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杜甫与中晚唐诗人

  
  ○一 绪说
  
  安、史之乱,是在当日政治极度腐败和阶级矛盾、种族矛盾的复杂原因下爆发起来的。这一变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对于当代文学也起了重大的影响。大乱以后,表面上虽有一个短期的平定,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政权内部的错综复杂的剧烈斗争,庄园制的发展,两税制的实行,产业的空前发达,城市的繁荣,使得农民的生活,日益穷困。到了晚期,土地的兼愈来愈激,人民的生活愈来愈痛苦,终于爆发了以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虽是失败了,唐帝国也终于灭亡了。
  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徵,是浪漫主义精神衰退了,现实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民成熟。在这一方面成就最大的是杜甫。杜甫比李白虽只小十一岁,但作为他的思想与作品基础的主要时期,是在七五○年以后。他的代表作品,大都产生在那一个时期。杜甫的诗篇,广阔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生活,真实地描写了那个剧烈变化时代的社会矛盾和历史内容。前人称它为诗史,是完全正确的。
  从杜甫到张籍、白居易、元稹许多重要的诗人,都是非常严肃认真地学和吸取去诗经和乐府歌辞中的创作方法,提高了他们作品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在他们的作品、书信和序言中,都可以体当代诗人们面对现实、深入生活、同情人民的自觉的感情,以及他们对于诗歌改革的进步要求,在这一基础上,形迈一时代的有意识的新乐府运动。
  在新乐府运动中,他们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愿望,提出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特虽重要的是反映了阶级矛盾,农民的苦痛生活,几乎成为每一诗人的题材。商人生活和歌妓的命运,也有新的真实的描写,成为诗歌中的新内容。这一时代是杜甫的时代。新乐运动一派的诗人不用说,就是韩愈、孟郊、李商隐、杜牧诸人,在各个角度上,无不蒙受他的影响。
  
  ○二 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
  
  △杜甫
  杜甫生于玄宗先天元年(七一二),死于大国五年(七七○),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他的一生,经历着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这五十几年中,是唐朝由开、天盛世转入于动摇衰败的大时代。前有安、史的大乱,后有吐蕃的入侵,京城陷落,国势阽危,至于刺史连将的小宾患,更是有胜枚举。整个社会长年在战事与饥饿的威协中,杜甫的生活与作品,便成了这社会生活的历史,成为那时代的镜子。因此,我们要了解他的诗,必得先要知道他的时代环境和生活状况。他不是一个超越现实、神游世外的仙人隐士,他是深入社会、深入生活的实践者。
  
