乐在中原流行的状态了。因为“其言至俚”,所以开始是流行於街巷市井,后来是入於士大夫之口了。这种地方,正可看出因了外乐的影响,歌词渐渐地趋於转变的倾向。到了元代,大批的新乐器与新歌曲的输入,在当日的音乐界,自然会发生更大的变动。王骥德曲律卷四云:“元时北虏达达所用乐器,如筝、{秦}、琵琶、胡琴、浑不似之类,其所弹之曲,亦与汉人不同。”据辍录卷二十八所载,他们的曲有:
  大曲:哈八儿图、口温、起土苦里、蒙古摇落四、阿耶儿虎......
  小曲:哈儿火失哈赤(黑雀儿叫)、曲律买、洞洞伯、牝畴兀儿、把担葛失......
  回回曲:伉里、马黑某当当、清泉当当。
  曲上面这些名字看来,知道都是炖粹的外曲,旧词是不能合奏的,再以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歌词的旧调又是不能合演的了,因而自然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於是一面接受外族音乐的影响,一面从旧有词里变化翻造,而形成一种应环境的新文学,这种新文学便是曲子。王世贞曲藻序中云:“曲者词之变。
  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所谓宋词元曲,殆不虚也。”又徐渭南词叙录云:“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弦管,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他们在这里用外乐的影响来说明曲的兴起的原因,大体上是正确的。
  
  △散曲的体裁
  大凡一种新文学体裁的发展,都是由简而繁,由不规则而趋於规则。散曲中最先产生的是小令,由小令而变为合调,再变而为套曲。小令就是民间流行的小调,经过文学的陶治,便成为曲中的小令。元燕南芝唱论说:“街市小令,唱尖歌倩意。”又明王骥德曲律说:“渠(指周德清)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他们这种解释,一面说明小令的来源,同时又说明了小令的通俗性。这种短短的小曲,正如唐代的绝句,五代、北宋的小词,形式短小,语言精炼。写景言情,自由活泼,故当时名为“叶儿”。在元人小令中,有很多尖新活泼的作品。
  前村梅花开尽,看东风桃李争春。宝马香车陌上尘,两两三三见游人,清明近。(马致远青哥儿)
  €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崦。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张可久迎仙客:括山道中)
  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地。对神前剪下青丝,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
  冷清清湿透凌波袜。恰相逢和我意儿差,不刺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无名氏寄生草)
  青铜镜,不敢磨,磨著后,照人多。一尺水,一丈波,信人唆。那一个心肠似我?(无名氏梧叶儿)
  前两曲为文人所作,文学比较典雅,后两曲为无名氏作,语言俚俗,较具本色,就比较接近民间面目了。这些小曲的形式,描写的方法,以及文辞上的通俗与逼真,比起唐、宋的诗词来,确有独目的风格与精神。这正是从民间新兴歌辞提炼出来的一种新诗,是合於新内容的一种新形式。从这种简短的小曲,渐渐的变为连用两个调子,名为带过曲。即作者填一调毕,意有未尽,再另填一调以续成之。有时两个不足,也有连用三调者,但最多只能以三个为限,而以二调相合为最通行。
  画梁间乳燕飞,绿窗外晓莺啼,红杏枝头春色稀,芳树外子规啼,声声叫道不如归。雨过处残红满地,风来时落絮沾泥。酝酿出困人天气,积趱下伤心情意。
  怕的是日迟,柳丝影里,沙暖处鸳鸯春睡。(无名氏沽美酒带太平令)
  无情杜宇淘气,头直上,耳根底,声声聒得人心碎。你怎知,我就里,愁无际。廉幕低垂,重门深闭。曲兰边,雕廉外,画楼西。把春酲唤起,将晓梦惊回。无明夜,聒噪,厮禁持。我几曾离这绣罗帏,没来由劝我道不如归。狂客江南正着迷,这声儿好去对俺那人啼。(曾瑞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前一首是由沽美酒和太平令二调合成,后一首是由骂玉郎、咸皇恩、采茶歌三调合成,而前后各调的音乐都能调和衔接,浑然一体,极为自然。由小令合调再进一步,将曲的形式再扩大其组织的,是谓套曲,通称为套数,亦名散套,也有称为大令的。其组成形式,主要的有三点。
  一、至少由二支同宫调的曲牌联合,而成为一整体。
  二、全套各调,必须同韵。
  三、每套须有尾声(也有例外,如北曲以带过曲作结等),以表示一套首尾的完整,同时又表示全套音乐,已告完结。
  由此看来,套曲是为了便於叙述繁复内容的要求,由小令合调的形式,扩展而形成的曲子的集体。它可以因情节的繁简,伸缩其长短。短者只有三四调,长者如刘致的上高监司北正宫端正好一套,有三十四调之多。
  正宫月照庭 老足秋容,落日残蝉暮霞,归来雁落平沙。水迢迢,烟淡淡,露湿蒹葭。飘红叶,噪晚鸦。
  幺 古岸苍苍,寂寞渔村数家。茶船上那个娇娃。拥鸳衾,倚珊枕,情绪如麻。愁难尽,闷转加。
  六幺序 记当时,枕前话,各指望永同欢洽。事到如今两离别,裉罗裳憔悴因他。休休自家缘分浅,上心来泪湿罗帕。想薄情镇日迷歌酒,近新来顿阻鳞鸿,京师里,恋烟花。
  幺 哭啼啼自咒骂,知他是忆念人麽?慕闻船上抚琴声,遣苏卿无语嗟呀。
  分明认得双解元,出兰舟绣鞋忙履,乍相逢欲诉别离话。恶恨酒醒冯魁,惊梦杳天涯。
  鸳鸯儿煞 觉来时痛恨半霎,梦魂儿依旧在蓬窗下。故人不见,满江明月浸芦花。(无名氏正宫月照庭套)
  上面五个曲调,都属於正宫,连合起来,成为一套,并且各调的用韵是相同的,后面有尾声作结?因为有长短伸缩的自由,就很便於叙述繁复的内容。
  
