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大爱陶子,大德陶子

作者:高万祥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写写我最敬仰的教育圣人陶行知。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我先后去安徽歙县和南京晓庄,参观两地的陶行知纪念馆,拜谒陶先生的墓地,平时也不时披览陶行知文集和陶行知传记,温故知新,对先生的崇敬感激之情,终于凝聚成“大爱陶子,大德陶子”这一肺腑之言。
  
  大爱陶子
  
   在我心中,陶行知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是他的大爱之心。所谓大爱,即对国家民族社会强烈的热爱之心并由此衍生的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徘徊于南京陶馆,我再一次被陶行知的这种大爱之心所感动。先生少年,就读于家乡的万安私塾和崇一学堂。在崇一学堂时,他在自己的床头墙上题词:“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贡献。”以后留学美国,尽管靠勤工俭学维持生活和学业,但先生时时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时刻系念着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美国同学都称他是“最中国的学生”。1930年3月,在晓庄师范建立三周年纪念会上,他说“晓庄是从爱里产生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因为他爱人类,所以他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他爱中华民族,所以他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他爱农人只是从农人出发,从最多数最不幸的人出发。他的目光,没有一刻不注意到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全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晓庄是从这样的爱心里出来的。晓庄可毁,爱不可灭!”晓庄的办学历史,先生毕生的教育实践,全都可以用“爱”或者“大爱”一词来概括,也全都可以用“大爱”一词去诠释评述。而且,在认真回顾分析了先生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情况以后,我对先生的这种几乎是与生俱来又融为精神血液的“大爱”之心,对我自己的上述判断,更为坚信和亲切。
  一个真正的徽州人。虽说生于亦农亦商生计艰涩的家庭之中,但有些家学渊源和吃过不少儒学墨水的父亲,还是十分重视陶行知的读书培养,亲自教四五岁的儿子识字临帖,进行超前教育和智力开发,以后又教他读书习字,接受传统的儒学教育。8岁起先生就学于比一般塾学高一层的经馆,解读经书。1905年即13岁时,因家境困顿,先生结束经馆的学习而进入免费的教会学校“崇一中学堂”,接受西化教育。1908年,从家乡歙县的“崇一中学堂”毕业,在恩师指点下,先生前往杭州,投考和“崇一中学堂”一样的教会大学。历史定格在这样一个时辰:早饭以后,父亲送他来到了直航杭州的码头———休宁县万安镇小蓝桥下,日上三竿时分启程。新安江水流,把先生从相对封闭的乡村,带到了繁华热闹的都市。以后好事多磨,由于学校对非基督徒的歧视,他愤而退学,流落苏州、杭州一年有半。又返归故里,埋头攻读英文,终于在1907年秋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又是一所教会大学。从此,陶行知和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字一辈子和江苏连在一起。南京汇文书院于1910年2月改名为“金陵大学”,先生在一年预科学习期满后直升大学,成了“金陵大学”首届学生。有意思和有必要提及的是,当年的金陵大学,得到美国纽约州教育局正式承认,给学生签发美国的毕业文凭。金陵大学的办学宗旨为:“培养学生的基督化人格,亦即基督牺牲与服务精神,以造就健全国民,发展博爱精神,养成职业知能的根本。”金陵大学的如此教育追求,为在此求学五载的陶行知奠定了终身的思想和人格基础。他是否真的加入基督教组织,史无定论,但基督的“牺牲与服务精神”使他受到了极大感染并终身不贰却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一生从事教育,坚信博爱,主张平民教育和小先生制等等,都是基督精神的具体实践。当然,儒家思想对先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明显和浓重的。儒学讲入世,要求读书人去“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崇高的社会政治理想,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个体人格的完善境界。受益于传统教育,先生一生表现出为信仰、理想、操守和尊重不惜牺牲生命,不惜杀身成仁的“大丈夫”人格。儒家血统,国学根基,基督文化,成就了陶行知这位一代圣人的崇高和伟大。走近南京“行知园”的“陶行知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牌楼中间横梁上的四个红色大字:爱满天下。两旁石柱上是郭沫若手书“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幅名联。“爱满天下”,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盖世功业都在这四个大字之中。
  大爱陶子。给我印像极为深刻的是他对儿童的了解和爱心。“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天使般的爱心,给了先生如此细腻而又神圣的教育情怀。向先生学习,我在学校倡导“爱心教育”,努力建设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呼吁教育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
   宋庆龄称颂陶行知为“万世师表”。在我看来,先生对中华乃至人类教育的最大贡献,正是以“大爱”之心为核心的师表人格。先生为后人称颂乃至流芳万世的,也正是这种永远感人的人格精神。
  
  大德陶子
  
  我把学校办公楼取名为“行知楼”,希望先生的名字以及他所代表的神圣和崇高,成为永留全校师生心中的美好歌谣,成为永远滋润大家的精神的血液。在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陶行知的这样一句话:“老百姓把孩子送进你学校,便在不知不觉中把整个家庭托给了学校。”我时时记着先生的教诲,便时时记着教育的责任和自己的使命。
  我以为,陶行知大爱之心的突出表现,便是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在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中,他是最优秀的一员。在中外古今的教育家中,他是最有贡献和影响的一员。他的难能可贵和感动千秋的地方,正在于他的大爱之心和这种真正知识分子的伟岸人格。
  “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骨的改造社会。”“办学而不包含社会改造的使命,便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我们决定再不制造书呆子和官僚绅士们……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心去做个整个的校长。”“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陶先生的师论师说,始终贯穿一根思想红线,这就是“责任”两字———对孩子尽责任,对国家民族尽责任。先生用他的思想和行动,演绎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生动感人的一个现代版的神圣佳话。
  

[2]