  △杜甫的生平与思想
  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人(因其曾祖迁居河南巩县,故又称巩人)。武后、中宗朝的有名诗人杜番言是他的祖父。他父亲杜闲虽也做过小,但到杜甫时,家境是很贫穷了。关于他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庄游诗、进雕赋表、进封西获赋表诸文中,略知大概。他自己说少小多病,贫穷好学,二十岁前,他在分穷多病的环境下,用功读书,尊定了学问的基础。七岁能做诗,九岁写得很好的大字,他得蛰居家园很难施展其抱负,后来弱冠之年,便南游吴、越了。他虽是贫穷多病,志气却很不小,他觉得蛰居家园很难施展其抱负,后来弱冠之年,便南游吴、越了。这一游大概有三四年,王、谢的风流,吴、越的霸业,六朝的文物,江南的风光,给这位青年以很大的吸引和陶冶。二十四岁,赴洛阳考试,没有及第,心里很不愉快。后来放荡于今山东、河北一带,同李白、主一流的大诗人往还唱和,那时的生了自己也承认是清狂放诞,想是想当放流的。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他所遗留下来的作品,还没有发挥什么惊人的特色。如游龙门夺先寺、陪海宴历下亭诸诗,其中虽也有佳句,在他的集子里,还不能算是代表作品。他在齐、赵之间流浪了好几年,有事业与作品上,都不有重要的发展。三十四五岁的时代,他到了长安,其间虽偶然回到河南去过,但在长安住了将近十年。在这些年中,是他郁郁不得志,生活穷困,细心观察社会和他的诗风转变的重要时期。他前后进雕赋、三大礼赋、封西域赋,无非是道其贫困,言其学问,想谋一个官职。结果,只叫他“待制集贤院,命实相试文章”。到了四十四岁那年,授他一个河西尉的小,他怕折腰趋走,辞不赴任,后来改为率府参军,仍是非常穷困。不仅自己时在冻饿之中,连他寄寓在陕西奉先的幼子也饿死了。在他这种穷苦的环境下,不容许诗人的眼睛不正视现实。一个这么有学问有品行的人,连衣食问题也不能解决,连女也不免于饿死,这是一种什么政治,什么社会?当日贵妃姊妹的荒淫,杨家宰相的威势,君主宫廷的宴乐,民众的痛苦,一一都映到耻诗人的眼里,刺激他,压迫他,使他悲愤感慨,使他进一步认识了封建政治的黑暗。
  “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庄游),是他眼中的政治现象。“甲第纷纷奈粱肉”(醉时歌),是阶级矛盾的实质。“彤庭所分帛,本自塞女出。鞠挞其夫家,聚敛城阙”(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是统治创级压榨贫民的悲剧。在这十年的穷困生活里,养成了他精微的观察力,使他能够穿透表象,深入核心,对于当日号称盛世太平的天宝时期内幕,得到了深刻的认识。
  他了解了自己的贫穷和千万民众的苦痛,都是那些贪污实相、荒淫皇帝和腐败政治所造成的腐烂不堪,包藏著一角即发的严重危机。从此,他的作品便开始转变,进一步反映黑暗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新内容。在这时期,他写成了许多篇佳作,如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诸篇,使他在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上得到了很大的成就。
  果然,就在他到秦先去看妻的那一年(天宝十四载,他四十四岁),安禄山反了。声势来得非常凶猛,接着就是破潼关,陷长安、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自缢,玄宗奔蜀,真是弄得天翻地覆。这次事变先后延长八年之久,被祸的地方,波及于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一带,是唐代历史上极为严重的事变。在这几年中,我们的诗人,始终与祸乱相终始,国破家亡,流离转徙,屠戮人民,摧毁房屋,衰败芒凉,满眼都是白骨。一切的痛苦经验,他尝过,一切的残酷现实,他看到。于是他写作的题材更加广阔。反映的生活更加深刻,诗歌艺术也更加进步了。肃宗即位灵武时,他想去灵武,不科途中陷于叛军之手,于是独居长安。当时的离乱现象,就成为他的诗材。如哀王孙、悲陈陶、月夜、悲青坂、塞卢子、春望诸篇,是他这时的代表作。次年(肃宗至德二年,他四十六岁),他逃到凤翔,见到肃宗,给他一个左拾遗的谏官。他当时有喜达行在所三首,叙述他的从叛军中逃出的情形和心境,又真实又哀痛。读他的“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这些句子,便可体会到他的悲伤。再有述怀一首,一面写离乱,一面写乡愁,较之前三首,是更为沉痛的。后来因房事获罪,得赦省家。他的夫人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恬之女,两人的情爱很笃。当日他的家室住在州。他的北征与羌屯阝,便晕时候的杰作。羌屯阝第一首云:
  峥嵘赤€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这写得多么真实,多么悲苦。在北征那篇长诗内,对于旅途中的惨状,战场上的情况,家中妻的贫穷,更有详细真实的描写。就在那年的秋天,长这收复了,他从州到长安来,再任左拾遗。外面虽仍是大乱未平。长安一带,秩序总算是恢复了。他在地短期的安居中,同贾至、岑在诸人唱和,生活较为安,心也较为愉快。如“细推物理须行乐,保用浮名绊此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这些诗句,表现出他当日的心情。不料他这种生活继续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是一个小,事体多,官位低,钱又少,于是又使得他陷入穷困了。在华州时,曾回河南一次,在往返途中,看见民间被迫徵兵之苦,产生了三吏、三虽诸杰作。返华州后,碰着长安一带起了大饥荒,他便弃官去秦州。后又到同谷。他原杨同谷是一块好地方,不知道那里也是闹饥荒,靠着树根草皮过活,几乎饿死。他的秦州杂诗二十首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是他那时候的优秀作品。读他的“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破皮肉死”,“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妇吟四壁静”这些诗句,那冻饿的情形是非常凄惨的。同谷县这么苦,他自然不能久住,于是便南行入川,到了成都,得到朋友的资助,费了两年的经营,在城西建一草堂住了下来,生是到了暂时的安定。他那时候已是四十八岁了。后来严武为剑南节度使,他乡过故知,彼此都感着一种慰藉,杜甫这时候的生活较为舒,心也较为平淡。在他当日的作品里,如堂成、宾至、江村、客至诸篇,又现出安闲恬静的风格。我们读了“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老国纸为基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馀杯”这些诗句,可以体会他当日的生活和心情。不过他这种安居生活,仅仅勃两年多,又遇着西川兵马使徐知道的叛变,于是又因避乱而开始流浪。他东奔西走地到过梓州(今三台)、通泉(今射洪)、汉州(今广汉)、阆州(今阆中)各处,后来因为严武再镇剑南,他又携理回成都。在他的草堂一篇里,写他这次的回成都,高兴得好像回故乡一样。
  代宗永泰元年,严武死后,给杜甫一个重大的打击,在他的生活上,失掉了凭藉。他那时候是五十四岁了。他于是再带着飘泊流浪的心,离开成都,准备出川。他由戎州(今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安(今€阳)
  而至夔州(今奉节)。他在那里做了许多怀古的律诗。诸将、秋兴也是他这时候有名的作品。他在夔州住了两年,忽然又想起湖南来了。“我今不乐思岳阳”,大概是想去找他那位在郴州做官的舅舅崔伟。五十七岁那年,乘舟出峡,由江陵、公安而至岳州,次年再至潭州,后因避乱至郴州,在途中因病去世,正是五十九岁。他的最后一首诗是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新旧唐书都说他因受水阻,十日不得食,后县令舟迎之,大食牛肉白酒,一夕暴卒。这事前人多不相信,有为他辩解的。
  他的身后十分萧条,家属连安葬的力量都没有,只好旅殡于岳州。直到四十三年后,才由孙嗣业从岳州把他的遗体过到偃师,移葬上阳山下杜番言墓旁。
  李白死于异乡,杜甫死于旅途,两位大诗人的身后,都是这样凄凉!
  由上在的叙述看来,可知杜甫的一生,始终展转于穷困的生活里。从他个人的生活实践,得到对于广大人民穷苦生活的体会、观察与同情。由他个人的饥饿流浪的体验,认识了社会的各种矛盾。这一种深入的生活体验,细密的观察与深厚的同情,成为他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基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因老、庄、佛学的盛行,造成那种旷达狂放的人生观,造成地种避世的隐逸风气,造成那种轻世务逃现实的思想,到了唐朝,禅宗思想的兴起,更助长了这种风气。人人都敬佛爱道,在文集里充满了同山人禅师赠答的作品。但是杜甫在这一潮流中,却能摆脱一切,卓然自立,由他的家庭传统和他的生活实践养成他那种进步的现实的思想。他没有染上佛道神仙的色彩,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儒家。他的十三世祖杜预,在晋朝的黄、老清谈的玄学中,以左傅的专门研究知名(著有春秋经傅集解),而成为儒学的大师。就是杜预的父亲杜恕、也是一个尊儒学贵德行名节的人士。在他的体论内,留下了许多这样的意见。在另一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杜甫时时怀着致君尧、舜的志愿,表现出忠君的保守的封建道德。在这里他的家风和遗教,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他的诗歌里,始终是以儒家自命。他景仰圣贤,遵守礼法,热爱祖国,关怀政事。无论他怎样穷苦,怎样失意,他不绝望,不怨恨,总觉得万事是有希望的,人力是有用处的,他决不逃避,不超越,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面走。他自己在进雕赋表中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又在诗中说:“乾刊一腐儒”(江汉),“儒生老无成”(客居),“干戈送老儒”(舟中),由这些坦白的自述,可看出他的思想基础。虽说他有时也写过“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资跖俱尘埃”(醉时歌)的诗句,那只是穷极无聊时的一种愤恨。
  他的思想特色,是吸取儒家思杨进步的一面,但也有落后的一面。他具有“任重道远”的积极的救世热情,具有“尤民爱物”的思想,也有“能爱人能恶人”的愤世疾邪的善恶分明的直感。因此,他无论对祖国,对家室女,对人民以至于草木虫鸟、茅屋草堂,都充满着客同情。“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洗兵马)“灭米散同舟,路杂思共济”(解尤),“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缚鸡行),“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耕”(蚕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读诵这些句子,便可何会到这位诗人襟怀的广大,思想的深厚了。他是以己之苦,度人之苦,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他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社会和民生。
  在这种态度下,他不能以陶潜的洁身自爱为满足,也不能以李白那种追求解脱的精神为满足。他到死还在期望着天下太平,好让大家过一点安乐日子。“不眠尤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连阁),是杜甫诗歌艺术和生活的思想基础!是爱国思想和济世精神的具体表现!
  杜甫有热烈的感情,但不是屈原式的殉情主义者;他的理智很强,同热烈的感情得到平衡和统一。他有自己的理想,但又不是李白式的幻想主义者;他的理杨和现实,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他无论遭受多大的困难,受着多大的委屈,他都能够坚韧自持,而不会步屈子的后尘,投江自杀,也不像李白一样,腾在天空中作狂热的呼喊。
  杜甫善于用他的理智,去细细地观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他虽重视艺术的价值,但是同时他更为重视作品的思想。在他的同元使君舂陵行的序和诗里,鲜明地表达了他重视文学,而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现实主义的诗篇。杜甫论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由此看来,可知在杜甫时代,四杰的华丽诗风,很为一般人所不满,已经有许多新人,正在暗中酝酿一种新文学运动。元结在乾元三年选集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七人的诗二十四首,名曰箧中,他在序中宣布他的文学主张说:
  风雅不兴,几及千岁,溺于时者,世无人哉?呜呼,有名位不显,年寿不将,独无知音,不见称显,死而已矣,谁云无之?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悲哉!彼则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歌舞女生污惑于私室可矣。若令方直之士大雅子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矣。吴兴沈千运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己溺之后,穷老不惑,五十馀年,凡所为文,皆与时异。故友朋后生,稍见师效,能侣类者有五六人......
  这可以看作是当日新文学运动的一篇宣言。他在这地那名限声病、喜尚形似的诗歌和那些会谐丝竹、寄情酒色的华靡文学表示反抗,要求有内容有寄的新文学的产生。在那七人里,杜甫同王季友、张彪、孟€卿都有来往,他很佩服孟€卿。他说:“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可知孟€卿对于文学的意见,杜甫是完全同意的。他那些意见现在虽说看不见了,我想同箧中集序中的理论,大略是近似的。在孟€卿的作品里,有下面这一类的句子:
  大方载群物,生死有常伦。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伤时)
  秋成不廉俭,岁馀多馁饥。顾视仓禀间,有粮不成炊。(田园观雨兼晴后作)
  这与杜甫所写的“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类诗的内容,大略相似。其他诸人的作品虽无特色,也无时流的弊病。至于元结本人的作品,是大家都读过的。
  
  △元结
  元结(七一九~七七二?),字次山,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宝进士,任道州刺史,很有政绩。他的诗颇能反映社会现实,是一个有心作新乐计描写时事的诗人。在他的集子里,如悯荒诗、贫妇词、舂陵行、贼退示官吏诸篇,都是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我们试看他的贫妇词: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凄!所怜抱中,不如山下。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
  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这类作品,朴实无华,具有鲜明的倾向,他是想实践他在箧中集序中所宣言的文学理论。在这种地方,他和杜甫的思想是非常近似的,杜甫曾作诗赞叹过他。
  还有一个和他们先后同时,但死得较晚的顾况,也值得注意。
  