  ○三 词的散曲
  
  词曲同为合乐的歌辞,形式同为长短句,故在称呼上时相混合。如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论作词十法及定格四十首的举例,如赵子昂所谓“院本中有倡夫之词,名曰绿巾词”的词,都是指的曲。词曲的称呼,虽有相混,然按其实际,词曲无论在形式、音以及精神方面,都有不同的地方。
  一、词曲在形式上虽同为长短句,同为在小整齐中形成整齐与规律;但比较言之,在长短句化的形式中,曲是极尽其长短变化之能事的。换言之,在韵文中,曲是最长短句化的。如一字二字之句,三百篇以后,诗中绝尽,词中除最冷僻之调,与长调换头处所用者外,亦不多见。但在曲中,则与五字七字参互合用,最为普遍。曲中最长之句,有至二三十字者。如关汉卿黄锺煞调云:“我是蒸不烂煮不熟扌追不匾炒不爆响一粒铜豌豆,恁子弟谁教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长至数十字,这是词中所没有的。因为曲中常有衬字,於是能在规则的曲谱范围以内,给作者一种自由,因此这种有规律的长短句,变为活泼自由的形式了。这一点,在中国最讲格律最受限制的诗词里,都是未曾有过的解放的现象。这给予创作者以很大的便利,使他不至於因形式的限制,而损害文学的生命。
  体态是二十年挑剔就的温柔,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脸儿有一千般说不尽的风流。(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梁州第七)
  上三句中大形的是正字,为曲谱所用,填词时不可少者,小形的是衬字,为作家所加者(上举关汉卿的黄锺煞也是同一例子)。上面几句,是汉宫秋剧中描写王昭君的美貌,如果取去那些衬字,则都变为死句,变为文言;一有衬字,则活泼生动,曲尽其妙,而音调意致,都有变化。最要紧的,使这几句呆板的文字,成为通俗性的口语文学。在这种地方,可知初字既於音乐无损,对於创作者的自由发挥有很大的作用。这一点是词中所无,也可以说是长短句诗体中的一大进步。
  但曲中增加衬字,在自由中又并非漫无规律。大致北曲可多,南曲宜少,剧曲可多,散曲宜少,套曲可多,小令很多。其次,衬字只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末,这样就不致破坏原来的句法。
  二、其次,在音韵上,词曲也是相异之点。曲调中之用韵,较他种长短句为严密。除平仄以外,还有阴阳清浊之说。这些严密的格律,未必起於曲子的初期。
  但曲中通首同韵,绝无换韵之例,并且通体句句押韵者,亦时有所见。沈德符顾曲杂言云:“元人周德清评西厢,云六字中三用韵,如‘玉字无尘’内‘忽听一声猛惊’。......然此类凡元人皆能之,不独西厢为然。如春景时曲云:‘柳绵满天舞旋’,冬景云:‘臂中紧封守宫’,又云:‘醉烘玉容微红’,重会时曲云:
  ‘女郎两相对当’,私情时曲云:‘玉娘粉妆生香’,......俱六字三韵,稳贴圆美。他尚未易枚举。”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曲韵的精密。但在这精密中,又开放一条自由之路,那便是平上去三声互叶。词中如用平韵则全调皆平,仄韵则全调皆仄,若用平仄二韵,则必换韵。这一点是曲与诗词大不同的地方,与上面所说的衬字,同为中国韵文在形式上的解放。
  翩翩野舟,沙鸥,登临不尽今愁。白€去留。凤凰台上青山旧,秋千墙里垂杨柳,琵琶亭畔野花秋,长江空自流。(张可久醉太平:怀古)
  钓锦鳞,棹红€,西湖画船三月春。正思家,还送人,绿满前村,烟雨江南恨。(张可久迎仙客:湖上送别)
  读了上面的两首曲,便可知道曲中的平上去三声互叶,一面可以使作者得着抒情叙事的自由,不至於因韵脚的限制而损伤创作的自由,同时又可使音调发生高低抑扬的变化,增加音节美,更宜於自然音韵的旋律,歌唱时更可悦耳动听。
  这种长短变化的自由与押韵的解放,是散曲在形式上的两大特色。关於这一点,任讷曾说:
  顾句法极尽长短变化之能一事,与韵脚平上去三声互叶一事,二者之於曲,果有何种利益与成效可言乎?曰:有之,则如此方得以接近语调而便用语料也。
  孔颖达诗正义谓风雅颂有一二字为句,及至八九字为句者,所以和以人声而无不协也。足见人声实为长长短短之句,文章句法能极尽长短变化之能,自於人声无不协矣。人但知元曲之高,在不尚文言之藻彩,而重用白话,於方言俗语之中,多铸绘声绘影之新词,以形成其文章之妙;而不知果欲如此,必先有接近语调之曲调发生,然后调中方便於尽量采用语料。倘金、元乐府仍旧承用南宋慢词之长短句法,整而不化,凝而不疏,静而不动者,则虽铸就甚多语料之新词在,亦格格不得入也。......凡百韵语,一经平上去互叶,读之便觉低昂婉转,十分曲合语吻,亦即十分曲达语情,此亦为他种长短句所不可及,而独让之与金、元之曲者。
  而且曲中亦非如此不足以逼真口气,成所谓代言之制,更非如此不能於一切语料作活泼之运用也,此实吾国韵文方法上之一大进展。(散曲概论作法)
  人人都知道元曲是通俗文学,很少有人知道元曲成为通俗文学的原因。口语方言用在诗词中,便觉得不自然,而用在曲中便觉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这原因是由於曲体的形式与音节,得以接近语调而又宜於采用口语。曲子中的叙事言情,能曲尽其妙,其音调能婉转仰昂,合自然音律的和美,我们是必须在这种地方来求解答的。
  杨恩寿词馀丛话云:“或问曲本中多用哎哟、哎也、哎呀、咳呀、咳也、咳咽诸字,同乎异乎?曰:字异而义略同。字同而呼之有轻重疾徐,则义各异。凡重呼之为厌辞,为恶辞,为不然之辞;轻呼之为幸辞,为娇羞之辞;疾呼之为惜辞,为惊呀之辞;徐呼之为怯辞,为悲痛辞,为不能自支之辞。以此类推,神理毕见。”由此可知曲在语言上的变化,曲在语言上和诗词的区别。这种新形式正宜於表演新内容,也正由新内容,促进了新形式的发展。由叙事体的歌剧变为代言体的歌剧,宋词自难胜任,必须待之於散曲,这原因也就可以明白了。
  
  △散曲产生的时代 曲同词一样,也是起源於民间的。至於它的产生时代,
  因为古代书籍的散佚以及古人对於此种文体的不加重视,很难得到确定的答案。
  据王灼碧鸡漫志所载,北宋熙宁、元丰、元年间,诸宫调已经产生。那种诸宫调的本子现在我们不能见了,无法知其内容,词调想必是主要的,可能已经有新起的曲调,我们可以说,这是曲的萌芽时代。此后外乐进入中原,深入民间,所谓“胡乐番曲”,与词谱混合融化而形成一种新形体,这便是曲的成长发育之期。
  到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曲在格律上日趋严整,小令套数,俱已相当成熟。元好问也作过喜春来、骤雨打新荷的小令,可知曲在那时已进展到了学士文人的笔下,开始进入正式的诗坛了。元初,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诸大曲家相继出现,於是散曲步入全盛之境。
  
  ○四 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
  
  曲初起於民间,传唱於歌女、伶工之口,比起正统派的诗文来,曲多被视为外道。加以作者多为潦倒文人和无名之士,因此作品既易散佚,即成名的作家,其生卒年代及其生平事迹,亦多不可考。这在元曲的研究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现在治曲者日多,往日难见之曲本,如阳春白雪、乐府群玉、词林摘艳、雍熙乐府诸书,亦先后印行,於是研究曲之资料,日益丰富。任讷所编的散曲丛刊,成为研究散曲者的重要资料。据散曲既论第六章所计,元人散曲作家可考者,共二百二十七人,另外还有许多无名氏的作品。可知曲子在元代的流行,已成为一种新诗体了。
  关於元代散曲的研究,由其作品精神的发展看来,大略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这两期的界限,约在公元一三○○年左右,正当元人统一中国不久的时代。前期的作品,比较鲜明地表现着曲中特有的民间文学的通俗性、口语化,以及北方民族中所表现的直率爽朗的精神和质朴自然的情致。宋亡以后,由於南北文学的合流,在后期的作品里,渐渐离开了民间文学的精神,在修辞和表现方面,注重含蓄琢炼的手法,而步入於雅正典丽的阶段。因此,前期作品中高远的意境,清新的语言,泼刺的精神,到了后期是渐渐地减少了。我们读了关汉卿、马致远诸家之作,再读张可久、乔吉之作,这一种演变的状态,是非常明显的。
  
  △关汉卿
  关汉卿的生平,将在元杂剧部分去叙述。他的散曲虽不很多,但大都能表现曲的本色。故在前期曲史上,颇有地位。因为他深入下层社会,长期出入歌场舞榭,对於那一阶层中男男女女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徵,体会得非常深切,因而在这方面的表现,很有特色。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一半儿:题情)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教对清风相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大德歌:夏)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四块玉:别情)
  这些小令,与词不同。言语尖新,音调和美,用通俗的语言,写活泼的情意,显露出本色的特点。
  春闺院宇,柳絮飘香雪。廉巾莫轻寒雨乍歇,东风落花迷粉蝶。芍药初开,海棠才谢。
  幺 柔肠脉脉,新愁千万叠。偶记年前人乍别,秦台玉箫声断绝。雁底关河,马头明月。
  降黄龙哀 鳞鸿无个,锦笺慵写。腕松金,肌削玉,罗衣宽彻。泪痕淹破,胭脂双颊。宝铿愁临,翠钿羞贴。
  幺 等闲辜负,好天良夜。玉炉中,银台上,香消烛灭。......
  出队子 听子规啼血,又西楼角韵咽。半廉花颢自横斜,画詹间丁当风弄铁。
  纱窗外琅敲瘦节。
  幺 铜壶玉漏催凄切,正是兰人静也。金闺萧洒转伤差,莲步轻移呼侍妾。
  把香桌儿安排打快些。
  神仗儿煞 深沉院舍,蟾光皎洁。整顿了霓裳,把名香谨。伽伽拜罢,频频祷祝,不求富贵豪奢,只愿得天妻每早早圆备者。(黄钟:侍香金童)
  在这一套曲里,细致曲折地描写出闺中少妇的念远之情,从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衬托出她怀想远别的爱人的凄凉心境。最后是焚香祷祝,表现了不求富贵、只求团圆的愿望。较之前面那些小令来,套曲的语言,略为工雅,而风格不同。
  但如“雁底关河,马头明月”之句,豪放之气,卒不能掩。其次如赠珠帘秀的南吕一枝花,丽精致,又具一格。但在他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庸俗浮薄的作品。
  
  △白朴
  白朴是由金入元的杂剧家。因为他受着元好问的薰陶,得有古典文学深厚的根柢,在他的天籁集里,表现他在词上有良好的成绩。他的生活严正,品格很高。
  在他的词里,透露出故国禾黍之悲;如石州慢中云:“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岁暮意何如?怯秋风茅屋。”在这些句子里,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他的散曲,没有关汉卿那种明浅和清新活泼的生气,而表现出恬退自的情绪。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画丛里且淹留。袖手,贫煞也风流。
  (喜春来:知几)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是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沉醉东风:渔父词)
  春山暖日和风,兰士楼阁廉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春)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雅,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苹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
  前两首虽有消极情绪,但也反映出他那种不满现实、不肯同流合污的生活与性格。后两首写景细密,文字工丽,独具风致。他在情爱的描写上,是采取白描的手法。
  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肯不肯急些儿通报,休直到教担搁得天明了!(得胜乐)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同上)
  这些曲子,抒情言爱,意义浅显,但写得不庸俗,不卑弱,同时用红日、残霞、秋水、寒雁作陪衬,再使整个的气氛强化了,而富於民歌特色。
  
