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0期

“红段子”围剿“黄段子”

作者:张 悦




  “红段子”正面狙击“黄段子”
  
  广东是个手机大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小灵通用户在内的广东省手机用户已达7000万户。作为短信文化的一部分,如何疏堵“黄段子”、“黑段子”,倡导健康的短信文化,是正在着力建设文化大省的广东非常关注的问题。
  基于这种考虑,打造“红段子”的概念在广东移动公司老总徐龙的头脑中初现雏形。自去年7月开始,徐龙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红段子”这个概念。
  在徐龙看来,所谓“红段子”是与“黑段子”、“黄段子”相对立,具有先进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特点,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短小精悍、效果催人奋进的短信。举办“红段子”短信大赛,就是要充分利用短信短小精悍、群众喜闻乐见等特点,发挥手机“第五媒体”优势,用优秀的、健康的、积极的短信内容,达到引领社会舆论,倡导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热情,培育和形成短信文化,推动通信文化产业发展。
  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广东移动公司联手当地主流媒体《南方都市报》,通过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和互动达到扩大宣传的效果。2005年9月1日,广东移动“和谐社会,传信和谐——‘红段子’”短信大赛终于揭开面纱,一股编写和传播“红段子”的热潮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大赛开始不到5个月,“红段子”大赛参赛作品已超过65万条,客户通过08518下载量逾800万条,手机间一级传播量突破5000万条。此外,“红段子”还以其前瞻性的创意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广泛传播,蔚为风尚。由于创意独特、时代感强,“红段子”大赛成功获评有关媒体评选的“2005中国十大营销事件”。
  
  “红”心让人始料未及
  
  这是一次全民创作的尝试,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成为“红段子”的创作者和策源地。在所有的“红段子”参赛作品中,传播祝福和打工经历的段子是最受欢迎的。这甚至令广东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始料未及。
  对于这样一种现象,供职于一家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公司的张伟解释说,以前“黄段子”多,所以手机人群就传播“黄段子”,现在“红段子”的打工经历篇推出来,用户多了一种选择,这时候才发现,原来分享心路历程的段子更受欢迎。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段子文化的传播跟大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心向善、渴望交流与倾诉是社会长期的需求,‘红段子’为这样一种大众文化主流提供了宣泄的恰当载体。”
  年轻人的一颗“红”心也让人有些始料未及。据统计,在中国移动的四类卡中,“红段子”下载量最多的是动感地带用户,其次是大众卡、神州行与全球通。
  “这说明年轻一代的新新人类对于我们的‘红段子’也是非常有兴趣的,这也与预期有所不同。我们原本以为年轻人可能会对一些嬉皮玩笑的东西更感兴趣,但数据结果是无可争辩的,一些情感类的、温馨的短信非常受动感地带用户的欢迎。”有关人士介绍说。
  除了庞大的下载量,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全民参与制造“红段子”的热情。
  “设置爱的目标,存储爱的信念,复制爱的行为,粘贴爱的精华,删除爱的误解,确定爱的方向,发出爱的信息!”这是华南理工大学传播学教师谢先生的获奖短信。
  谢老师回忆说,去年“十一”的时候有个有钱的同学结婚,多年不见且远在四方的老同学们为祝贺这位同学的婚礼聚到了一起。老友见面感慨良多,看着大多数同学的事业或生活并不得志,有的甚至是穷困落魄,但内心却非常积极上进,感慨之余,谢写下了这条“红段子”来激励他们。
  不独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制造“红段子”的最大群体——普通人,那些漂泊异乡的打工者、身无长物的小职员、为省钱能发短信就不打电话的老百姓……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当突然有了个机会将自己的心声传播开来时,他们,成了制造者和传播者的主体力量。
  “我们原本认为,‘黄段子’最大的消费群就是单身在外的打工人群,但是没有料到传播打工经历的段子反而深受这类人的喜爱,有些人把我们每一条短信都下载了,还打电话过来询问,什么时候会有更新。”广东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打工心得的段子创作也非常踊跃,酸甜苦辣,让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也很感动。”
  “我问过烦恼了,它根本不爱你,还说永远不理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作多情!还有,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恋你已经很久了,并且一生不变。”这条“红段子”的创作者是深圳一家电子厂的仓库管理员鲍先生。
  日用厂打工妹小陈则将她对爱情的理解制作成“红段子”:爱情是什么?答:如美丽的花。有人去采花,回来时却忧郁地说:每朵花都很美,但拿在手里又觉得没采的更美。就这样,采完整园的花也没找到所谓的爱情!
  深圳的电梯操作员周增将他在电梯间盈尺之地的所感所悟编成了“红段子”:孩子需要的是呵护,而不是打骂;家庭需要的是温馨,而不是争吵;社会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庸才;国家需要的是栋梁,而不是败类;世界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周增有时看到身边的一些朋友工作非常散漫,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工厂打工多则几个月少则十几天就走了。眼看着他们亲手断送原本可以大放异彩的前程,周增感到非常可惜和担忧:没有耐心和信心的人,再好的工作机会也会失去,毕竟能够在异乡立足很不容易。“这次的‘红段子’大赛正好给了我机会向朋友表达我想说的话,希望他们能够在拥有了工作后,边工作边学习。同时激励自己,给自己添一把激情加一把油。”
  短信的交互性和平等性特征,使老百姓可以以主体的身份就任何问题和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也使老百姓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心理变化从“红段子”在广东的红火中反映了出来。“红段子”无疑激发了老百姓了解和传播主流文化的浓厚兴趣。
  
  “红段子”开创红色营销新渠道
  
  本次大赛催生了大批积极向上、振奋精神的“红段子”,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有的借“红段子”训诫后辈要诚信经商,有的以“红段子”表达纯真美好情感,有的以“红段子”勉励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某种程度上,创编和传播“红段子”已演变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红段子”成为了人们周末问候、假日祝福、商界沟通、政界自勉、学生自强、商人自励、人人自爱的重要形式。广东全省各地涌现出了“红段子”热潮,成为新的文化现象,如中山的廉政短信、潮州的短信文学以及其他城市的短信书城、温馨短信、关爱短信、短信小说等。
  有专家评价说,“红段子”成功地将“第五媒体”的优势与先进性融合在了一起,将主旋律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在第三届中国实战营销高峰论坛暨2005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广东移动公司“红段子”大赛获得中国十大营销事件奖,广东移动公司总经理徐龙被评为中国十大营销人物之一。
  然而,“红段子”又绝非简单的一次营销或盈利行为。
  广东省委宣传部对“红段子”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影响给予了肯定,认为“红段子”成功地将主流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将主旋律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了出来。目前,弘扬主旋律的主流文化并没有将消费文化推到对立面上,而是与之形成了默契,主流文化并不完全否定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文化也不一定会排斥主流文化。
  事实上,利用短信这个平台扩展主流文化的渠道已经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共识。
  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红段子”短信大赛已然在广东掀起了红色浪潮。“红段子”已经迈出了短信和谐文化长征的第一步,树立起了一种新的主流短信文化风尚。有专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股由广东移动公司掀起的红色浪潮很有可能席卷全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