  △顾况
  顾况(七二七~八一五),字逋翁,海盐(今浙江海宁)人。至德进士,官著作郎,曾因嘲讽当朝权贵被劾贬。他晚年虽归隐茅山,自号华阳真逸,度其高人逸士的生活,写了不少闲淡的山水诗,但他同元结一样,也是一个关心世务,有意用新乐府体来表现社会生活的人。他的上古之什补亡训傅十三章,就是他在这方面的尝试。不过因为他运用僵化的四言体去写新乐府,缺乏艺术上的创造性,所以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比不上完结。他的囝一篇,写闽中掠卖童的惨酷现象,较为深刻。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护,致金满屋。为髡为钳,视如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乃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护是苦。”囝虽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原序:囝,哀闽也。自注:囝音蹇。闽俗呼子为囝,父为郎罢。)
  他在这里大胆地采用土语方言,用写实的笔法,去描写社会上无人注意的悲惨问题,实在是可贵的。其他如上古、筑城、持斧、我行自东诸章,虽都不能算作好诗,锘在那些诗里,却都表现出作者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尤民伤乱的社会感情。由此看来,在杜甫时代,文学的风气,确呈现着转变的趋势,所谓旧诗风的改革,新诗风的建立,初步形成一种群众性的自觉运动。和杜甫前后同时的沈千运、阵€卿、元结、顾况之徒,都是这运动中的一员。可知杜甫在当日并不是孤立的,文坛上有不少的同调,都在从事这种工作。在那个大乱的时代,除了隐身于深山幽谷以外,作者是不容易完全避开现实的了。不过那些人虽都有地文学的决心与见解,由于缺少创作的伟大才力,因而在这个运动中不容易显出重要的地位,只能让这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来担当这重大的任务,来完成诗歌革新的伟业。但那些诗人们,我们也是不能轻视他们忘记他们的。
  
  △杜甫的作品
  杜甫的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得到较高成就的,是开始于他寄寓长安的那几年。他那时候已是上多岁的人,生活的体验日益丰富,观察力日益细密,艺术的修养,也日趋于完善之境,就在那时候,产生了好些杰作。如出塞、兵车行、丽任、醉时叹、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诸篇,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品。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宵。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四营田。去时里正与里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尤落生荆杞。纵有健把锄犁,禾生垅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太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バ叶垂鬓唇。背后何听见?
  珠压腰衫稳称身。就中€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山以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Ш实要津。后来鞍刀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频,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
  兵车行是写民众苦于穷兵黩武的战争,丽人行是写贵妃兄妹的夺得淫。一出于哀痛,一出于愤恨,大乱前的宫廷内幕与社会实况,完全暴露出来,在这里是透露误祸乱将临的消息的。天宾十四载,在大乱的前夕,他到奉先去看他的妻时,写下那篇咏怀的五言长诗,其中对于政治民生的黑暗和苦痛更是尽情地加以谴责和描写,暗示着危机更益急迫,果然转瞬之间,安禄山发生了发乱。
  从安、史之乱到他入蜀的那四五年中,是他生活史上最苦痛的时期。个人的流离转徙,妻的饥饿以至于死亡,战事的绵延,人民苦难的生活与生产破坏的情况,大饥荒大毁灭的种种悲惨现象,使得时期。如悲陈陶、春望、喜达行在所、述怀、北征、羌村、洗兵马、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秦州杂诗、月夜忆舍弟、空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诸篇,都是这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的作品,因为他的描写都是出于实际体验,较之丽人行那时的作品来,是更真实,更深入,而现实主义的手法,也更为深刻更为发展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羌村三之一)
  莫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女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猎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使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复活轩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男既介胃,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罔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充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垂老别)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前飞驾鹅后莺鸽,安得送我置汝旁!呜呼三歌兮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一)
  他这些诗全是以实际体验与民间的疾苦为题材,人物的感情和历史环境,都表现得非常真实,充分发挥了现实主义的特色。他读了元结的诗说:“当天子分尤之地,效汉官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待矣。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
  (同元使君舂陵行序)他这样称赞元结的为人及其作品,正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文学思想。这相同点,是学诗经、乐府民歌的创作精神,用诗歌来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创造新乐府,建立现实主义的诗歌。清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苕华、草黄之哀不是过也。乐天新乐府秦中吟等篇,亦自此出。”(杜诗旬铨卷五三吏、三别评语)这话是很对的。他在这一方面,比起李白来,是更有发展,更从想内容方面深入了。
  从他入蜀、入湘以至于死,那十一二年中,他的生活虽仍是流离转徙,但状况已略为平定。诗中仍多反映现实、关怀时事之作,如三绝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岁晏行诸诗,都很优秀。但同时又写了很多的回忆怀古的作品,似乎在作他一生的总结。尤其在律体上大用心力,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自己也说过“老去渐于诗律细”的话,这正是他这个时期作品的特色。他许多有名的律诗,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如蜀相、野老、出郭、恨别、水槛遣心、悲秋、客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九日登梓州城、登牛头山亭子、征夫、登楼、宿府、阁夜、咏怀古迹、诱夜书怀、白帝、诸将、宿江边阁、秋兴、登高、登丘阳楼诸篇,是他律诗中优秀的作品。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乾刊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九日登梓州城)
  白这城中€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塞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阁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蜀酒杯。(登高)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朝廷兑职谁争补,天下军储不自供。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诸将之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完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秋兴之四)
  昔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在这些律诗里,同样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关怀人民的思想。诸将五首,伤时感事,反覆唱叹,沉郁顿挫,感人至深。秋兴八首,是一组完整的诗,语言工炼,情感深厚,与诸将诸篇有同工之妙。就艺术上讲,都是呈现着更累密更老练的技巧。有人对他的律诗采取轻视的态度,那是非常不正确的。
  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丰富中的社会内容,广泛深入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愿望,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本质和阶级矛盾,发扬了爱国精神。
  杜甫因深入社会,忠于生活,他具有非常锐敏的观察力。他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又能善于学古典艺术种优点,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提炼语言,具有高度的表现力。他有最的文学修养,又能善于学古典艺术的各种优点,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提炼语言,具有高度的表现力。他继承并且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衣传统,使作品在反映现实的艺术力量上,达到了光辉无比的成就。
  杜甫的诗歌形式与诗歌语言,是多种多样的。他集古典诗歌的大成,在诗歌艺术各方面,加以全面的总结和发展,成为后代诗人的典范,给予后代诗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广泛的影响。
  杜甫作诗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他把作诗看作是自己的重要事业。“诗是吾家事,人傅世上情”(宗武生日),这是指他的祖父番言也是唐初著名诗人,并用这样的诗句来勉励他的子。他对于学和创作的态度,说过下面这些话: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六绝句),“新诗改罢自长吟。颇学队保苦用心”(解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他这种善于学傅统、细心修改作品的严肃态度,是值得我们学的。
  杜甫一生的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与腐败的统治阶级所造成的。一个成为亿喉舌的诗人,必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排斥,结果乃为流亡饥饿与疾病所包围,终于悲惨地死去,屈原是如此,杜甫也是如此。但他们那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作品,永远新鲜地流傅在人民的口头!
  
  ○三 大历诗人与张籍
  
  杜甫以后,在文学史上,有所谓“大历十才子”之称。据新唐书文艺傅中的卢纶傅,十多才子是卢纶、吉中孕、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番和李端。后人也有去韩、崔峒、夏侯番、而加进郎士元、李益、李嘉和皇甫曾的,实际是成为十一人了。(见江邻几杂志,引自王士礻真分某馀话。)
  究竟谁是才子谁不是才子,我们现在可以不必管他,只是这一批人在作品的风格上,大致相同,没有分明的强烈的个性表现,所以都不能成为第一流的诗人。但其中如钱起、李益,确也有些好的作品,我们是不得不注意的。
  在这一群人的作品里,虽说没有直接继承杜甫的精神,在诗歌方面再开拓再创造,追求更大的收获,但他们作诗的态度,都严肃认真。高仲武评钱起诗云:
  “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中兴间气集),这一点是真实的。
  
  △钱起
  钱起(七二二~七八○),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间进士,曾任生功郎中,翰林学士。他的诗虽然也有少数几首接触到社会内容,但更多的却是个人流连光景之作。他在创作上,虽想力去齐、梁浮靡之风,可是究竟还不脱雕琢的痕迹。然他善于铸炼,时有惊人之作。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都是警句,而全诗不佳。但如归雁云:“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统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造意遣辞,特出意表,为七绝中的佳作。他的集中杂有一些他孙子钱的作品,如江行无题一百首,全唐诗指出来是钱的诗。
  