  △王实甫
  关汉卿、白朴以外,杂剧家王实甫也是作过散曲的。不过他在这方面的作品流传下来的绝少,在明陈所闻的北宫词纪里,保留一套完整的商调集贤宝的套曲,描写退陷的生活,是他的晚期作品。此外还有小令尧民歌(别情)两首和山坡羊(春睡)一首。
  商调集贤宝 苍髯笑擎冬夜酒,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恁见景的庄周。免饥寒桑麻愿足,毕婚嫁儿女心休。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千支周遍又从头。笑频因酒醉,烛换为诗留。
  金菊香 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青衫此地游。乐桑榆酉守诗共酒,酒侣诗俦,诗潦倒酒风流。
  梧叶儿 退一步乾坤大,饶一着万虑休,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退隐)
  全套十一曲,上面选了三曲。在这些曲文里,可以知道王实甫退隐时,已过了六十岁,儿婚女嫁,衣食充裕,晚年的生活是相当舒的。他只做过小,所以有壮志难酬之感。但在那个暴力统治的黑暗时代,到处有引人的香饵,心怀恶意的虎狼,一不小心,便会身入陷阱,要保全自己,只能“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要不同流合污,只好退隐了在那样的历史环境里,汉人知识分子的这种意识形态,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白朴、马致远、张养浩、张可久诸家,都有这样的共同点,他们歌颂田园的乐趣,把悲愤与牢骚寄寓在退隐生活之中,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因为关於王实甫的史料很少,在这一套曲里,显示了他的生活思想的部分面貌,很值得我们重视。
  
  △卢挚
  卢挚(?~约一三一五),字处道,号疏斋,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至元进士,大德初授集贤学士,持宪湖南,后为翰林学士,迁承旨。仁宗延元年在世。他的诗文,与姚燧、刘因齐名,他在元代是一位官位显达旧学深厚的文人。
  他的散曲,在内容上颇多怀古唱和之作,在形式上则偏向典雅。
  沙三伴哥来茶,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轴上氵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折桂令)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掩珠廉齐按凉州。客去还留。€树萧萧,河汉悠悠。(折桂令:
  扬州汪右承席上即事)
  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生动本色,后一首偏重辞藻。在他的现存的数十首小令中,十之八九是属於后者。贯€石评他的曲“媚妩如仙女寻春”(阳春白雪序),正是指的这一类作品。
  
  △姚燧
  姚燧(一二三八~一三一三),字端甫,号牧庵,洛阳(今河南)人。原籍柳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他是元代的古文家,著有牧庵集。宋濂撰元史,称其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春容盛大,有西汉风。”黄宗羲明文案序上云:“若成就以名一家,则如韩、杜、欧、苏,遗山、牧庵、道园之家,有明固未尝有其一人也。”由此可知他在正统文坛的地位。可是这一位正统派的作者,他也爱写散曲,可知散曲到了这时代,已为高官学士、古文家所爱好,而正式成为韵文中的一种新体裁了。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醉高歌)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凭栏人:
  寄征衣)
  两处相思无计留,君上孤舟妾倚楼。这些兰叶舟,怎装如许愁?(凭栏人)
  这些小曲,虽也有情致,像诗词中语言,缺少曲的本色。这种新体裁一到文人学士手里,语言色彩,就要慢慢地发生变化的。在卢挚、姚燧的作品中,很可以体会出来。
  
  ○五 马致远的散曲
  
  马致远,不仅在前期,就是在元代,也是一位领袖群英的散曲作家。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不详,死於至治年间。曾任江浙行省吏。举艺人花李郎、红字公合编过黄粱梦。其生平事迹所知者甚少。但在他的曲里,时时描写他自己的身世。他青年时期,迷恋过功名,后来在黑暗中感到失望,因此隐居於山水之间,寄情诗酒,成为一个啸例风月玩世不恭的名士。他自己说:
  空岩外,老了栋梁材。(金字经)
  夜来西风劲,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同上)
  世事饱谙多,二十年漂泊生涯。天公放我平生假。剪裁冰雪,追陪风月,管领莺花。
  当日事,到此岂堪夸。气概自来诗酒客,风流平昔富豪家。两鬓近生华。
  (青杏仔:悟迷)
  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白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
  ......旁观世态,静掩柴扉。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哨遍)
  在上面这些曲子里,表现出了他的生活与性格。他有富豪公子的身世,栋梁才的抱负,怀才不遇的心情,中年过着“酒中仙”、“风月主”的狂放生活,晚年归於“林间友”、“尘外客”的心境。他这种生活思想,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夜行船套曲里。这一套曲,不仅可以看出马致远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并且在散曲上很有成就,表现他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周德清在定格中评此调“不重韵,无衬字,韵险语俊。谚曰百中无一,余曰万中无一。”这评价是极高的。
  不过他所讲的只是形式,没有接触到作品的内容。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盏夜筵灯灭。
  乔木查 秦宫汉阙,做衰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 投至狐踪与免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 天教富、不待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就妆呆。
  拨不断 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上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歇指 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秋思此曲据中原音韵)
  在这些曲子里,他否定了封建历史上的功名富贵,指出了王侯将相的虚幻无常,暴露了旧社会中争名夺利的丑恶现实,把那些心硬如铁的守财奴和那些醉心於名利的人,一天到晚忙碌奔走,比作“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画出了这些人的丑态百出的形象。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热爱竹篱茅舍的生活,景仰陶渊明、裴度的精神,通过这些描写,反映出他对於丑恶现实的不满,反映出处在当代极其黑暗的政治环境里,知识分子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语言本色,精炼有力。比起王实甫的退隐来,秋思更富於悲愤,但其中也杂有颓丧消极的情绪。
  马致远的小令,也写得极为出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寿阳曲:山市晴风)
  夕阳下,酒施闲,两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寿阳曲:远浦帆归)
  €笼月,风弄铁,两股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寿阳曲)
  有的写苍凉的情景,有的写江边的风物,有的写情爱,有的写感慨,语言凝炼尖新,通俗生动,富於概括的艺术特色,而又具有音乐性的和美。尤其是天净沙一曲,更为杰出。在短短二十八个字里,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动人的秋郊夕照图,由苍凉的景色,反映出旅人飘泊的情怀。作者将许多自然的鲜明形象,精巧地凑合组织起来,灌输着富於诗情的血液,使那些孤立的现象,形成一个有机的不能分离的整体美。用力写景,每一景中有情;侧面抒情,情中句句有景。它与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间”),可以并肩媲美。
  据任讷所辑的东篱乐府,最小令百有四,套数十七。在前期作家里,他的作品,算是留存得最多的了。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是扩大了曲的内容,提高了曲的意境,以他特出的才情,豪迈的气概,优美的语言,倾现於曲中。他的长处,是能应各种题材的特性,表现各种不同的风格。他在元代散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於散曲的提高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作品,虽多为豪放之作,但也有清丽细密的,也有表现消极情绪的。
  在下面,还要介绍一下张养浩和贯€石。他们的散曲风格,比较接近马致远。
  
  △张养浩
  张养浩(一二七○~一三二九),字希孟,号€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为御史时,上疏论政,为权贵所忌,遭陷罢官。后官至陕西行台中丞。他的散曲有€庄休居自小乐府一卷,是他归田以后的心境的抒写。红绣鞋云:“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这是他在黑暗时代做官的苦痛的体验,反映出在蒙古统治者的压迫下,汉人官僚的哀伤感情。因此一旦摆脱官场,回到田园,心境就感到自由和舒,在这方面所抒写的也比较真实。
  挂冠,弃官,偷走下连€栈。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杨岸。满地白€,东风吹散,遮了一半山。严子陵钓滩,韩元帅将坛,那一个无忧患。(朝天子)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着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朝天子)
  一江烟水照清风,两岸人家接画詹。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廉。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杀江南。(水仙子:咏江南)
  可怜秋,一廉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殿前欢)
  从元史的记载来看,张养浩在政治上很有抱负,但在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隐逸情绪,这正反映了当时汉人士大夫的矛盾苦闷的心情。作品的风格,则飘逸婉丽兼而有之,而以后者在曲中占着多数。他又能诗,有€庄类稿。如哀流民操、上都道中,是反映现实的佳作。
  
  △贯€石
  贯€石(一二八六~一三二四),畏吾儿(即维吾尔族)人。他是一个精通汉文的少数民族作家。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名小€石海涯,自号酸斋,时有徐甜斋失其名,并以乐府擅称,世称酸甜乐府。”
  甜斋是徐再思,我们现在读他的作品,觉得远不如酸斋。贯€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据说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监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清江引)
  挨著靠著€窗同坐,偎著抱著月枕双歌,听著数著愁著怕著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麽!(红绣鞋)
  红绣鞋的俚俗生动,清江引的豪放飘逸,都很精采。如寿阳曲、殿前欢、塞鸿秋的十几首,句子较为华美。他如金字经、凭栏人、折桂令、小梁州诸曲,文字细密,音调和谐,呈现出柔美的色彩。
  隔廉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兰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情。(殿前欢)
  蛾眉能自惜,别离泪似倾。休唱阳关第四声。情,夜深愁寐醒。人孤零,萧萧月二更。(金字经)
  太和正音谱说贯氏作品似“天马脱羁”,其实他在豪放之外,也还有工丽清润的一面。
  
