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呼唤免费的义务教育
作者:汤新华
打开世界地图,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包括柬埔寨,孟加拉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都实行了义务教育。其中美国的义务教育最为令人称道,她的公立学校不仅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教育,还要派车上门接送学生。我所在的城市坐落于美国和墨西哥边境,虽然墨西哥也实行义务教育,但是每天早晨有很多墨西哥家庭送孩子到美国上学,因为在美国学校还免费提供早餐和午饭。如果你说美国太富裕我们无法与之相比,可是为什么连全世界较为贫穷落后的国家——孟加拉国和柬埔寨都可以实施义务教育,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却不行呢?一句老生常谈的借口就是“我国人口众多,政府财力有限”。安睡在这样一个堂皇的理由上,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历年都徘徊在2%左右。改革开放之后较高的投入为1986年的2.6%,但是1990年又降为2.2%。这一比例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较。1985年,当我们睁大眼睛看世界后(当时,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5.5%,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都达到了4.5%),高瞻远瞩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定的目标是达到4%。但是,直到20年后的今天,这一目标还没实现,我们的教育经费占GDP还只有3.3%,以至于到2004年4月,教育部门的最高领导人陈至立仍然在为争取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而奔走呐喊。
那么,是不是我们真的穷到没有钱办义务教育了呢?日本在战后初期,比我们现在穷得多,可是他们从来都是力保教育。我们的周边其他比我们更穷的国家也是如此,印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GDP和人均GDP两项指标都是印度的两倍,可是印度的教育经费占GDP早已达到3.8%。中国虽然不算富,但是我们的人均GDP己超过1000美元了。中国驻美大使馆的网页上自豪地宣告,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举世瞩目的奇迹。今年3月15日,日本的《朝日新闻》惊呼,在到2004年为止的10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翻了两番。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这些经济数据让我们看到国家的经济成就是巨大的。然而,令人遗憾且费解的是,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空前成功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落后了。1998年-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显示1995年成年文盲比例,中国男性为10%,女性为27%,而同期韩国、泰国、乌拉圭、越南的比例男性分别为1%、3%、4%、4%,女性分别为3%、8%、2%、9%;其他如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等已彻底消灭了文盲。对我国教育问题追根溯源,可以发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没有实施真正的义务教育,而太多的穷人(主要是农民)无力承担对他们而言过于高昂的学费,以至于他们最终选择不去受教育。笔者曾在去年年初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的农村,震惊万分。很多农民的年平均纯收入据说是1300元,可是实际上,这个数字包括了烧火用的稻草、尚在栏中的可重复计算产值的活猪。所以,乡领导说农民的真正的年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这些可怜的农民不得不用这区区500元纯收入去付孩子两个学期的学费(185元/学期)。如果这个家庭有两个孩子,那么这两个孩子的学费正好抵销他们父母的年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每顿饭只能花0.1元(自带米),有些孩子连一角钱都缴不起,只能让本来就已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学校来支付。农村的孩子们上学很难,城市的孩子们也不好过。据报道,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九年中,平均每年的学费为440元左右,普通高中一般在1200元左右,重点高中每年学费为2000元左右(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以及各种各样的必买参考书,五花八门的补课费,不断要交的试卷费、饮水费等等,甚至还有改卷费、发电费、校牌费等开支项目)。如果加上择校费和某些学校的更为荒唐的乱收费,以上的数字会更为庞大。这些收费相对于老百姓的微薄的收入来说不啻是天文数字。
当我们的经济繁荣起来的时候,我们的不少贫困百姓实际上却被所谓的“义务教育”折磨得筋疲力尽,以至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无力承受而连基本的教育都不敢想,最后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成为文盲。很显然,我们的决策者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我这里所说的是真正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铺天盖地的宣传标语中,我们常见这样的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入情入理,朗朗上口,可见是有人明白教育的重要性的。然而,现实社会却不是那么回事,无数穷教育、苦孩子的痛心事例说明我们仍有必要重温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
1.发展经济。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这种差距扩大的关键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拥有的差异。人力资本是解释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200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J·赫克曼(Heckman)建议中国应该增加教育投资(因为中国教育投资在全世界是最低的,比印度还低),他提出一个大胆的结论:中国增加教育投资不但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会增加中国的GDP,因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教育投资的边际收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边际收益。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可以优化投资结构,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强有力地带动新闻出版、信息产业等智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强劲地推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才可能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才可能使我国经济得到长期、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事实上,人才经济是经济的一个方面,也具有灰色体系的一般品性。因此,没有人可以肯定人才只会出自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而不会来自农村。我们只有确保每一个潜在的人才——不管他出自豪门还是农门,都能受到基本教育,我们才能在战略上对经济的发展做一个可靠的前期投资。
同时,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erome Brunet,1992)说:“教育应作为训练民主社会里平衡发展的公民的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列车向我们隆隆开来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国民素质还停留在“小农意识”、“小国寡民”时代,我们将被抛弃于时代之后。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让每个国民都受到基本教育从而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是我们中华民族重新雄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