  △李益
  李益(七四八~八二七),字君处,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诗负盛名,尤长七言绝句。胡应麟诗的薮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雁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笛,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卢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放上受降城闻笛)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长门一夜长。
  (宫怨)
  造境蕴藉,笔力精深,语言清远,音律和谐,堪与王昌龄、李太白比肩。其他如从军北征、春夜闻笛、写情、上汝州城楼诸篇,都是优秀之作。十才子虽多点缀平之作,虽多华美典雅之篇,但我们仍可感到杜甫给予他们的影响。在耿、卢纶的集中,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馀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耿路旁老人)
  庸凭难堪一老身,皤皤力役在青春。林园手种唯吾事,桃民阴归别人。(耿代园中老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卢纶逢病军人)
  或写伤兵的苦痛,或写农夫的贫穷,或写战后老人的悲哀,作者在这方完全是用写实的态度,来表现人民的生活感情。这种作品在他们的集子里虽说不多,然而也可以看出杜甫的文学精神,对于这些作家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卢纶还有几首塞下曲和娑勒擒虎歌,写边塞壮士的悍勇武,写北国少年生擒猛虎的胆魄,充沛的生气都毕现于生动的形象中。此外,和他们同时的戎昱、载叔伦的集里,也有很好的描写社会民生的作品。戎昱,荆地(今湖北江陵)人,生卒年不详,他见过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是受守杜甫的影响的。戴叔伦(七三二~七八九),字幼公,金坛人,贞元进士,曾任抚州刺史。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除,狸食自须足。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博瓦杂珠玉。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戎昱苦哉行之一)
  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乡国无还期,天津哭流水。(戎昱苦哉行之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耕新。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去年灾疯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占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午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戴叔伦女耕田行)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麦苗渐长天苦晴,土乾确确Θ不得。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十月移为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艰辛历尽谁得知?
  望断天南泪如雨!(戴叔伦屯田词)
  这一类作品,社会内容很充实,思想性很强。苦哉行反映作者所亲眼看到的安史乱后、唐政府借回纥兵平乱所造成的社会苦难。目笑心哭之哀。膻腥胡曲之意,语意非沉痛。女耕田行一篇。.尤为生动。杜甫所说的“纵有健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虽是沉痛,还没有这篇写得真实。因为大战乱大灾疫,哥哥从军去了,牛也死了,家里只剩着老母和两位少女,在无可奈何之中,只好含羞卖娟买刀来耕田地,给持衣食。对着明媚的春光,自伤身世,这种由大乱反映出的乡村面貌,由贫苦反映出的少女情怀,在这篇作品里得到很高的表现。屯田词一章,一面描写农民的穷困,同时又表现统治阶级对他们的种种剥削,在这里暗示着劳动者的悲苦生活,是非常真切的。在这种情况下,可知杜甫的诗歌,确实在当代的诗坛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作家都受了他的启发和教育。
  
  △张籍
  在这时期,深受杜甫的影响,而成为杜、白之间的重要作家的是张籍(约七六六~约八三○),籍字文昌,原籍吴郡,少时曾侨寓于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他眼睛有病,五十岁时还做着太祝的穷小官。他后来做过水部员外郎,时人称他为张水部,晚年为国子司业,故又称为张司业。亿的作品是以乐府著名,但五言律诗也有许多好作品。他最最崇拜杜甫的。€仙杂记说:
  “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币烬,副以训蜜,频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
  (唐冯贽撰,但四库总目谓此书为宋王至所伪。)这一段故事的真实性虽可情疑,但张籍对于杜甫的钦配和对于杜诗的学,是可信的。他许多乐府诗的创作,和杜甫的精神相同,他所取的社会题材也很广泛。白居易读了他的作品,称为“举代少其伦”;姚合称他的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都给他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文学应该描写民生疾苦,应该具有严肃的态度。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衣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西州)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画烛。(征妇怨)
  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抱杵。重重士坚试行锥,军吏执鞭催作迟。来时一年深碛里,书著短衣渴无水。力尽不得休杵声,杵声未尽人皆死。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筑城词)
  他在这里尽力描写当日战乱所带来的苦难与人民所受于劳役剥削的痛苦。由于封建腐败政治所造成的乡村离乱生活和孤寡妇的心境,写得真实沉痛。所谓愿除国难,再逢太平,正是广大人民的愿望。如关山月、妾薄命、远别离、陇头行、塞下曲、董逃行诸篇,都是这方面的作品。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山农词)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潇湘渚。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充业宁为贩宝翁。(贾客乐)
  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贫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在狱。旱日熬熬蒸野冈,禾黍不收无狱粮。县家唯尤少军食,谁能令尔无死伤?(山头鹿)
  他在这些诗里,一面谴责封建统治者对于农民的剥削,一面又极力描写农民生活的苦痛与商人的富裕奢淫。商人是带着百斛的珠,舒舒适适地东西逐利,自己的生活不必说,养的猫犬,也是天天吃鱼吃肉。农民们一年到头做着不停,所得的结果,是“夫死未葬在狱”。在这里形成两个阶级两种生活强烈的对照。
  很明显的,他在这种作品里,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便是商人的抬头,商业资本的发展,同统治阶级互相勾结,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促成农村生活的破产,而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源。这意义正如晁错所说:“商贾大者积宁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敖游,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线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也。”(论贵粟疏)这虽说的是汉代,却也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官商勾结下农民被迫流亡的普遍现象。张籍看到这一点,并能在作品中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成为富于现实性的优秀作品。并且统治阶级方面,对于民众一点也不加体恤,打起仗来要徵兵,穷了要催税,战乱平后,做官的还是做官,百姓的生死存亡,就无人理会了。在他的废宅行一篇里,真实地与了兵乱后的荒凉景象,“乱定几人还本土?唯有官家重作主”,对封建统澡者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其次,他在另一方面,又注意到妇妇问题。前人的诗,虽多歌咏妇女之作,大半都把妇女的人格和妾薄命、别离曲诸篇里,都代替妇妇喊冤诉苦,觉得妇女有她们的生活要求,有她们的青春幸福,男子长年在外面,把女子抛弃在家里,实在是最不合理的。“男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别离曲)在封建社会里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是对旧道德的反抗。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他的离妇。
  十载来夫家,闺门无瑕疵,薄命不生子,古制有分离。身言同穴,今日事乖违。念君终弃捐,谁能强在兹?堂上树姑嫜,长跪请离辞。姑嫜见我往,将决复沈疑。与我古时钏,留我嫁时衣。高堂拊我身,哭我于路陲。昔日初为妇,当君贫贱时。画夜常纺绩,不得事蛾眉。辛勤积黄金,济君寒与饥。洛阳买大宅,邯郸买侍。夫婿乘龙马,出入有光仪。将为富家妇,永为子孙资。谁谓出君门,一身上车归。有子未必荣,无子坐生悲。为人莫作女,作女实难为。
  这是一篇妇女在封建的悲剧诗,离妇篇的主角,是一个辛劳忠诚的女子,嫁给一个出身贫贱的丈夫,开始是曲甘共苦,经她辛勤的操作,创立家业,买了房屋,买了车马,可以过一点快乐生活了,不料因一个不生子的问题,逼得她离开家庭,去过苦痛黑暗的生活。这是最不公平最不人道的事,而社会上却全承认这是合理的制度和公平的道德。一千多年来,从没有对这种制度作过这样尖锐的抨击,因此也就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在这种宗法制度下,牺牲了她的幸福。“为人莫作女,作女实难为”,真是封建社会女人心中最悲痛的呼喊。作者能在这方面注意到从未为人所注意的问题,加以描写和提出,而变为妇女的同情者与代言人了。再如董公诗,表示统治阶级应当有尤民救世的心怀,天下方可太平,学仙一篇,更是尽力攻击当日流行的仙道风气,都是切中时弊。白居易读他的诗说: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君学仙诗,可义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劝齐诗,可劝薄夫淳。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动。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巩君百岁后,灭殁人不闻。......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读张籍古乐府)
  商女、勤齐二篇,张籍集中不载,想已亡佚,果然应了白氏“巩君百年一,灭殁人不闻”的话。据张司业集序中说:“自皇朝多故,屡经离乱,公之遗集,十不存一。”由此可知他的作品遗失必然很多,决不止商女、勤齐二篇,这真是可异的。至于白氏在最后所描了的穷病萧条的惨状,就是我们现在读了,对于这位不幸的诗人,也要寄以无限的同情。
  