  ○六 睢景臣与刘致
  
  在这里,我要介绍两位前人不大重视的作家,而他们在散曲上是很有成就的。
  一是睢景臣,一是刘致。他们的特色,是扩大了散曲原有的范围,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起了很大的转变,把只局限於情爱、离别、风景、退隐一类的散曲文学,带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虽不很多,但都是精采的。
  
  △睢景臣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卒不详。锺嗣成在录鬼簿中,放在“方今才人”篇,并说:“大德七年,公自维扬来杭州,余与之识。”(见曹本录鬼簿)约略可以推测他的年代。他的作品不多,录鬼簿说他写过杂剧,扬州府志著录睢景臣词一卷,但都不存。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保留在古籍中的几首散曲,汉高祖还乡是他的代表作品。这一套散曲,选在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中。
  般涉调哨遍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耍孩儿 瞎王留引定夥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兰套住迎霜免;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 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革登钅仓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四煞 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处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 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见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屈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见,见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 你须身姓刘?您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从本身做亭长,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霸扶锄。
  一煞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在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ㄏ住?白甚麽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汉高祖还乡)
  这是一幅生动的漫画,一幅有深刻讽刺意义的漫画。汉高祖的“威加海内,富贵还乡”,在正统历史上的记载,是煊赫一时的盛典。作者对於这一场面的描绘,一反传统的历史观点,完全站在农村人民的立场,对於这一位夺取农民革命果实的皇帝的丑史和作威作福的形态,通过乡民率直的口吻,给以辛辣的讽刺和冷峻的蔑视。这一套散曲,实际是一幕讽世的喜剧。有排场,有人物,有各种语言和动作,并且还有音乐。写得那麽自然、生动,而又结构谨严。第一曲是社长传布消息,说皇帝要来了,叫大家准备接驾,於是王乡老、赵忙郎一类的出色人物,忙着穿刚浆熨好的绸衫,戴着新刷来的头巾,忙忙地出场了。第二曲写皇帝的先头队伍──乐队和旗队,第三曲写皇帝的仪仗队,第四曲写皇帝车前的卫队,车后的太监和宫女,第五曲写乡民向皇帝行礼,开始是诚惶诚恐,谁知一抬头,便识破了这一位皇帝大人的真面目原来就是刘三。在后面三曲里,对这位改了姓更了名的汉高祖,加以无情的嘲骂。通过这一套散曲,作者对於名不符实装模作样的帝王们,表示了轻视、丑化和强烈的讽刺。同时,也可以从侧面体会同作者对元代统治者的反抗思想。在这里,正显示出这一套散曲历史意义和现实内容的紧密结合。从艺术上看,它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叙事如此生动,形象如此真实,语言如此通俗,乡民的口吻如此真切,这种境界,是过去诗词中所难达到的。
  
  △刘致
  刘致(?~一三二四以后),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离石)
  人。早年游宦於湖南、江西、河南等地,曾任永新州判、河南行省掾等职,后官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工诗文,得当代古文家姚燧的赏识。在张可久的小山乐府中,有与刘时中唱和之作。他的散曲,现存小令六十馀首,套曲三首。小令颇多清华之作。
  春光荏苒如梦蝶,春去繁华歇。风雨两无情,庭院三更夜。明日落红多去也。
  (清江引)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
  这种作品,与张可久的情调相同。但是他有两章上高监司北正宫端正好套曲,在元代散曲中,表现着异样的精神,想必是他早年在江西作小时所作。前一套描写南昌的大旱灾,长十五调,后一套描写当时库藏积弊,吏役弄奸的情状,长至三十四调。他在这两套中,一扫当代专以曲子来描写风月、离情的旧习,而扩展到描写政教治迹以及劳动人民的生活,暴露着政治的黑暗,这种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作品,真是散曲中少见之作。我们先看他描写旱灾时人民的惨状:
  滚绣球 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及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不登,麦不长,因此万民失望。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煞是凄凉。
  倘秀才 殷实户欺心不良,停塌户瞒天不当,吞象心肠歹伎俩。中添批悄,米内插粗糠。怎指望他儿孙久长。
  滚绣球 甑生尘,老弱饥,米如珠,少壮荒。有金银那里每典当,画枵腹高卧斜阳。剥榆树餐,挑野菜尝。契黄不老胜如熊掌,蕨根粉以代饣侯粱。鹅肠苦菜连根煮,荻┺芦蒿带叶庄,只留下杞柳株樟。
  倘秀才 或是捶麻柘稠豆浆,或是煮麦肤稀巴细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谢上苍。
  一个个黄如经纸,一个个瘦似豺狼,填待街巷!
  滚绣球 偷宰了些阔角半,盗斫了些大叶桑。遭时疫无棺活葬,贱卖了些家业田庄。嫡亲儿共女,等闲参典商,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长江。
  那里取厨中剩饭杯中酒,看了些河里孩儿岸上娘。不由我不哽咽悲伤!
  叨叨令 有钱的贩米,置田庄,添生放,无钱的少过活,分骨肉,无承望。
  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小民好苦也麽哥,小民好苦也麽哥,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
  曲中对於高监司虽作了一些颂扬,然其主要精神是揭露黑暗,批判现实。在上举的这些曲文里,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的同情,真实而又具体地反映出灾区人民的悲惨生活。穷人吃树根泥土,卖儿鬻女,老的少的,倒卧在街头巷口,或丢在水里淹死,而那些从事囤积的富豪大贾,正在利用这机会,买田置产,贩米取妾,过着奢华淫侈的生活,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这种尖锐的阶级矛盾,这种贫富不均的悲惨生活,曲中作了非常真实的暴露。刘致用当日新兴的曲子,描写这种社会事件,使散曲发挥了批判现实的作用。他在另一套里,把当日库藏的积弊和吏役狼钡为奸的情形,也写得非常详细、真实。他痛恨当日那些胸无点墨的商人,仗着金钱,结交官吏,无恶不作,而更要附庸风雅,假装文雅之士。“只这素无行止乔男女,都整扮衣冠学士夫,一个个胆大心粗。”(滚绣球)这些人都是米店肉店油店饭店的老闾,有了他们来狼狈为奸,自然是“饿虎当途,法出奸生”
  了。此曲收於阳春白雪,书前有贯€石序,贯卒於一三二四年。又曲中有“已自六十秋楮币行”之句,元代的中统钞,发行於一二六○年。可知此曲作於一三二
  
  ○至一三二四年间。刘致这一种描写现实的作品,虽是不多,然只要有这两个长
  
  篇,已足确定他在元代曲坛的地位。套曲最长的形式,他运用自如,社会生活,他在散曲中作了深刻的反映。这样看来,有人说他是曲中的白居易,是比较宜的。
  
  ○七 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
  
  散曲经过了上述的演进,终於走到了拘韵度、讲格律的典雅阶段。初期曲中的俚俗、生动、质朴、直率的种种特色,到了这时都渐渐地消失了。在这一时期中,曲学批评以及曲律研究的著作也出现了。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是这类著作的代表。书虽是以曲韵为主,在作词十法中,讨论了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等项,可见他对於曲的批评与认识,是以对偶、修辞和声韵为标准,是以形式为重的。贾仲明云:“周德清,江右人,号挺斋,宋周美成之后。工乐府,善音律。病世之作乐府,有逢双不对,衬字尤多,失律俱谬者。有韵脚用平上去不一而唱者,有句中用入声,拗而不能歌者,有歌其字音非其字者,令人无所守。乃自著中州韵一帙,以为正语之本,变雅之端。......使用韵者随字阴阳,各有所协,则清浊得宜,上下中律,而无凌犯逆物之患矣......。又自制为乐府甚多。为文集勺连环简、梅药身无,此作当世之人不能作者。有古乐府咏头指甲云:‘朱颜如退,白首恐成空’。有言外之意。切对有‘残梅千斤雪,爆竹一声雷’,雪非雪,雷非雷,皆佳作也。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故人皆谓: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录鬼簿续编)在这一段话里,恰好说明中原音韵的内容和当代曲坛的风气。试看周德清评张可久的红绣鞋与朝天子云:
  “二词对偶、音律、语句、平仄,俱好。前词务头在人字,后词妙在口字上声,务头在其上,知音杰作也。”又评醉太平感怀云:“窘字若平,属第二着。平仄好,务头在三对,末句收之。”又评山坡羊春睡云:“音度平仄俱好,止欠对耳。”
  在这些话里,知道他品曲的标准,只以音律韵脚对偶为第一义,只是注意形式技巧问题,对於曲的内容风格,完全忽略了。元曲到了后期,正如词到了宋末一样,显得没有生气。这一期是作家如张可久、乔吉、徐再思、曹明善、赵善庆、吴西逸、王仲元、钱霖、任昱、周德清、锺嗣成诸家,虽不能说他们没有一两首豪爽生动的作品,但典雅华美成为他们的主要风格,确实走在格律派的道路了。
  