  △王建
  王建(约七六六~约八三○),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
  曾官陕州司马,一度从军塞上,晚境极为贫困。他虽以宫词著称,然实长于乐府,后人如严羽、高秉等地对他的乐府,有很高的评价。他所摄取的题材很广泛,边陲、农村、水夫、渔人、蚕妇、织女以及民间传说、家庭生活等都有,可寺人能关心复杂的社会现象。如簇蚕辞、当窗织、水夫谣、田家行、羽林行、织锦曲诸篇,都是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反映阶级矛盾的作品,而具有民歌的流畅新的特点。兹举当窗织、羽林行二篇为例:
  叹息得叹息,园中有棘行人食。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草虫促促机下鸣,两日催成一匹半。输官上头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着。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当窗织)
  长安恶少了名字,楼下动商上醉。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羽林行)
  前首写得悲痛,后首写得愤慨。作者对被压迫者的苦痛表示深切同情,对封建爪牙和残酷剥削,予以揭露和谴责,是新乐中的优秀作品。王建与张籍齐名,并有深厚的友谊,集中赠答的诗很多。“年状皆齐初有髭,鹊山漳水每追随。使君座下来朝听易,处士庭中夜曾诗。新作句成相借问,闲求义尽寻思。经今三十馀年事,却说还同昨日诗。”(张籍逢王建有赠)一面说明他们的友情,同时也告诉我们他俩是同年生的。
  
  ○四 白居易的文学理论与作品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有力的领导者。
  由八世纪中叶到九世纪,是唐代文学甚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特徵,是一实主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作品是如此,文学理论也提高了。在理论上获得重大发展的是白居易。
  
  △白居易的文学理论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后迁居下わ(今陕西渭南附近)。自幼听慧,刻苦读书,有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苦况。贞元十五年以进士就试,擢甲科,授秘书省校书郎。曾授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太和年间,授太子少傅,曾昌初官刑部尚书。死时年七十五岁。白居易在官场中虽曾身居要职,并不是富贵家子弟,他是从困苦的环境中奋斗出来的。在他的少年生活中,早已体验了贫穷的实况与农村的艰苦。后来到了政界,当日荒乱衰败的政治现象,更促成他有尤民救世、改革社会的思想。在策林里,可以看到他对于政治的积极意见。同时,他主张要利用文学来作为一种改革社会人群的工具,来作为傅达民意、抨击黑暗政治的武器。文学的任务,不只是追求艺术形式,最重要的是要使它具有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他检查过去的作品,能实践着这种任务的,是少而又少。因此,他对于过去那些追求形式的轻艳华靡的各种作品,一概中以攻击,发表了激烈的意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一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玩矣。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骚人,皆不遇者,各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醒概尚存。......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
  如梁鸿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焉。于时六义浸微矣,陵夷矣。至于粱、陈间,率不过嘲风雪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
  设哪“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也。“采采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风焉。故朴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傅者千馀首,......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卢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内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与元九书)
  这是一篇最大胆最有力的文学运动的宣言,在这篇文字里,对于文学贵产,作了大胆的批判和正确的评价。杜甫有这种意见,没有说出来,韩愈、柳宗元有些这种看法,虽是说了一些,但是说得不清楚,时时平杂着道统圣贤的封建保守的理论,反而使他们的文学主张模糊了。只有白居易说得又平浅又有条理,使人一望就可领略的要点。这一篇宣言,可以代表八世纪中期到九世纪中期将近百年的文学运动最进步的率和。从这些文字里,可以得到几个要旨。
  一、他承认文学有很高的意义与价值,它的重要使命,是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因此文学应该是以情为根,以义为实,以言为苗,以声为华。要这样才可以文质并量,一面既不致于轻视文学的思想内容,同时又可顾到文学的艺术价值。
  二、自三百篇以后,中国的文学渐渐地离开它的重要使命,而趋于形式的个人的道路。这种趋势,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历害,到了南朝,成为“嘲风雪弄花草”的盆血症。他严厉地批判了六朝的文风,特别强调杜甫的价值,指出文学的明确方向。
  三、强调学诗经的优良传统,文学要有兴寄、讽谕的方法和内容,因此,他便下了改革文学的决心。他说:“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这正与陈子昂、李白反六朝诗风,韩愈反骈文的气概与决心相同。他在寄唐生诗中云:“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非求宫律,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又在新乐府序中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傅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的态度非常显明,文学的第一义,是要具有社会教育意义,所以不求文字宫律的寄美,主要的是求其内容的充实与讽刺的作用,因此便达到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结论。
  白居易的文学理论,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他是在孔子、王充、陆机、刘勰、锺嵘、陈子昂、李白、杜甫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总结并且提高了前人的理是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内容。但必须看到,白居易的诗论,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为了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
  
  △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不是空言文学改革的人,他有许多优秀的创作,来实践他的理论。讽谕诗一百七十多篇,是他在这方面的巨大成就。其中秦中吟与新乐府,为他的代表作。这些富于现实性、人民性的作品,大都产生在他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的期间。这一时期,他的现实主义力量最充沛,眼光最锐敏,思想最坚实,创作的方向最明确,作品的艺术形象最为鲜明。讽谕诗的最大特色,是广泛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荒淫腐朽的本质,提出许多严得的社会问题,具有深厚同情人民的思想和强烈的斗争力量。同时,他在诗歌语言上,有意识地要求通俗化,这在诗歌艺术的普及上,在诗歌艺术与人民联系的要求上,有很重要的意义。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苏轼说“白俗”,王安石说“白俚”似乎都在贬他,其实这正是白诗的特色,正是白居易的诗歌语言接近人民的重要说明。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樽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楼。灼灼百朵红,戈戈五东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离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发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南行。闻道€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锤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不收。应作€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连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擘翁。(新丰折臂翁)
  杜陵叟,杜陵在,岁种薄田一倾馀。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知?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说几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杜陵叟)
  这些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封建统治阶级加于民众的残酷剥削,穷兵黩武的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以及大官和穷苦人民对立的种种不平现象,作者尽力地加以描写和暴露。作者是站在民众这一面,替民从呼号叫喊,无论是凶恨或是愤怒,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白居易在这一方面,继承了诗经的风、雅、汉代的乐府歌辞以及李白、杜甫作品的精神,有意识地造成一个有力的新乐府运动,这一运动,成为中晚唐诗歌的主流。
  讽谕诗以外,白居易的叙事诗也有很高的成就。在他的乐府诗里,如折臂翁、上阳白发人、缚戎人等篇,都是通过叙述故事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脍炙人口的长恨歌与琵琶行,是他叙事诗中的灯作。这两首诗流傅在人民的口头最为普遍,还被后人改为小说、戏曲、弹词,是两篇最富于感染性的作品。
  长恨歌是白居易早年所作,写明皇误国、贵妃死杂的悲剧。这篇作品受有当代传奇文学的影响,再加以神仙、道士的穿插,丰富奇诡的想像,使这一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色彩。作者一面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作了强烈的批判与讽刺,同时,通过美化的艺术形象,把一个宫廷的恋爱故事,与得非常美丽动人,在歌颂爱情这一点上,由于艺术的感染力量,得到了读者的傅诵和喜爱。布局谨严,故事曲折,语言美丽,形象鲜明,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琵琶行是白居易在政治上失败贬江州司马时所作。比起长恨歌来,它更富于现实意义。作品以琵琶女的沦落身世为主题,再结合作者自己在政治上所受的迫害,反映出被压迫者的悲惨命运。作者以非常同情的诗笔,把那一个“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生活感情,极其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露出他们之间共同的不幸遭遇和悲愤的情感。
  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的环境里,在当日互相排挤倾轧的政治环境里,琵琶女的形角和作者的境遇,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这诗的艺术特色,是充分运作优美明快和富于音乐感的语言,衬托萧瑟凄凉的自然景色,成为叙事诗中的杰作。
  此外,还应当指出白居易诗歌中所反映的妇女问题。他和前述的张籍一样,对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阴暗的命运,表现出最的同情和真成的关怀,而感应的敏锐,态度的明确,则又过这。从幽居深宫的白发宫女,到沦落江头的长安歌妓,作者都通过气氛的渲染,婉转曲折地写出了她们一生的无告无望的境遇,并为好们作了强烈的不平之鸣。而太行路中的“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尤为沉痛凄恻,也阐明了白居易确是忠实地在实践“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的。
  然而白居易是一个活了七十五岁的长寿诗人。他随着年龄的衰老、政治的失望,更重要的是佛教思想的影响,使得他的晚年,转迹为高人隐士的恬静生活。
  他自己在池上篇的序中说:“酒酣琴罢,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曲未竟,而乐天陶然石上矣。”
  他晚年好释老之学,与僧如满结香火社,往来香山之间,自称香山居士。在他的集中,有“”一类,他自己说是知足保和、吟玩情性之作。这些作品同他的讽谕诗比较起来,确实是社会性减少,个人性加多,由热烈的斗争与攻击,变为平和的闲澹的情调,失去了前期现实主义的光彩。但是,在这些诗篇中,也有少数反映出他的纯朴生活和产甘同流合污的作品。他的闲居诗云:“肺病不饮酒,眼昏不读书。端然无所作,身意闲有馀。鸡栖离落晚,雪映林木疏。幽独已云极,何必山中居。”看他肺也病了,眼也昏了,到了这种境界,就失去壮年时代的积极精神,终日发于“栖心释梵,浪迹老庄”的地步了。消极思想的发展,使其创作失去了光辉,文学批评的精神也日趋于衰颓。他将他自己的诗,分为讽谕、、感伤、杂律四类。他认为除了一二两类值得保存以外,其馀都应该删弃,在这里,同样表现出他对诗的重视。
  元稹是白居易的诗友,是新乐府运动有力的支持者。他俩的诗歌风格近似,世称元、白。
  
  △元稹
  元稹(七七九~八三一),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家庭贫困,刻苦自学。贞元间进士。穆宗时曾作宰相,因与裴度不容,罢相而去。后历任同州、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武昌军节度史,以暴疾卒于武昌,年五十三。元稹对于文学的见解,和白居易相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对古代文学,作了与白氏同样意见的评论。又在叙诗寄乐天书中说:“得杜甫寺数百首,爱其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始病沈、宋之不存寄兴,而讶子昂之未暇旁备矣。”他在杜甫的墓志铭里,尊杜抑李,这看法和白居易也是一致的。再他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序中说:“子友李公垂(李绅)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百已。昔三代之盛也,士议而庶人谤。又曰:世理则词直,世忌则词陷。予遭理世,而君盛圣,故直其词以示后,使夫后之人,谓今日为不忌之时焉。”他所说的,正是白居易的文学合为时事而作的见解。又由于元、白两人的见解相接近,所以友谊也十分深笃,元稹听到白居易谪为江州司马时,曾写了一诗:“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白居易也有蓝桥驿见元九诗:“兰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去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他们两人的感情,可迂两首诗中见之。
  元稹有乐储古题十九首(和刘猛及李馀的),新题乐储十二首(和李绅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的疾苦和阶级的剥削。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了他作诗的精神。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俗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徵早。早徵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东刀疮,主将协高换罗幕。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妇,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蜂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纲。(织妇词)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刘。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农死有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田家词)
  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再有估客乐长诗一篇,描写了在当代商业经济发达的环境中,商人唯利是图和他们的奢侈生活的真实面貌。
  连昌宫词是一篇讽刺政治描写离乱的叙事诗,也是以安禄山事变为背景,后将它与长恨歌并称。
  在白居易、元稹时代,尽力于新乐府运动的还有李绅、刘猛、李馀、唐衢诸人,可异他们的诗都不傅了。上现存昔游诗三卷、雅诗一卷元稹所知他的乐府诗并不在内,不知何故。但他的悯农诗确是好的。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见唐诗纪事)以通俗浅显的诗句,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农民们的悲惨生活和痛苦的感情,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刘禹锡
  元稹死后,和白居易齐名的有刘禹锡(七七二~八四二),故世亦称刘白。
  各锡字梦得,唐书说他是鼓城人,当是举他的郡望而言,实为中山无极(今属河北)人。贞元间进士。因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一度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为当时八司马之一,后官终检校礼部尚书。他继柳宗元的天说作天论三篇,创立“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之说,力斥世俗的因果、感应的论调,在政治态度和哲学思想上,都具有鲜明的进步倾向。因此,表现在诗歌内容方面,每每就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发为愤时义世之词,如聚蚊谣、飞鸢噪、贾客词、插田歌等,或指责小人的得势,或揭露贫富的对立,都是寄深远,有感而发。
  其次,由于刘禹锡曾远贬南荒,接触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并努力学习民歌中的健康活泼的优点,因而写出了不少具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其中如竹枝词、踏歌词、杨柳枝词、浪淘沙、是上行等,都是色泽清莹、间高和美,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也刘诗中的精华部分。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联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踏歌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作者在竹枝词的序言中,曾说他的这些诗歌,是受了屈原九歌的启迪而作的。
  这说明了作者不仅是在继承屈原的善于学习民歌的创作传统,也流露出他当时遭受政治迫害的心情。除这些作品以外,刘禹锡的一些吊古伤今之作如石头城、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篇,也都为后人所傅诵。刘禹锡的诗,善予抒情,短篇胜于长篇。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思想内容上,虽不如白居易,但善于吸取民歌的精华,而具有优美的圆热的艺术技巧。
  
  ○五 孟韩的诗风
  
  在杜甫到元、白这一新乐府运动的主要潮流中,另有几位诗人,比较偏重艺术技巧的新创,在风格上别成一派,并且对于后代的诗人了发生很大的影响的,是以孟郊、韩愈为代表的奇险冷僻的一派。贾岛、卢仝、马异、刘叉,都是这一派的诗人。
  
  △孟郊
  孟郊(七五一~八一四),字东野,湖州武康(今属浙江)人,少隐居嵩山。
  他赋性狷介,生活非常穷困。一再下第,到了年近五十,才登进士,任溧阳县尉。
  晚年子死去,极为伤感。中间虽有李观、韩愈、李翱诸人用力他,也只做到一个判官。他有赠崔宙诗云:“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凝,谁谓天地宽。”这正尽出这位穷苦诗人的悲凉心境。在他的诗里,表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境和对于穷困者的同情。
  孟郊的诗,倾心于技巧,用字造句,费尽苦心。他要务去陈言,立奇惊俗。
  这种诗的好处,是能救平滑浅露之失,而其弊病,却又冷僻艰涩。但他的作者诗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们这一派人努力的目标。
  卧冷无远梦,听秋酸别情。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浅井不供饮,瘦田长废耕。今交非古交,贫语闻皆轻。(秋夕贫居述怀)
  孤骨为什么人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Д,秋露为滴沥。去壮暂如剪,来衰心织。触绪无新心,从悲有馀忆。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秋怀十五首之一)
  恶诗皆得官,好诗空抱山。抱山冷克々,终日悲颜颜。好诗更相嫉,剑戟生牙关。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以我残杪身,清峭养高闲,众诮<虎虎>々。
  (懊恼)
  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冷。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老恨)
  在这些诗里,一面可以看出他的悲愤的感情和穷困寒苦的生时也表现出他作品的特殊风格。他的造句用字,确有特点。再如他的长安道、出门行、织妇辞、长安早春、寒地百姓吟诸篇,或抒悲愤的感情,或写不平的怀抱,或反映社地生活,与当日新乐府运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而游子吟、闻砧等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细致委婉,颇有古乐府的风味,与上述这些诗的风格则又很不相同了。
  