  △张可久
  张可久字小山,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生卒不详。在他的集中,有湖上和疏斋学士、红梅和疏斋学士,以及酸斋学士席上诸作,俱在其早期作品今乐府中。疏斋於成宗朝授集贤学士,那已是疏斋近死之年。又酸斋於仁宗朝拜翰林学士。再锺嗣成的录鬼簿成於至顺元年,小山列於极后。由此看来,张可久约生於十三世纪后期,在十四世纪初期的二、三十年代,是他在文学上的活跃时期。张小山是元代散曲的专家,他毕生的精力,全献之於散曲,在元代曲坛享受着盛大的声誉。他的作品,有今乐府、苏是渔唱、吴盐、新乐府四集。
  小山的生平不详,录鬼簿云:“可久以路吏转首领官。”李开先云:“即所谓民务官,如今之税课局大使”,小山仕履可考者只此而已。他生性爱游山水,故集中写景之作特多。他一生足迹,就其作品看来,到过湖南、江西、安徽、福建、江、浙诸省,胡江南一带名山胜水,俱有题咏。杭州、吴门足迹尤繁,题咏更富,故有苏是渔唱、吴盐的结集。他的生平虽是不详,但在他的曲中,时时显露出自己的身世。如: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男儿未遇气伤怀。(卖花声)
  天南地北,尘衣风帽,漫无成数年驰骤。(同上)
  闷来长铗为谁弹?当年射虎,将军何在,冷凄凄霜凌古岸。(同上)
  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读书图驷马高车,但沾着者也之乎。区区牢落江湖......。(齐天乐)
  他是一个江湖落魄怀才不遇的江南曲家,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郁郁不得志的困顿的感情。因为他困於仕途,於是以山水之乐,声色之欢来消磨他的一生。
  如“西风又吹湖上柳,画舫携红袖。鸥眠野水闲,蝶舞秋花瘦。风流醉翁不在酒。”
  (清江引)再如“罢手,去休,已落在渊明后。百年心事付沙鸥,更谁是忘机友?
  洞口渔舟,桥边村酒,这清何处有?树头,锦鸠,花外啼春画。”(朝天子)
  张可久散曲的数量虽然很多,而内容一般贫乏,其中对现实固有所不满,但却多是从个人的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又由于他长期流浪江湖,因此渴望能过一点闲居生活。同时,他自己虽只做过小,想必以名士的资格,得以与当日的高官要人交游,在他的集中,有崔元帅席上、梅元帅席间、甯元帅度上、胡使君席间、酸斋学士席上一类的作品。一面他又喜与禅师道人交往,集中这一类的访赠的作品也不少。由此看来,张小山的生活与性格,我们也就得知大半了。
  散曲到了后期,逐步向格律方面发展,追求辞藻的华美,张可久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由他的作品看来,有几点可以注意。
  一、在小山乐府中,常有分韵分题之作。如酒边分得卿字韵、分得金字、席上分题、湖上分得诗学韵诸首都是。由这一点,可知曲到这时候,已失去了前期的直抒情意的精神,而成为夸才耀藻的应酬品了。
  二、在他七百多首作品中,大抵是写景、言情、送别、谈禅、咏物、赠答之作,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
  三、他的表现方法,注重形式与格律,因此他的作品,极力运用诗词中的句法,以雕琢字句为能事,力求骚雅蕴藉,形成典丽的风格,失去了前期散曲的本色美。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喜春来)
  莺羽金衣舒晚风,燕嘴香泥沾乱红。翠廉花影重,玉人春睡浓。(凭栏人)
  前例的婉约,似秦观的浣溪纱词,后例的浓艳,似温庭筠菩萨蛮中语。杨慎词品云:“张小山小桃红词云:‘......蒌荞春色动,杨柳索春饶’,山谷诗也,此词用之,今刻本不知,改饶为愁,不惟无韵,且无味矣。”在这地方,正好看出张可久在曲的制作上,是把诗词融和混合,藉以离开浅俗,而入於典雅。再如:
  秋风马耳寒,夜雪貂裘绽。万里南归孤飞雁,动离情故国乡关。(普天乐:
  客怀)
  荷盘敲雨珠千颗,山背披€玉一蓑。(喜春来)
  琢炼之工,对仗之巧,作者费了不少心力。这类句字,俯拾即是。因为他过於注重词的形式美,所以他从曲中排去俚言俳语,一味追求雅正,而得与正统派的诗词并列。所以到了明初,他的作品,独能得着宋濂、方孝孺这般士大夫的青眼,替他校正出版,而视为乐府正音了。刘熙载评他“两家(指小山、梦符)固同一骚雅,不落俳语。”(艺概)许光治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宋唐之秀。惟套曲则似涪翁俳词,不足鼓吹风雅也。”(江山风月谱序)俚俗与白描的丧失,本来是小山乐府的缺点,而前代的批评家,以藻丽为他的特色,给以很高的赞誉,这是很不全面的。但张可久在凶代的散曲史上,仍有其地位。
  萋萋芳草春€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舟方,垂柳骄。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春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人月圆:春晚次韵)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折桂令:
  九日)
  青苔古木萧萧,苍€秋水迢迢,红叶出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海人过溪桥。
  (天净沙:鲁卿中)
  翩翩野舟,沙鸥。登临不尽今愁。白€去留。凤凰台上青山旧,秋千墙里垂杨瘦,琵琶亭畔野花秋。长江自空流。(醉太平:怀古)
  江村路,水墨图,不知名野花无数。离愁满怀难寄书,付残潮落红流去。
  (落梅风:江上寄越中诸友)
  小山乐府描写自然风景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写江南风物,更为细致美丽。
  涵虚子评他为“清而且丽,华而不艳”,确是小山乐府的特色。
  
  △乔吉
  乔吉(?~一三四五),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原籍太原,流寓杭州。除散曲外,还作过两世姻缘等杂剧。曹本录鬼簿云:“美容仪,能词章,以威严自饣方,人敬畏这之。居杭州太乙宫前,有题西湖酲叶儿百篇,名公为之序。江湖间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至正五年二月,病卒於家。”这是记载乔吉事迹的重要文献。在这一段短文里,我们知道他也是一个作客异乡终身落魄的文人。一生穷困,因此在江湖流浪了四十年,自己的作品,也无法刊行问世。在他的作品里,也时时流露出这种穷愁潦倒的心境。
  离家一月,居客舍,孟尝君不费黄齑社。世情别,故交绝,床头金尽谁行惜。今日又逢冬至节,酒、何处赊?梅、何处折?(山坡羊:冬日写怀)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切月四十年。(绿幺遍:自述)
  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平乐:悟世)
  在这三首曲里,可以想见他在穷愁潦倒之中强自解遣的心情,内容的基本倾向实与张可久相近。他的散曲,在元、明时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及乔梦符小令三种。存小令近二百首,套曲十套。张可久外,在元人散曲中,他所存的作品要算是最富的了。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水仙子:寻梅)
  垂杨翠丝千万缕,惹住闲情绪。和泪送春归,倩水将愁去,是溪边落红昨夜雨。(清江引:即景)
  瘦马火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凭栏人:
  金陵道中)
  上面这些例子,可看出乔吉曲中所表现的婉丽的风格。在他的曲里,他也欢喜引用或融化前人诗词的旧句。如沉醉东风题扇头一首云:“万树枯林冻折,千山高鸟飞绝。免径迷,人踪灭,载梨€小舟一叶。蓑笠渔翁耐冷的,独钓寒江暮雪。”这是把柳宗元的一首五绝,做成一首曲子,总不如原作的警炼。再如他的天净沙即事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全曲用叠字组成,另成一格,由此可看出他在字句的琢炼与音调的和美上所用的工夫。因此,前人论元散曲者,总是张、乔并称,评为雅正的典范。明李开先并以张、乔比之唐代诗坛的李、杜,其实这比喻是不正确的。因为元代的散曲,由关、马诸家以后,已趋於格律的严整与语言的雕琢,离开曲的本色,离开民众,日益遥远。这情形,已走到了晚唐诗与宋末词的境界。王骥德曲律云:“李中麓序刻元乔梦符、张小山二家小令,以方唐之李、杜。夫李则实甫,杜则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然乔多凡语,似又不如小山更胜也。”
  他在这里,以李贺、李商隐比乔、张,从文学精神和散曲的演变上来看,都是较为合理的。
  在这一时期,曲风不出张可久、乔吉范围之外者,尚有王仲元(杭州)、徐再思(嘉兴)、曹明善(衢州)、赵善庆(饶州)、钱霖(松江)、任昱(四明)、周德清(江西)、吴西逸诸家,全都是南方人。他们的作品,传世者虽不多,但就其存者观之,大都以清丽见长。关、马那种爽朗活泼的生机,在他们的作品里已不多见了。其中徐再思的作品较富,造就亦较高,是这一群人中的翅楚,曾与贯€石并称。兹各举一例。
  水深水浅东西涧,€去€来远近山。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徐再思喜春来:皋亭晚泊)
  桃花月淡胭脂冷,杨柳风微悲翠轻。玉人欹枕倚€屏。酒未醒,肠断紫箫声。
  (徐再思喜春来:春情)
  树杈牙,藤缠挂。衡烟塞雁,接翅昏鸦。展江乡水墨图,列湖口潇湘画。
  过浦穿溪沿江汊,问孤航夜泊谁家?无聊倦客,伤心逆旅,恨满天涯。(王仲无普天乐)
  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把朱廉挂。长天落霞,方池睡鸭,老树昏鸦。几句杜陵诗,一幅王维画。(曹明善庆东原:江头即事)
  稻梁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赵善庆普天乐:江头秋行)
  梦回画长廉半卷,门掩荼コ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钱霖清江引)
  新亭馆相迎相空,古€山宜淡宜浓。画船归去有渔篷。随人松岭月,醒酒柳桥风。索新诗红袖拥。(任昱红绣鞋:湖上)
  半池暖绿鸳鸯睡,满径残红燕子飞。一林老翠杜鹃啼。春事已,何日是归期?
  (周德清喜春来:赠歌者韩寿春)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兰干。
  (吴西逸天净沙:闲题)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同上)
  上面这些曲子,由其字句的琢炼,对仗的工整,抒情的深细,写景的秀雅,表现了优秀的技巧,但内容贫乏,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这是元人散曲的一般缺点。因为他们过於追求琢炼工整,因此所表现出来的情韵,与宋词的小令相近,曲的俚俗的本色与白描的语调,反而丧失了。在这种地方,正可看出元代散曲演变的趋势。
  元代散曲作家,可考者二百馀人,上面所论及者,不过十数人。还有些无名氏的作品,表现出较为浓厚的民歌色彩。抒情写景,时有佳作。有小令,也有套曲,研究元人散曲,也值得注意。
  
  ○八 元代的诗词
  
  元代古文,世称姚燧、虞集为二大家。但现在读牧庵文集和道园学古录,觉得现实性的文章很少,多为碑志和应制之作,文笔虽典雅谨严,然成就不高。柳贯作姚燧谥文,称其文“典册之雅奥,诏令之深醇,固已抉去浮靡,一返古辙,而铭志箴颂之雄伟光洁,凡镂金剥石昭德丽功者,又将等先秦两汉而上之。”虞集的集子,分为四编,一为在朝膏,二为应制膏,由此也可大略推想其文章的内容。但元代的诗词,其成就在散文之上。新兴的散曲,固然在元代诗坛占了重要地位,然诗词的成绩,我们还是不能忽视的。
  元代的诗词,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他们有深厚的汉族文化的修养,精通汉族语言,创作诗词,工丽精深,其成就卓越,往往超过同代的汉族作家。如耶律楚材、马祖常、萨都刺、贤诸人,颇为著名。叙述元代诗词时,必须重视这种历史现象。其他如刘因、赵孟ぽ,延年间称为四家的虞集、杨载、范椁、揭斯,元代末年的张翥、杨维祯、王冕诸人,都有一些好作品。王冕的诗,在元代尤为杰出。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一一九○~一二四四),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子孙。金尚书右丞履之子。少孤,及长,博极群书,通天文、历法及释老之学,善文,工诗。
  成吉思汗取燕后,被召用。太守(窝阔台)时,宫中书令。仕元近三十年,建国规模,多出其手。卮从西征,达六万馀里。塞外山川景物,异域风俗人情,所见甚广,体会很深,发之於诗,富於雄奇苍凉的情调。如过阴山和人韵、西域河中十咏、庚辰西域清明、己丑过鸡鸣山、过夏国新安县诸诗,都是优秀之作。有湛然居士集。
  寂寞河中府,生民屡有灾。避兵开邃穴,防水筑高台。六月常无雨,三冬有雷。偶思禅伯语,不觉笑颜开。(西域河中十咏之一)
  寂寞河中府,遗民自足粮。黄橙调蜜煎,白饼糁糠霜。漱旱河为雨,无衣垅种羊。一从西到此,更不忆吾乡。(西域河中十咏之一)
  昔年今日渡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瀚海潮喷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过夏国新安县)
  三年四度过鸡鸣,我仆徘徊马倦登。寂寞柴门空有舍,萧条山寺静无僧。残花溅泪千程别,啼鸟伤心百感生。今古兴亡无可问,穹庐高卧醉腾腾。(己丑过鸡鸣山)
  他的律诗中,颇多佳作,气字轩昂,声调雄放,关山跋涉,村舍萧条,形成他的诗歌特色。西域河中十咏反映出当地的民情风俗,自然现象及经济生活,颇为可贵。
  
  △赵孟ぽ
  赵孟ぽ(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宗室。宋亡家居。至元中因程钜夫访遗逸於江南,被荐召用,授兵部郎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有松雪斋文集。他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又善於诗词,也工篆刻。书法渊源晋、唐,圆转流美,骨力秀劲,而又富於变化,后世称“赵体”。绘画兼通众长,山水、人物、鞍马,各尽其妙,独具风格;篆刻以“圆朱文”著称,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他富於才情,修养深厚,对於文学艺术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他为宋宗室,而变节仕元,为论者所不满。他当日不能坚决抗拒徵荐,保全名节,表现了他的软弱动摇的性格。仕元以后,在实际政治的教育中,又感到追悔和苦痛,时时怀念着南方的乡土和流露出故国之思,在他许多诗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云已然,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往顾,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自摧槁。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垅谁为扫。愁深无一语,目断南€杳。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罪出)
  这类的作品有不少,罪出一篇写得较为沉痛,一面追悔,一面自责,由於自己成为笼中之鸟,竟目断南€,向天恸哭。又述怀诗云:“安知承嘉惠,再踏京华尘。京华人所慕,宜富不宜贫。严郑不可作,兹怀向谁陈?”这表现出失节者的穷途未路和没路的感情。
  赵孟ぽ的七言诗,技巧纯熟,流转自如。七古如题西图赠送鲜于伯机、送高仁卿还湖州,题商德付学士桃源春晓图诸篇,很有特色。但他的代表作品,在於七律。
  鹗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岳鄂王墓)
  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烟花非旧游。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钱唐怀古)
  在这些诗句里,抒写了家国之思,表现了较高的技巧。再如和姚子敬秋怀五首、闻掏衣、登飞英塔、纪旧游、次韵信中晚兴、次韵王时观诸律,都是较好的作品。他的七律,在情调和风格上,很有和元好问相近的地方。四库提要云:
  “论其才艺,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不但翰墨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让於虞、杨、范、揭之间,不甚出其后也。”专就才艺而论,这样的批评,也还当。
  赵孟ぽ又工词。其内容多寄寓失路的情感,音调低沈。有松雪词一卷。邵复孺称其“长短句深得骚人意度”。(词综卷二十七)兹举二首为例:
  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虞美人:
  浙江舟中作)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杖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沙上往来舟,万事悠悠。春风曾见昔人游。惟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浪淘沙)
  
  △马祖常
  马祖常(一二七九~一三三八),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天山(今属新疆)。高祖锡里济苏,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其子孙以官为氏之例,因姓马。
  曾祖雅哈从元世祖南征,移家於汴,从徒光州(今河南潢川)。延中复科举,马祖常廷试第二,累官至御史中丞。有石田集。
  马祖常能文,无柔曼卑冗之习。其诗才力富健,颇多关怀民间的疾苦、反映现实生活之作。如室妇叹、踏水车行、缫丝行、石田山居诸诗,都是佳篇。苏天爵序其集,对於他的作品,予以很高的评价。
  松槽长长栎木轴,龙骨翻翻声陆续。父老踏车足生茧,目中无饭倚车哭。乾田牵确犀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富家操金射民田,但喜市头添米价。人生莫作耕田夫,好去公门为卜胥。日日得钱歌饮酒,朝朝买绢与豪奴。织字农夫年四十,脚欲踏车脚失力。宛转长谣卧陇间,谁能听此无凄恻。(踏水车行)
  早子人愁雨,河田麦已丹。岁凶捐瘠众,天远祷祠难。贾客还沽酒,王孙自饱餐。更怜黧面黑,征戍出桑乾。(石田山居八首第一首)
  踏水车行有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石田山居律诗辞意深厚,笔力遒俊,艺术性较高。在他不少作品里,反映出元代人民的疾苦生活。
  