  △韩愈
  韩愈本以散文著名,但在诗歌上也有独自的成就,他是唐诗中的一大家。他有才力与气魄,学力又非常雄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一、用作散文的方法作诗,开展一个新局面。如南山史连用呀字五十一句,那完全近于散文,因为过于重复,很容易破坏诗的和谐性与完整性。南山中历叙山石草木,月蚀中历叙四方神只,谴虐鬼中历叙医师祖师符师,那种铺张排比的方法,与司马相如、扬雄作赋的手法相同。这种形式对于诗歌是不利的。
  二、用奇字,造怪句。韩愈是一个热读尚书、诗经和说文解字的文人。他做起诗喜用奇字险韵。明明是一句很平浅的意思,他偏要用那些古怪字眼,令人读时要去翻字典。至于他的造句,更和旁人不同。在陆浑山火诗里,有“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Ь包煨孰飞奔”这类奇怪的句子。
  人家的五言,多半是上二下三,他偏用上三下二或上一下拗句。如“有穷者孟郊”
  (卢士)和“乃一龙一猪”(符读书城南)等等,人家的七言通常是上四下三,他偏要造上三下四的形式,如“字去矣时若发机”(关区弘南归)等等,这些都是很突出的例子。
  韩愈称赞孟郊的诗说:“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醉赠张秘书),所谓吐奇惊俗,正是他自己所努力的目标,他在每一篇诗里,都想做到这一点。他在卢士中评论孟郊的诗,说过“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的话。这十个字拿来评韩愈自己的作品,倒是最当听了。赵翼说:“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关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然奇卫处,亦自有得失。盖少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则专以此求胜,故时见斧凿痕迹,有心与无心异也。”
  (瓯北诗话)他这种分析与批评,有一定的理由。宋人沈括说“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惠洪冷斋夜话引),明人在王世贞也说“韩退之于诗体无所解,宋人呼为大家,直是势利。”(艺区卮言)只看到他的缺点,没有看到他的优点,因此就显得片面了。
  韩愈诗歌的最大特我了象雄浑,笔力刚劲,务去陈言,富于独创,一扫庸俗浮浅之风。李肇唐国史补云:“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韩愈的诗歌,地当日流行的轻浮靡荡的诗风上,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他以文为诗,别开蹊径,同他反骈复古的散文运动的思想是一致的。问题不在于以文为诗,而在于以文为诗有没有成就;韩愈在这方面虽有缺点,但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指席置羹饭,粗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几!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山石)
  纤€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十生九死到官所,同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夔皋。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判司官卑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这是韩集中通顺流畅的地,也最能表现韩愈诗歌艺术的独具风格。媸处是清新而不险怪,雄俊而不难涩。在这些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心中有无限的感慨,有被压抑的悲哀,信笔直书,才情横溢,没有一点矫揉做作的痕迹。再如归彭城的反映现实,华山女揭露女道士的丑态,都是优秀的作品。至于他的城南联句、斗鸡联句、元和圣德诗、陆浑山水、月蚀、谴虐鬼诸篇,心中本无情感冲动,只想在文字上争奇斗胜、标奇立异,于是大掉书袋,大用典故,结果是舍屈聱牙,诗情大减了。
  唐代诗歌,一变于陈子昂,再变于李白,三变于杜甫,四变于韩愈。叶变说: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原诗内篇)前人评韩愈,或褒或贬,颇有夸张之处。韩愈是唐代重要诗人之一,特别是对于宋人发生过很大影响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贾岛
  贾岛(七七九~八四三),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为僧,名无本,韩愈权之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为长江主簿,故世人称为贾长江。他的境遇,非常穷困,和孟郊相似,他的诗也很像孟郊,充满了寒酸枯槁的情调。在他们的诗中,都缺少韩愈的雄浑气魄,这与他们的生活境遇有关。
  前人所说的“郊寒岛瘦”,不仅说明了他们诗的风梆,并且把他们的生活状态也说明了。又有人把清奇僻苦四字来形容他们的诗,也是十分精当的评语。贾岛作为诗的态度极为刻苦认真。据唐宋遗史载:“贾岛苦吟赴举,至京师,得句云:
  ‘鸟宿池连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改‘敲’为‘推’,骑会手吟哦,引乒推敲之势,不觉动京尹韩退之节,左右拥之至,具述其事,退之笑曰:‘作敲字佳。’乃命乘驴并辔哦诗,久之而去。”(转引自曾忄造类说)可知他作诗,真是一字不苟,刻苦推敲,真想吐奇惊俗。他自已也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是他做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送无可上人)
  两句得意之作以后,所得到的体会,这是何等认真的态度。孟郊长于五古,韩愈长于七古,贾岛则以五律著名。他在放画自然风物的幽深清峭的形象上,表现了优美的技巧。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
  倚杖望晴雪,溪€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钏。(雪晴晚望)
  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里。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题朱庆馀所居)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尘尾同离寺,虫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送无可上人)
  这些诗嗔呆算得是清奇僻苦的作品。但是因为他过于刻划,过于求新求奇,所以总是佳句多而佳篇少。孟郊的诗是如此,贾岛的律诗更是如此。就在上面所举的这几首里,这种情形了很显然。但韩愈对于他们,却是推崇备至。他有诗云: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天巩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这可以算昨是真正的知音了。由孟、韩这一派的奇险怪僻,再变本加厉地演变下去,便产生卢仝、刘叉、马异诸人的怪体。我们读了卢仝的月蚀、与马异结交诗,觉得他们的诗,真是愈来愈怪。如果一定要指出他们的长处,那便是大胆。刘叉自问诗云:“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真是道出他们自己的特性了。
  
  ○六 晚唐诗人
  
  晚唐诗人,前期以李贺、杜牧、李商隐为代表,后期以杜荀鹤为代表。李贺年略早,应当归于中唐,但从诗风上说,放在这一时期,较为相宜。后期还有于、皮日休、聂夷中,也都有一些好作品。
  
  △李贺
  李贺(七九一~八一七),字长吉,生于昌谷(今河南宜阳),唐宗室郑王之后,曾官奉礼郎,是一个多才善感、只少顾二十七岁的短命诗人。他天才早熟,相傅七岁能文,韩愈、皇甫访之,成高轩过一篇,韩愈很赏识他。他避父讳,不能考进士,愤慨不平,加以体弱多病,情调感伤。因为他缺少社会生活地体验,从总的倾向来说,诗歌的内容比较贫乏。但其艺术技巧很有特色,特别富于艺术的幻想和铸诗歌语言的才力。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新唐书)
  寒食诸王妓游,贺入座,因采梁简文诗调,赋花游曲,与妓弹歌。(花游曲序)
  在这里说明了他的作诗态度。他写了贵公子夜阑小曲、苏小小、宫娃歌、洛姝真珠、屏风曲、夜饮朝眠曲、蝴蝶飞、房中思、残丝曲、美人梳头歌、恼公、花游曲等作,这些作品,辞藻华美,格调卑弱。但他并不是一个片面追求形式美的诗人,其诗中虽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但还有不少富于现实性而又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
  老兔寒蟾泣天色,€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柱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榛子,杜鹃口血耋人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我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老夫采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阑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金铜仙人辞汉歌)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填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廉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南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南园)
  这些诗篇,在不满同实的基础上,表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情,关怀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理想与现实、人生与艺术的矛盾,同时了可以看了他品中的强烈幻想和特殊风格。深细新巧,险僻幽奇,色彩冷艳,而形象特别鲜明。造语修辞,尤为精炼,对于每个和过锤磨功夫而有独创的特点。其他如李凭箜篌引、浩歌、雁门太守行、南山田中行诸篇,都是他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李贺的作品,受到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极大推崇。李商隐有李贺小,杜牧有李长吉诗序,都一致赞叹这位诗人绝代才华,悼惜他的短命。杜牧赞美他的诗说:
  €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多殿,醒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也。
  对于李贺的艺术,杜牧作了这样高的评价,并且接着还说“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杜牧一面赞叹李诗的艺术美,一面又指出内容的不足,这是比较正确的。
  
  △杜牧
  杜牧(八○三~八五二,一作八五三),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太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司动员外郎等职,也曾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晚年任中书舍人。他出身于高门世族(祖父杜佑,曾任三朝宰相),沾染了当时新兴进士的气,生尖较为放荡,颇有浮薄之风;但曹性刚直,不善逢迎。在他的一些诗篇里,畈映了城市生活和妓女歌姬的恋情。在中晚唐的商业经济发达下,市民的生活气息,给杜牧的诗歌,涂上了鲜明的色彩。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堂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娉娉弱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廉总不如。
  (赠别)
  这类的作品,杜牧写了很多,有的庸俗,有的柔靡,也有些流于轻薄。上面这几首,流傅很广,但格调毕竟不高。但是,杜牧又是一个有经世抱负的人,他曾经反对佛教,力主充实国防削平藩镇,因此,在他的诗文里,也有不少富于现实意义的作品,“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昂臣”(河湟),可见他的政治态度。但在艺术上最富有特色的,是七言绝句,如: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化。
  (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这些诗才是杜牧的代表作。借古讽今,意味深远,遣辞造句,尤具含蓄之长。
  他的阿房宫赋,也正是属于同一的手法和寓意的。最后一首,为写景杰作,诗情尽意,宛然在目。他的绝句,有很高的成就,在晚唐可与李商隐媲美。
  杜牧很推崇李、杜、韩、柳(见冬至日寄小侄阿宜),但他的诗并不属于这四家。他又说过:“其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俗。”(献诗启)
  就杜牧的全部作品看来,俗之气虽不重,华丽反彩还是相当浓厚的。
  