  △虞、杨、范、揭四家
  延年间,元诗推虞、杨、范、揭为四大家。虞集(一二七二~一三四八),字伯生,号道园,蜀郡人,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曾任翰林直学士、侍书学士等职。谥文靖。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缟。杨载(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字仲弘,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徙杭州。延二年进士,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有杨仲宏集。范椁(一二七二~一三三○),字享父,一字德机,清江(今湖北恩施)人。家贫早孤,刻苦自学,善为诗文,工篆隶。年三十馀,辞家北游,卖卜燕市,受知於董士选,由是名动京师,以荐任翰林院编修官,后出行闽海道知事等职。有范德机诗集。揭斯(一二七四~一三四四),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总修辽、金、宋三史。有揭文安公全集。他们四人,齐名延间,然诗风亦不尽同。揭斯范先生诗序引虞集云:“杨仲弘诗如百战健儿,范德机诗如唐临晋帖,以余(指揭斯)为三日新妇,而自比汉庭老吏也。”前人认为不当。他们作诗大都讲法度,求工炼,而无浮浅之病,但其作品多为寄赠题咏之作,内容一般贫乏,在这一方面揭斯稍胜。
  他们喜作律诗,诗中常有警句,终少全篇,故前人所称,实为过誉。如杨仲宏留别京师中一聊云“风雨四更鸡乱叫,关河千里雁相呼”,确为名句,但起结俱不佳。这种弊病,他们大都难免。兹各选一首: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虞集免文山丞相)
  秋郊纵步却骖ほ,胜事能多许客参。如雪万家收早稻,未霜千树着黄柑。灶鸣海上潮先氵勇,猿叫山前雾欲含。放浪渔樵元有处,使人犹爱住江南。(杨载湖上)
  契阔遽如许,淹留空复情。天遥一鹤上,山合百虫鸣。异俗嗟何,冥栖得此生。平居二三子,今夜隔重城。(范椁卢师东谷怀城中诸友)
  夫前撒网如飞轮,妇复摇橹青衣裙。全家命烟波里,扁舟为屋鸥为邻。生男已解安贫贱,生女已得供炊爨。天生网罟作田园,不教衣食看人面。男大还娶渔家女,女大还作渔家女。朝朝骨肉在眼前,年年生计大江边。更愿官中减征赋,有钱沽酒供醉眠。虽无馀羡无不足,何用世上千锺禄。(揭斯渔父)
  揭斯另有杨柳青谣,反映民间疾苦,亦为佳作。四库提要谓其诗“寄自深,非嫣红姹紫、徙矜姿媚者所可比也”。不过这类作品也不很多。
  
  △萨都剌
  元代的少数民族作家,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优秀成就的萨都刺。萨都剌(一二七二~?),字天锡,号直斋。本答失蛮氏,蒙古人。
  其祖萨拉布哈、父傲拉齐,以世勋镇€代,遂居雁门(今山西代县)。一说本朱氏子,后阿鲁赤养为己子。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云:“余乃萨家子,家无田,囊无储”,可知家很贫困。事母至孝,南北仕途,俱奉母而行。泰定四年进士,官至淮西江北道。晚年寓居武林。后入方国珍幕。有雁门集。他虽为蒙古族,但精通汉语,具有非常深厚的汉族古典文化的修养,所作诗词,其成就在当代诸家之上。仕宦江南一带,为风光所感,写出许多优美的写景小诗。而尤长於抒情,用字清圆,曲折婉转,表达极为深细。善作宫调,颇多讽谕之意。因才情富健,名种形式,都能运用自如,古体、律、绝,俱有佳作。七绝如黄河夜月、过扬州、题界首驿、渡淮即事、西宫即事、上京即事、闽城岁暮、入闽过平望驿和御史王伯循题壁、再过梁山泊有怀观志能二绝;五律如寄舍弟天与、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过采石驿、过贾似道废宅;七律如登金山雄跨亭、台山怀古、层楼感旧、登北固城楼、登石头;古诗如早发黄可即事、过居庸关、过嘉兴、登歌风台、江南怨、征妇怨、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寒夜闻角诸诗,都是他集中的好作品。
  晨发大河上,曙色满船头。依依树木出,惨惨烟雾收。村墟杂鸡犬,门巷出羊牛。炊烟动茆屋,秋稻上陇丘。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徵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斩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筹。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衤豆褐长不完,粝食长不周。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上以充国赋,下以祀松楸。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我歌两岸曲,庶达公与侯。凄风振枯槁,短凉飕飕。(早发黄河即事)
  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天门晓开虎豹卧,石鼓画击€雷张。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度壮士死。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哭山鬼。道傍老翁八十馀,短衣白扶犁锄。路人立马问前事,犹能历历言丘墟。夜来锄豆得戈铁,雨蚀风吹失颜折。铁腥唯带土花青,犹是将军战时血。前年人复铁作斗,貔貅万灶如€屯。生存有功挂玉印,死者谁复招孤魂。居庸关,何峥嵘!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休甲兵。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过居庸关至顺癸酉岁)
  广陵城里别,一去三山隔万重。日暮江东相寄相忆,欲临秋水剪芙蓉。
  (入闽过平望驿和御史王伯循题壁)
  往复一万里,嗟君已两行。朔风吹野草,寒日下边城。策马犯霜雪,逢人间路程。归期在何日?应是近新正。(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
  粤王故国四围山,€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班班。(台山怀古)
  读了上面这些,可见他的作品,具有题材多样、风格多样的特色。抒情写景、吊古怀人以及反映民间疾苦,都很有成就。而其风格,大抵绝诗清新婉丽,古体俊健,律诗沉郁。虞集称其诗“最长於情,流丽清婉”,这是不够全面的。赵兰序其集云:“其词雄浑清雅,兴寄高远”,这就较为公允了。
  萨都剌又工於词。小令婉丽,长词气象雄浑,尤长於怀古之作。金陵怀古(满江红)、彭城怀古(木兰花慢)、登石头城(百字令)富有特色。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我消息。空怅望山川形势,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深夜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并冷寒づ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满江红:金陵怀古)
  造意遣辞,气象高远。具有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之作的精神。
  
  △贤与辛文房
  萨都剌以外,还有两位作家,我们应该注意,一是贤,一是辛文房。
  贤(一三一○~?),字易之。本葛逻禄氏,其义为“马”。世居金山西,元时移居内地,称南阳(今属河南)人。后随其兄官江浙,遂家庆元。精通汉文,工诗。以荐授翰林编修官,有金台集。他才情宏秀,气格轩翥,一度参加戎幕,往来南北,故颇知民间疾苦。其诗虽多游鉴酬唱之作,但如新是谣、卖盐妇、新乡媪诸篇,描写民间生活,实为白居易新乐府之遗音。五言律诗,清润流丽,时有兴寄之作。
  蓬头赤脚新乡媪,青裙百结村中老。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棉花织布供军钱,借人辗输公田。县里公人要供给,布衫剥去遭笞鞭。两儿不归又三月,恐冻饿衣裳裂。大儿运木起官府,小儿担士填河决。茅阎雨雪灯半昏,豪家索债频敲门。囊中无钱瓮无粟,眼前只有扶床孙。明朝领孙入城卖,可怜索价榜人怪。骨肉分离岂足论,且图亻赏门前债。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凉浆浇湿坟前草,低头痛哭声连天。......(新乡媪)
  落日燕城下,高台草树秋。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沧海谁青眼?空山尽白头。还怜易河水,今古只东流。(南地咏古:黄金台)
  日落陵州路,沿流古岸傍。泊舟人自语,听雨夜偏长。过客愁闻盗,荒村久绝粮。何人肯忧国,得似董贤良。(陵州)
  通过这些诗,反映出当代民间生活的面貌,和作者怀古伤时的感情。笔力雄健,甚为警策。
  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由於史传不载,故其生卒、事迹俱不详。张雨有元日雪霁早期大明宫和辛良史省郎二十二韵诗(句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知他做过省郎的官。陆友研北杂志称其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见马祖常石田集),已佚。马祖常说他的诗,近於阴铿、何逊,赏为“秋塞鸣霜铠,春房剪画罗”。现存诗两首,见苏大爵的元文类。
  东流水底西飞鱼,衔得钱塘纹锦书。几回错认青马,著处闲乘油壁车。鹦鹉盏残春树暗,葡萄衾冷夜窗虚。莲子种成南北岸,苦心相望欲何如。(苏小小歌)
  隔水园林丞相宅,路人犹记种花时。可怜总被风吹尽,不许游人折一枝。
  (清明日游太传林亭)
  这两首诗都写得好。以美艳的辞句写苏小小的题材,格调相称,确有“春房剪画罗”之境。绝句清新俊逸,曲折宛转,抒情细致。可惜其集已佚,否则其中一定有不少佳作的。
  我们今天重视辛文房,并不在於他的诗,而在於唐代诗人的研究。他虽是西域人,对於汉语文学有深厚的修养,对於唐诗尤为热爱。他以诗人的才能和丰富的材料,写成了一部唐代诗人的传记唐才子传。全书十卷,正传二百七十八人,附叙一百二十人,上自唐初,下及五代,共为三百九十八人。这些诗人,见於新、旧唐书的仅有百人,这就显出本书在研究唐诗的资料上的重要意识。特别是由於作者自己是诗人,对於诗歌艺术有深刻体会,因而对唐诗的流变,作家、作品的评价和诗歌风格的说明,颇多精辟之见。因为取材过杂,其中也有一些错误的地方。
  论岑参云:
  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馀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
  (卷三)
  论韦应物云:
  诗律自沈、宋之下,日益靡,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卷四)
  论李白、杜甫云: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观李、杜二公,崎岖版荡之际,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於无今,集大成於往作,历世之下,想见风尘。......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李、杜之门者难为诗,斯言信哉!(卷二)
  论元稹云:
  夫松柏饱风霜,而后胜梁栋之任,人必劳饿空乏,而后无充诎之态。誉早必气锐,气锐则志骄,志骄则敛怨。先达者未足喜,晚成者或可贺。况庆吊相望於门闾,不可测哉!人评元诗,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岂不闻言行君子之枢机,荣辱之主耶?古人不耻能治而无位,耻有位而不能治也。(卷六)
  论于云:
  观唐诗至此间,弊亦极矣。独奈何国运将驰,士气日丧,文不能不如之。嘲€戏月,刻翠粘红,不见补於采风,无少裨於化育,徒务巧於一联,或伐善於只字,悦心快口,何异秋蝉乱鸣也。于、邵谒、刘驾、曹业刂等,能返棹下流,更唱俗,置声禄於度外,患大雅之凌迟,使耳厌郑、卫,而忽洗€和。......逃空虚者,闻人足音,不亦快哉。(卷八)
  读了上面各节,可见其论诗的眼光。关於作家的成就,重视社会生活的影响和道德的修养,评价作品则强调内容,反对“嘲€戏月,刻翠粘红”的淫靡与浮艳。言之有物,也很中肯。书中当然也有些错误,四库提要曾经指出。一位西域作家,能够写成这样一本著作,是值得我们充分尊重的。
  
  △王冕与杨维祯
  元末诗人,杨维祯有盛名,但其成就,则不如王冕。
  王冕(?~一三五九),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牧牛。幼喜读书,常依僧寺,坐佛膝下,映长明灯自学。后从安阳韩性学,遂成通儒。试进士不第,焚所为文,研究古代兵法。戴高詹帽,穿绿蓑衣,蹑长齿屐,系木剑,骑牛行市中,人呼为狂。生活贫困,不以为意,尤刻苦自学。
  同乡王艮很敬重他,王为江浙检校,示意他出来做官,他笑谢而去。后同老母妻子隐居会稽之九里山,名其居曰竹斋,题其舟曰浮萍轩,放浪於铿湖之间。有竹斋集。朱彝尊王冕传云:“冕善诗,通篆籀,始用花乳石刻私印,尤长画梅,以燕脂作没骨体。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语含讽刺,人欲执之,冕觉,乃亟归。谓友曰:黄河北流,天下且大乱矣。......太祖(朱元璋)
  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居人奔窃,冕不为动,兵执之与俱见大海。大海延问策,冕曰:越人秉义,不可以犯。若为义,谁敢不服;若为非义,谁则非敌。太祖闻其名,授以谘议参军,而冕死矣。”朱彝尊这篇传记,是把王冕作为元末的逸民来写的,到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他的形象更为生动,而成为富於典型意义的小说人物了。
  王冕对元末的黑暗政治深感不满,而又是一个刻苦自学、品格高超、热爱劳动、热爱艺术的诗人。他的诗富於反抗精神,揭露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又由於他的生活环境,也表现了隐逸闲之情。但语言纯朴,兴寄深远,排宕纵横,不拘常格,为其诗歌的特色。
  清晨度东关,薄暮曹娥宿。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敲门问野老,谓是监亭族。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不为公所,惟务私所欲。田关供给尽,卤差数屡不足。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督。今朝分运来,鞭笞更残毒。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旦夕不可度,久世亦何福。夜水声语冷,幽咽向古木。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伤亭户)
  对镜添惆怅,恁谁论古今。山河频入林,风雨独关心。每念苍生苦,能怜荡子吟。晚来愁更切,青草落花深。(有感)
  日上高楼望大荒,西山东海气茫茫。契丹踪迹埋荒草,女直烟花隔短墙。礼乐可知新制度,山河谁问旧封疆。书生慷慨何多恨,恨杀当年石敬瑭。(南城怀古)
  三月燕山听子规,追思令我泪垂垂。虽然事业能经世,可惜衣冠在此时。霜惨晴窗琴独冷,月明秋水剑双悲。山河万里人情别,回首春风说向谁?(悼止斋先生)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梅花六首之三)
  这都是很优秀的作品,倾向鲜明,风格多样,表现了伤时感事的真实情感。
  “可怜新草木,不识旧山河”(有感),“忧国心如醉,还家梦似€”(漫兴)
  这是王冕诗歌精神中的一面。同时由于封建统治者是“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
  不为公所,惟务私所欲”;人民大众被剥削得“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结果是走投无路,惟有悬梁自缢了。在这里正反映出元末极为尖锐的阶级矛盾。
  再如猛虎行、苦寒行、痛哭行、江南民、悲苦行、望雨、陌上桑、船上歌、冀州道中、龌龊、题金陵诸诗,都是优秀之作。他的题材广阔,描绘了农民、渔民、蚕妇和盐民各方面的惨痛生活。王冕不仅品格高超,而是元末有重要地位的诗人。
  张景星的元诗别裁只录其绝句一首,那真是太没有眼光了。
  杨维祯(一二九六~一三七○),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属浙江)人,与王冕同乡。泰定进士,署天台尹,后改盐官,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关怀民生,很有政绩。张士诚据浙西,闻其名招之,致书以谢。明太祖召其修书,留四月而还。宋濂为他作过暮志铭,很推崇他的诗文,朱彝尊为他写过传,称为高士。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作。他在当时文名很高,“吴越诸生多归之”。称誉者谓其诗横绝一世,“震荡凌厉,将逼盛唐”(宋濂语,见所作杨君墓志铭),毁者诋他为“文妖”(王彝语,见朱国桢氵勇幢小品)。现在读他的作品,散文比较通顺,诗歌缺乏现实生活的内容,多以史事和神话为题材,文字过於藻饰;尤其乐府诸作,故意在语言、格调中,出入卢仝、李贺之间,流为奇诡怪僻,而实际徒以矫饰求奇而已。朱彝尊称其诗“兀自喜,不蹈袭前人”,其实也不然。他学卢仝、李贺之处固然明显,学李商隐的地方也很多。四库提要评云:“其主者或突过古人,其下者亦多堕入魔趣。故文采照映一时,而弹射者亦复四起。”正因其高者少而下者多,易滋末流之弊,深为明初诗人所不满。但其小诗中,确有佳作。
  买妾千万金,许身不许心。使君闻有妇,夜夜白头吟。(买妾言)
  家住城西新妇矶,劝君休唱缕金衣。琵琶元是韩朋木,弹得鸳鸯一处飞。
  (西湖竹枝歌)
  用字清新,意深远,表现了绝句的艺术特色。这类作品,在杨维祯集中也是很少见的。
  元人诗词,除上述诸家外,再如王恽(一二二七~一三○四,卫州汲县人,有秋涧集)、仇远(一二四七~?,钱塘人,有金渊集,无弦琴谱)、刘因(一二四九~一二九三,雄州容城人,有静修集)、张翥(一二八七~一三六八,晋宁人,有蜕庵集)诸人,或以诗名,或以词著,在当日文坛,都有一定地位。
  各举作品一首。
  杨柳青青,玉门关外三千里。秦山渭水,未是消魂地。垣卧东床,恐减风€气。功名际,愿君著意,莫春闺泪。(王恽点绛唇:送董秀才四上)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彷佛是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仇远齐天乐:赋蝉)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春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半雕落,天涯孤剑独谁投。(刘因渡白沟)
  涨西湖半篙新雨,曲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廉半卷,度一缕歌€,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送水天远。
  (张翥摸鱼儿:春日西湖泛舟)
  刘因字梦吉,号静修,是一位学者。他的诗风格豪放,颇有伤时感事和关怀农民疾苦之作,如燕歌行、白雁行、悯旱、观梅有感、晚上易台诸篇,都是好诗。
  又能词,有樵庵词。王恽、仇远、张翥工於词,也能诗。仇、张二家,词重格律,风格近姜夔、张炎,在元代很有名。而其内容较为贫乏。四库总目词类,只列张翥一家,在朱彝尊编的词综里,选入二十七首,可见其偏好之深。再如张、邵享贞、张雨也都有词名。收集元词最多的,是朱祖谋刻的︹村丛书,收元词别集五十家,是研究元词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