  △李商隐
  李商隐(八一二~约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少有才名,二十馀岁,进士及第。做过弘农县尉和秘书省秘书郎及工部郎中等职。他同杜牧一样,是一个多才善感的人。唐书本传说他“诡薄无行”,他在生活上或许有些放荡,但却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正义感的人。他一生纠缠于治派别与恋爱的痛苦里,养成感伤抑郁的性格,这对于他的诗歌有明显的影响。李商隐时期,正是政治上牛、李两派排挤倾轧很激烈的时期。李商隐原依牛派的令狐考取进士,后又与李派的王茂元的女结婚,政治上的矛盾,使他郁郁不得志。
  到睡被人排挤,而潦倒终身。其次,他在爱情上也曾遭受中的失败的苦痛。可能在结婚之前,就有过多次的恋爱,后来同才貌双全的王夫人结婚了,有过一个时期美满生活,光主,王夫人死了,使他非常伤感,这一切都成为他抒情诗的题材。
  他的表诗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义往往隐晦。而其佳者,含蓄蕴藉,韵味深厚。他这和法,后人不善于学他的,徒有外貌,无其精神,很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偏向。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因此注家辈出,往往一诗有各中样的意见。爱其诗者,谓其男女花草的歌咏,无不有君子小人地尤国的寄寓,比兴有如三百篇,忠愤有如杜甫;恶其诗胃义山才高行劣,其诗都是帷房淫昵之词。唐末李涪说他的作品,“无一言经国,无纤意奖善”(释怪),这些意见都是片面的。
  李商隐虽少直接反映人民疾苦生活的作品,但在不少诗篇中,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政治倾向。他对晚唐政治的败坏,君主的荒淫,宦官的专横,表示不满。许多优秀的咏史诗歌,大都是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而具有较深的讽刺性。
  如汉宫词、楚宫、瑶池、齐宫词、贾生、北齐、隋宫、南朝、马嵬、筹笔驿诸篇,意义都很明显。再如重有感、随师东、曲江、安定城楼、汉地书事、哭刘ナ、行次西郊作诸诗,俱为伤时感事而作,讽谕之意亦明。这些作品,研究李商隐时都是很重要的。前人说李诗学杜甫,应该是指的这些诗。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傅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宏。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哭刘司户ナ)
  在这些诗篇里,表现出作者的政治态度。或史实,或写时事,在精美而又略带哀感的诗歌语言里,透露出悲愤的感情。
  李商隐的“无题”一类的抒情诗篇,在艺术上具有更鲜明的特色,流傅较广,对于后人了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见了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于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δ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缄札何由达,万里€罗一雁飞。(春雨)
  我们读了这些诗,便知道李商隐写爱情诗手腕的高妙。他的长处,是严肃而不轻薄,清丽而不浮浅。有真实的情感,也有真实的体验。抒情深而厚,造意细而深。从这些诗里,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和在艺术表现上的技巧。
  无论描写什么境界,他都能选择那种最合于某种境界的语言,千锤百炼,来增加他艺术的魅力与情感的涵蕴。再在表情的细微与用字的深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后人学他的只得其表面的华艳,而无真情实感,就流于淫靡了。他的绝句,也是自成一格的。
  €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哀)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沈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下醉)
  这些绝句最能表现他的艺术特色。再如霜月、夜雨寄北、关门柳、灞岸诸诗,俱为佳作。他的绝句,抒情的技巧不在王昌龄、李白之下。所不同者,在王、李的诗里,充满热烈的青春生命与雄奇的气势;李商隐的诗,倾向于纤巧与柔美,呈现着浓厚的缺月残花的迟暮的感伤情调。所谓“枯荷听雨声”、“红烛赏残花”
  的境界,正是这种迟暮感表调的表现。但在表情的工细与深刻上讲,确有他自己的独创性。
  杜牧有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李商隐也有诗云:
  “夕阳无阴好,只是近黄昏。”在这种清幽冷艳的句子里,说明他们的作品,已失去李、杜时代那种壮年的强大的热力和气魄,已临到秋暮冬初的晚景了。其他如温庭筠、段成式、李群玉、韩诸人,都是这时期的作家,作风大体上是相同的,但他们的成就,都不如杜牧与李商隐,所以不讲了。至于温庭筠,是词胜于诗,留在下一章再说。
  
  △杜荀鹤及其他诗人
  唐代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极度腐化,阶级矛盾尖锐深刻,终于爆发了以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这一时期的诗歌,虽有华艳的倾向,但现实主义的创作,仍然是有力的一面。于(八三二~?)、曹邺、刘驾诸人,对于当日拘束声律、轻浮艳丽的诗风表示不满;所作富于比兴,关怀民生疾苦。于曾作古风古十篇,号为“逸诗”,力欲矫正时弊。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
  杜荀鹤的成就尤高。聂夷中(八三七~约八八四),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
  人。仕途失意,曾任华阴县尉。杜荀鹤(八四六~九○四),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属安徽)人。大顺进士。他们大都出身贫寒,经历兵乱,对于人民生活的痛苦,有比较深的体验。在他们的作品里,对于当时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作了有力的暴露和狙击,如此日休的橡媪叹中所描写的,一方而广大的劳苦群众,只能跳着早晨的寒霜,拾着苦涩的橡仁来充饥;一方面是一些巧取袄夺的贪官酷吏,已经连法律都无所畏惧,贿赂也无所避忌了。杜荀鹤的“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邀动。”(题所居村舍)“四海十年人杀尽,似君埋少不埋多。”(哭贝韬)也写得很尖锐。从这些诗中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此也可以当作“史诗”来读。
  垅上扶犁,手种腹长饥,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菩赵姝,化为嫫母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于苦辛吟)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虽沾巾复形,不及贵门犬。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于山村叟)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山前有熟稻,紫重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厢。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皮日休橡媪叹)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聂夷中咏田家)
  夫因兵死守蓬茆,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山中寡妇)
  八十衰翁住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惫似平宁征赋税,未渤州县略安存。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西山独倚门。(杜荀鹤乱后逢村叟)
  去风曾经比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这些作品,描写真实,情感沉痛,深刻地反映出乱离时代广大人民的生活面貌,也是激烈的阶级斗争的产物。后人批评他们作品的缺点是浅露粗率,风格卑下;但反过来也正是他们的优点,这便是语言浅近通俗,倾向性鲜明,正像批评白居易之“白俗”一样不足为病。由此也可体会到,唐代末年的许多诗人们,仍然是继承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是和新乐府的传统。在这人民苦难的呼声中,几百年的唐诗,完成了继往开来的光荣的历史使命!
  最后,我将简略地介绍一下司空图的诗品,作为本章的结束。
  
  △司空图
  司空图(八三七~九○八),字表圣,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咸能进士,曾官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自号耐辱居士。朱全忠称帝,召他为官,他不食而死。
  他的诗以写景抒情为多,风格清淡自然,但社会内容较为贫乏,在唐诗中地位不高,而影响较大的是他的诗品。
  诗品是专论诗歌风格的著作,篇幅虽小,但很有特色。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里,讨论到文章的八体,分为典雅、远奥、精约、繁缛、壮丽、新奇和轻靡,主要是谈的风格问题。到了司空图,在唐诗进一步繁荣、发展基础上,对于诗歌风格有更深的体会,区分得更为细密,发展了刘勰的理论,以很强的概括力,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各以四言韵语十二句,描绘出各种风格的特徵。在诗歌形象的美学范畴上,作出了贡献,在晚唐这一类的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因为风格本身是属于抽象性的,所以诗品所论,也容易偏于抽象。但其中也有不少富于具体形象的描绘。如雄浑云:“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寥寥长风”;纤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豪放云:
  “天负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尤象在旁”等等,在象徵、比喻的语言里,傅达出各种负格的独特精神,使人对于诗歌的形象美,得有深切的感受和领会。
  但其中如“精神”、“形容”一类,应为各体所共有,很难独成一格。
  司空图在司品里,虽以雄浑为首,也列举了豪放、劲健、沉著、悲慨各品,而其倾向却偏在冲淡、飘逸一类。这同他脱离现实、回避政治斗争的隐逸生活和思想感情很有关系。他有与李生论诗书一文,表现了他的诗歌理论。
  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这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诗贯六义,则讽谕、抑扬、淳蓄、温雅,皆在其间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辈诸集,亦不专芋此,矧共下者耶?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矧起下者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倘复以全美为士,即知味外之旨矣。
  司空图论诗,以韵味为主。说作诗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这是很正确的,但守于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和“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不但把诗歌引到空虚的境界里去,而且必然要贬低讽谕一类富于现实性的作品。正因如此,他尊奉王、韦诗篇的澄澹精致,作为准则,而贬元、白为都市豪沽(见与王驾评诗书)。书中虽言“诗贯六义”,首标讽谕,而实际只谈韵味。他的诗品正是以这种精神为基础的。论冲淡要“遇之匪深,即之愈稀”,就是论雄浑,也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追求韵味与超脱,是诗品的共同倾向。宋严羽的妙悟说,清王士礻真的神韵说,都受到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